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肛管和肛周解剖结构与病变的MR高分辨率成像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869811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肠肛管和肛周解剖结构与病变的MR高分辨率成像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直肠肛管和肛周解剖结构与病变的MR高分辨率成像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直肠肛管和肛周解剖结构与病变的MR高分辨率成像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直肠肛管和肛周解剖结构与病变的MR高分辨率成像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直肠肛管和肛周解剖结构与病变的MR高分辨率成像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肠肛管和肛周解剖结构与病变的MR高分辨率成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肠肛管和肛周解剖结构与病变的MR高分辨率成像(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肠、肛管和肛周解剖结构与病变的直肠、肛管和肛周解剖结构与病变的MRMR高分辨率成像高分辨率成像硕士研究生:余留森导师:刘恒兴 付升旗 专业: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新乡医学院肛管直肠位于人体消化道的末端,是控制和排泄粪便 的重要器官;肛管直肠是胚胎发育的内胚层和外胚层交 汇处,肛管直肠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由于解 剖生理的特殊性,肛管直肠也是多种疾病好发的区域。 好发于肛管直肠及其周围的疾病包括:肛周脓肿、肛瘘 、骶尾部畸胎瘤、皮样囊肿、先天性肛门闭锁、先天性 直肠狭窄、直肠阴道瘘、直肠脱垂、肛管直肠恶性肿瘤 、外伤性肛门失禁等等。因此,通过影像学对肛门直肠 周围组织准确的解剖定位和成像,

2、在肛管直肠病变的诊 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前言研究目的目前医学影像学用于肛管、直肠区域的疾病 检查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直肠内超声、CT、 MRI等。但是超声的组织对比度比较弱,而且还存在一定的操作者依赖,并且声像图的 解释需要一定的技能。CT由于没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故不能清晰地显示直肠、肛管及 其周围解剖结构,并且CT只能横轴位扫描成像。磁共振腔内线圈因为其痛苦大、费用高 、视野小,所以不能被患者和大夫接受而不 能广泛应用; 高分辨MRI用多次激励、较小视野、较大矩 阵、无相位卷折等技术可以增加信噪比,获 得较小体素的MR图像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并且可提供所需要的视野,弥补了腔内超声 和腔

3、内MR线圈检查的不足。本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尸体和志愿者正常解剖 MRI在肛瘘中的 应用 MRI在直肠癌中的应用。技术路线实验对象尸体和正常志愿者肛瘘组直肠癌组解剖观察 数据测量疾病和正常 结构关系疾病和正常 结构关系统计分析临床应用一、直肠、肛管和肛周解剖1. 材料与方法1.1 肛管组20例健康志愿者年龄19岁56岁,平均年龄34岁。本研究制定的剔除 标准包括:存有习惯性便秘、肛肠疾病或大便失禁等;有肛管区域的创 伤史或手术史。 1.2 直肠组20例志愿者包括女性10例和男性10例,年龄2036岁,年龄平均28岁 。剔除标准:存有肛肠疾病者;曾经有直肠区域的手术病史或创伤病史 。图像

4、分析和测量图像分析和测量肛管组:取肛管中部冠状位图像测量肛管、耻骨直肠肌和肛门 外括约肌的长度,括约肌间沟的宽度,肛提肌、肛门内、 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和联合纵肌的厚度等。在正中矢状 位图像上测量肛门外括约肌的前后部的长度与厚度。在肛 管上部横轴位断面及中部横轴位断面分别测出会阴体和球 海绵体肌的厚度。分别在各个被测肌肉的最厚部位进行测 量。分别测量左、右侧后进行评估。把(左侧+右侧)除以2 作为各被测肌肉的平均厚度和长度。肛管长度测量范围定 为从耻骨直肠肌的最头侧到肛门外括约肌的最尾侧。采用 SPSSl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肛管与肛周结构和 左右侧测量值之间采用Pearson分析,男、

5、女肛管与肛周 结构的测量值的比较使用非参检验的两相关样本检验和两 独立样本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直肠组:选择横轴位像T2WI图像进行各项指标 的观察。观察指标包括:肠壁粘膜、粘 膜下层与肌层的显示;直肠系膜筋膜, 包括前、后方,左、右侧系膜筋膜的具体 显示情况。2. 结果肛管、直肠均呈圆柱状,正常肛管直肠组磁共振表现:肛管粘膜、粘膜下层、肛门内外括约肌和会阴部如会阴浅横肌、会阴体、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等结构在T2WI上均可以显示。齿线以下部分,自内向外的肌肉组织分别为肛门内括约肌、联合纵肌、肛门外括约肌;齿线以上部分,自内向外的肌肉组织分别为肛门内括约肌、联合纵肌和耻骨直肠肌。男、

