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865697 上传时间:2018-08-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安徽省太和中学安徽省太和中学 201720172018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试题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父权缺失与五四文学的发生对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人生遭际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大都在童年或少年时代有着丧父的经历,其父权有一个从在场到缺失的过程。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均早年丧父。五四文学之所以在他们手里得到确立,与其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 。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由父亲所承载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缺失,这极大地改写了家庭的内在结构, “子”因此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生存压力,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这便

2、为其逸出父权在场时所规范好的人生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父权缺失固然是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国家主导下的意识形态的转变,那么, “子”在既有的文化环境下,所承继的依然会是父权的衣钵。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为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在欲循既有社会规范而不得的情形下,提供了子权张扬的历史物理空间。在父权缺失中,促成子权张扬并最终确立的,是晚清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

3、的实施以及嗣后科举制度的废除。晚清政府大力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推行中受到了人们头脑中既有思想的抵制,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还依然牵挂科举。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既有的文化传承模式中断,这迫使人们认同并皈依国家体制所主导的新式教育,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序幕。在新式教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胡适,之所以留学美国,其根本的考量便是“科举既停,上进之阶,惟有出洋留学一途” 。相较而言,那些一直在父权主导下的读书人,则没有像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那样,可以顺畅地实现自我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决裂。在文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徐枕亚,尽管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但其父权始终

4、规范制约着其人生疆域,甚至于他连婚姻也无法自主,更遑论文化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变革了。父权的在场固然限制了子权的张扬,但父权的缺失也并不必然会导致子权的凸显。如有- 2 -一些传统的读书人,其父权尽管存有缺失,但他们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通过新式教育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在近代小说创作中产生巨大影响的李伯元,尽管也有丧父之痛,但由于他并没有接纳新式教育,更没有完成对西学的认同,这使得其创作出来的“谴责小说”依然带有浓重的传统色彩。当然,五四文学的发生有着诸多的原因。但是,在五四文学的发发生过程中,创建主体挣脱了父权藩篱的束缚,这的确是他们得以完成历史性蜕变的重要一环。(摘编自新华文摘2015 年

5、第 5 期,作者李宗刚)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父权缺失为“子权”的张扬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子”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迫使他们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B. 五四文学之所以在陈独秀、鲁迅、周作人、胡适等人的手里得到确立,与他们的丧父经历有一定关联。C. 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的结果之一,便是让那些父权缺失的一代不再承继父权的衣钵而实现了自己子权的张扬。D. 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的“父权缺失”是他们在五四文学的发生过程中能够完成历史性蜕变的一个重要原因。2. 下列各项表述中,不属于“父权在场”的一项是A.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没有遵父命苦读“圣贤书” ,贾政动用“家法”

6、对其进行惩戒,“不肖种种大承答挞” ,宝玉挨了一顿痛打。B. 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去世,改变了鲁迅既有的人生轨迹,使其踏进了新式教育的门槛,促使他留学日本并逐步参与到新文学运动之中。C. 巴金的家中,觉新在父亲死后也想担当起长房的责任,却总被“总家父亲”高老太爷阻挠,觉新只得唯唯诺诺,其一生终成悲剧。D. 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这类封建伦理观束缚周萍、周冲。试图让他们屈从于他所建立的家庭秩序。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科举制度的废除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欣然接受了晚消政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B. 科学制度废除后,接受了新式教育的胡

7、适把“出洋留学”作为“上进之阶” ,因此最终选择留学美国。- 3 -C. 尽管徐枕亚也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熏染,却始终没有摆脱父权的制约,最终仍然无法自主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D. 也有丧父之痛的李伯元没有接纳新式教育和完成对西学的认同,因此,他并没有在父权缺失的缝隙中完成自我主体的确立。【答案】1. C 2. B 3. A【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 项, “晚清政府积极主动对社会进行变革”错误。原文的表述为“晚清社会如果不是受到了外部力量的强力冲

8、击,其自我封闭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会依然如故地运行着,人们的观念也会周而复始地传承;至于上层社会主动地去推动社会变革,更是不可想象。面对外在挑战,晚清政府开始对社会进行变革” ,可见并非是“积极主动”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各项表述中,不属于父权在场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重要词语的辨析。首先要理解题干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父权在场”指父亲对其子女,对其男系中的较远的后裔以及对收养到家庭中来的人所行使的权力,显而易见,是指父亲对子女或后辈行使权力,ACD 三项都属于“父权在场” ;而 B 项, “祖父下狱、父亲重病去世” ,这与文中“父权缺失”的描述一致,

9、文章第二段说“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由父亲所承载的社会权力出现了缺失,这极大地改写了家庭的内在结构, 子因此被推到了社会舞台的中央,不得不独自面对社会的生存压力,自主地规划未来人生” ,可见本选项应属于“父权缺失” ,而不属于“父权在场” ,故错误。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 “并欣然接受了晚清政

10、府主导下的新式教育”错误;从文中来看,第四段说“晚清政府大力主导下的新式教育,在推行中受到了人们头脑中既有思想的抵制,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还依然牵挂科举。迫使传统的士大夫抛却了既有的知识谱系和道德体系,并由此开启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序幕” ,可见这些传统的士大夫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被迫”接受。- 4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灯火迷离的小巷刘墉我童年的记忆是黑色的,也正因为很黑很黑,所以偶尔有些灯火,就显得特别明亮,印象格外深刻。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常在晚餐后把我抱上脚踏车前面的小藤椅,再将他的鱼篓往后座一摆,鱼竿往旁边一插,带我去台北的水源地钓鱼。车子吱呀吱呀地从台大

