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845937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历史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历史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历史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历史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 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手工业博物馆冶金展室纺织展室陶瓷展室冶铜燃料冶铁丝织业棉织业制陶业制瓷业生产形式知识的整合升华手工业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 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金属冶炼术展室项目项目解说词解说词青铜青铜 技术技术钢铁钢铁 技术技术燃料燃料春战春战汉代汉代北宋北宋南宋南宋明朝明朝冶金展室项目项目概况概况 青铜青铜 技术技术时代时代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 辉煌辉煌商周时期特点特点技、量、类、型作品作品分类龙虎纹尊 钢铁钢铁 技术技术春秋春秋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奇迹) 南北朝南北朝灌钢法(最先进) 燃

2、料燃料春战春战汉代汉代北宋北宋南宋南宋明朝明朝 木炭煤(最早)煤普遍焦炭(最早 )焦炭流行金属冶炼术的进步青铜文明 三星堆块炼铁 生铁 钢春秋以来的冶铁炼钢技艺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比欧洲晚,但冶铁技术却很快超过 欧洲而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 16世纪之前,中国的炼 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焦炭 南宋木炭 春秋煤 汉代春秋以来的冶铁炼钢技艺大克鼎大克鼎青铜器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的最重要器种之一, 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 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 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 神秘的礼器。一般来说鼎有神秘的礼器。一般来说鼎有

3、 三足圆鼎和四足方鼎两类,三足圆鼎和四足方鼎两类, 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 权力的象征,又是旌功记绩权力的象征,又是旌功记绩 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 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 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鼎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 造的青铜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发 现的最大的青铜器。1939年3月 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 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 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 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 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

4、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 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 米、口宽78厘米、重875千克, 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 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 另一耳复制补上)。 司母戊鼎司母戊鼎尊尊大中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 于商周时期,春秋后期偶有 所见。尊是成组礼器的共称 ,宋朝之后开始专指一类器 物。尊的基本造型是敞口, 长颈,圆腹或方腹,高圈足 。器表多饰有凸起的靡棱, 雕铸着繁绳厚重的蕉叶、云 雷和兽面纹,显得雄浑而神 秘。商周至战国期间还有牺 尊。将尊铸成牛、羊、虎、 象、豕、马、鸟、雁、凤等 动物形象,统称为牺尊。牺 尊上装饰有各种华丽的纹饰 ,兽背或头做成尊盖,既是 实用器皿,

5、又是艺术价值极 高的工艺品。 四羊方尊四羊方尊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酒杯,流行于夏、商、周。最早的酒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酒杯,流行于夏、商、周。 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 杯,一侧有杯,一侧有鋬鋬(pnpn),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 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并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并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爵 簋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造型形

6、式 多样,变化复杂,有圆体、方体,也有上圆下方者。早期的青铜簋 跟陶簋一样无耳,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战国以后,簋 极少见到。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 配合使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 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觥觥古代酒器,腹古代酒器,腹 椭圆,上有提椭圆,上有提 梁,底有圈足梁,底有圈足 兽头形盖,亦兽头形盖,亦 有整个酒器作有整个酒器作 兽形的,并附兽形的,并附 有小勺有小勺 筹交错(酒筹交错(酒 器和酒筹交互器和酒筹交互 错杂,形容宴错杂,形容宴 饮尽欢)。饮尽欢)。 凤鸟纹青铜觥凤鸟纹青铜觥牛形青铜觥牛形青铜觥透雕兽首贺銎斧透

