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的预防与诊治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833733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身疾病的预防与诊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心身疾病的预防与诊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心身疾病的预防与诊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心身疾病的预防与诊治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心身疾病的预防与诊治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身疾病的预防与诊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身疾病的预防与诊治(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一 心身疾病的发现与历史PSYCHOSOMATIC MEDICINE一 历史上的心身相关描述 (一)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把喜、怒、忧、思、悲 、恐、惊叫七情,七情致病叫七情内伤。(公 元前100年)(二)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没有灵魂就不能治愈 躯体。”(公元前400年) (三)德国哲学家与精神病学家海因洛茨提出“ 心身”和“心身医学”术语(1918年)n(四)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被压抑的 情绪或心理冲突是导致人体功能失调而成为致 病的动因。n未解决的心理冲突;n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n植物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n能量转换理论(30年代)心理动力学途径(五) 心理生理学理论美国的沃尔夫(

2、Wolff,HG)通过对动物 的胃瘘观察了情绪因素对胃的运动、张 力、粘膜血管舒缩和胃液分泌的影响。 他发现,情绪愉快时,粘膜血管充盈, 分泌增加,张力正常。在愤怒时,粘膜 充血,张力运动大大增强;在忧郁、自 责时,粘膜苍白,分泌减少,运动也受 到抑制。 (六)行为途径 n 这条途径的基础是条件反射学说或学 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米勒(Miller, NE)等心理学家,他提出了关于“内脏 学习”的理论,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结论是人类的某些生理机能性(例如血 压升高或降低、腺体分泌能力的增强或 减弱、肌肉的舒缩等)疾病可以通过学习 而获得。二 心身疾病的概念 DSM-III:心理因素影响的

3、躯体状态(Psych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physical conditions)。ICD-10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or心身紊乱(psychosomatic disturbance) 。n美国心身医学杂志自创刊之日起把心身 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叫做“心理 因素影响的躯体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 病(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这类 疾病由以下条件来界定:这类疾病由以下条件来界定:1患者具有环境刺激导致的心理因素 ,这种心理因素在时间上与其躯体疾病 的发生或加剧有联系。2患者

4、躯体上可以检查出器质性的病 变或具有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3疾病的开始不是由躯体的病变引起 的,但是,其症状往往以某种躯体症状 和体征表现出来。n日本石川中在所著心身医学入门一书中把 心身疾病按狭义和广义两个不同的概念加以界 定。石川中(1978)认为:n 所谓心身疾病首先从狭义来说,即:由 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躯体疾病。n 再从广义来说虽是由于生物因素而引起 的躯体疾病,但心理因素作为第二位的因素也 起作用,n 以及由心理因素而引起的精神疾病,但 是表现为躯体症状。三 心身疾病的定义和范围我们认为: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 素作为重要原因参予发病的躯体疾病。 广义的心身疾病包括那些具有明显躯体 症状

5、的器官性神经症或心理生理障碍。 (一)器质性疾病。 (二)功能紊乱性疾病。一些常见心身疾病1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2 胃、十二指肠溃疡。 3 支气管哮喘。 4 神经性皮炎。 5 某些恶性肿瘤。 6 慢性失眠症、神经衰弱、躯体形式的植 物神经功能紊乱。四 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一) 情绪的影响 1 “重要情感的丧失”与人体健康.(情绪的性质) 2 “慢性应激”与 消化性溃疡.(情绪的时间) 3 强烈的情绪变化会导致疾病或使疾病恶化。 (情绪的强度)(三) 心理应激与健康1 适度紧张与过度紧张。 (1)适度紧张对健康有积极影响 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是人维持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6、 保持有效的心理和工作效率。 (2)过度紧张对健康有消极影响过度紧张的临床表现特征 长时间的或高强度的各种负性情绪。 出现躯体紊乱症状。 心理效率降低并出现紊乱。(二) 人格1 不健康的人格特征使人更容易表现不良 情绪(包括频率、强度、持续时间). 2 在应对社会环境中更容易产生挫折. 3 更容易具有不良生活习惯.1 冠心病与A型行为特征A 型行为特征: (1)时间紧迫感。 (2)经常对工作做出过度保证。 (3)竞争和敌意性强。 (4)容易不耐烦。2 某些肿瘤与C型行为特征C型行为 过分耐心、回避冲突、过分合作、屈从让 步、不拒绝、缺乏主见、负性情绪控制 力强、过于和谐、息事宁人。(三) 环境

