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案例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845639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15.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问题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质量问题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质量问题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质量问题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质量问题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问题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问题案例分析(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桩质量问题案例分析上海(汤始)建华管桩有限公司技术部一、PC钢棒脆断滞后断裂分析图PC钢棒滞后断裂原因详解 (一)、原材料问题 1.原材料在轧制过程中出现空心、夹 杂、分层、结疤、裂纹等经过热处理 后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导致成品断 裂。 2.氢诱导导致滞后断裂。孔洞裂纹滞后断裂分析图(二)、热处理工艺原因 1.冷却速度过快,形成表1.组织转变不充分导致PC 钢棒内部有铁素体,生产成成品后由于受比较大的 应力,导致铁素体塑性变形后断裂(主要有淬火温 度、淬火时间、水温、水压决定的) 。 2.淬火水质出现问题,例如含泥沙量大可能也会导 致钢棒表面出现裂纹,并断裂。面局部硬化层 (三)、化学成分的

2、影响脆断试样经硝酸酒精侵蚀后进一步观察, 试样表面局部有硬化层存在,断口面组织 为马氏体+回火索氏体,有别于基体组织回 火索氏体+少量铁素体,且试样断口无裂纹 等其他缺陷,可以认定内部夹杂物超标是 PC钢棒脆断主要原因;另外从化学组分检 验分析,Si含量偏低为0.59%,这样降低了 PC棒的淬透性和韧性,且会增加钢棒的脆 性,可以认定Si含量偏低是PC钢棒脆断重 要原因 。 (四)、设备原因 主要是淬回火温度不稳定,导致钢棒组织转变不完 全,淬火或水压不稳定,影响组织转变同时回火冷 却速度过慢的话可能会出现回火脆性。 (五)、机械工艺原因机械方面主要由于辊对原材料表面进行了切削, 且深度比较大

3、导致成品应力集中;牵引机张力过大 造成组织粗大且不均匀;模具压缩比过大导致成品 断裂 (六)、环境原因环境温度过低导致淬火水温度过低,淬火时表面 温度冷却速度过快,钢棒内部组织未转变,导致滞 后断裂。环境温度过低对钢棒断裂也有一定影响。 解决方案: 1、与钢筋厂家沟通解决此事,发现断筋立即追 朔钢筋批号,立即停止该批号的继续使用,建 议厂家控制Si含量,在0.65%-0.80% 较适宜。 2、钢棒厂家应通过炉外精炼、真空脱气技术降 低钢中S、P等有害元素,添加变形元素如Ca、 Re等,改变夹杂物的分布状态及形态; 3、钢棒在生产上,采用延迟冷却工艺,吐丝温 度降低15-20,并降低吐丝后斯太尔

4、摩辊道冷 却速度,以提高盘条的加工塑性;4、根据原料碳含量及强度情况,调整淬、回 火温度,以确保钢基体组织完全奥氏体化为准 则; 5、检测产线导位等设备的稳定情况,控制盘 条表面的折叠或划伤缺陷,避免脆断诱因。 6、要求供应部采购PC钢棒时保证时效性; 7、试验室验收钢棒时认真核对批号、炉号、 牌号及出厂日期,生产过程中仔细跟踪外观及 使用结果。二、钢筋弹出、断筋 质量分析及描述: 、操作原因 1、张拉时超值张拉或不水平张拉; 2、笼筋主筋长短不一,应力集中造成; 3、笼筋骨架滚焊时,焊点过深,烧伤主筋; 4、装笼时,主筋错位或扭曲。、材质原因: 1、钢材本身材质问题,有脆断现象;钢 筋截面成

5、分偏析,或有杂质、裂纹等 缺陷,钢筋在生产过程中热处理、回 火等工艺有问题,在应力、温度、湿 度影响作用下发生平口断裂。 2、钢筋未达到时效期就投入使用,钢筋 不稳定,生产中表现出来。 解决方案:A、操作方面 1、加强张拉机手的培训,严格按张拉工艺制度执 行; 2、加强笼筋质量控制; 3、对端面不平的头尾板或弯曲的螺杆进行更换或 维修; 4、加强对张拉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 5、加大笼筋的监测力度,规范滚焊机手的操作, 6、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B、材质方面: 1、严格执行“先到先用”的原则,待 时效期到后再投入使用; 2、出现问题后,立即停止相关批号钢 筋的使用,查找原因,及时通知