11、教授聚居的温州街,经过国防部长俞大维的官邸和兵工学校的军官眷舍,进入违建区。那里没有路灯,两边的房子都是竹子和石棉瓦盖的、屋檐很矮、灯火很暗、巷子很窄,头顶有晾衣竹竿和忘记收的衣裤,脚下是滑溜溜闪着油光的地面,屋里传出的是南腔北调的各省方言。我们必须提防突然- 5 -泼出的污水、冒出的浓烟和喊着别打了别打了,冲出来的小孩。为我家洗衣服的孙嫂、卖馓子的老爷爷都住在违建区。父亲曾带我去看过老爷爷炸馓子,白发老头趴在地上,伸手从床底下拖出一个脸盆,就用脸盆装油炸。我不记得炸馓子的细节,倒是永远记得床上一个正在读书的少年,用恨意的眼光看我。父亲说馓子爷爷在大陆做铁路局的局长,民国三十八年只带出这一个孙

12、子。经过违建区不远就到了水源地,堤防外有一大片竹林和沙土地,有时候老远就听到喧哗,特别令我兴奋,因为表示当天搭了戏台。有平剧、相声、唱大鼓,还有我最喜欢的“漫画表演” 。有一回牛哥驾到,他是我的偶像,因为他画头顶三根毛,尖嘴猴腮两颗牙,还穿着一双大头破皮鞋的牛伯伯太有意思了!他的现场表演更精彩,除了画牛伯伯、牛小妹,还请观众上台,在大大的白纸上随便涂抹,无论涂个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牛哥都能三两下改成有意思的漫画,有一回还变出个光溜溜的美女,台下好多人吹口哨。我实在很想上去,不敢,但总想画什么东西能够考倒牛哥,到今天还在想,想不出来。父亲也常在周末带我去万华“打泥人” 。只记得街边一排小店,后面

13、架子上摆着许多彩色的泥人,父亲用装软木塞子弹的气枪射击,泥人被打中掉到后面的网子里,就归我。还有一回父亲带我坐公共汽车到了一个很热闹的夜市,好多摊子,上面挂着一串又一串小灯,卖的都是花花绿绿的东西,像是鲜黄的杨桃汁、萤光绿的腌橄榄和红滋滋的烤香肠。街上热闹极了,舞龙舞狮踩高跷,鞭炮锣鼓声吵得听不见说话,散着硫磺味的烟雾把人都隐藏了。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带我爬上附近的河堤,看见外面停了好多船,人影幢幢的灯火在黑黑的水面拉着颤抖的闪光。还有人放烟火,烟火一支一支呼啸着上天,在黑黑的夜空爆炸成千千万万个小光点,瞬间全不见了!父亲在我八岁那年就得了大肠癌,住进空军医院。记忆中那里像个学校,两边是平房,中间

14、有个黄土地的大场子。有一天傍晚父亲撑着枯瘦的身子,带我走到医院门口买气球,虽然有各种鲜艳的颜色,但我挑了个土黄色的,因为看来比较结实。牵回病房,许多医护兵跑来看,说气球活像篮球,于是在走廊又笑又叫地拍来拍去,我也拍,突然砰一声气球不见了,只剩下走廊屋顶一排昏黄的灯,医护兵一下子都散了,我转身,面对的是躺在病房床上父亲苍白的脸。父亲走后,我的童年更黑了,再没人带我去灯火迷离、烟花四射的夜市。后来家里遭了火,父亲生前服务的机构说男主人死了,不给重建,母亲只好在废墟上盖个草棚,成为最牛钉子户,终于在两年后,逼得公家把我们迁到金山街的一栋小木楼。巧的是我大学正好考上师大,可以听打钟再上学。还有个好处,

15、是便于师大的同学来访。- 6 -大二那年我组朗诵诗队,请一位女同学到家里听录音,隔两天晚上八九点钟门铃响,居然是那女生,原来因为能源短缺,和平东路两边轮流停电,那女生教完家教回宿舍,师大那侧正停电,只好到对面巷子里的我家。我问她吃晚餐了吗,她摇头,我就去买了水饺给她。她才吃,我家这一侧又停电,于是点蜡烛。记得那天送她回师大宿舍,出门好长一段路,一点灯光都没有,又没月亮,连脚下都看不清,简直是摸黑。我不得不小心牵着她的手,一直牵到了今天。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文中描写违建区屋檐很矮、灯火很暗、巷子很窄,地面很脏,突然泼出的污水等恶劣环境,传达了我对违建

16、区的厌恶之情。B. 文中描写“徽子爷爷”的孙子“用恨意的眼光看我” ,此细节意在传达出两个孩子间的隔膜是因为彼此陌生而产生的。C. 父亲走后,家道中落。即使家中遭受了火灾。父亲生前服务的机构也不给重建,让我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世态炎凉。D. 文中写到父亲病重时“我”在医院的走廊里和“许多医护兵”又笑又叫地拍气球,目的是谴责自己当年年幼无知不懂事。5. 作者为什么说童年的记忆是黑色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结尾写年轻时收获的爱情,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答案】4. C 5. 一是因为“我”童年时居住在台北,附近的小巷环境欠佳(如能源短缺,灯火不明,巷子很窄,棚户相连,屋檐很矮) ,从而给我留下的黑暗的感觉。二是因为“我”童年记忆里的台湾百姓生活艰辛,世态炎凉,尤其是“父亲”病逝后, “我”缺少了童年的快乐。 6. 与童年那些黑色的记忆形成了对比。表达出我从泥泞的童年时光走出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黑色记忆”里“偶尔的灯光”鼓励着我不断前行。收获了人生的幸福。【解析】4. 试题分析:A 项, “厌恶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