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及地域类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844812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区位及地域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农业区位及地域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农业区位及地域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农业区位及地域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农业区位及地域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区位及地域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区位及地域类型(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习目标:(1)判断农业生产符合哪个特点 (2)判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能够结合材料对农业进行区位选择及对农 业区位进行分析。 (3)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其特点 (4)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 一、农业概况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三、农业的地域类型 四、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节主要内容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 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 的物质生产活动。一、农业概况1、概念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植物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土地2、农业分类生产对象投入用途农林牧副渔粗放

2、农业密集农业自给农业商品农业广义农业狭义农业:种植业3、 农业生产的特点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我国糖料作物“南蔗北菜”的生产格局 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反映了农业 生产的什么特点?1、地域性-因地制宜2、季节性 、周期性 -因时制宜 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杭州龙井乡用每年 清明前采摘的新茶精制而成,它以色香味俱佳而驰 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带回国精心栽培 , 但始终没有种好问题 说说我国“明前龙井”在日本种不好的原因农 业 区 位自 然 条 件水源土壤气候地形技术条件机 械化 肥良 种冷 藏社 会 经 济 条 件管 理资 金土地价格劳 动 力政府政策交通

3、运输市 场二、农业的区位因素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 北则为枳。”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爱 好着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为何 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4、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的 农业生产基地。 5、309国道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气候土壤地形市场交通政策连线题:把各地农业生产和对应的影响因素连接起来1新疆瓜果甜2埃及长绒棉3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 4我国东西部农业类型不同 5横断山

4、区的立体农业7新疆的绿洲农业 8城郊农业的发展 9商品粮基地的建设a 光、热b 降水c 土壤d 地形e 水源f 政策g 市场6东南丘陵的茶树注意: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 产的类型和规模 栖霞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足,昼 夜温差大,极利于糖份的有效积累;丘陵河流众 多,土壤为中性偏碱的沙壤土质,含丰富的磷、 钾、钙等元素 烟台苹果种植历史悠久。1871年美国传教士引进 西洋苹果与本地苹果嫁接,久负盛名。 20世纪80年代,在满山遍岭小国光时,日本美 国的新品种已占领国际市场。栖霞市政府在国内 率先引进红富士,在短时期完成了品种转变,从 此奠定栖霞苹果之都的地位。中国苹果之都 栖霞

5、 烟台交通发达,国内烟青一级路、同三高速及铁 路方便快捷,海上与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港口货 物联网。 随着“绿色食品”时代的到来,栖霞市及时把工 作重点转移到发展“无公害”、艺术苹果、多微 营养苹果等高科技含量苹果生产上,产品仍供不 应求。 栖霞苹果现在不仅销往全国,而且远销东南亚、 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名副其实的苹果之都劳动力市场 社会经经 交通济因素 政策历史经验技术气候自然因素 地形土壤 水源温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日温差大丘陵地形,适宜果树生长中性偏碱的沙壤土质,富含营养元素多河流,水源充足国内外市场广阔公路、铁路及海运便利劳动力充足苹果栽培技术先进栖霞政府大力支持种植

6、历史久,经验丰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农业生产活动天然橡胶由热带扩大到北纬22度玻璃温室的农业丘陵缓坡修筑梯田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三江平原的小麦种植利用改造的因素技术:培育良种热量(气候)地形灌溉水源水分(排水)分析影响下列事物变化的因素:1、 90年代初衢州的芦柑质量好,当地农农民大面积种植 。 2、90年代末衢州的芦柑价格大跌,滞销严重。3、产于云南等热带地区的荔枝大量运往北方市场。4、荷兰的鲜花运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1、市场需求 2、市场需求的变化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 4、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假定条件一个大平原中央有一座城市,也是唯一的市场 ,并与周

7、围农业地带组成一个孤立的地区。该 地区自然、技术、交通条件等都相同。基本观点离城市越远,农产品运费越高;越接近城 市地价或租金越高。农民的选择应该是带来纯收益最高的那种农产品。农业布局形成一城市为中心的六个同心圆地带2009年3月莒南三中 李怀庆 20与市中心的距离 市中心高低低自由农业带林业带作物轮作带谷草轮作带三圃轮作带粗放畜牧带丘陵 D 微观农业分布:小麦 乳牛 花卉蔬菜 林果A小麦:小麦:占地面积大,单位面 积产值低产品可远距离运输A地: 离城区远,地价低地 形平坦开阔B乳牛:乳牛:单位面积产值高; 市场需求量大产品易腐烂变质B地: 近公路,交通便利; 离城区近C花卉和蔬菜: 花蔬:单

8、位面积产值高;市场需 求量大产品易腐烂变质;需水量大C地: 近城区;近河流,水源充 足D果园:山地丘陵适合种植水果,同时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1、分布3、特点2、区位条件水稻种植业世界水稻分布影响世界水稻分布的区位因素都 有哪些?世界水稻主要分 布在哪些地区?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区位分析)劳动力市场 社会经经 政策济因素 历史经验技术气候自然因素 地形土壤 水源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水源充足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廉价种植历史久,经验丰富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人口稠密对粮食的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扶持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水利工程

9、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繁人多地少人多地少,自给为主凭经验种植27二 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 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形成原因:世界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种植园农业农业热带热带 迁移农业农业 乳畜业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 水稻种植业地中海式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市场园艺业混合农业 (二)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2、特点分布有利条件美国读课本:什么 是商品谷物农 业4、特点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 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

10、东北和西北90W40N冬小麦春小麦玉米带(2)区位优势:区位因素区位优势 自 然 因 素地形 土壤 水源 气候 社 会 经 济 因 素交通 人口密度 工业科技地势平坦广阔(中央大平原)土壤肥沃深厚(黑土)水源充足(密西西比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 率高课本活动:美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春小麦冬小麦33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1 分布地区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

11、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三)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学习Back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种植小麦、牧羊)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墨累-达令盆地东水西调水源不足2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种植小麦牧羊种小麦休耕区放牧带总结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A.农场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分 保持麦田的肥力B. 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麦田 的肥料总结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A.农场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分 保持麦田的肥力B. 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麦田 的肥料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 进行 灵活的生产

12、选择和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 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 的适应性总结我国的混合农业珠三角的基塘生产(四)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2、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 非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2 、阿根廷大牧场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地租低廉距海港近,促进了商品经营(潘帕斯草原)1、分布地区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等地广 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 2、区位因素原始的热带雨林气候原始部落,人口稀少劳动力素质低刀耕火种,生产力水平低下落后(五)热带雨林迁移农业49想一想热带迁移农业对 环境产

13、生怎样的影响?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没 有固定的农田,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 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办法种植作物,当这 土地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作物时候,农民就 放弃它,去开辟新的土地。三、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在为人类提供农副产品的同时,也在强烈的改变 着环境。 1、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等的变化。 2、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3、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 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荒漠化过垦、过牧、过樵; 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以草定牧开发新能源,减少樵采推广滴灌、喷灌技术,培育耐旱作物六、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在畜牧业区2、在农耕区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南方的山地丘陵)生物多样性减少盐碱化 (华北和宁夏、河套等灌溉农业区)土壤污染 土壤板结 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粗放经营 过施农药、化肥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和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