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882050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遵义四中遵义四中 201720172018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半期考试题语文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半期考试题语文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争艳的群芳中,牡丹以美丽奇特的花形花色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自唐初武则天以来,为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昧,园艺工们往往以培植花形巨大、花色艳丽的奇特品种为能事,从而使牡丹品种迅速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各阶层欣赏牡丹的需求,与此相应,唐代牡丹玩赏之风大盛。这种风气首盛于宫廷,次及于大夫,再流及民间士庶之家。有此局面,主要在于这种追求巨丽之美的审美趣味,与

2、最高统治者追求繁华盛世的理想暗合统治者喜爱这种富丽花卉的象征意义,也乐于与文武大臣乃至士庶百姓共同欣赏盛放的牡丹,从而展现其与民同乐的姿态。到了中唐时期,牡丹玩赏不但是长安的一种全民性娱乐项目,且有流衍四方之趋势。北宋前期,由于社会安定和统治者的推崇,牡丹玩赏之风达到极盛:在宫中,有赏花钓鱼宴这种制度化的吟赏活动;在民间,则有洛阳万花会、彭州牡丹会等群众性玩赏活动。随着此风盛行,歌咏牡丹的文学作品也纷纷涌现。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到李商隐的“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再到欧阳修“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与牡丹相关的诗词中多有佳作,然而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

3、是唐宋牡丹诗词所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唐宋牡丹诗词从表现的主题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立足牡丹本身,以呈现牡丹之美艳、赞赏牡丹之高贵、描绘玩赏之盛况为主要内容,充溢着颂美主题。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同样是颂美,也有“国色朝酣酒,无香夜染衣”这种单纯的描摹赞美之句和“霭霭祥云辇路晴,传呼万岁杂春声。蔽亏玉位宫花密,映烛金沟御水清”一类借题发挥、歌功颂德之作的区别,后者多见于宋人牡丹诗词中。另一类则以牡丹为某种特定的思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触媒,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中创作的,因而主题思想比前一类丰富、深刻得多。在这类承载更丰富意蕴的诗词中,有人对牡丹不屑一顾:“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又空枝。 ”有人

4、批判“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种一掷千金争购名花的奢靡风气和“买归持博笑,贡自可怜人”所折射的社会现实。当然,观物以明情,和所有的咏物诗一样,以牡丹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也可以用来寄托失意之悲,抒写身世之感。 “残红零落无人赏,- 2 -雨打风摧花不全”是对人生路上“风雨”的怅惘。 “异奇浓艳压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是身遭谪贬的憾恨。 “可怜国色天香种,竟落田夫野老家”是南渡士人的流落之恨。更有“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伤感之词:南宋士人已不可能亲身体验壮观的“洛阳花世界” ,他们开始追忆盛唐、北宋的往昔繁华,痛惜中原沦丧,借牡丹抒写深重的亡国之痛。综上,唐宋牡丹诗词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5、,其主题之嬗变,实与唐宋牡丹玩赏之风习相始终,与唐宋文人之生存境遇相生发,特别是与唐宋两朝盛衰兴亡的历史轨迹相表里。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今天人们所认同的牡丹及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诸如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象征国家富强、繁荣昌盛等,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数百年民族劫乱和文化变迁后才逐步形成的。 (摘编自路成文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1. 下列关丁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牡丹玩赏之风盛行于唐,在北宋前期达到极盛。宫中的赏花钓鱼宴和民间的诸如洛阳万花会等活动都是当时牡丹玩赏之风达到极盛的明证。B. 统治者喜爱牡丹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乐于与文武大臣乃至士庶百姓共同欣赏盛放的牡

6、丹以显示其与民同乐的姿态,因此牡丹玩赏之风首盛于宫廷。C. 园艺工们为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味而热衷于培植花形巨大、花色艳丽的奇特品种,这使得牡丹品种迅速丰富,客观上促进了唐代牡丹玩赏之风的兴盛。D. 伴随着牡丹玩赏之风的盛行,歌咏牡丹的文学作品也纷纷涌现,从盛唐到南宋,不少诗人都有吟咏牡丹的佳作传世。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宋牡丹诗词从表现主题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立足于牡丹本身来“颂美” “颂圣” ;一类是以牡丹为触媒,反映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情绪、情感和心理。B. 从那些批判现实色彩浓厚的牡丹诗词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一掷千金争购名花的奢靡风气,

