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英语四级写作专题-new (3)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49863763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大学英语四级写作专题-new (3)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1-1大学英语四级写作专题-new (3)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1-1大学英语四级写作专题-new (3)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1-1大学英语四级写作专题-new (3)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1-1大学英语四级写作专题-new (3)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大学英语四级写作专题-new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大学英语四级写作专题-new (3)(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英文常见文体写作记叙文(Narration)描写文(Description)说明文(Exposition)议论文(Argumentation)记叙文(Narration)记叙文,即记人叙事的文章。 记叙文中可能带有一些描写,但它不构成主要部分。记人时,则介绍人物的身世、 经历和事迹等;叙事时,则写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事 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等。事是人干的,叙事离不开记人,所 以记人叙事常常并存于同一篇文章中。记叙文(Narration)记叙文一般具有以下六大要素: 时间(time) 地点(place) 人物(character) 事件(event) 原因(cause) 结果(result)记叙

2、文(Narration)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记叙文的写作原则顺叙法倒叙法合叙法记叙文的写作原则明确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在写记叙文的过程中,要始终非常明确事件、对话叙述等都要围绕中心思想而展开进行。记叙文的写作原则选择生动感人的素材和细节。在确定好素材的基础上,选择生动有趣又紧扣主题的典型事例,尽量避免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和用空洞、笼统的词语进行叙述。记叙文的写作原则选择写作角度。作者可以用第一或第三人称来进行叙说。如用第一人称,将能使叙述写得生动,宛如作者在叙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但缺点是叙述范围有一定限制。用第三人称的话,不受范围限制,但要把不同的情节连贯起来,并非容易。记叙文的写作原则恰当安排写

3、作顺序。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以情节发生的时间先后为序,也可以从故事中间或结尾说起,采取穿插和倒叙的手法。记叙文的写作原则要体现和核实记叙文的六大要素。既然记叙文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作者就要在整篇文章中交代清楚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即:“when”, “where”, “what”, “who”, “why” and “how”。交代的方法可以灵活,或直接交代,或间接说明。顺叙法按客观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该方法能使对 人 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晰,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感,比较符合我国读者的接受心理。该方法一般不单独使用,常常与其他叙述模式交叉使用,从而使叙述曲折生动,多姿多彩。倒叙法先写结

4、局,后写事件经过的叙述方法。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这种方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合叙法是顺叙和倒叙互相结合的一种叙述方法。在叙述某事的过程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另外一件事的叙述。插叙仅是一个片段,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描写文(Description) 描写文的特点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入微地描绘人物、事物、环境或景物,再注入作者的感情,给读者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深刻印象。描写表现的是客观世界作用于人们的各种感官时所产生的印

5、象。描写文(Description)描写文中通常有描写、叙述,还有说理和抒情。描写文本质上是一种说明文,其特征是其描写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创造性。它特别强调描写的顺序、焦点的选择、主观情感的融入,并要有艺术性。描写文(Description)要确立合适的描写角度和次序,也就是说,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用第三人称来描写。例如,如果你想要介绍某一所大学,你就得决定是从参观者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来写。很明显,从不同的角度描写的内容和目的会有很大的不同。次序则是指时间、空间、逻辑等安排顺序,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描写文(Description)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就是说

6、,主要部分要着重描写,以加深读者印象。面面俱到、不分轻重的描写会冲淡主题。要根据不同的描写目标来确定描写的重点。描写文(Description)要充分运用和体现人的感官印象,把客观事物描绘得更生动、更逼真;同时,要利用读者的想象力,使其产生感官反应效果。说明文(Exposition)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或过程的一种文体。它用来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能, 或介绍某种操作的程序,或解释某些抽象概念,或阐明某种科学原理、自然现象等,完全是就事论事,所以也称技术性的描写文。说明文(Exposition)说明文通常有三大要旨: 解释事实 解释事件 解释思想说明文的写作原

7、则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说明文的写作原则说明文应该写得条理分明, 层次清楚, 语言简洁, 用词具体, 具有严格的逻辑性,其写作要点为:叙述顺序要清楚,即按时间、空间或重要性的顺序,进行分层叙述。例证要充分而具体,切忌空泛笼统。说明文的写作原则叙述要生动有趣,不仅晓之以理,还动之以情。说明文也可写得既富于说理,又生动活泼。这样,文章才更吸引读者。说明文的写作原则有些文章的目的和内容比较单纯,从头至尾采用一种写作方法(如举例证、下定义等),但很多文章由于表达的思想内容比较丰富复杂,在写作方法上往往以一种为主,又兼有其他几种加以配合。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英语说明文主要分为以下六种写作方法:例证法(exempl

8、ification)定义法(definition)类比法(analogy)分类法(classification);因果关系法(cause and effect)比较对照法(comparison and contrast)过程分析法(process analysis)议论文(Argumentation)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以议论为主要表现方法,用事实 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文 体。议论文力图使读者同意并支持其观点,劝说读者改变主意 或行为,或赞同文中提出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以叙述、说明为辅,间或 运用描写与抒情。议论文(Argumentatio

9、n)议论文的要素议论文的写作格式论点(viewpoint)论据(evidence)论证(substantiation)论点是文章中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基本观点,也就是作者对议论的对象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即作者针对某个事件和问题,证明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观点,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反对什么的态度。论点有的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而有的文章除了中心论点外还有几个从属的分论点。分论点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总论点展开论述。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所在,必须明确、鲜明,而且前后要一致。作为论点的见解必须新颖独到。论据 是证明论点的根据,是议论的基础。论据要足够、充分、有说服力。论据要有真实性和代表性,要经得起检验和推

10、敲。论据以论点为统帅,服从论点的支配。论据论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集: 实际事例 个人经历 统计数字 来自权威方面的信息论证 为了阐明作者的论点,必须摆事实、讲道理。要求作者把各种分散的论据有机地组织起来,并对其做出合情合理的分析,揭示出论点和论据的内在联系。论证论证要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论证的具体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对比法、类比法、归谬法等等。论证通常分为两种: 立论 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证明它是正确的,从而把论点建立起来。立论常采取的方法为: 举例法(Evidence): 用事例证明某个观点的论证方法。 归纳法(Inductive Method):从一般规律推论到个别

11、事物的论证方法。立论演绎法(Deductive Method):从个别事例中推论出一般规律的论证方法。因果法(Cause and Effect):由某种原因推导出某种结论的论证方法。类推法(Analogy):从已知的特殊事物推论到相似的特殊事物的论证方法。驳论反驳论点:即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是不能成立的。争论双方的分歧主要在于观点的对立,因此论点是反驳的主要对象。反驳论据:即证明对方论据是虚假的,从而使对方论点不能成立。反驳论证方式:即从逻辑推理入手,揭露对方论证中的错误,从而使对方论点不能成立。 议论文的写作格式 议论文的写作格式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引言(Introduction)即立论正文

12、(Body)即论证结尾 (Conclusion) 即结论引言(Introduction)即立论在这一段中,提出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给出一些与题目有关的背景信息,表明本人对题目所持的观点。论点一般以陈述句形式出现。正文(Body)即论证正文是文章的主体,也是文章的中心段落。写作时应将主要的内容放在这一部分。正文应提供必要的、充分的事实和根据,并采用适当的论证方法对引言段提出的论点进行具体的阐述。主要论点一般通过论述几个分论点而得到证明。分论点也通常以段落主题句的形式出现在正文部分各个段落的开头。结尾 (Conclusion) 即结论归纳总结并简洁地重申文章讨论过的论点。写作中,要注意首尾一致,保持开篇和结尾段落的完整性,千万不要前后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