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才是王道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845594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0.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着才是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活着才是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活着才是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活着才是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活着才是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着才是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着才是王道(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活着才是王道v工作心得:v唯一一个不讲价的地方-医院,v疾病面前,人人平等,不分老少, 不分贫穷和富贵9月5日晚李开复的微博主要内容v恶性肿瘤的概念v癌症的发病率v癌症的发病原因v癌症的“三早”v癌症引发的问题v癌症的预防5主要内容v恶性肿瘤的概念v癌症的发病率v癌症的发病原因v癌症的“三早”v癌症引发的问题v癌症的预防6Cancer!q恶性肿瘤是指以不可控制的恶性细胞生长和扩散,以及组织浸润、远处转移为特征,并经病理或细胞学检验属于恶性肿瘤之列的疾病。q常见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白血病、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软组织肉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都属于恶性肿瘤。q癌:是指从上皮组织中发生

2、的恶性肿瘤。8910主要内容v恶性肿瘤的概念v癌症的发病率v癌症的发病原因v癌症的“三早”v癌症引发的问题v癌症的预防11流行病学特点q全球约40多亿人,癌症患者近3千万,每年约有600万人患癌症。q我国13亿多人口,每年新发癌症患者约170万人,每年130-140万人死于癌症。q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或地区有:香港、新加坡、奥地利、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希腊等;日本、美国、中国等国的发病率增高明显。12癌症的特征q组织分化程度:分化不好,异型性大。q核分裂: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q生长速度:较快。q生长方式:浸润性和外生长性,前者无包膜, 分界不清,不前推动,后者伴有浸润。q继发改变

3、: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等。q转移:常有,且多复发。q对机体影响:较大,可造成恶病质。13中国肿瘤登记年报v每分钟6个人患恶性肿瘤,每分钟就有2.5个中 国人死于癌症v每5个人中有1个人会患恶性肿瘤v40岁以后患恶性肿瘤几率明显增加v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肺癌、胃癌、肠癌、乳 腺癌、食管癌16主要内容v恶性肿瘤的概念v癌症的发病率v癌症的发病原因v癌症的“三早”v癌症引发的问题v癌症的预防1718发病的危险因素n环境因素(外部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化学致癌物物理致癌物生物因素致癌n内部因素 遗传 内分泌 免疫状态 社会心理熬夜、肥胖、高脂饮食食物(烧烤,发霉),烟酒手机,环境(辐射)感染(病毒)19

4、物理性致癌主要有离子辐射、异物及慢性炎症、创伤 氡气:引发肺癌;X射线、钴引发白血病、 肺癌;同位素(32P等)诱发骨肉瘤。紫外 线诱发恶性黑色素瘤(4-8年后为发病高峰 ) 石棉:引起胸膜间皮瘤(发生率2-3%,潜 伏期20年);血吸虫病引起结肠癌、膀胱癌 。 创伤:骨肉瘤、脑瘤常有外伤史。20病毒致癌RNA致瘤病毒:急性或慢性转化病毒(引 起乳腺癌、白血病)、淋巴瘤病毒。 DNA致瘤病毒: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引起 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生殖器癌)。 Epstein-Barr病毒(引起鼻咽癌或伯基特 淋巴瘤)、乙肝病毒(引起肝癌)。21化学性致癌多环芳烃:间接致癌物(代谢活化),存在于 煤焦油、烧烤

5、食物中,可引起胃癌、纤维肉瘤 等。 黄曲霉素:终末致癌物(环氧化物),致肝癌 ;白地霉素致食管癌。 烷化剂、酰化剂、金属元素:直接致癌物(不 需要在体内进行代谢),如氮芥、亚硝基脲可 诱发白血病。镉引起肾癌、铬引起肺癌等。发病的危险因素v甲状腺癌v乳腺癌v食管癌、胃癌v肝癌v结肠癌v肺癌v宫颈癌v射线、饮食v内分泌,遗传v饮食习惯、幽门螺旋 杆菌感染v肝炎、酒精、饮食v饮食习惯v吸烟v乳头状病毒22发病原因23吸烟的危害一手烟二手烟三手烟难恢复发病的综合作用诱发因素保护因素主要内容v恶性肿瘤的概念v癌症的发病率v癌症的发病原因v癌症的“三早”v癌症引发的问题v癌症的预防26预防和治疗癌症的关键

6、三早癌症的早期发现:临床表现原因不明 疼痛及体 重减轻消化不良 、腹部疼 痛或肿块颈部无痛 结节、进 行性吞咽 困难 持续性嘶 哑、咳嗽 、痰中带 血疣或黑痣 发生变化大便带血 、腹泻便 秘交替,血尿乳房肿块耳鼻分泌 物带血、 视觉障碍经期大量 出血,经 期外或绝 经后出血癌症的早期发现:自我检查29癌症的早期发现:医学检查v症状和自查的缺点v普查(体检)美国v20岁以上,每年一次防癌体检v40岁以上,半年一次防癌体检v20岁以上的妇女 ,每年一次乳房和骨盆的专业性检测中国v自觉进行防癌体检的人非常少,健康人群有目的检测癌症的意 识相当淡薄,人们还未意识到体检查癌的重要性v筛查(高危患者)家族

