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试的考核要求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845416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考试的考核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历史考试的考核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历史考试的考核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历史考试的考核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历史考试的考核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考试的考核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考试的考核要求(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教育学院 叶尚杰历史考试的 考核目标与 能力要求能力考查分类多种多样能力考查分类多种多样简单分类:识记、理解、运用简单分类:识记、理解、运用按认知水平可分为识记能力(考查是什么按认知水平可分为识记能力(考查是什么 )、理解能力(考查为什么)、分析能力(考)、理解能力(考查为什么)、分析能力(考 查为什么)、综合能力(考查综合运用水平)查为什么)、综合能力(考查综合运用水平) 、评价能力(考查评价)和应用能力(考查怎、评价能力(考查评价)和应用能力(考查怎 么用)等六个由低到高不同层次能力要求(提么用)等六个由低到高不同层次能力要求(提 问类型)。如:问类型)。如: (1 1)“ “史记史记

2、的作者是谁?的作者是谁?” ”“ “史记史记什么年代写成的?什么年代写成的?” ”等。等。 (2 2) “ “史记史记内容是什么?内容是什么?” ”,其他问法如,其他问法如 “ “xxxx事件经过怎样?事件经过怎样?” “” “后果如何?后果如何?” ”BACK BACK (2 2、3 3)“ “为什么说为什么说史记史记是(会成为)是(会成为) 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3 3)“ “史记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这是为什成为史家之绝唱这是为什 么?么?” ” (4 4、6 6)要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史事(或西)要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史事(或西 汉设置西域都护的事实)可查

3、阅汉设置西域都护的事实)可查阅史记史记吗?吗?” ”(4 4、6 6)要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可查)要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可查 阅的哪些历史书籍?阅的哪些历史书籍?(5 5)你如何评价)你如何评价史记史记的历史作用(历的历史作用(历 史地位)?史地位)?(6 6)如何理解评价一本历史著作?比较)如何理解评价一本历史著作?比较 史记史记与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异同点。的异同点。BACK BACK 高考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二)调动和运用知识(三)描述和阐释事物(四)论证和探讨问题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

4、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 读。

5、(一)获取和解读信息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 、数据、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指考生 通过阅读试题,从试题的文字图表材料和设 问中发现、收集有效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 及考查意图的能力。历史学科是信息资源丰 富的学科,它贯通古今,门类繁多,综合性 很强,因此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成为基本的测 试目标。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试题的信息包括试题的指导语、题干和 选项的陈述、题目的设问、材料的出处等。如: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对人类文明的发 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回答第14题。鸦片战争后主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全面、准确地理解试题所呈现的图文材料 内容、格式以

6、及测试意图,从试题的表述中 获取解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试要求及 考试意图。理解试题意图及要求应注意把握: 从整体上,了解该试题在探讨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从结构上,了解试题的情境都涉及哪些方面的环节; 从要求上,了解试题要求回答什么,回答到什么程度 。 只有理解和把握了试题的意图和要求,才能够有效地 将自己回答问题的思路对应于试题的思路。 首先,阅读试题和相关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试 题提供的信息内容;其次,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 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再次要理解试题要求以及命 题意图。 【例1】(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卷20)美国著 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 评论说:“西安事变

7、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 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 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 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C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快速、全面、准确地从试题提供的 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是 衡量考生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 试题进行通读、理解之后,要对试题提供 的所有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 选和整理。试题的有效信息包括直接信息 和间接信息。识别、排除材料中的无关或无效 信息。识别无关信息的基本

8、方法是: 要准确把握设问中提出的问题与要 求,凡是与问题无关,或是与要求不 符的信息就是无效信息;要准确把 握题中信息指向与暗示,特别是扩展 性试题,其设问一般比较简略,没有 明确提出要回答的问题或要求,就更 要注意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准确概括 ,若与试题指向的内容不相符,毫无 关联,就一定是无关信息。 【例2】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网 上答题,她回答的题目是选择标志中国近代史开 端的历史事件,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 【答案】A 【例3】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 人

