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英语课题研究方案撰写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9843583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题研究方案撰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题研究方案撰写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题研究方案撰写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题研究方案撰写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题研究方案撰写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题研究方案撰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英语课题研究方案撰写(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的提出: 主要陈述课题提出的理由,说明课题研究主要陈述课题提出的理由,说明课题研究 的必要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研究的背的必要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研究的背 景:研究现实意义,尤其是研究的迫切性;景:研究现实意义,尤其是研究的迫切性; 研究的必要性,特别是本单位或本人研究这研究的必要性,特别是本单位或本人研究这 一问题的意义一问题的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n课题界定是课题研究的基础性、核心性工 作,直接关系到整个课题的设计水平和质 量,是理性思维水平最高的工作,也是难 度最大的工作。n课题界定的实质是:将原生问题进行恰当

2、 转换和重新描述,使之成为课题所需要的 表述和呈现方式,为课题进入“清晰化、具 体化、操作化”的状态提供基础。(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2)n课题界定的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视 角的界定、研究范围的界定、研究对象的界定、 研究方式的界定。n核心工作是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的界定、主要 概念的界定、相关概念的辨识与界定、相同概念 的不同理解。n不能停留在概念界定上:更进一步要揭示概念之 间的联系,从而构成课题所要呈现的规定情景或 空间n不能照搬照抄已有的概念解释:更要通过概念界 定提出你对课题的独到见解,体现你的思想和观 点。 课题: 批评策略的研究的界定:“批评”原指对人的思想和行为

3、作出评价和判断,这里单指教师、 家长、同学等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提出评价和意见。 “策略”,原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行动计划,此指学校教育中有效 使用批评的方式和方法。“批评策略的研究”就是研究教育情境中有效使用批评的方式和方法 。 课题:小学生的学习障碍及转化指导的研究的界定:“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界定:小学生学习障碍在学习中的表现为: 基础差、理解能力低、智力活动存在缺陷、阅读与计算等技能的缺 乏、对一些考试测验的过度焦虑、性格上过分的执拗和固执、学习 中注意集中困难和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等;小学生的学习障碍及其转化指导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诊断、 预防、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补救和对学习障碍学生学习方法

4、的指导 等。三、明确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目标就是课题研究希望解决的问题和将要取 得的成果,即通过研究获得的对某一教育现象及其有关现 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科学认识。明确研究目标,第一要把 课题目标与日常教育工作目标区别开来,前者是为了获得 对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后者是为了完成具体教育教学任 务。其次是对研究课题进行目标责任制分解。成果目标通 过对各种指标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的结论;研究过程中编写的 教材、各种具体操作方法;研究后产生各种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综合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思维加工 产生新的知识体系。 例:关于当前教师对学生评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目标分:、教师评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

5、育转轨过程中 的现状;、由所获资料分析造成教师评语偏离素质教育 要求的种种因素;、指出教师评语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的需要改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又如:省级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小学生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研 究研究目标:、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操作组织形 式、形成其操作流程; 、研究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起引导调控作用;通过研究,培 养一批名师,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培养一批会学习会交际、会竞争的学生。研究目标:1、研究批评的理论依据、功能作用、心理机制 等;2、研究批评与表扬的相互关系;3、重点研究有效批评的方式和方法。(前两项是研究的基 础,后一项是研究的重点

6、)三、研究的理论依据n 理论依据是指课题在理论上下班的可行 性。如果说“问题的提出”是交代课题研究在 实践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那么“理论依据” 就是告诉人们进行该项研究在理论上的可 行性和可靠性。包括研究的政策法规依据 ;教育学心理学依据;学科教学法的依据 。课题: 批评策略的研究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之一:教育学班级组织原理。班级是学校的一个正 式的基层组织,为了完成教育目标,教师必须有对儿童施加 影响的正当权力,或批评,或表扬,激发学生的动机,保障 学生健康成长。理论依据之二:心理学品德态度形成与改变原理。品德态 度的形成与改变有“顺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而形成与 改变的一个重要原

7、因就是来自外部的压力。一种是直接压力 ,奖励是肯定性压力,惩罚是否定性压力;还有一种是间接 性压力(情境压力),是特定的环境、群体舆论、成员态度 所形成的压力。批评要注意学生自尊心和其它心理因素的影 响,注意批评的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四、研究的假设n研究的假设:是研究课题确定后依据一定的 知识事实和资料,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 因做出的推断和假定性说明,是研究之前预 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 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研究假设的作用:1为课题研 究指明方向.研究假设使研 究目的更明确,研究范围更 确定,研究内容更具体,把研 究数据的收集工作限定在一 个更特定的方面和范围,因

8、 此起到一种纲领性作用.2保证课题研究直指成果: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检验假设的过程,课题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验证假设 .注意假设与课题设计的其他环节不同,课题 包括关于研究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的表述; 而假设是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合乎科学 的猜测,是对课题中所提问题的尝试性解答 .3使研究者能合理设计研究方案选择 研究方法n具体研究假设的提出,使研究者能 够根据假设内容的性质,针对要收 集的数据设计研究方案和选择检验 方法.案例:“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 绩的影响”n可以提出三种假设:1、接受法一的学生学 习成绩高于接受法二的学习成绩:2、接受 法二的学生学习成绩高于接受法一的学生 的学