7、因素n1 工作压力n2 生活事件nHolmes和Rahe (1966)根据对500多人的 病史分析和实验实验室实验所获资料, 编制了SRRS(表182)。此量表中的“ 生活变化单位”(LCU)代表相应事件在 一段时间内经历的生活变化所要求的适 应程度作出数量估计, 生活事件量表特征: 1 生活事件的顺序性特征。 2 事件发生的时间。 3 对事件性质的评定。 4 对当事人的精神影响程度。 5 影响持续时间。(四) 器官脆弱性人们在遭受同等相似的心理紧张性刺激后 ,也只有少数人患病,而且人所患的疾 病种类也不同。或者有的人出现器官反 应,有的人不出现器官反应。造成这些 差别的原因很复杂,但其中一个

8、重要的 原因就是不同个体、不同的身体器官对 心理应激反应状态下的生理反应有着不 同的耐受力。因此身体器官的脆弱性是 心理社会因素导致心身疾病的一个重要 条件。五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一 情绪紧张引起的生理反应 (一)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当机体处于强烈的 应激状态时,这个系统的活动常有明显增强。 Cannon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已提出“应急反 应”的模型来概括这一组生理反应,他发现在 这种情况下,实验动物的心率、心肌收缩力、 心排血量和血压都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肝糖 原加速分解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 交感神经还动员脂类,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 。n(二)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下丘脑肽能

9、神 经元分泌的神经肽调节着腺垂体的活动。腺垂 体起着上连中枢神经系统,下接靶腺的桥梁作 用。n除了肾上腺髓质和皮质外,还有垂体-甲状腺、 垂体-性腺和胰岛素系统,在心理应激状态下参 与分解代谢类激素,如皮质激素、髓质激素、 甲状腺素等分泌增多。n(三)脑同免疫系统间有神经和体液的 联系,一方面神经系统赶接支配胸腺、 淋巴结、骨髓、脾脏等免疫器官,通过 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递质作用于 免疫细胞上的受体;另一方面,正丘脑 通过促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使垂体释放 ACTH并伴随-内啡肽的分泌。ACTH、 内啡肽也可通过与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结合而发挥调节作用。 心理社会因素大脑(认知评价)下丘脑植物

10、神经系统 垂体 CRF交感 副交感 激素 ACTH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皮质儿茶酚胺 皮质醇身 体 器 官淋巴组织情绪紧张的生理机制二 心理生理致病理论ENGEL 的能量动员理论。 (一)愤怒、焦虑、恐惧和与之有关的或“ 战或逃反应”。 (二)抑郁、失望、失助和与之有关的“保 存-退缩反应”。 Millon R 的紧张状态下的 “血液流变现象 ”. Naomi W 的受体理论.三 HPA轴与C-fos快反应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 IEG)。主要活跃在HPA轴应激时, C-fos的表达产物 CRFmRNA的持续表达及酶受体活性增加 CRF表达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 四

11、Jairam Ramesh的中枢性与外周性疼痛,中 枢性与外周性症状。 (一) 中枢肾上腺素能系统(NE) 脑内NE升高时,可以使痛阈升高,吗啡镇痛作 用加强;脑内NE降低时,可以使痛阈降低, 吗啡镇痛作用减弱。 (二) 中枢5-羟色胺能系统(5-HT) 氯苯丙氨酸可以阻断5-HT的合成,造成中枢神 经元的5-HT含量普遍降低,使痛阈降低,吗 啡镇痛作用减弱。单元六 心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一 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预防 (一)关于情绪 1 不怕“常”生气,就怕“长”生气。 2 保持适度紧张。 3 情绪的催化剂效应。 4 增加对事情的可控制性和可预测性。(二)关于个性 1 掌握自己个性的优点和弱点,扬长避短 。 2 调整好现实与自我标准的距离。 3 注意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4 培养健康的生活工作习惯。(三)关于社会工作环境。 1 神经活动类型与工作种类。 2 对环境的再适应。 (二)心身疾病的心理诊治。 1 心身疾病的心理诊断 (1)当前的情绪状态。(2)刺激事件的性质与 强度。 (3)患者的个性特征。 2 治疗 (1) 安眠镇静药物的适当使用。 (2) 远离应激环境。 (3) 关于情绪的自然曲线。 (4) 社会支持与帮助。 (5) 心理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