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ppt第8章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881501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ppt第8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计算机网络ppt第8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计算机网络ppt第8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计算机网络ppt第8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计算机网络ppt第8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ppt第8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ppt第8章(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数据传输-第8章 可靠性与信道编码主讲教师: 王兴芳2012.2 本章目的讨论通过信道编 码,如何检测发现传 输中出现的差错以及 差错控制技术,以达 到传输的可靠性。第8章 可靠性和信道编码3内容的组织 8.1 引言 8.3 传输差错对数据的影响 8.2 传输差错的三个主要源头 8.4 处理信道差错的两种策略8.5 分组码和卷积码8.6 分组差错编码举例:单奇偶校验8.7 分组码数学与(n,k)表示8.11 采用纵横奇偶校验的纠错8.12 用于因特网的16位校验和8.13 循环冗余校验码8.14 用硬件高效实现CRC8.15 自动重传请求(ARQ)机制 8.8 编码强度的测量:汉明距

2、离8.9 码簿中码字之间的汉明距离 8.10 差错检测与代价之间的权衡纠错查错48.1 传输差错引言 所有数据通信系统对差错都是敏感的。 有些问题来源于广义物理学的内在原因。而有些问题则是由仪器故障或设备没有达到工程 标准要求而引起的。 在传输中出现的往往是难以检测的小差错,并不是 完全的损坏。 许多计算机网络专注于控制差错发生以及从这种差 错中恢复过来的方法。 58.2 传输差错对数据的影响 教材P81图8.1列举了传输差错影响数据的三种主要途径 ,也指出了潜在的传输差错通常会通过特定的数据差错 表现出来。例如,一种称为毛刺(Spike)的干扰,持续时间特别 短,这种干扰往往是出现单个位错误

3、的原因。 持续时间稍长的干扰或失真则会产生突发性错误。 有时信号难以清晰区分是0还是1,而是落在一个模糊 区域,这种差错被称为擦除(erasure)。 对于突发性差错,突发尺寸或突发长度被定义为从第一 个错误码位到最后一个错误码位的总位数。教材P81图 8.2表示出这个定义。 8.3 传输差错三个主要源头 传输差错主要有三类:干扰、失真、衰减 干扰(Interference):设备的电磁辐射(例如电 动机和背景宇宙辐射)所导致的噪声会扰乱无线电 波的传输和导线的信号传输。 失真(Distortion):所有物理系统都会导致信号 失真。 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会出现色散。金属导 线具有电容和电感特

4、性。 衰减(Attenuation) :信号通过介质传输后,信 号强度会变弱。 78.3 传输差错的三个主要源头 香农定理提示了一种减少差错的方法:增加信噪比( 通过增加信号或者降低噪声) 诸如屏蔽导线这样的机 制有助于降低噪声;但物理传输系统对差错总是敏感 的,也不太可能改变传输系统的信噪比。 虽然噪声/干扰不能被完全消除,但是很多传输差错 都是可以被检测到的。在一些情况下,系统可以自动 纠正差错。 所有对差错的处理实际上是设计者要做出的权衡措施 ,系统设计者必须仔细考虑差错是否可能发生,以及 发生差错后的后果是什么。88.4 处理信道差错的两种策略 这些技术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前向纠错

5、(FEC)机制分组码(例子:单奇偶校验)卷积码自动重传请求(ARQ)机制 信道编码:为了克服数据差错从而增加可靠性,人们 开发了多种数学技术,这些技术被统称为信道编码。98.4 处理信道差错策略1前向纠错 前向纠错的基本思想非常直接: 发送时在数 据中增加冗余信息,接收方收到数据后可以 根据冗余信息校验所接收数据是否正确,甚 至在有可能的时候进行纠错。 基本的差错检测机制(error detection mechanisms)能使接收方及时检测到差错的 发生。前向纠错机制则能使接收方准确判定 哪个位被改变并计算出正确的值。8.4 处理信道差错策略1前向纠错 有两类前向纠错技术:分组码、卷积码分