6、女性的肛管存在差别,女性肛门外括约肌的前份较后份短,会阴体比男性稍大,女性的球海绵体肌较男性薄。 在MRI T2WI图像上, 直肠壁结构显示为三层,粘膜层 呈稍高或等信号,粘膜下层呈现高信号,肌层包括内环和 外纵肌均表现为短T2低信号;直肠周围脂肪组织呈高信号 。直肠系膜筋膜呈线样结构包绕直肠系膜,TlWI和T2WI 上均呈低信号改变,后方和两侧的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率达 100,前方的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率为28。2. 2. 结果结果 2. 1 MRI2. 1 MRI观测观测表1-1 男、女性肛管及肛周结构厚度与长度的平均数值 X()SD(min max)mm 项目男女肛管长度38.224.02(3

7、1.8044.52)41.814.20(37.1448.12)内 括约肌厚4.121.08(1.56551)3.980.85(2.334.74)联合纵肌厚度 1.430.48(0.772.18)1.510.61(0.682.34)括约肌间沟宽度 2.610.98(1.565.46)2.350.92(1.084.11)会阴体厚度3.520.84( 2.334.68)6.771.68(3.519.43)球海绵体肌厚度4.310.91(2.82 5.68)2.490.81(1.754.42)肛提肌厚度2.970.93(1.544.55) 3.761.39(2.107.46)耻骨直肠肌长度15.563

8、.32(10.9322.98) 15.743.84(8.5826.26)耻骨直肠肌厚度5.985.60(3.928.52) 6.321.72(3.9010.18)外括约肌长度24.013.61(15.4030.62) 26.832.72(21.2432.42)外括约肌厚度4.410.96(2.465.53) 3.820.76(2.460.76)外括约肌前部长度12.562.67(6.7115.81) 11.122.81(11.1217.67)外括约肌前部厚度5.021.12(3.087.01) 18.423.21(13.0122.75)外括约肌后部长度18.013.96(13.6324.45

9、)18.423.21(13.0122.75)外括约肌后部厚度17.582.62(13.63 21.66)18.224.66(10.7625.62)3.3.讨论讨论 患者行高分辨磁共振的肛管、直肠检查时在无任 何痛苦的情况下不但能清晰地显示肛管、直肠的 结构,而且还能清晰地显示膀胱、前列腺、精囊 腺、子宫、卵巢、阴道等盆腔许多器官或组织, 这对肛门直肠区域的病变的诊断、肿瘤的分期及 治疗方案的准确确定有重要的意义。 磁共振成像不但可以清楚的显示肠壁的三层结构 ,而且还可清晰地显示直肠系膜及其筋膜,这为 术前准确地判断直肠癌的TNM分期,显示环周切 缘与肿瘤的准确关系奠了良好的解剖基础,从而 为直

10、肠癌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手术方法的选择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磁共振肛管疾病组磁共振肛管疾病组引言肛管是腹膜外位器官,位于直肠的远端。肛管的作用 主要是控食物残渣的排泄,多种疾病容易发生,如肛瘘、 肛周脓肿、大便失禁和肛管恶性肿瘤等。 肛瘘,又被称为肛管直肠瘘,是肛管直肠和肛周皮肤 的异常沟通,内口大多在齿状线肛窦内,外口是继发性的 ,常位于肛周皮肤;大多数肛瘘是由于肛腺炎症迁延不愈 发展而来,少数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如结核、 Crohns病等 。肛管与肛周结构的检查手段有直肠内超声、CT、MRI 等。本组用相控阵线圈对31例疑是肿瘤或肛瘘和1例肛管 癌进行了高分辨磁共振检查,旨在研究高分辨磁共

