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感染预防与控制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833354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透析中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血液透析中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血液透析中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血液透析中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血液透析中感染预防与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透析中感染预防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透析中感染预防与控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净化中心的血液净化中心的 医院感染预防及管理医院感染预防及管理1一般而言,血液透析室的感染来源,主要是通过血管通路部位,经血液以及透析液的透析器的污染所致。因此,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预防及管理,就是要控制感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过程严格按技术规范执行。 2一、布局与设施一、布局与设施 血液净化室应自成体系,并按功能严格划区。1限制区;2半限制区;3非限制区。 3二、医院感染的预防及管理二、医院感染的预防及管理 (一)透析用水的质控水处理可除去水中各种有害成分,尽量使其净化,将其对人体和设备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水处理是由多个环节部分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

2、,并相互提供保护。为保证透析患者的安全和减少对水处理设备的损害,定期对反渗水进行水质监测和分析尤为重要。至少每月一次。水质分析结果可告知所用自来水水质变化及反渗水是否合乎透析用水的标准。41透析用水的质量标准目前我国尚无透析用水的质量标准,国内医院均参照美国人工脏器协会(ASAIO)和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AMI),透析用水的质量标准执行,AAMI血液透析用水的质量标准见附表。 562. 透析用水处理流程的质量监控透析用水的处理流程:自来水粗滤前级泵砂滤活性炭滤软水器再生盐罐纱芯滤过反渗透机储水箱 后级泵紫外线通往透析机7(1)粗滤:可滤除1100m的颗粒状杂质和悬浮物。应根据自来水水质定期

3、更换,一般13天反冲一次,2周更换一次。(2)砂滤器:主要清除自来水中25100m的颗粒物及胶体物质,需隔日冲洗,每次2030min,砂石至少每年更换1次。(3)活性炭吸附器:主要吸附水中的氯和氯胺,这两种物质对患者有严重的危害,且不被反渗膜 清除。一般13天进行正反面冲洗1次,36个月更换1次。8(4)软水器:由钠离子树脂组成。当树脂吸附钙、镁饱和后,需经注入高浓度的钠溶液再生,恢复其置换钙镁的能力。树脂也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一般要求每次用后要将软水器再生1次,再生时进行反冲可减少细菌的生长。(5)纱芯滤过:主要去除水中的细菌或活性碳罐脱下的颗粒。9(6)反渗机:反渗机的反渗膜是水处理的关键部

4、件,其主要功能是清除水中细菌,致热源及悬浮颗粒。反渗机应经常保持湿润,每日通水1次,每周清洗消毒1次。反渗膜应2年更换1次,破损时应及时更换。10(7)储水箱:水箱的设计要与输送管路一体化,水箱内的水要与管道内的水循环流动,管路必须是一个密闭循环系统,尽量减少 旁路引起的水滞留。水箱应每月清洗消毒1次。(8)紫外线灯:紫外线灯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杀菌的效果取决于紫外线灯的强度和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紫外线灯每半 年监测强度一次,不得低于70 w/cm2,否则更换。11(9)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 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0

5、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10)细菌生物膜的清除:细菌不可避免的附着在水箱和管道的内表面,细菌的繁殖在附着物体的表面形成了生物膜。预防和消除生物膜是一个重要问题。定期使用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可以去除管壁内生物膜,达到消毒水箱、管道目的。12(二)透析器的消毒质控1. 透析机的消毒透析机每透析1次均需根据不同的型号和要求选择不同的清洗和消毒方法,对使用碳酸 透析者,应每天用25%枸橼酸酸洗,主机内部管道应定时清洗去污。(1)化学消毒a. 过氧乙酸 b. 5次氯酸钠或其他含氯消毒剂 c. 福尔马林(含甲醛3740%)d . Renalin13(2)热消毒:利用机内加热器将水温提高到859

6、7,保持循环2030min。2. 透析液的分布系统至少每周消毒1次。3.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透析器、管路及穿刺针,不得重复使用。特殊情况需重复使用的透析器,其处理需严格按照卫生部颁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执行。14(三)预防隔离1.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隔离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均主要经血液传播,此外,也可经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传染。为 了防止交叉感染,血液透析室对HBV、HCV、 HDV病人要采取区域性隔离、机器隔离,所使用的穿刺针、注射器、透析血路管、透析器等均应经处 理后再弃去。并对室内桌、椅、床、床头柜、门把 手、大件物品等各种物体表面、

7、门窗、地面及室内 空气等均应消毒处理。15(1)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 或其病毒携带者应在隔离室透析,无条件时应进 行区域性隔离,使用专用透析机,若发生透析膜 破损者,应立即更换透析器,待病人透析结束后 ,应将透析机吸入2%甲醛留置12h(室温20) ,经彻底清洗后再进行下一病人的透析;(2)每次透析结束,全部用过的一次性使用 医疗用品应装袋,置于防漏黄色袋内,套上另外 一个袋子后拿出室外放于固定地点,袋上应有污 染标识;(3)所有用过的注射针头,应置于利器盒内 ,注射器置于黄色垃圾袋内;16(4)实验标本用透明袋包装,便于看清袋内 物而妥善装卸,袋外应有污染标识;(5)室内需复用