7、也可以看到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不幸。C. 以颂美为主题的牡丹诗词又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单纯的描摹赞美,一种是借题发挥、歌功颂德,前者要比后者丰富深刻得多。D. 北宋灭亡后,南宋士人已不可能亲身体验壮观的“洛阳花世界” ,所以他们的牡丹诗词常常借牡丹来追忆往昔繁华,抒写亡国之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牡丹诗同负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唐宋牡丹诗词主题的嬗变,为我们探究两朝盛衰- 3 -兴亡的历史轨迹提供了一个视角。B. 咏物诗常通过所咏之物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唐宋牡丹诗词也不例外,其中有些就是借牡丹来感慨人生失意、国家兴亡的。C. 诗词与诗人的生存境遇、与他

8、们所处时代的盛衰兴亡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唐宋牡丹诗词主题不同、风格迥异。D. 牡丹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广的文化内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数百年民族劫乱和文化变迁影响的结果。【答案】1. B 2. C 3. C【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题中B 项因果关系不照应。 “因此牡丹玩赏之风首盛于宫廷”错。 “统治者姿态”所导致的结果是从宫廷逐渐向下层发展的整体局面。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9、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答题关键词“理解和分析” “ 不符合” , 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题中 C 项于文无根据。 “前者要比后者丰富深刻得多”错,文章没有做比较。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 ;判断类

10、注意“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注意“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 C 项误解文意。 “唐宋牡丹诗词主题不同、风格迥异”错,唐宋牡丹诗词的主题有相同之处,而且唐宋牡丹诗词的风格如何,文章并未涉及。(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药箱袁有江- 4 -在腊月落第一场雪的夜里,月老挣扎着去了另一世界。月老是村里爷爷辈中,硕果仅存的孤寡老人。打我记事起,她就住在村西头的小屋里。春夏秋冬,她都是一身浅黑或深蓝的粗布衣衫。平时说话极少,且声音低沉。就算逢着村里喜庆欢

11、腾的场面,她被拽进去同庆,也像一片树叶隐匿在树丛中。其实,因为她既会看病,又擅长接生,一直是方圆十里八乡名声很好的人。我打听不到她的真实姓名。只能将长辈们提及她的一些片断,连缀起来:解放前,她母亲当过上海某资本家的小老婆。解放后,资本家被枪毙。她母亲上吊自杀。她是跟着外公长大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她下放到我们村。传言她曾和某公社干部有染。那干部倒台后,她受到牵连。因此,在别的“下放学生”陆续返城的时候,她参军入伍了。在部队里,她学过医疗救护。退伍那年,不知何故又回到我们村。村里的头号能人王之敬,是月老的干儿子。当年月老回村分田立户,亏得队长王之敬大力帮忙。后来,王之敬媳妇难产,月老救过王家母子

12、的命。王之敬于是择了个良辰吉日,燃起香烛,拉着媳妇,抱着儿子拜月老为干娘。那三跪九叩的虔诚,很让村里人为之动容。当然,也有小人背了脸,讥笑王之敬好像在拜神仙。王之敬对干娘的死很伤心。他带头打理月老的后事,特别用心卖力。月老的骨灰盒落葬时,他将月老生前的衣服鞋袜、铺盖、锅碗瓢盆和桌椅板凳等,全都带到坟地,一把火烧了。他怕干娘到了那边,过日子不方便。一群人在月老坟前磕完头回来时,有人突然问:“月老到了那边,还会不会接生?”另一人笑说:“阴间接生做什么?又死不了。再说月老都没药箱了。 ”这话提醒了大家。王之敬说:“对了,我收拾她屋子的时候,就觉得少了什么,你这一说我倒想起来了。她的药箱呢?”“那个棕