9、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 什么战争的失败(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例4】(2007年高考海南历史卷33)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斯坦利率一支考察队在 非洲考察,与当地土著相遇。对此事件,斯坦利和当地 土著酋长摩基姆巴分别有自己的叙述。材料一 斯坦利的叙述:早8点左右,我们看到一 个市场,附近停泊着许多独木舟。人们立即集合起来, 从四面八方向我们逼近。我们长时间保持自制。但最后 他们因我们的镇静而鼓起勇气,当某个人因此高叫“穆 提”(投)、他们一齐向我们投掷木矛时,我们才被迫开 枪,

10、对他们予以回击,迫使他们惊惶逃窜下午2点, 我们从两岸树木茂密的河道中驶出看到一支庞大的 船队正停在河中央。那些船民发现我们后站起来,高声 喊叫,把他们的号角吹得异常响在5分钟里,我们全 力射击,无暇顾及别的事。但最后我们意识到敌人正在 距我们约200码的地方重新组织力量。我们热血沸腾。这 简直是杀戮的世界。我们第一次感到我们憎恶居住在这 里的这些丑陋不堪的食尸鬼们。材料二 摩基姆巴的叙述:当我们听说那个白皮肤的人(指斯坦 利)要来的时候,我们不禁惊奇地张开了嘴巴我们对自己说,这 人的皮肤是白色的,一定是从河流王国来的,他是我们在水中淹死的 弟兄们中的一个。一切生命都来自水中,在水中他又找到了

11、自己的生 命。现在他要回到我们中间来,他要回家了。我们要举行一个宴会, 我下令将去迎接我们的兄弟并陪伴他高高兴兴返回村庄但是我们 靠近他的小舟时,听到喊声:“土匪!土匪!”火杖向我们喷射铁雨, 我们一时惊呆了那天晚上我们回来时看到了可怕的东西:我们的 弟兄死在血泊中,我们村遭到洗劫后被焚烧,水中飘满了死尸。那些 强盗和杀人凶手消失了。现在请告诉我,那白人对我们公平吗? 回答问题: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2)就此事件的起因而言,你认为谁的叙述可信,为什么?【参考答案】(1)时间、地点、人物、流血冲突;双方叙述一致。 (2)若指出斯坦利的观点可信或酋长的观点可

12、信,只要言之有理,持 之有据即可得分。若指出双方各执一词,究竟谁的说法可信,还需要 其他材料证明可加分。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形 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要求考生在“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 基础上,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强 调考生从整体上把握对事物的认识,对于试题提供的信息 要求考生能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这要求:全面获取试题信息。既要注意解读情境中的显性信息 ,又要注意揭示其背后的隐含信息;既要注意抓关键词和 关键句,抓住重点,把握中心主旨,又不能忽视其他信息 的引导,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有价值的内容。如“师夷长技 以制夷”。理解历史信息和解决历史问题;

13、要求考生不仅会正确 使用历史材料,还要会对史料本身进行必要的甄别、判断 ;要求考生对于试题提供的信息能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 读”,并依托自己的学科知识储备,从整体上把握对历史 问题的认识。【例5】(2008年高考海南历史卷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 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材料二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 ,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旧唐书材料三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宋)陈亮

14、:龙川集材料四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 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 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清)归玄恭:归庄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 。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第一等11-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 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 严谨。第二等7-10分,要求:观点正确,基本能够 运用材料说明问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分述比较完整;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

15、。第三等4 -6分,要求: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 ;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有所说明;表述较 为清楚。第四等0-3分,要求:观点不明确,有引用 材料和观点,表述不清楚;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相联系 ,并根据试题的要求,对学科 知识重新组织,进行再现和运 用。调动和运用知识是能力测 试的基本内容和决定考试水平 的关键。考生解答问题时所需调动和运用的知识并非 完全可以照搬已有的知识储备,试题设置的新情 景、提出的新问题,要求考生从知识储备系统中 查找、甄选出相关知识,将它重现和再认,并根 据试题的特定要求加以运用。所需查找和甄选的 知识,因试题设计的深度和广度而有所不同;对 于不同的问题用相对应的知识来说明。如果所调 用的知识与试题的情境、要求等不相符合,或者 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答非所问”,这样的回答 是无意义的。调动知识的基本方法有判断的方法、关联的 方法、推导的方法和借助的方法等。运用知识的 基本方法有对应的方法、分类的方法、取舍的方 法和引申的方法等。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该项考核目标考查考生调动和 运用知识以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