7、雕兽首贺銎斧鎏金凸目纹短剑鎏金凸目纹短剑鎏金菱片纹剑鎏金菱片纹剑云雷纹有翼剑云雷纹有翼剑错金兽面纹剑错金兽面纹剑虎纹三角援戈虎纹三角援戈银斑纹戈银斑纹戈翼龙纹戈翼龙纹戈族徽棘字铭戈族徽棘字铭戈刀刀青铜乐器兽面纹铙青铜乐器兽面纹铙 铙与钟,都是古代祭祀铙与钟,都是古代祭祀 或宴飨时用槌敲击的青或宴飨时用槌敲击的青 铜乐器,它们的外表很铜乐器,它们的外表很 相似,由于铙年头早,相似,由于铙年头早, 不多见,因此常人人把不多见,因此常人人把 铙误认为是钟。铙误认为是钟。 左图左图铙铙深埋地下长达深埋地下长达 余年不受侵蚀,余年不受侵蚀, 至今仍能发出清脆悦耳至今仍能发出清脆悦耳 之声,音色优美。专家

8、之声,音色优美。专家 们赞誉说们赞誉说“ “实为我国古代实为我国古代 文化艺术不可多得的瑰文化艺术不可多得的瑰 宝宝” ”。铁器应用于农具的制作,推动了社会生产 力的进步。铁器的使用对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 响是什么?铁犁铧铁镰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材料一:史书记载,罗马使用的刀剑是用熟铁制的材料一:史书记载,罗马使用的刀剑是用熟铁制的 ,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需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用。同一时,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需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用。同一时 期期( (春战时期春战时期) ),我国的刀剑却锐利坚硬。,我国的刀剑却锐利坚硬。 材料二:北齐时,以灌钢法锻造材料二:北齐时,以灌钢法锻造“宿铁刀宿铁刀”

9、,“钢质柔韧,刀钢质柔韧,刀 刃刚柔兼得,斩甲能过刃刚柔兼得,斩甲能过3030札札”,锋利异常。,锋利异常。 材料三:教材材料三:教材P16P16页第一段小字。页第一段小字。 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冶铁技术的发展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金属冶炼术的进步材料一: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 ,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 材料二:人们采用竖井和巷道结合的挖掘 方法,运用轮轴原理提升煤和挖煤工人, 巷道内安装支架,并有排除井中毒气和补 充氧气的设备。 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的燃料来源有什么变化? “南山栗林”到“烁玉流金”,燃料改变。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10、采煤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金属冶炼术的进步纺织展室汉,是我们民族的名称汉,是我们民族的名称我们的文字,叫做我们的文字,叫做“ “汉字汉字” ”; 我们的语言,叫做我们的语言,叫做“ “汉语汉语” ”; 那么,如果这个民族有一件属于自己的衣服那么,如果这个民族有一件属于自己的衣服 我们就会叫它我们就会叫它“ “汉服汉服” ”!汉服的特点:汉服的特点: 交领右衽交领右衽 上衣下裳上衣下裳 长袖宽衣长袖宽衣 系带暗扣系带暗扣 飘逸潇洒飘逸潇洒接下来接下来 让我们从这二十字一窥让我们从这二十字一窥 汉服的真貌吧汉服的真貌吧【交领右衽交领右衽】疑问:为什么必须是右衽?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

11、左掩,异于 中原一带的右衽。成语“披发左衽”就是用于指受外族统治。另,在某些地区,汉人使用左衽表示死者。因此,“左衽”是汉服大忌!交领:顾名思义,就是交叠的衣领;交领:顾名思义,就是交叠的衣领; 右衽:衽(音右衽:衽(音“ “认认” ”),即衣襟。),即衣襟。交领右衽,就是衣襟向右掩,呈字母交领右衽,就是衣襟向右掩,呈字母y y形。形。 它是汉服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特点,它是汉服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特点, 因此成为了汉族的象征符号。因此成为了汉族的象征符号。汉服以交领为主,汉服以交领为主, 还兼有还兼有圆领 (配内交领)对襟直领【上衣下裳上衣下裳】“ “衣裳衣裳” ”这个词语其实可以专