6、厂家 沟通解决处理;三、套箍凹陷 质量问题的原因描述: A、操作原因 1、带钢下料长度未按标准,喇叭口偏大或偏 小; 2、桩套箍整型不到位或未整形 3、管模两端没有清理,粘有大量水泥块; 4、合模时被砼料压或被碰撞; 5、尾板未紧贴管模就布料,张拉时摩擦、挤 压、变形;6、螺杆弯曲,偏心张拉。 7、压型工艺、质量不好,刚性差。 8、管模长期使用头尾两端不规则,发 生变形等。B、材质原因: 1、带钢材质偏软,抗拉强度偏低; 解决方案: 1、控制好进厂抱箍板的检测并及时 和厂家沟通解决; 2、定期对带钢下料长度的抽检力度 ,及时调整抱箍板的下料长度和抱 箍板的压型,保证喇叭口的圆整度 与大小; 未

7、到位及时调整。3、加强整型、清模员工培训,规范 操作; 4、加强管模两端的清理,并打油; 5、布料时做到两端饱满中间均匀, 两端堆料不得过高,合模时严禁碰 撞; 6、布料前检查尾板是否紧贴管模, 未到位及时调整。四、桩身混凝土局部爆裂 质量问题的原因描述: A、操作原因 1、上料时夹有杂物,如煤块、雷管、金属软 管、熟料等, 煤块、雷管及熟料在高压釜内因温度高而 发热造成此处混凝土崩裂; 金属软管由于受高温高压作用,致使管内 气体发生膨胀,从而导致桩身混凝土爆裂。B、材质原因 1、因矿粉原因爆桩。(停止使用该批 矿粉就未出现爆桩,反复试验使用该 批矿粉,仍然出现爆桩现象) 2、送爆桩部位的粉末

8、外检其化学分析 化验结果为: MgO 含量为50% - 60% 。 解决方案: 1、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增强码头上料员 工及拌合机手的工作责任心; 2、要求供应商对砂石船舱的清理,防止煤块 的混入; 3、更换矿粉/水渣供应厂家; 4、对水渣/矿粉的化学成分定期进行外检, 控制相关组分含量; 5、磨水泥的公司在卸熟料时避免混入砂石中 ,从而带入砼料中造成爆桩现象。五、端板倾斜、盆碟状、变形 质量问题的原因描述:A、端板倾斜 1、端板本身材质问题,端板本身平面度超 标; 2、笼筋主筋长短不一、牵引盘不水平或路 轨地基下沉造成滚出的笼筋端面倾斜; 3、尾板未紧贴管模就张拉,提前张拉,超 值张拉;

9、4、张拉不水平(张拉螺杆弯曲松动或螺杆与张拉 头板不垂直,直接引起张拉时偏心现象);5、管模变形,头、尾板不平整,管模两端粘接 的废草绳未清理干净; 6、挡板不合格(只有部分定位销,并且不能 靠到管模内壁,在离心时会出现摆动;挡板直 径不够大或张拉区椭圆度过大,在合模时盖模不 能很好地靠着挡板,使管模错位,挡板不能平靠 管模,间接引起端板倾斜定位销焊接时与管模 不同心); 7、头尾板更换时,未对残余的水泥渣及时清理 ; 8、头、尾板螺丝磨损严重,未及时更换; 9、拆模场地不平整;B、盆碟状 1、端板本身材质问题,端板本身平整度 超标(尽可能不用铸锻板和离心板); 2、端板厚度不足; 3、笼筋D

10、P值偏外,张拉应力集中; 4、头尾板长期不清理打油,更换桩种时 因余浆清理不干净引起盆碟状(如: 500*100更换做500*125时)C、变形 1、本身材质过软 2、端板厚度不足。 3、螺丝本身材质问题,张拉或脱模时 造成断螺丝的现象; 4、张拉时头、尾板掉螺丝(装头尾板 时螺丝未打紧、螺丝偏小、齿薄、螺丝 二次利用、螺丝磨损严重等), 5、未对称放张,造成最后一颗螺丝应 力集中,拆卸困难,引起端板变形。 解决方案 1、加强进厂端板质量的控制; 2、加大笼筋车间监督检查力度,对下料 长度和端面倾斜严格控制; 3、加强对整形员工的培训,必须将管模 尾板贴紧管模才能吊往台前布料; 4、及时检查螺

11、丝与螺孔的匹配性,对磨 损严重或过大的螺丝及时更换,螺孔偏 大或偏小的端板及时通知厂家进行整改 ;5、更换新的挡板,挡板直径用大一些;定 位销焊接时与管模同心,且可以靠得到管模 内壁;所有螺杆严格检查,发现弯曲、变形 的立即更换; 6、进行悬吊式张拉系统; 7、禁止提前张拉; 8、不定期对拆模组场地进行整理,保证场 地的平整度; 9、检查管模,张拉区椭圆度超标的模具及 时合模维修; 10、加强对头、尾板端面的清理工作; 11、定期检查滚焊机的水平和铜盘磨损情况 。 解决方案: 1、立即拆掉重新焊接笼筋骨架; 2、追溯镦头机号,拆同批次所生产 的钢筋镦头是否存在类似现象; 3、加强抽检力度,控制