8、的污染物品,应根据物品的 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耐湿、热的物品可 选择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min或 用0.20.3%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含有效氯1200 1800mg/L)浸泡1h。不耐湿、热的物品可选用 环氧乙烷消毒或用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方法, 消毒按每升体积100mg、灭菌按每升体积500mg 计算药量,作用时间2h以上,具体操作方法按说 明书执行。复用的器械经过消毒、清洗后再选压 力蒸汽灭菌;17(6)室内各种物体表面(桌、椅、床、大件物品):若无明显污染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抹,若受到血液污染则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擦

9、抹或喷雾,作用时间1530min,然后再用清水擦净残药;(7)墙壁、门窗:处理方法同(6);18(8)地面:无明显污染用含用效氯500mg/L消毒液喷洒地面后拖地,若受到病人的血液污染,则以二氯异氰尿酸钠或漂 白粉剂将地面的血液全部覆盖,或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 或0.5%过氧乙酸溶液,作用1530min,然后再清洁地面。(9)室内空气消毒:室内无人情况下,可用紫外线灯照 射30min以上; 室内无人情况下用臭氧灯消毒,按20mg/m3 计算臭氧浓度,作用时间30min, 过氧乙酸薰蒸法,将过氧 乙酸稀释或0.51.0%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 ,室温下,药量按1g/m

10、3计算, 薰蒸时间2h。 (10)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时应换清洁工作鞋并消毒双手。192医务人员的预防隔离(1)医务人员不能在血液透析室吃、喝或吸烟,不与病人共餐;(2)进行透析前后,应进行手消毒,用手消毒剂擦洗双手。在监护各个病人之间,应更换手套,接触 每位病人后应洗手。拿取分流器、插管针头、更换或拆卸设备、抽血、注射生理盐水或肝素、接触透析机 旋钮调节流速及与病人或透析机及其附属物接触时均 应戴一次性手套,完成操作后不可戴污染的手套进行 其他操作。工作人员在进行血液透析操作时,若手上 有伤口,应先包扎保护伤口再戴手套。20(3)为了避免血液污染,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镜和外科口罩,工作服若被

11、血液污染,则必须立即更换。(4)医务人员的创口若被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清污染时,可使用高效价抗HBs免疫球蛋白500mg立即注射,1个月后再注射1次。(5)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或类似染污的意外事件时,应记录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病人、医务人员名字及处理措施。21(四)动静脉分流预防感染(1)外瘘感染预防:由于外瘘感染机会多, 目前国内医院多已不采用动静脉外瘘手术方 法作为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处理外瘘进应穿清洁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使用灭 菌器械;每次透析时要用消毒剂擦净外瘘管和 窦道出口周围的皮肤;透析时覆盖无菌纱布, 避免暴露;接拆导管时注意无菌操作,严防污 染和导管脱落;每次透析后均要

12、更换无菌敷料,减少细菌污染。22(2)内瘘感染预防:操作时必须穿清洁 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注意内瘘穿刺部位皮肤消毒,平时病人应保持皮肤清 洁;重复使用的穿刺针须做到严格灭菌;穿刺时避免结痂皮下隐藏的细菌带入体内。另 外,每次穿刺时应更换新的穿刺点;透析结 束时,压迫止血需注意无菌操作;透析后须 盖上无菌敷料,在次日或下次透析时弃除; 病人沐浴最好在下次透析前1日进行,穿刺部位应贴上防水胶布。23(3)经皮静脉插管感染预防:操作时必 须穿清洁工作服、戴帽子、口罩; 插管部位每日消毒和更换无菌敷料,同时观查局部有否 红肿压痛和炎性分泌物; 提高注入导管的肝素浓度,以减少注入肝素的次数,

13、降低感染率 ; 透析的导管连接动静脉血路要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避免污染;导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3周)。 24(五)血透室的感染管理基本要求(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制订细化的操作技术规程,包括监测、清洗、消毒、灭菌、隔离、卫洁等方面,并装订成册。要求本室医务人员熟记,科领导要定期组织学习。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制度和操作规程,有建议可向护士长提出,经讨论研究后作出决定。 25(2)护士长对各项制度及操作技术规程的执行,具有督导和检查的职责,须订出可行的现场督查计划。通过检查,了解全体工作人员 执行制度和操作技术过程的情况,记录每次检 查结果,从中分析问题,订出改进措施。(3)保持室内

14、清洁、通风、干燥、安静,非本科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出本室 。病人的衣物不得随意带入透析室内。进入血 透室应穿清洁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 严格洗手。26(4)透析室每日透析后进行空气消毒,对一般透析室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床头柜、大件物品及地面等, 定时开窗通风。每周1次大扫除,彻底清洁、消毒透析室、走廊的地面和墙面(2m)。(5)病人的床单位每人消毒、更换1次,被呕吐物或血液污染应及时更换,若为血液污染应单独放置,经消毒处理后送洗洗衣房清洗。27(6)不同区域应备有专用的清洁工具,如抹布、扫帚、拖布等,须有明显标识。(7)做好医疗废物分类,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严禁倒卖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废物。(8)定期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肝炎病毒全套的肝功能检查,对乙型肝炎病毒易感者(HBsAg和HBsAb均阴性),应接受乙肝疫苗的接种。对本室血液透析病人 最好36个月检查1次。(9)对血液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28(10)院感染管理科每季(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前者包括化学和物理消毒、灭菌后使用中的物品的监测;后者包括空气、室内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