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GPD缺乏症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869807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军GPD缺乏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王军GPD缺乏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王军GPD缺乏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王军GPD缺乏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王军GPD缺乏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军GPD缺乏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军GPD缺乏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细胞葡萄糖红细胞葡萄糖-6-6-磷磷 酸脱氢酶缺乏症酸脱氢酶缺乏症n nn n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n n儿科儿科 王军王军概述概述红细胞葡糖糖红细胞葡糖糖-6-6-磷酸脱氢酶磷酸脱氢酶(G-6-PD)(G-6-PD)缺乏是一种遗传性溶缺乏是一种遗传性溶 血性疾病。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估计全世界约有血性疾病。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估计全世界约有2 2亿人亿人 患有患有G-6-PDG-6-PD缺陷,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发病率差异很大缺陷,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发病率差异很大 、高发地区为地中海沿岸国家、东印度、菲律宾、巴西和、高发地区为地中海沿岸国家、东印度、菲律宾、巴西和 古巴

2、等。在我国,此病主要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古巴等。在我国,此病主要见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 自治区),以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自自治区),以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自 治区)的发病率较高,北方地区较为少见。治区)的发病率较高,北方地区较为少见。3 3岁以下患者岁以下患者 占占7070,男性占,男性占9090。成人患者比较少见,但也有少数病。成人患者比较少见,但也有少数病 人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发病。由于人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发病。由于G6PDG6PD缺乏属遗传性,缺乏属遗传性, 所以所以40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本病常发生于初夏蚕豆成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本病常发生

3、于初夏蚕豆成 熟季节。绝大多数病人因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本病因南熟季节。绝大多数病人因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本病因南 北各地气候不同而发病有迟有早。北各地气候不同而发病有迟有早。遗传学遗传学n n本病为本病为X 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G-6-PDG-6-PD基因位基因位 于于Xq28,Xq28,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杂合子具有不同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杂合子具有不同 的表现度,男性杂合子和女性纯合子均发病;女的表现度,男性杂合子和女性纯合子均发病;女 性杂合子亦可发病,取决于其缺乏性杂合子亦可发病,取决于其缺乏G-6-PDG-6-PD的红细的红细 胞数量在细胞群中所占的比

4、例,在临床上有不同胞数量在细胞群中所占的比例,在临床上有不同 的表现度,故称之为不完全显性。按照的表现度,故称之为不完全显性。按照WHOWHO标准标准 化的生化方法研究,迄今已发现化的生化方法研究,迄今已发现400400多种多种G-6-PDG-6-PD 变异型,其中有变异型,其中有2020多种能发生溶血,其余的则酶多种能发生溶血,其余的则酶 活力正常,且无临床症状。正常白种人和黄种人活力正常,且无临床症状。正常白种人和黄种人 的的G-6-PDG-6-PD为为B B型,正常黑种人约型,正常黑种人约30%30%为为A+A+型。我型。我 国人中已发现的变异型达国人中已发现的变异型达4040种以上,如

5、香港型、种以上,如香港型、 广州型、台湾客家型等。广州型、台湾客家型等。遗传学遗传学n n根据酶活性和临床表现可将根据酶活性和临床表现可将G-6-PDG-6-PD分为分为5 5大类:大类: 酶活性严重缺乏伴有代偿性慢性溶血,这一类酶活性严重缺乏伴有代偿性慢性溶血,这一类 属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其酶活性几乎为属非球形细胞溶血性贫血,其酶活性几乎为0 0,无,无 诱因亦可发生慢性溶血,我国人中的香港型属于诱因亦可发生慢性溶血,我国人中的香港型属于 此类;此类;酶活性严重缺乏(正常的酶活性严重缺乏(正常的10%10%),摄),摄 食蚕豆或服用伯氨喹琳类药物可诱发溶血,我国食蚕豆或服用伯氨喹琳类药物