9、习成绩;3、接受两种教法的学生学习 成绩没有差异。案例2、“主体性教学管理应用模式 研究”假设:n1、通过高效的信息网络,建全信息交流制度,建 立科学的主体性管理调节反馈系统。2、通过规范 教学管理目标与发展规划的制定及执行过程,建 立定期交流、答辩、问卷调查和调研等工作程序 ,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为主体性教学管理提 供必要的保障。3、建立体现主体性的分层管理目 标体系。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以理解和尊 重为基本原则,发挥不同层次管理主体的主观能 动作用,依据管理主体的不同职能与现状制定有 层次的发展目标责任。n n4 4、初步构建、初步构建“ “主体性教学管理主体性教学管理” ”模式,通

10、过对主体模式,通过对主体n n性教学管理性教学管理“ “与以往教学管理理念的批判性、继与以往教学管理理念的批判性、继 承性研究,逐步深化对承性研究,逐步深化对” ”主体性教学管理主体性教学管理“ “真正内涵真正内涵 的理解,为其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做出贡献。的理解,为其理论体系逐步完善做出贡献。n n5 5、通过研究实践总结提炼出系列行之有效的科、通过研究实践总结提炼出系列行之有效的科 学的主体性教学管理策略。学的主体性教学管理策略。 案例3、初中学生多元思维能力的促 进研究”的假设:n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策略的研究假设:改进课堂提 问的设计与策略促进学生多元思维能力分析 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

11、实用性思维能力 的发展。n该课题通过假设把研究内容具体化:一、是设想 通过改进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策略,促促进学生多 元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研究假设将该课题研究 的多元思维能力“定义在”分析思维能力、创造性 思维能力和实用性思维能力“三方面。五、研究的对象和方法n1、研究的对象:应根据课题来确定。n2、研究的方法:主要指具体的研究方法、 手段和工具。每一项课题都要有相应的研 究方法。每一项课题都要有相应的研究方 法 。一般可采用综合的方法、或以一种方 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这样有利于收集 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结论。在 方案中应提出用这些方法起什么作用以及 如何进行操作等等。1、文献法:通过

12、查阅文献资料了解 、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n2、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 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情境下 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观察的一种科学 研究方法。(1)观察法的分类 :A、按照 观察的情境条件来分,可以分为“自然情境 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B、按观察者 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 分为“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C、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可分为结构 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n结构式观察预设有明确的目标、所要观察的问题 以及大致范围,有较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以及 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翔实的材料,并 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n非结构

13、式观察则是一种开放式的观察活动,允许 观察者根据当时的情境调整自己的观察视角和内 容。观察者可以事先设计一个观察提纲,但这个 提纲的形式比较开放,内容也比较灵活,可以根 据当时的情形进行修改。(2)、观察法的步骤:nA、 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在观察中要了 解什么,情况,搜集哪些方面的事实材料 ),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 方法。nB、 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对所要 观察的条件有一个一般的认识。nC、 编制观察提纲。对观察内容进行明确分 类,并确定观察的重点。 DD、 实施观察。该步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全面实施观察。该步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全面 而系统地观察。而系统地观察。E

14、 E、 记录并收集资料。记录并收集资料。F F、 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3)、观察法的记录nA、“实地笔记”,专门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 到的事实性内容; B、“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 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 C、“方法笔记”,记录观察者所使用的具体方 法及其作用; D、“理论笔记”,用于记录观察者对观察资料 进行的初步理论分析。3、行动研究法n(1)、“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 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的 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 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 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进过 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15、几个步 骤 。(2)“行动研究”有这样两个鲜明的特 点:A、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 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 。 B B、主要研究人员就是实践者,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主要研究人员就是实践者,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 行动研究法可采取这些步骤:行动研究法可采取这些步骤:. .选择问题选择问题 即对学校在教育、教即对学校在教育、教 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对问题作出归纳、分类,形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对问题作出归纳、分类,形 成一定时期内要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教师从众多的问题中成一定时期内要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教师从众多的问题中 概括出具有普遍性和研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讨论和交

16、流,初概括出具有普遍性和研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初 步形成各年级或各门学科以及各人的主要问题,形成一个时步形成各年级或各门学科以及各人的主要问题,形成一个时 期学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群。期学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群。. .理论探讨理论探讨即从教育理论中有针对性地选取最合适的内容,为即从教育理论中有针对性地选取最合适的内容,为 解决筛选出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规范,从而保证行动解决筛选出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规范,从而保证行动 研究的正确性。如有专业人员参与,则专家要根据教师选出研究的正确性。如有专业人员参与,则专家要根据教师选出 的问题,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向教师介绍,的问题,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向教师介绍, 让教师了解与问题相关的教育理论,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讨让教师了解与问题相关的教育理论,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讨 论,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从中选出适合自己论,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从中选出适合自己 需要的教育理论。需要的教育理论。. .实施和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