11、振对肛 瘘和肛管癌的显示情况及高分辨磁共振在该区域疾病检查 中是否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2008年元月-2010年12月间来我院诊治 的可疑肛瘘患者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 ;年龄1764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均在 MRI检查前进行系统的局部检查并临床评价 。其中5例患者进行过1次手术,3例患者进 行过2次以上肛瘘手术。图像分析图像分析 肛瘘组的任务是评价瘘管、外口、内口、脓肿是否存在及瘘管的数 量和分型,原发肛瘘根据Parks分型分为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 括约肌外型和括约肌上型;根据肛周脓肿的位置把脓肿分为括约肌间 脓肿、肛提肌上脓肿和坐骨肛门窝脓肿。括约肌间肛

12、瘘指原发瘘管位 于括约肌间隙,经括约肌型肛瘘是瘘管穿过内、外括约肌到坐骨肛门 窝,瘘管在括约肌间向上走行通过肛提肌或穿过耻骨直肠肌到外口被 称为括约肌上型肛瘘,括约肌外型指瘘管由外口穿过肛提肌直接达直 肠内口。内口位置应用钟表位置法确定 。术前肛肠科大夫在磁共振图 像引导下对患者进行麻醉后用探针和美蓝寻找确定内口的位置做为判 定肛瘘诊断的金标准。我们制定磁共振检查正确的标准是磁共振检查 的内口与外科医生通过临床检查所确定的内口位置同属相同象限(我 们将肛周分为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个象限)。将磁共振结果与 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统计,计算磁共振对原发瘘管、内口、肛周脓肿显 示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

13、度。结果结果31例患者均被诊断为肛瘘。31例肛瘘共31 个原发瘘管、35个内口,25个外口,14个 肛周脓肿。31例肛瘘刚Parks分类显示:经 括约肌肛瘘9例,括约肌间肛瘘16例,括约 肌外肛瘘1例,括约肌上肛瘘5例,能够正 确显示内口位置27例,单纯性肛瘘11例, 复杂性肛瘘20例。 2.4 2.4 讨论讨论瘘管造影检查,常因瘘管曲折、瘘管部分暂时粘连闭合,造成显影不 全,且有发生辐射损伤、增加患者痛苦的可能;由于瘘管造影术对大 部分复杂性肛瘘不能得到良好的显示,所以诊断准确率不高并可能加 重感染的扩散机会,且无法判断瘘管与肛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直肠 腔内超声准确率为6070左右,其最大的

14、缺点是由于无法显示肛 周肌肉的影像,且图像为单平面投射,无法对瘘管与肛周括约肌的关 系做出判断。MRI直肠内线圈的软组织分辨很高,信号噪声比好,但 线圈太小导致距离线圈较远的受检查部位信噪比降低。另外经直肠线 圈视野较小导致视野范围以外的瘘管或脓肿不能显示。体外相控阵线 圈不但能清晰地显示瘘管,能较清楚地显示瘘管与肛门周围的结构关 系,因为瘘管和瘢痕含水量及成份不同而容易被磁共振准确分辨,而 且不存在并发症和辐射风险,克服了直肠内线圈信号过强、视野小的 缺点、获得临床需要的分辨率和大的视野成像,因此高分辨的MRI相 控阵线圈检查现已替代腔内超声、传统的X线瘘管造影和直肠内线圈 ,成为术前诊断肛

15、瘘的主要检查方法。原发性直肠癌原发性直肠癌 组组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 欧美国家其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我 国患病率也在不断升高。直肠癌术后复发 率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而且由于疼痛 、多次迁延的放疗和化疗等均影响患者生 活质量。近年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术前 辅助放化疗使原发性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 率明显降低,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是否 能采取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术前新辅助放 化疗要依据准确的高分辨磁共振检查。 直肠系膜直肠系膜 解剖学无“直肠系膜”这一名词;在外科学直 肠系膜是指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 裹着直肠形成半圈1.5-2.0cm厚的结缔组织 ,内含动静脉、淋巴组织及大

16、量的脂肪组 织,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 3.2 3.2 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 对我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来 诊治的直肠癌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5-69岁,平均 年龄50岁。临床主要症状为腹痛、大便频 次增多、大便习惯改变、黏液性血便和便 血等。全部病例经肠镜检查取活组织进行 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术前行MR检查,手 术方式为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式或Miles 术式),手术中均遵循TME手术原则。一 经MR检查后手术时间在一周内进行。3.2.3 3.2.3 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 正常直肠壁各层结构在T2加权图像上显示清晰,在T2WI图像上能显 示三层结构即高信号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低信号的固有肌层和高信号的 肠周脂肪,直肠癌术前MRI的T分期标准如图,T1期: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WI图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