13、色猪皮面,有两个铝合金扣手的药箱呢?”有人边说边比画大小。是啊,那曾让他们感觉神圣,感觉到新生的希望的药箱呢?王之敬说:“我再去她屋里找找。 ”有人说:“莫非里面放了什么好东西,她特地藏起来了?”“我也陪你一块去找。 ”不知谁跟了一句。一时间,大家都在心里猜测。那接生过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箱子,会装着什么呢?一笔巨款?稀世珠宝按理说,都不大可能。七八个人跟着王之敬走进月老的屋子。一览无余的屋子里,空荡荡、冷飕飕的。只剩下- 5 -一盘水泥砖砌成的,连在墙体上的灶台。大家一起拆了灶台,留下一堆碎砖烂土。失望的人们,最后看了看屋顶和地板。王之敬说:“别瞎折腾了,老人家尸骨未寒,咱总不能拆了房顶,掘地三

14、尺吧?兴许她早扔了。一个孤老太太,没当过官没发过财,还能剩下什么呢?都回去歇着吧。 ”阳光很好。冰消雪融的世界,到处一片滴滴答答的声音。王之敬站在自家门口,望着满眼冰冷的狼藉,吃惊地张大了嘴巴。一夜之间,月老的房门倒了,屋内被挖得到处是坑。屋外地基四周,也被挖得稀巴烂。“这帮龟孙子!财迷心窍!”他拢着手还要骂,老婆在身后捣捣他说:“药箱会不会在咱家?”他吃惊地回过身来。老婆指指杂物房说:“那年夏天,月老叫我帮她把一个木箱搬过来。说是医书和药。那木箱死沉死沉的,会不会放在那里面?”王之敬和老婆赶紧去杂物房。在废弃不用的架子车上,扯开落满尘埃的蛇皮袋,大木箱赫然立在眼前。撬散木箱,十几本厚薄不一的

15、书噼里啪啦掉下来,中间凸现一个灰白色的包袱。那些泛黄的书本,除了医疗类的,还有两本红色皮壳的日记本。解开包袱,就是那个眼熟的药箱。一时间王之敬和媳妇都有些莫名地紧张。他们憋着气,欣喜地对望着,停了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砸开生锈的扣锁。箱盖上的布兜里,装有一个日记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但因墨水颜色消退,已无法辨认。箱子浅浅的第一层,放着几个药瓶,一些药棉、胶布和一个铝盒。盒里装着医用的手术刀、止血钳、剪刀和一根老式针管。第二层里装得满满的。掀开纱布,都是过期的药品。清理出这些药品,箱子居然空了。王之敬抱起箱子,翻来覆去地看着,拍打着,最终却什么也没抖搂出来。“死老婆子,啥也没给咱留下。 ”王之敬

16、媳妇站起身,失望地跺了跺脚。王敬之说:“我们得赶紧把这空箱子埋了,要是有人知道我们打开这箱子,就说不清了。”这天深夜,他们像两个盗墓贼一样,顶着噎人的寒风,一个扛着镐和铁锹,一个抱着药箱出了门。在月老的墓地旁边,他们挖了一个深坑,将药箱严严实实地埋了。回家之后,王敬之生了怪病:一到深夜,耳朵里就哇哇响,都是婴儿的哭声。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交代月老离世的时间, “腊月落第一场雪的夜里”用环境描写,有意渲染阴冷、悲凉的氛围。B. 王之敬夫妇“燃起香火” “三叩九拜”本来就没有什么诚心,其实他们拜的是月老医生的- 6 -身份、上海知青的背景。C. 作者调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如王之敬夫妇撬开木箱,小心翼翼地拨开扣锁等动作描写,以及翻药箱之后的语言描写。D. 作者采用多种手法设计故事情节,如通过人物对话、活动推动情节,还采用了悬念、对比、突转等手法使情节曲折有变。5. 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王之敬老婆的性格特点,并简析小说尾端体现的作者的用意。6. 作者以“药箱”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