7、史 遗传史 肿瘤史肠癌 肺癌 胃癌 乳腺癌 肝癌 宫颈癌早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最有效的方法31普通人群临床表现定期自检普查体检高危人群临床表现定期自检定期筛查患者诊断性检查病理类型分期分子分型早诊断v体检、筛查和诊断常用检查方法血液检查:v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CA125 )影像学:vX线摄片、B超、CT、MR、PET内窥镜检查:v肠镜、胃镜、气管镜病理组织学检查:v体外穿刺、经内窥镜穿刺、切除活检、术中冰冻、术后石蜡v细胞学检查(痰液、腹水、胸水)分子生物学检查:v免疫组化(IHC)、原位杂交(FISH)、基因测序32早诊断v甲状腺癌v乳腺癌v食管癌、胃癌v

8、肝癌v结直肠癌v肺癌v宫颈癌vB超、穿刺活检v钼靶摄片、B超、触 诊v胃镜v甲胎蛋白AFP、影像 学v肛门指检、肠镜、 CEAv胸片、CTv宫颈刮片、活检33内窥镜检查34内窥镜检查3536治疗的目标l治愈杀灭所有肿瘤细胞恢复健康尽快并尽量减少损伤的情况下,达成功能治愈l缓解减少肿瘤的增长减轻疼痛及其他症状延长生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早治疗37治疗原则正规的治疗方案I期:手术为主。II期:局部治疗为主,原发肿瘤切除或放疗,并 必须包括转移灶的治疗,辅以有效的全身化疗。III期:手术前、后及术中放疗或化疗。IV期:有全身治疗为主,辅以局部对症治疗。38目前治疗状况q1989年与1995年相比,6年中

9、癌症的死亡率上升了20%.q早期子宫颈癌的治愈率现在是100%q通常,1/3的癌症可以利用现有的医疗技术早期发现,加以根治;1/3的癌症可以通过有效的综合治疗,带瘤生存,减轻痛苦,延长寿命.另外1/3的癌症,现在仍然无法治愈.治疗费用知多少?q据统计,在城市因恶性肿瘤住院的平均天数为45.3天,费用为13077元;如肺癌、肝癌平均费用约9.5万元,胃癌的手术加化疗费用约8.5万元,而白血病的平均费用则大于10万元.早治疗v甲状腺癌v乳腺癌v食管癌、胃癌v肝癌v结肠癌v肺癌v宫颈癌v手术、放疗v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v手术、放疗、化疗、靶向v手术、移植、介入、靶向v手术、放疗、化疗、靶向v手

10、术、放疗、化疗、靶向v手术、放疗、化疗、靶向40主要内容v恶性肿瘤的概念v癌症的发病率v癌症的发病原因v癌症的“三早”v癌症引发的问题v癌症的预防4142507,000507,000元元46,00046,000元元自付自付46.146.1万元万元社会医保水平高昂的诊疗费用近20年时间里,我国的医疗费用增长了28倍,年增长率达143!个人医疗支出中 肿瘤占60!中国恶性肿瘤的平均治疗费用大约在10万至30万元之间。而中国目前的人均年收入 大约在8000元上下,换言之,平均来说,如果某个中国人得了癌症,他得为此耗费 十二到三十七年的收入。特罗凯:非小细胞肺癌 1.51.5万万/ /月月赫赛汀:乳腺

11、癌及胃癌 2.32.3万万/ /月月美罗华:淋巴癌 2 2万万/ /月月安维汀:结直肠癌 2 2万万/ /月月主要内容v恶性肿瘤的概念v癌症的发病率v癌症的发病原因v癌症的“三早”v癌症引发的问题v癌症的预防44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治愈三分之一的癌症通过适当治疗可以 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世界卫生组织(WHO) 著名的“三分之一”理论:树立正确的观念癌症的预防v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消除或减少可能的致癌因素;二级预 防:早发现、早治疗;三级预防:诊断与治疗后的康复,提 高生活质量)v通过改变或避免以下主要危险因素,30%以上的癌症可以得 到预防烟草使用体

12、重超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低缺乏身体活动酒精使用性传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城市空气污染家庭使用固体燃料产生的室内烟雾。癌症的预防方法q避免不良生活习惯,不吸烟,限酒。q不食发霉的食物。q少吃烧烤、过烫的食品。q不要爆晒,尽量避开放射线。q避开不良的生活环境,不要居住在刚装修过的并有刺激性物 质的房间里。q保持大、小便通畅。q保持心理平衡。提高免疫力q及时打预防针(乙肝疫苗等)。q注重身体情况,定期体检。q对经久不愈的小伤口,小溃疡和外伤均要认重对待,及时治疗。q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q注意减肥,防止糖尿病。q癌症疫苗:日本研制用WTI基因细胞表面的肽作为疫苗预防肾母细胞瘤、乳癌等。饮食保健q绿茶:每天3-5杯,可预防癌症。q大蒜:对预防胃癌有效。q黑木耳、海鱼、蘑菇等。q杏仁、核桃、桃仁等。q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等等。50撒拉纳克湖畔的铭言有时 ,能达到 常常,去努力 总是,不放弃活着才是王道谢谢 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