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类文艺节目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845713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11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类文艺节目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广播类文艺节目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广播类文艺节目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广播类文艺节目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广播类文艺节目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类文艺节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类文艺节目(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pt宝藏 $ 广播剧是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并充 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的 一种广播节目类型。当中,人物对话是推 动是一种极富娱乐性和技巧性的节目。$ 1950年2月,中央电台录制并播放了建国后 的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 广播剧日渐听为众所认识、熟悉,广播剧 剧目也日益丰富。 进入80年代以后,国内每年制作的广播剧 总数达500部。$ 广播剧要求评议要个性化、口语化,富于 动作性。 演员表达准确生动感情充沛真挚。 配乐应当富有特色,音响效果必须逼真。 解说词应当帮助听众了解剧中情景和人物 的动作状态。 许多国家都曾录制、播放长篇连续剧,有 的可连续播放几年,深受听众欢迎。$

2、 一、广播剧的特点及听众特征 1、广播剧的特点 广播剧的首要特点是以声音为表现形式的 综合艺术形式,它主要运用语言、音乐和 音响效果的组合,通过听众的想象产生各 种情境来表达剧中的内容。 其次,广播剧的生产周期较短,制作成本 比较低廉,具有反映现实生活较快,贴近群 众生活的特点。$ 再次,广播剧通过广播播出,具有覆盖面 广、接收便利、几乎不受任何舞台和场地 的限制的特性。 最后,广播剧对听众的文化程度以及关注 程度要求都相对较低,因此易于普及,所 吸纳的听众比较广泛。$2、广播剧的分类 广播剧按节目内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传 统广播剧和通俗广播剧两种。 传统广播剧的特点是挖掘内涵深刻、制作 严谨

3、精良; 通俗广播剧则是贴近生活,按照听众的审 美需要而创作的广播剧类型,通俗广播剧 题材简单,大都是微不足道的身边小事, 制作相对精简,因而产量较多。$3、传统广播剧与通俗广播剧的特征传统式结构广播剧形式是以戏剧性冲突作为表现 对象和审美对象,追求直接、集中地再现尖锐的 斗争。传统广播剧一般有以下四个特点: (1)戏剧发展阶段,一般都有开端、发展、高潮、 结束几个部分; (2)段落之间有戏剧性的因果关系; (3)剧情布局,有意使之曲折、紧张; (4)通常一位演员饰演剧中的一个角色。$ 通俗广播剧则具有以下的特征: 1、不依赖情节的有机、严密地展现主题, 不依赖戏剧式技巧吸引听众。 通俗广播剧依

4、据社会新闻热点,选取听众 感兴趣的片段进行艺术加工,甚至适当的 夸张,将某些有趣的细节加以放大,通过 剧中人物诙谐、搞笑的语言演绎故事。 相对于传统的广播剧,通俗广播剧更依赖 于细节的刻画和语言的生动、幽默。$ 如大吉利车队的打信息电话问功课讲述的是某学校通过信息电话向学生布置 作业,设计了这样一个细节:学生问功课,听了好几分钟音乐后才听到 电话录音的声音,经过漫长的菜单选择, 好不容易听到老师布置功课的录音。$但录音快得根本听不清楚,于是选择慢速 ,但声音却慢得像鬼嚎,学生听了半个小 时还是听不出功课的内容,这才发现信息 电话既有快速又有慢速,就是没有中速。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细节夸张,暴露

5、了信 息台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丑陋嘴脸,让听 众在笑声中得到启发。$(2)运用“起角色”突破传统时空观念 “起角色”,即生旦净末丑、狮子老虎狗 ,都可以由一个人担任。 通过起角色的运用,主角在不同的时间、 地点穿梭,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种大胆的突破,可让演员非常自由地展 现各种社会热点和身边故事,并且随时抽 离故事角色,发表各种或尖锐或深刻的议 论。$例如大吉利车队中的发奖金 讲述的是某工厂领导想要全厂每个工人每月集资10元给 厂领导发奖金的歪点子,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 蒙博士即在“大吉利车队“中讽刺这种歪风,在演绎“发 奖金”这个故事时,时而在办公室扮演无良厂长,时而 在宿舍扮演深受其害的民工

