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908423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农耕经济(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圣殿骑士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 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 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的原因。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地域:最早在黄河、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原始社会) (原始末期至商周) (从春秋战国起)2耕作方式的发展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出现)说明:从春秋战国起,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

2、作方式3牛耕的发展春秋后期出现汉代广泛推广唐代曲辕犁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原因: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 刀耕火种千耦其耕男耕女织4.灌溉工具:翻车(三国曹魏)、筒车(不用人力)5.著名灌溉设施春秋战国:都江堰(成都平原)西汉西域:坎儿井 白渠 *治理黄河*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 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水利设施的分析:条件:地理环境影响:历史和现实6.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 )生产规模小家庭为单位分工简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较少商贸交流(2)优点自足、稳定、有积极性。(3)弊端A、很难扩大再产生,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

3、的发展 B、非常脆弱(战乱、兼并和苛捐杂税) C、人地矛盾突出(人口增长和土地兼并),造成生存环境恶化 。(1)特点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的变化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1井田制及其瓦解 含义: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其 本质是国王代表整个贵族占有土地的土地私有制 。有公田、私田之分。 瓦解:原因“铁牛”过程春秋时期公田抛荒,私田逐 渐私有;税制改革(如鲁国“初税亩”),使土 地私有合法化; 战争频繁;封建土地所有制 确立(商鞅变法土地私有确立)2.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 *说明:三种形式

4、可以转化;后两种形式此消彼长地主私有土地占主导地位,制约古代社会土地关系的发展。地主私有土地主要来源:土地兼并土地兼并问题体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地 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根源: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合法性危害: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政府对土地兼并的政策:北魏、隋唐的均田制 (一定程度上缓解,但不能根本解决) 宋朝“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明清买卖土地广占田 地日益普遍3.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田庄制:东汉豪强地主(士族地主)经营大地产的方式租佃制:战国产生,宋代发展,明清普及*说明:两种方式体现了地主与佃农(佃户)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弱*影响 (1)促

5、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资义萌芽)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区域分布 山东、山西经济实力强,是经济重心江南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特点:多样性、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两晋之际、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中原人口的南迁(先进生产工 具和技术)南方相对稳定南方蕴涵巨大 经济潜力(2)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 初步开发中唐后 开始超过北方南宋 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3)影响:文化重心南移, 江浙 “财赋之地,人物渊薮”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1.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六畜 ) 2.“铁牛”

6、精耕细作 3.男耕女织 4.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 *5.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壮大,地主 经济占统治地位。 *6.经济重心自魏晋起由北方中原地区逐 渐向南方转移;到南宋时,南方正式成 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1.金属冶炼技术 商周 青铜春秋 冶炼生铁和块炼钢南北朝 灌钢法西汉 开始用煤冶铁,北宋普遍用煤冶铁南宋 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流行开来2.纺织 (1)丝织 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 上古已学会养蚕缫丝西周 丝织工艺成熟唐 缂丝技艺(2)棉纺织 宋元 棉植向内地传播元 黄道婆革新棉织技术, 松江成棉纺织中心明 棉布成主要衣料*明清进入鼎盛时期,并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陶瓷

7、 东汉 青瓷 南北朝 白瓷元 青花和釉里红,彩瓷明 斗彩 ,五彩瓷清 粉彩和珐琅彩4.手工业经营方式(1)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经济结合,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贡赋(2)官营手工业 : 西周至明占主导,代表当时技艺最高水平 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供官府调拨,不成本,不入市场,弊端多(3)私营手工业 : 春秋战国兴起 明中叶后占主导,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手工业特点 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于世界。 部门繁多,分工细。 生产技术进步,出现工厂手工业。*雇佣关系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济形态并存。*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至明代 中叶)

8、,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私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 据主导地位 。*自秦汉时期开始,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已趋于定型, 成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基础。*官营:范围大,规模大,分工细,技艺高,资金足,管理严,占主导私营:曲折性,市场性,小规模,封闭性 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呈相应变化。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1.商业的发展 & 2.城市与繁荣商朝 产生 西周 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 私商占主导 隋唐 商业大都会 宋 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起 元 纸币广泛流通 明清 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广泛使用白银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性商帮(*徽晋闽浙粤) 周秦至唐 县治以上设市

9、,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宋 坊市界限打破,形成街市,乡村允许设市,出现夜市。 官府不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城市的功能: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外贸:丝绸之路。陶瓷之路。3.重农抑商 (1)战国时期 由于商人流动性与奖励耕 战、加强中央集权的矛盾,“重农抑商 ”思想产生(*法家思想)(*商鞅变法) (2)西汉 全面控制工商业,沉重打击 私商 (3)明清 “海禁”抑商政策,严重阻 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对外贸易中国古代商业特点 1.起源早,商业的发展促使城市发展。 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联系紧密,相辅相 成。 3.重农抑商,发展艰难曲折。 4.阶段性明显,发展不平衡。 5.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中

10、。 6.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发展 。 7.后期出现实力雄厚的商帮。第6课 近代前夜(鸦片战争前的明清)的 发展(略)与迟滞阻碍: 1.“海禁” *客观原因:防范外敌侵略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因循守旧,盲目自大 +资义萌芽对封建统治产生巨大冲击 2.男耕女织 3.重本抑末 重农抑商 重利轻益 影响: 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渐失开辟海外 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中国古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动力) 2.生产关系的调整(如:生产资料所有制, 农民地位,产品分配形式等)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如:减轻赋税,奖励 农耕,兴修水利,改善农民土地状况) 4.有利的社会环境(如:西汉、唐朝等) *5.民众的主力作用 6.良好的基础注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常考点: 1.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 展的特点和成果 2.江南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土地赋税制度的演变 4.资义萌芽缓慢发展命题趋势: 1.促进农业的发展(包括我国古代 经济发展的原因与政府行为间的关 系) 2.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 外贸易的发展及不同时期的特色) 3.赋税制度与当前赋改税的关系 4.古代经济专题性知识的把握和加 强对古代经济与近代、现代社会联 系的理性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