6、可诱发溶血,我国 人的台湾型属于此类;人的台湾型属于此类;酶活性轻度至中度缺乏酶活性轻度至中度缺乏 (正常的(正常的10%-60%10%-60%),伯氨喹琳类药物可致溶血),伯氨喹琳类药物可致溶血 ,我国人的广州型属于此类;,我国人的广州型属于此类;酶活性轻度降低酶活性轻度降低 或正常,(正常的或正常,(正常的60%-100%60%-100%),一般不发生溶血),一般不发生溶血 ,正常人的,正常人的A A和和B B型属于此类;型属于此类;酶活性增高,此酶活性增高,此 类极为罕见,且无临床症状。类极为罕见,且无临床症状。发病机制发病机制n n本病发生溶血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病发生溶血的机制尚未

7、完全明了。n n服用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诱发溶血的机制服用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诱发溶血的机制n nG-6-PDG-6-PD是红细胞葡萄糖磷酸戊糖旁路代谢中所必需的脱氢是红细胞葡萄糖磷酸戊糖旁路代谢中所必需的脱氢 酶,它使酶,它使6-6-磷酸葡萄糖释出磷酸葡萄糖释出H+H+,从而使辅酶,从而使辅酶(NADPNADP) 还原成还原型辅酶还原成还原型辅酶 (NADPH NADPH )。)。 NADPHNADPH是红细胞内是红细胞内 抗氧化的重要物质,它能使红细胞内的氧化型谷胱甘肽(抗氧化的重要物质,它能使红细胞内的氧化型谷胱甘肽( GSSGGSSG)还原成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原成还原型谷胱甘

8、肽(GSHGSH)和维持过氧化氢)和维持过氧化氢 酶(酶(Cat)Cat)的活性。的活性。 G-6-PDG-6-PD缺乏时,缺乏时, NADPHNADPH生成不足,生成不足, GSHGSH和和CatCat减少,因此,机体受到氧化性物质侵害时,氧减少,因此,机体受到氧化性物质侵害时,氧 化作用产生的化作用产生的H H2 2O O2 2不能被及时还原成水,过多的不能被及时还原成水,过多的H H2 2O O2 2导致导致 HbHb变性、沉淀,形成不溶的变性珠蛋白小体沉积于红细胞变性、沉淀,形成不溶的变性珠蛋白小体沉积于红细胞 膜上,改变了红细胞膜的电荷、形态及变形性;过多的膜上,改变了红细胞膜的电荷

9、、形态及变形性;过多的H H2 2O O2 2亦作用于含亦作用于含-SH-SH的膜蛋白和酶蛋白,膜脂质成分也发的膜蛋白和酶蛋白,膜脂质成分也发 生变化。上述作用最终造成红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和溶血。生变化。上述作用最终造成红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和溶血。发病机制发病机制n n蚕豆诱发溶血的机制蚕豆诱发溶血的机制n n蚕豆浸液中含有多巴、多巴胺、蚕豆嘧啶蚕豆浸液中含有多巴、多巴胺、蚕豆嘧啶 类、异脲咪等类似氧化剂物质,可能与蚕类、异脲咪等类似氧化剂物质,可能与蚕 豆病的发病有关,但很多豆病的发病有关,但很多G-6-PDG-6-PD缺乏者在缺乏者在 进食蚕豆后并不一定发病,故认为还有其进食蚕豆后并不一定发病

10、,故认为还有其 他因素参与,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他因素参与,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n患者在进食蚕豆后数小时至一天内突然发病,前驱期主要患者在进食蚕豆后数小时至一天内突然发病,前驱期主要 表现为不适、厌食、精神疲倦、低热、眩晕、恶心、烦躁表现为不适、厌食、精神疲倦、低热、眩晕、恶心、烦躁 、口渴、胸闷、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口渴、胸闷、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 ,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 3 日左右。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日左右。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

11、吐、腹泻和腹 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50%患者脾大。严重患者脾大。严重 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 1 2 2日内死亡。轻者出现上述症状后可自愈。临床上主要日内死亡。轻者出现上述症状后可自愈。临床上主要 症状和体征为面色苍白、轻度黄疽、尿呈红茶色或酱油色症状和体征为面色苍白、轻度黄疽、尿呈红茶色或酱油色 、肝脾肿大等;重者如不及时抢救或处理不恰当,可因循、肝脾肿大等;重者如不及时抢救或处理不恰当,可因循 环衰竭而死亡。环衰竭而死亡。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n根据诱发溶血的不同,可