6、,时而在乡下扮演民工贫困 的父亲,一人分饰多角。 通过起角色的灵活运用,让听众在不同的时空穿梭,极 大延伸了创作的自由度,达到了突破传统观念的效果。$ 与传统广播剧相比,通俗广播剧由于制作 的匆忙,存在着结构单一、音效单薄的缺 点,因而更像是广播剧的一种快餐文化。 但由于它通俗、大量、快速反映生活,轻 松、搞笑,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占领广播市 场,并有继续受追捧和蔓延之势。$ 4、广播剧的听众特征 根据赛立信媒介研究在全国主要城市的调 查数据,广播剧的听众年龄层广泛,年青 的和年老的听众都不少; 在职业类别方面,公司职员、工人和学生 听众居多。 可见,不同类型的广播剧吸引不同层面的 听众收听,使广

7、播剧的听众特点具有普遍 性,成为一种老少咸宜的节目类型。$ 5、大学生听众喜欢收听的广播剧题材 大学生是广播的主要细分群体。 调查显示,以湖南地区的大学生为例,大学 生听众最喜欢收听的广播剧题材是青春校园 ,其次是搞笑故事/幽默小品,再次是现代 商战故事。 大学生群体个性化需求强烈,重视自己的心 理感受。若能牢牢吸引住这个相当活跃的群 体,会使之发展成为广播剧的忠实听众群, 从而大大拓宽广播剧的发展空间。$二、广播剧面临的主要挑战1、播出时间受到影响。 广播剧原本是广播文艺的“龙头”品种, 但是,目前很多文艺广播中,广播剧类节 目占据的播出时段大多是午间及夜间,而 早间及晚间黄金时段则让位于相

8、声小品及 其他文化类节目。 甚至有些广播剧被安排在填补医疗节目的 时间播出,资源的短缺造成了广播剧的被 动。$2、传统广播剧与日常节目的成本差距较大这几年来,随着传媒的多样化,传媒渠道的差异化 ,广播剧的辉煌时代不复再现。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中最具广播特点的品种,它将语言 、音乐、音响融为一体,把广播的长处、特点充分 体现出来,感染力非常强。 有些电台坚持每年做几部精品广播剧,这样下来的花 费几万元,相对于一些零投入的节目,广播剧的成 本相对较大,这是制约广播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 3、地方台广播剧剧本少、演员缺乏 地方电台的话剧演员由于收入低,很多话 剧编辑、演员人才都涌向了影视。 不少传

9、统广播剧的演员都是一边演影视、 一边排话剧,行内有句话叫“电视剧养家 、话剧养心”。 因此一些地方台要录制高水平的广播剧演 员缺乏,只能到北京等大城市去请演员, 无形中增加了制作成本。$ 三、广播剧的主要出路 尽管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境,但不可否认 的是,现阶段广播剧依然有其稳定的生存 空间和固定的受众群。 因此,广播剧节目的收听率仍有一定的增 长空间,当然前提是解决目前国内广播剧 所面临的问题,为广播剧寻找出路。$ (一)理念创新 由于广播自身的一些限制性,这使得仅仅 依靠技术的进步来带动节目的创新是远远 不够的,而应该树立起“创新”的思想理 念。 首先要创新广播运营理念,唯有通过这样 的先决

10、途径,才能够提升广播节目的质量 ,进一步推动广播的发展。$ 必须要将广播产业化、多元化,这样才能 使其获得更为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可以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使广播节 目实现商品化、市场化,具备市场经济下 的商品特征,使其不但能够满足听众,也 能够使商家的需求得到满足。 在广播节目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二)内容创新在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的今 天,媒体的内容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广播 节目必须融合新媒体,对信息的数量与质 量、广度与深度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开掘 、整合、优化、利用,凸显出广播的核心 价值,做到先声夺人。$ 1.本土化 人们总是关心同自己有关的事物,即新闻学上讲 的关联性,内

11、容的重要性同距离成反比的效应。 这点对地方台来说尤为重要。 因为地方台无论是在资源和品牌影响力都相对落 后,尚不具备与中央台和省台的强势节目相抗衡 的竞争力,所以地方台的节目决不能简单的模仿 中央台,也不能盲目跟着省台学,唯有凭借独特 的区域文化及其本地化优势,来抢占市场的现有 空间。$ 如中山电台介绍本地饮食文化的节目中 山美食游,茂名电台介绍本地风土人情 的节目细说茂名等的成功实践已经证 明,本土化是地方广播节目的一个独特优 势和制胜法宝。$ 2.分众化 全媒体时代,听众对节目内容产生更个性 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分众市场才是广播的 出路。 以往“大锅菜”式过于单一的节目类型已 不能适应听众的

