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工具包培训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9845686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工具包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健康工具包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健康工具包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健康工具包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健康工具包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工具包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工具包培训(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工具包培训铺 川 卫 生 院 公共卫生科一、工具包的使用 (一).健康保健工具包里面有:一、工具包的使用一、工具包的使用 (一).健康保健工具包里面有: 刮痧板、刮痧油(凡士林)、艾灸 条、拔气罐、中医理疗袋(盐热 袋、中草药袋)、多功能腰围尺、 体温计、限盐勺等家庭常用保健工 具,还有一本“居民保健手册”。 这个工具包本身还是一个家庭小药 箱,可以用来装一些家庭常备药 品。(二). 刮痧疗法 二、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是用边缘钝滑的特制的刮痧器 具,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在患者体 表相应部位进行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 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促使周 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为目的的防治疾 病的

2、方法。对疼痛性疾病有立竿见影的 效果,并且能够有效 预防疾病,还能协助诊断疾病。(一)治病保健的机理和作用 1、 恢复和提高经络对机体的调控功能 2、宣通气血、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3、排毒解毒、促进新陈代谢 4、增加机体免疫功能 ( 二)刮痧介质刮痧油 刮痧油是中草药与医用油精炼而成的油 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镇 痛、解肌发表、缓解疼痛等作用,适宜于 成人,或者刮痧面积大,或皮肤干燥者。 ( 三)操作方法 1.角度:刮板与刮拭方向保持45度90度进 行刮痧 长度:刮痧部位刮拭时应尽量拉长,如背 部每条615厘米 2.力度:力量适中均匀 3.速度:适中 4.程度:一般刮拭20次左右,

3、以痧痕为度 ,停止刮拭。如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不 可强求( 三)操作方法(四)刮痧的方向次序 总原则:先头面后手足,先胸腹后背腰,先上 肢后下肢 1)全身刮:一般头部、颈部、背部、胸部、 腹部、上肢、下肢为顺序,从上到下,从内到 外。 2)局部刮:颈部:头、颈、肩、上肢;肩部 :头、颈、肩上、肩前、肩后、上肢;背腰部 :背腰部正中、脊柱两侧、双下肢。 3)单方向刮拭,不宜来回。 4)刮好一部位(经络),再刮另一部位(经 络)(四)刮痧的方向次序 如颈部:大椎穴刮痧时力度宜小、轻,左右两侧刮痧时手 法尽量拉长如腰背部:较瘦的患者刮痧时,手法宜轻,以免损伤脊柱, 胸腹部:胸部刮痧时,避开左右两侧乳

4、头。(四)刮痧的方向次序 胸腹部:胸部刮痧应取肋间,不宜在肋骨上刮痧 ;饭后30分钟刮,肚脐应避开及不可擦油。肝硬 化、腹水、胃出血或腹部手术不久禁刮(四)刮痧的方向次序 四肢: 刮痧部位尽量拉长,轻度下肢静脉 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宜采用倒刮,即从 下往上刮(五)刮痧的时间 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通常一个患者 选3-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3-5min,全身 刮痧宜20-30min。治疗刮痧应在饭后半小时 以后进行。急性病2次治疗为一个疗程(痊 愈为止)。慢性病7-10次治疗为一个疗程。 第一次治疗刮痧完毕,出痧部位应待痧消 退后,方可进行第二次治疗。一般约3至7 天。 (六)刮痧的程度

5、 1.刮拭的力量强度: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 轻到重,以能够承受为度。 2.出痧程度:一般刮至皮肤出现潮红、紫 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 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 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对一些不易 出痧或出痧较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七)刮痧疗法适应症 1、内科病症: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 吐、腹泻以及高温中暑等,高血压、中风后遗 症、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等病症。 外科病症:各种颈肩腰腿痛,痔疮、皮肤搔痒 症、荨麻疹、痤疮、湿疹、脱发等病症。 2、 儿科病症: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 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等病症。 (七)刮痧疗法适应症 3、五官科病