12、指汉服。这个词语其实可以专指汉服。 古人把上身穿着的襦、衫、袄等统称为古人把上身穿着的襦、衫、袄等统称为“ “衣衣” ”, 而把下半身的穿着成为而把下半身的穿着成为“ “裳裳” ”。“ “上衣下裳上衣下裳” ”是汉服最古老且始终贯彻的服制。是汉服最古老且始终贯彻的服制。 为表尊重传统,后世传承中最高级别的礼服为表尊重传统,后世传承中最高级别的礼服 (如冕服)都是使用这种服制。(如冕服)都是使用这种服制。天子的十二章冕服天子的十二章冕服【长袖宽衣长袖宽衣】中国古人追求中国古人追求“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对于衣服亦是如此。,对于衣服亦是如此。古人认为衣服必须要古人认为衣服

13、必须要“ “蔽体蔽体” ”,所有露出手和足踝都是不礼貌的,所有露出手和足踝都是不礼貌的, 所以袖子要做到所以袖子要做到“ “回袖过肘回袖过肘” ”的长度。的长度。 这里的这里的“ “宽衣宽衣” ”仅是针对现代的紧身束身衣而言。仅是针对现代的紧身束身衣而言。疑问:穿汉服不方便?长袖一般仅针对于上层社会所要求的礼制而言。在部分传世的写实古画中,对劳动人民有短打穿着的描绘。汉服不是空中楼塔,在其数千年的流传中,在各个阶层中都有很好的发展和应用。【系带暗扣系带暗扣】汉服几乎不用一颗纽扣,全由系带结缨的方式穿戴。汉服几乎不用一颗纽扣,全由系带结缨的方式穿戴。 所以所以“ “系带系带” ”和和“ “右衽右

14、衽” ”一样成为了汉服一个外在的显著特点。一样成为了汉服一个外在的显著特点。所谓暗扣,一般用于圆领衫,其实一颗布纽。所谓暗扣,一般用于圆领衫,其实一颗布纽。 这其实也说明了,汉服的系带并非因为古人未能发明纽扣(古这其实也说明了,汉服的系带并非因为古人未能发明纽扣(古 人对纽扣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周朝)。人对纽扣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周朝)。【潇洒飘逸潇洒飘逸】在中国古人在中国古人“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的宇宙观之下,汉服的审美的宇宙观之下,汉服的审美 始终在追求一种体现穿着者内在气质的美。始终在追求一种体现穿着者内在气质的美。 尽管历经数朝,时势潮流具变,但是尽管历经数朝,时

15、势潮流具变,但是“ “潇洒飘逸潇洒飘逸” ”这四个字始终这四个字始终 是汉服不变的审美原则。是汉服不变的审美原则。不同时期的汉服,材质和纺织技巧上有什么不同吗?不同时期的汉服,材质和纺织技巧上有什么不同吗?嫘祖 史记提 到黄帝娶西 陵氏之女嫘 祖为妻,她 发明了养蚕 ,为“嫘祖 始蚕”。资料回放:中国古代纺织业成就商代玉蚕隋书礼义志隋书礼义志在在商代商代 的甲骨文中,不仅有桑的甲骨文中,不仅有桑 、蚕、丝、蚕、丝、 帛等字,而且从桑、从帛等字,而且从桑、从 蚕、从丝的字多达蚕、从丝的字多达105105个。 诗经诗经:氓之蚩蚩,抱:氓之蚩蚩,抱 布贸丝。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匪来贸丝,来即 我

16、谋。我谋。资料回放:中国古代纺织业成就汉代素纱禅衣东汉绢地云纹绣抹带唐缂丝 由于织造的作品在图案与素地接合处微显 高低,呈现一丝裂痕,犹如镂刻而成,故 称“刻丝”。其成品正反两面如一,与苏 绣双面绣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为中 国四大特种工艺品。 古有“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 的美誉。由于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又被称 之为 “千年不坏艺术织品”。 缂丝梵字陀罗尼经衾(北宋)紫鸾鹊谱(南宋)蛱蝶山茶花南宋刺绣海棠双鸟图 南宋蛱蝶山茶花缂丝作品 凤姐儿忙道:“昨儿我开库房,看 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 银红蝉翼纱,也有各样折枝花样的, 也有流云福花样的,也 有百蝶穿 花花样的,颜色又鲜,纱又轻软“贾母笑向薛姨妈众人道 :“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 还大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