12、收听需求,在广播节目内 容的创新上。$ 首先要对市场做好调研,然后对节目进行 定位,为不同的人群“开小灶”,从节目 的实效性、实用性和贴近性等方面有针对 性地烹调出适合其口味的“菜肴”,增添 交通信息、楼市家居、体育节目等新的内 容,如中山电台专为汽车爱好者开办了 谈车论驾节目,佛山电台专为足球爱好 者开办了同步足球世界。$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对于篇幅较 长的文字、音频以及视频信息明显带有一 种抵触情绪,而更乐于接受一些简短、精 彩的“微”内容如微博等。 针对听众收听需求的新变化,佛山电台 FM92.4频率将大板块节目进行“碎片化” ,创新推出了“一分钟”系列节目.$ 如理财一分钟、英

13、语一分钟、 非车勿扰、当年今日、爱尚生活 等,以高密度、快节奏的方式,在短时 间内为听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深受听众 和商家喜爱,且每一个小单元节目可为电 台带来几十万元的年收入,真正是“叫好 又卖座”。$ 传播学理论表明,媒体的传播方式取决于 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 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听众接受信息的方 式又有什么变化呢?据赛立调查,听众收 听的伴随性日趋明显,集中体现为非居家 收听占比的增大以及伴随活动的多样化, 约85.0%的听众在收听广播的同时还会做其 它事情,包括开车、做家务、其他休闲活 动等。$广播节目的编排形式能否满足当今听众 的这种“伴随性”需求,将成为广播收听 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

14、。为此,曾以“珠江模式”引领广播潮流的 珠江经济台于2012年7月再度创新了节目播 出版式,采用“15分钟轮盘播出,碎片化 经营资讯”,即将一小时分成四个时段, 正点播财经信息,逢15分播交通服务信息 ,30分半点播报新闻,45分准时播放音乐 歌曲。$ 广告也随之分成四段格式化播出。这种全 新节目形式一推出即受到行内人士的关注 及听众的好评。$ (四)主持人风格创新 作为一个非视觉媒体,广播的魅力来自声 音,尤其是节目主持人个性化的语言。 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是一档节目乃至一个 电台的重要标志。但近年来,有的主持人 缺乏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常常不顾自身 的实际条件,不管节目内容是否需要,不 看听

15、众是否喜欢,盲目崇拜和模仿甚至“ 克隆”明星主持人。$ 殊不知这正如邯郸学步,弄巧成拙,不仅 限制了自己个性的发挥,而且也让听众感 觉模糊,难以留下好印象。 因此,节目主持人必须 “说自己的话”, “走自己的路”,做有观点的节目,办有 思想的广播,唯有这样才能展示自己的个 人魅力,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使节目在 新传播环境下更具价值竞争力。$ 1、培养专业人才,青黄相接 2、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广播资源 3、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多媒体融合 4、注重广播剧品牌建设,打造广播剧品牌 形象$ 自2005年越狱大火,美剧开始日益风 靡,周播剧的模式也慢慢为国内年轻观众 所接受。当看剧的方式不再仅仅局

16、限于电 视,看剧的模式是否也有必要顺势而变?$ 国内的电视行业工作者也开始谋求变化, 湖南卫视首推周播剧模式开创内地周播剧 先河,但遗憾的是,在这一噱头带来的新 鲜感渐渐消失后,该剧后期收视惨不忍睹 ,最终草草了事,失败收场。周播剧在国 内为何火不起来?$ 周播剧的概念是什么? 电视业界对“周播剧”的定义,一般是指 一边拍摄一边播出,按照每周为周期播出 的电视剧。 比如在周播剧盛行的欧美国家,“周播剧 ”这个概念不仅仅是针对播出周期下的定 义,从拍摄、制作、宣传到播出周期,一 系列的流程都跟日播剧完全不同。$ 常人容易把周播剧简单理解为“按周播出 ”的电视剧,实则不然。 “边拍边播”是“周播剧”的关键性特征 ,而内地“周播剧”只是在“播出周期” 这一项上学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