12、镦头的质量 ; 4、定期检修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 5、加强对张拉机手的监控,杜绝超 值张拉。六、负壁厚、偏心少料 质量问题的原因描述: 1、砂、石含水率未及时调整; 2、砼料在搅拌时各原材料超出规定 的误差范围,至使砼料过少; 3、拌合机手在放料时,放料时间不 足,致使砼料残留在搅拌机内; 4、布砼料时未按工艺进行布料,未 做到两边饱满中间均匀;5、离心机不水平、管模变形或张 拉后螺母没上紧,离心时松脱,造 成偏心;6、张拉档板无定位销或缺定销;7、尾板未紧贴管模,张拉时致使 管桩头部少料;8、砼料浓,布完料后未进行插料 。 解决方案 1、下雨天及时调整砂石含水率,以免造 成砂石实际称量偏

13、少的现象; 2、及时对拌和楼所用的秤进行校验; 3、按布料顺序进行布料,做到两头饱满 中间均匀; 4、加强对布料员工的培训,严格按工艺 规程操作,管模两头的砼料不宜布的过 高,一方面防止合模不严,另一方面也 防止中间少料,从而造成“细腰”现象 。5、调整合理的离心工艺; 6、控制砼料的和易性; 7、张拉时水平张拉,及时锁紧张拉 螺母; 8、及时补齐张拉档板上的定位销; 9、要求车间对跳动严重的管模及时 的合修; 10、布料前,尾板必须紧贴管模七、笼筋松散 质量问题原因描述: A、操作原因: 1、笼筋滚焊质量差,滚焊不牢 造成松散; 2、拆模组无绑扎员工对松散笼 筋进行绑扎; 3、吊笼筋入管模时

14、吊点位置不 正确,或野蛮操作,造成松散;4、台前布料时,放料员工无绑扎意识或没有 检查笼筋是否松散就布料; 5、线材拉制次数过少不合理,造成铁线过硬 ,滚焊不牢; 6、笼筋入模后扭曲,张拉时散笼; 7、线材油污过重或主筋沾有油污焊接不牢, 造成散笼。 材质原因: 1、采购线材偏硬,造成滚焊不牢易散 。 2、同一条笼筋骨架中部分主筋平直度 不够,造成张拉时散笼现象。 解决方案: 1、制定合理的拉丝工艺,保证拉丝质量。 2、焊笼筋时,滚焊机电流调整到合适电流操 作 3、笼筋起吊时,吊点要合适 4、拆模区,发现笼筋松散时,及时进行绑扎 5、台前布料时,检查笼筋是否松散,并绑扎 再布料 6、笼筋在模内

15、顺直,防止张拉笼筋松散 7、制作笼筋骨架时防止油污沾在主筋上。八、内壁砼塌落、余浆层滑落 质量问题原因描述: 1、砼料和易性差,如料散(砂过粗、碎石过 大、砂率偏低)、 料稀(坍落度过大)、砂 石含水率过大; 2、二次加水以后搅拌时间不够,混凝土搅拌 不均匀; 3、离心时没有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操作,如: 提前刹车,缩短高速时间; 4、离心过程中管模严重跳动;5、将大量散落在平车上过干或积水太多 的料铲起以后,集中放置在管模一处; 6、砂的细度模数未控制好,砂过粗; 7、砼料搅拌时间过短不均匀,导致局部 水化热过高; 8、吊模入池时,产生严重碰撞; 9、蒸养池内尾端汽管断裂,裂口处蒸汽 涌出形成冲

16、力造成桩尾端内壁砼坍落。10、如果离心工艺参数选择不合理或由于设备和模 具的老化变形造成跳模,就有可能产生过大且不均 匀的振动力,使得管桩成型后出现严重内分层,降 低砂浆层的粘结力,形成内壁塌落。当混凝土拌和 物和易性不佳时,就更加剧了内壁塌落现象发生的 几率。, (在管桩的离心过程中,混凝土在离心力及其它外 力(重力、冲击振动力)作用下,粗细骨料和水泥 颗粒沿离心力方向运动,由于各组成材料的粒径及 比重的差异,在离心沉降后明显地分为混凝土层、 砂浆层和水泥浆层,这种现象称为“外分层”,是混凝 土经过离心之后的一种必然表现,其对桩身强度有 的影响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混凝土在离心时,混凝土层和砂浆层首先被粗略地 分离出来,接着是砂浆层中各组成材料的分离,与 此同时混凝土中的自由水也被排挤出来,由于混凝 土层中自由水的流动路径要比砂浆层的长,因此这 部分水排挤到内壁时的时间就长,当这些水到达砂 浆层的时候,最内层的水泥浆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已经非常密实,致使这些水无法穿透此层而聚集在 砂浆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