6、组码:先把要发送的数据划分成一系列分组 ,然后 给每个分组添加额外信息(叫做冗余),对一个分组 的编码仅仅依赖于本组的位元,而与前面已发送的位 元无关。因为这种编码机制不用将一个分组数据的状 态信息携带给下一个分组,所以分组码是无记忆。 卷积码: 把数据作为一个位元序列来处理,并根据这 个连续的位元序列计算编码。因此,要计算出一组位 元编码既要依赖于当前的输入,也要依赖于此前输入 的部分位流 ,因而卷积码被称为有记忆的编码 。8.4 处理信道差错策略1 前向纠错:分组差错编码实例-单奇偶校验 使用单奇偶校验(SPC)机制冗余信息来实现差错检 测。 SPC先定义每8比特数据单元(即一个字节)为一

7、个分组在发送方传输每个字节之前,编码器在该字节中增加 一个额外的位,称为奇偶位(parity bit) 接收方收到分组后,去除奇偶位并用它校验接收字节 中的数据是否正确在使用奇偶校验前,发送方和接收方必须设定究竟是 使用偶(even)校验规则还是奇(odd)校验规则。 图8.4给出示例列举了数据字节以及使用奇 偶校验时添加的相应奇偶校验位的值。 128.4 处理信道差错策略1 前向纠错:分组差错编码实例-单奇偶校验 单奇偶校验是信道编码中能力较弱的一种形式,它 只能检测差错,不能纠正差错。 奇偶机制只能检测到奇数个位元被改变的情况。 如果9个位元(包括奇偶位)中的一个在传输期间 被改变,接收方

8、会判定接收字节无效。 然而,如果在传输期间由于突发差错引起2、4、6 或8个位元被改变,接收方则会误将接收字节归类 为有效的字节。 138.4 处理信道差错策略1 码簿:分组码数学与(n,k)表示 一个数据字集合:所有可能的消息集合。 一个编码字集合:所有可能的已编码消息。 如果一个数据字包含k个数据位和r个附加位形成一个码 字,我们就说这种编码结果是:(n, k) 编码方案,其 中n = k + r。以单奇偶校验为例:数据字分组包含8位的 任意可能组合 ,因此, k = 8,有28(或256)个可能的数 据字。发送数据含有 n = 9 位,因此有29(或512)种编码 字可能。然而,在512

9、个值中仅有一半是有效码字。 这种方案能实现成功检错的关键,在于从2n个可能的组 合中选择有效码字的子集,这个有效子集被称为码簿。148.4 处理信道差错策略1码簿 考虑n位的所有可能值集合以及形成码簿的有效子集。 如果传输中出现差错,在码字中会有1位或多位被改 变,这种变化有可能生成另一个有效码字,也有可能 生成一个无效的组合。例如,在上面讨论过的单奇偶 校验方案中,有效码字中单个位元被改变会生成一个 无效组合,但是改变两个位元则会产生另一个有效码 字。但,我们想要的是出现差错而产生无效组合的编码方 案。 理想的信道编码方案是:改变一个有效码字中的任 意位元,就产生一个无效组合。15纠错采用纵

10、横奇偶校验 纵横奇偶校验(RAC)码:在每行和每列分别增加一 个奇偶位。如图8.7示:这个RAC编码例子的 n=20,意味 着这是一个(20,12)编码方案。 16纠错采用纵横奇偶校验 纠错的原理:假定图8.7中的一个数据位在传输中被改变,接收方把接 收到的位串安排成为矩阵并重新计算奇偶位,显然有两个 计算结果将与原定的偶校验规则不相符。如图8.8所示, 单个位元差错将导致纵向奇偶位和横向奇偶位的计算结果 与原定的奇偶检验规则不相符,分别对应了出错码位所在 的行和列,从而可以唯一地确定出错码位的位置。 17纠错采用纵横奇偶校验 接收方使用计算的奇偶位判定哪个确切的数据 位有差错,然后纠正数据位

