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教师版)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881415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教师版) 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版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教师版) 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版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教师版) 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版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教师版) 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版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教师版) 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教师版) 语文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教师版) 语文 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 2018 届高考模拟卷(一)语 文命题人:吴音莹 刘海燕 龚新宇 杨晓春 陈超 肖莉审题人:龚新宇 肖莉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儒家所言“轻利” ,并不是杜绝求利的欲望,一味追求义的。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 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孔子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 “贫与贱,是人 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 “恶贫”的观点。孟子重 “义”轻“利” ,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 讲求了“义” ,才可追求

2、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 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儒家诸子 想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 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 ,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 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 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人认为 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类似“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

3、经没有价 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人 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 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 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 志士心中。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 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此 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

4、义,是一种缺乏诚信、道义的危险信号。和平时期,我们的“义利观” 应该与时俱进,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退一步讲,在生活中面 对“义”与“利”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合理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 利。毕竟“好义”和“欲利”是两种人性,其中虽有交集但并不是不可共存。于个人而言, 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不可陷于个人的利欲之中,为人 处事应见利思义,应在道德与利益的抉择中站到“义”的一方。 正如礼记纂言序讲“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 。对于此处之“义” ,我认为,截然 者,乃界限分明之意;裁制者,乃束缚之意。 “义”于我们,更多的应是一种

5、道德的准则与 精神上追求的目标,有了“义”的准则约束,我们在“利”的道路上才不会迷失自我。朱子 大学章句序中说“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 ,或许也是在表达 后世的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知者已鲜矣。而大学的结语又重在义利之辨,颇 具深意。或许我们着实需要铭记大学的结语,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由是则使 国人以义为先、见利思义;由是则得以国泰民安而天下平,由是才可以实现“明明德于天下” 。我们当今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让“义”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用“义”这种价值观来引导社会稳步发展,这无疑对当世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6、(选自杨喆义者,宜也对孟子义利观的思考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孔子看来,追求财富和高贵的地位,厌恶贫穷和低贱的地位,是由人的本性决定 的,合情合理,不主张“重义轻利” 。 B孟子重“义”轻“利” ,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 ,是否定人求“利” ,认为“义” 与“利”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利” 。 C董仲舒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的“必以仁义为先”都阐明了只有先 讲求了“义” ,才可追求大利的道理。 D儒家强调的义利观,可以引导人们在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找到一个平衡义与利的支点。 1D(A 项, “不主张

7、重义轻利 ”于文无据,文中是说孔子不反对“求富” “恶贫”的 观点,并非“不主张重义轻利 ” 。B 项,孟子的观点并没有否定“人求利 ” ,而是说要 重义轻利,以“义”为先,再去追求正当的、长远的利。C 项,二者的话阐明了“只有先讲 求了义 ,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首段提及孔子关于“富贵”与“贫贱”的言论,旨在阐明儒家并不是杜绝求利 的欲望,一味追求义的。 B文中先贤们有关“义” “利”的观点,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论证了在利欲问题上,儒家倡导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C文章论述近代革命人士舍生取义之举,为阐述儒家义利

8、观对我们的民族思想性格、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提供了例证。 D文章运用例证、引证法,从儒家义利观对各时期人们的不同影响的角度,论述了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淡薄。 2D(意在论述人们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体现了儒家的义利观。 B现代的人们应该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家义利观,从而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是图,而是以义为先。 C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 D当今社会,我们不能片

9、面理解儒家的义利观,鄙视那些追求正当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提升的人们。 3C(“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以偏概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幽人苏家桥 土家野夫 幽人之谓,语出易经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孔颖达疏解为“故在幽隐之人,守 正得吉” 。此即谓仅仅是幽居岩户还不能唤作隐士,还必须践履大道,守正不阿才行。 当世江湖林泉俱为国有,隐逸的客观条件已然无存。然则内心像幽人一样生存于此俗世的人,其实尚未绝迹。以此衡之友侪,苏家桥兄庶几近之。 其人好读书,尤擅于旧学;初时痴迷于魏晋,故言行风度颇类于竹林人物。既有拔剑四 顾的自雄

10、,也多穷途而哭的绝望。然则哭笑歌行之内,却是心底的悲悯和温良恭让。某夜深 雪覆盖寂寂小城,除夕将至,我与他醺然还家,路遇一老丐蜷缩某机关门前。他拉着我上前 询问,老丐曰当年水灾,其家颗粒无存,只好年关进城行乞;言毕泣下。老翁勾起我们各自 童年颠沛的记忆,顿时三人抱头痛哭于当街;我们倾尽囊中散银,再三拱手揖别。那是八十 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恍惚还残存这样一点古风。 那时,他在故乡利川一乡镇中学教书。他的授课别具一格。经常兴致所至,便抛开教科 书大谈某些课文的拙劣。然后从怀中掏出我们诗社的地下油印诗刊,给孩子们开讲其中的佳 妙。他的课堂,我称之为“茶馆式教学” ;经常组织孩子们自由讨论,他只负责启发