6、症:牙痛、鼻窦炎、咽喉肿 痛、耳聋、耳鸣等病症。 4、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 腺增生、产后病等。 5、保健:预防疾病、病后恢复、强身健 体、减肥、美容等。 (八)刮痧禁忌症 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 身浮肿、极度虚弱或消瘦者。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严重贫血、血小 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症等。 3、精神分裂、抽搐等不配合进行刮痧者。 4、醉酒、过饥、过饱、过度疲劳者。 (八)刮痧禁忌症 5、骨折、外科手术疤痕处、原因不明的肿 块及恶性肿瘤部位禁刮。 6、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三阴交、合谷等 穴及妇女的乳头禁忌刮痧治疗。(九)刮痧注意事项 1、刮痧部位的清洁或消毒

7、。 2、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3、每次治疗时刮拭时间不可过长,严格掌 握每次刮痧只治疗一种病症的原则。 4、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5、刮痧后洗浴的时间:治疗刮痧后,一般 约 6 小时左右即可洗浴。三艾灸法 一)作用:通过温通经络,调和气血,调 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达到防病治病的 一种方法。三艾灸法 二)常用穴位1.艾灸八大穴位:身柱、大椎、胃脘、关元、气海、神阙、足三里、 三阴交 2.人体常用保健穴位:足三里了、关元、气海、肾俞、膏肓、 风门、三阴交、风池、大椎、涌泉、神阙。常用穴位(三)艾灸法操作 1.艾炷灸-直接灸-无瘢痕灸 施灸时温熨为度,不起泡,不留瘢痕 操作方法: A:涂

8、上蒜汁或凡士林,放点燃的艾柱 B:患者感到烫的时候换新艾柱 C:一般连续灸57柱,以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适应症:常见虚寒性疾病施灸。 此外直接灸好包括瘢痕灸发泡灸,需要在专 业医生指导下完成 (三)艾灸法操作 2.艾炷灸-间接灸-隔蒜灸 将独头大蒜切成35毫米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数孔后 备用。把蒜片放在已标记的穴位皮肤上再安放大艾炷,线 香点燃。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蒜片烧坏时更换蒜 片。一般灸57壮,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三)艾灸法操作 隔盐灸 令患者仰卧,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细白 盐适量,放入脐中,使与脐平。上置隔姜 灸或隔蒜灸同样制作的姜片或蒜片,然后 在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微微发热

9、, 即更换艾炷。 一般灸39壮,但对急性病证则可多灸, 不拘壮数(三)艾灸法操作 温和灸:又称温灸法是指将艾条燃着端与施灸部位 的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在灸治过程中使 患 者只 觉有温热而无灼痛的一种艾条悬起灸法。 操作方法: A:将艾条燃着一端,在所选定之穴位上空熏灸。 B:反复测度距离,至患者感觉局部温热舒适而不 灼烫,即固定不动(一般距皮肤约5-10cm) C:每次灸1015min,以施灸部位出现红晕为度。 D:每日12次,一般710次为一疗程。 (三)艾灸法操作 回旋灸:又称熨热灸法。是指将燃着的艾 条在穴区上方作往复回旋的移动的一种艾 条悬起灸法 操作方法: A:将艾条一端点燃靠近施灸

10、穴位约5-10cm B:将艾条缓慢上下或左右回旋 C:施灸2030分钟左右,时间不宜过长 D:以皮肤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三)艾灸法操作 雀啄灸:指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施灸部位上作 一上一下忽近急远的一种灸法,形如雀啄。 操作方法: A:将艾条燃着端对准所选穴位 B:在距离穴位3cm上方,一上一下,似麻雀 啄米对穴位进行强烈刺激 C:施灸510分钟 D: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三)艾灸法操作(三)艾灸法操作(四)灸后处理 1、灸后皮肤出现水泡,体积小者可以不处 理,体积大的要 消毒过的针刺破再消毒。 2、灸后有口苦、咽干等症状者,可适当饮 茶或水。 3、灸后精神困倦者应稍事休息(五)注意事项 1.施