12、分为以下根据诱发溶血的不同,可分为以下5 5种临床类型种临床类型n n伯氨喹琳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伯氨喹琳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n n是由于服用某些具有氧化特性的药物而引起的急性溶血。是由于服用某些具有氧化特性的药物而引起的急性溶血。 此类药物包括:抗疟药(伯氨喹琳、奎宁等),镇痛退热此类药物包括:抗疟药(伯氨喹琳、奎宁等),镇痛退热 药(安替比林、非那西汀),硝基呋喃类(呋喃西林、呋药(安替比林、非那西汀),硝基呋喃类(呋喃西林、呋 喃唑酮),磺胺类药,砜类药(噻唑砜等),萘,苯胺,喃唑酮),磺胺类药,砜类药(噻唑砜等),萘,苯胺, 维生素维生素K3K3、K4K4,奎尼丁、丙磺舒、川连、腊梅花等。

13、常,奎尼丁、丙磺舒、川连、腊梅花等。常 于服药后于服药后1-31-3天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有头晕、厌食、恶天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有头晕、厌食、恶 心、呕吐、乏力等症状,继而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继而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溶 血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血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溶血呈自限性是本病的特点,轻症的溶血持续溶血呈自限性是本病的特点,轻症的溶血持续1-21-2天或天或1 1周周 左右,临床症状逐渐改善而自愈。左右,临床症状逐渐改善而自愈。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n蚕豆病蚕豆病n n常见于小于常见于小于1010岁小儿,男

14、孩多见,常在蚕岁小儿,男孩多见,常在蚕 豆成熟季节流行,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豆成熟季节流行,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 如粉丝)均可致病,母亲食蚕豆后哺乳可如粉丝)均可致病,母亲食蚕豆后哺乳可 使婴儿发病。通常于进食蚕豆或其制品后使婴儿发病。通常于进食蚕豆或其制品后 24-4824-48小时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小时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 ,其临床表现与伯氨喹琳型药物性溶血相,其临床表现与伯氨喹琳型药物性溶血相 似。似。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n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n n在在G-6-PDG-6-PD缺乏高发地区由缺乏高发地区由G-6-PDG-6-PD缺乏引起缺乏引起 的新生儿黄疸并不少见。感

15、染、病理产、的新生儿黄疸并不少见。感染、病理产、 缺氧、给新生儿哺乳的母亲服用氧化性药缺氧、给新生儿哺乳的母亲服用氧化性药 物、或新生儿穿戴有樟脑丸气味的衣服等物、或新生儿穿戴有樟脑丸气味的衣服等 均可诱发溶血,但也有不少病例无诱因可均可诱发溶血,但也有不少病例无诱因可 查。主要症状为苍白、黄疸,大多于出生查。主要症状为苍白、黄疸,大多于出生2-2- 4 4天后达高峰,半数患儿可有肝脾大。贫血天后达高峰,半数患儿可有肝脾大。贫血 大多为轻度或中度。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大多为轻度或中度。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 ,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n感染诱发的溶血感染诱发

16、的溶血n n细菌、病毒感染如沙门氏菌感染、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肝细菌、病毒感染如沙门氏菌感染、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肝 炎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均可诱发炎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均可诱发G-6-PDG-6-PD缺乏者发生缺乏者发生 溶血,一般于感染后几天之内突然发生溶血,溶血程度大溶血,一般于感染后几天之内突然发生溶血,溶血程度大 多较轻,黄疸多不显著。多较轻,黄疸多不显著。n n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CNSHA)(CNSHA)n n可分为两型:磷酸已糖旁路中酶的缺陷所致者称为可分为两型:磷酸已糖旁路中酶的缺陷所致者称为型,型, 其中以其中以G-6-PDG-6-PD缺乏所致者较为常见;糖无氧酵解通路中酶缺乏所致者较为常见;糖无氧酵解通路中酶 缺乏所致者称为缺乏所致者称为型,以丙酮酸激酶缺乏较为常见。型,以丙酮酸激酶缺乏较为常见。 型型 患者自幼年起出现慢性溶血性贫血,表现为贫血、黄疸、患者自幼年起出现慢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