11、思路并 偶尔参与评判。最初校长颇为忧虑,不免有些讽谏之词;哪知年年期末会考,他的科目却往 往拔得头筹。再后来,则谁也不敢不刮目相视了。 1988 年,我再次毕业分到海南。回山辞别,那时他也调到了州府某中专任教。他从利川 送我到恩施,过家门而不入,又陪我坐货车到武汉。想到旅途迢遥,孤乘无趣,他遂陪我火 车到湛江。还是不忍看我独行远引,又颠沛到海安;最后干脆一帆渡海,万里相送到了海口, 次日才又独自踏上漫长归途。那时我们都是囊无余钱的人,这样的友道深情,不啻于桃花千尺矣。 后来,中文系毕业的苏家桥,竟然成为了银行的经济师;终于步入了他日渐安稳的中年。 行长曾经是其父一手栽培的旧部,他的同学也多已成

12、为州里的要员。唯独他坚持不党不群, 身于经济时代的洪潮浪底,凭手艺悄无声息地枯澹生活着。 他现在是银行唯一最老资格的科员,独往独来,绝不逢迎于任何上司。单位福利甚好, 时常瓜分蔬菜水果;他总是在一众挑拣离开后才去看看,倘有残余便随兴取一点回家。他完 全与世无争,且幽默豁达,与人为善,自然便成了众人欢喜的怪物。大家戏称其为行长,就 是面对真的行长,他也一样朗声模拟官腔应诺。领导知其向无野心,不以为忤,同事则暗佩其浑无体制之俗。 他若宿酒未醒,午餐兴致好时,会在食堂把领导叫来陪坐。故意问:你们是党员吧?领导茫然点头。他又问:读过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吗?领导赧然摇头。他会笑着说:那 我来给你们上上党课

13、吧。领导只当他是嘻哈疯癫之徒,不以为意,也就顺便听他倾倒满腹掌 故。他可以口若悬河地从马恩开讲,从国际共运扯到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老布与托派的区别, 斯大林与毛泽东的同异,一直讲到领导瞠目结舌为止。 苏家桥日夕坐拥书城,是鄂西不多的藏书小家之一。他腹笥深厚,笔锋暗藏,乃吾侪之 中最先泡网的虾客。但他从不投稿梓世,更不以本尊现身,乃至迄今知其何人者无几。 他亦新旧文体悉能熟练操刀者,散文之淡雅且冷幽默走丰子恺一路。苏家桥的旧诗词功 底也非同寻常,其文白夹杂苦笑冷嘲,则酷似聂绀弩杨宪益一辈之披风刀法。当年我在槛中 时,他曾遥寄贺新凉一阕,词曰 别后相思久。点支烟,挑灯枯坐,吃杯烧酒。江上飞寒风且大,

14、未晓冬衣可有。怕只怕, 杜郎穷瘦。一别经年何日见,偶回来欲语兄寻走。思往事,空垂首。 外头过活兄安否?待书来,看它几遍,莫教离手。自是危楼休独倚,怕说吹箫屠狗。但 记取,死生师友。留得故园三分地,俟功名料理归田后。我与汝,再相守。 许多年来,我曾经为他扼腕而惜,总认为以他的才华品性,埋没深山是一种浪费。现在, 我开始慢慢领会他那种生活的自适了。自古读书人多要为“出”与“处”的矛盾而纠结,多 半是在出而未果的情形下,再选择做一个处士。而他却是,从青春时代开始,就早早放弃了 他在尘世的一切有为,选择了这种不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方式。 东坡词谓: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每念及此,我就想起他那时隐时现

15、在故乡人丛中,无人曾识的面容。(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篇引用易经和孔颖达的注疏,点明了“幽人”的涵义,为后文读者理解苏家桥的性格特点和人生选择提供了依据。 B苏家桥宿酒未醒,强拉领导听他讲党课,一直讲到领导瞠目结舌,说明苏家桥虽然 平时不争不抢,内心却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C文章完整转录苏家桥写给作者的贺新凉一词,不仅展现了苏家桥深厚的古诗词 功底,也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D对于友人苏家桥的满腹才华和名士风度,作者是赞赏有加,但是对友人“不求上进” 的人生选择,作者曾经是难以理解也不认同的。 4B(文章写苏家桥酒后

16、上演精彩党课一事,主要是生动展现苏家桥的学问才华,而不 是写他向领导鸣不平。作为现代“幽人” ,苏家桥是无意于名利场的。) 5苏家桥被作者称为“幽人” ,文中他“幽人”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5 分) 答:_ 5苏家桥幽隐的人生选择: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在银行工作,不求升迁,不逢迎领 导;诗文俱佳,却从不发表。(2 分) 苏家桥践履大道,守正不阿的体现:悲悯善良,对乞丐倾囊相助;特立独行,幽默 豁达。教书方法与众不同,成绩显著。对于大家的“行长”戏称,欣然接受,且模拟官腔招 呼真行长;满腹才华,饱读诗书,古诗文功底深厚,给银行领导上党课,专业精深;重 情重义,千里送友,遥寄诗词安慰好友。(以上四点,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任意三点给 3 分) 6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