11、灸时应按由上往下、有躯干到四肢的顺 序,以免引起晕灸 2、在施灸过程中如果感到灼痛可拍打或按 压周围皮肤减轻痛感。 3、施灸时火力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以 免灼伤皮肤。 4、如果出现“晕灸”即突然面色发白,头 晕、恶心等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止施灸, 让顾患者平卧后再饮用白开水或糖水。(五)注意事项 5、面部施灸时应用面纸覆盖住面部再施灸 ,避免火星烫伤脸部。 6、施灸结束后,彻底熄灭艾火以免引起火 花。 7、艾灸部位不可抓破,保持清洁,以免引 起感染。 四、拔罐法(一)拔罐的作用 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二)适应症 范围很广,在临床中的主要应用于 (1)风寒性头痛:拔两侧太阳

12、穴、大椎 穴。 (2)虚寒性胃痛、恶心呕吐、拔中脘穴。 (3)腹痛、腹泻:拔中脘、天枢、气海。 (4)风寒湿邪所致腰背痛、腰扭伤、挫伤 可拔腰背部。 (5)风寒性咳喘,拔背部俞穴。 ( 6)疮疡初期,毒蛇咬伤,拔患处。拔罐穴位图(三)抽气拔罐法要领 将连体抽罐扣在施术部位,用抽气筒将罐 内空气抽出,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适 用于任何部位的拔罐。 (四)注意事项、禁忌 拔罐部位: 应选择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处。 2.拔罐禁忌部位: 皮肤有毛发、皱纹、溃疡、破裂处、疤痕、 骨骼凹凸、水肿、过敏处。 外伤骨折部位,大血管分布部位,五官部位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 人体的眼、耳、脐、心脏搏动处及毛发

13、过多 的部位等不宜拔罐 孕妇的腰骶及腹部不宜拔罐 (四)注意事项、禁忌 3.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 ,以免引起大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白血病、血友病等。 传染性皮肤病。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 红、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 部疖肿禁忌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局 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 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 (四)注意事项、禁忌 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 吸拔。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宜用拔 罐治疗。 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 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急性关节扭伤者 ,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 恶性肿瘤患者不宜拔

14、罐 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均不宜拔 罐 (五)拔罐后注意 (1)一般留罐时间为520min,同一部位拔 罐一般隔日1次。一般以710次为一疗程。两 个疗程之间应间隔35d(或等罐斑痕迹消失 )。 (2)局部呈红晕或紫绀色为正常现象,12 天即自行消退。 (3)若烫伤或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 ,防止擦破,任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消毒 针具刺破放出水液,涂以甲紫药水,敷上消毒 纱布,以防感染。 (六)拔罐治疗常见疾病 1.感冒 大椎,合谷,太阳,风门。风寒感 冒加肺腧,风热感冒加曲池,暑湿感冒加 内关、膻中 拔罐法:以上穴位用吸罐,留罐1520 分钟,每日一次 走罐法:以背部第7颈椎至第

15、10胸椎段 为中心,向两侧肩胛部依次走罐,来回数 次。隔日一次。 (六)拔罐治疗常见疾病 2.胃痛 足三里,中脘,内关,胃俞。 留罐法:以主穴为主,根据不同辨证配 以不同穴位,用吸法拔罐后,留罐1520分 钟,每日一次。 闪罐法:取脾俞、胃俞、中脘、上脘, 拔罐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一次。(六)拔罐治疗常见疾病 3.失眠 心俞,脾俞,内关,安眠,三阴 交。 留罐法:以上主穴加配穴,用闪火法拔 罐后,留罐1520分钟,每日一次。 指罐法:先用手指按压诸穴,每穴510 分钟,然后再用吸罐在诸穴上,留罐1015 分钟,每晚睡前一次。 (六)拔罐治疗常见疾病 4.痛经 三阴交,关元,足三里。 留罐法:取以上穴位,用闪火法吸罐于 诸穴上,留置520分钟,每日一次。 温罐法:取以上穴位,先用艾条重灸关 元穴,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