11、。因此,RAC可 以纠正所有单个数据位被改变的差错情况。 如果使用RAC编码的数据块中差错位多于一 个,会怎么样呢? RAC只能纠正单个位差错。 当有两或三个位被改变时 ,使用RAC编码将能检测到奇数 个码位的差。检错用于因特网的16位校验和 因特网校验和:由一个16位的反码校验和构成,因 特网校验和不强求数据字要固定长度 ,这种算法允 许报文为任意长度,对整个报文计算校验和。 实质上,因特网校验和是把报文中的数据当作一系 列16位的整数来处理,如图8.9所示。 19检错用于因特网的16位校验和 发送方:把逐个16位整数值相加,最后对和值计算其反码作 为校验和 ,并将此结果发送出去。 接收方:

12、为了验证报文是否出错,执行相同的计算过程即可 。 教材P85 算法8.1给出了计算的细节。 为什么校验和是计算总和的算术反码而不直接 使用和值呢?为了效率接收方可以使用与发送方相同的算法,相加 的整数中还包括校验和本身。 20检错循环冗余校验码 循环冗余检验码(CRC):在高速数据网络中使用的一种信 道编码。 CRC码的三个关键特性:任意程度报文、出色的 检错能力、快速硬件实现。 n 在已经国际标准化的网络协议中,几乎都采用循环冗余校验 码(简称CRC码),它的检错能力比奇偶校验码高得多。n 编码原理简述如下:检错循环冗余校验码(续) 为了理解编码原理,举一个简单得例子:循环冗余校验码接收端处

13、理n在接收端,对CRC码的译码过程与发送端的编码 过程是一样的,然后加上一个出错判决即可: n(1)将收到的已编码字(包括信息码字和校验 码)放入寄存器中,用同样的生成多项式G(x)除 它; n(2)如果相除的结果余数R(x)=0,则表示该码 字未发生差错;否则,若R(x)不等于0,则表示 该码字已发生差错。应当注意 n 仅用循环冗余检验 CRC 差错检测技术只能做到无 差错接受(accept)。n “无差错接受”是指:“凡是接受的数据(即不 包括丢弃的数据),我们都能以非常接近于 1 的 概率认为这些帧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产生差错”。n 也就是说:“凡是接收端接受的数据都没有传输 差错”(有差错

14、的帧就丢弃而不接受)。要做到 “可靠传输”(即发送什么就收到什么)就必须 再加上其它机制。 24检错用硬件高效实现CRC 计算CRC所需的硬件简单得令人惊奇,它只是一个带 有异或(exclusive or或xor)门的移位寄存器( shift register)而已,其中在某些位之间插入的 异或门用来执行异或运算。 图8.13图示说明了图8.12中3位CRC计算所需要的硬 件。 268.4 处理信道差错策略2ARQ ARQ:需要发送方的合作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交换信 息,以确保接收方所接收的所有数据都是正确的。 ARQ特别适用于下层系统提供差错检测但不提供差错纠正 的情况。许多计算机网络使用CR

15、C检测传输差错,在传输方 案中增加ARQ机制(将在传输层TCP那一章讲到)即可确保 报文能正确传送到目的地。如果某报文发生了传输差错, 接收方将其丢弃,要求发送方重传该报文的一份副本. ARQ技术主要分为两类:停等式ARQ:连续ARQ 返回N组连续ARQ 选择重发连续ARQ停等式ARQ对应于协议停等 式流量控制,连续ARQ对应 于滑窗式流量控制,它们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 可靠的数据传输过程。 返回278.5 编码强度的测量 :汉明距离 没有哪种信道编码方案是完全理想的!对于实际方案, 就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一个有效码字转变为另一个有效 码字,最少要改变多少个位元? 汉明距离:给定两个n位

16、的位串,汉明距离定义为两个位 串中对应位不同的数量(对两个位串进行异或(xor)运算 可得出)。图8.5说明了这个概念。 288.5 编码强度的测量 码簿中码字之间的汉明距离 差错能否将一个有效码字转换成为另一个有效码字 为了测量这样的转换,我们来计算一下给定码簿中所 有码字之间的汉明距离。 作为一个小例子,考虑对2位长的数据字应用偶校验。 图8-6列举了4个可能的数据字、4个添加奇偶位后的可 能码字以及码字之间的汉明距离。 我们使用dmin表示码簿中所有码字之间的最小汉明距离 (minimum Hamming distance)到底要多少位差错才会引起从一个有效码字转换成为 另一个有效码字? 找到这个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