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市社会学》讲议-5城市体验

第***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2.50KB
约53页
文档ID:49824974
《城市社会学》讲议-5城市体验_第1页
1/53

Urban Sociology(5 )城市社会学(5)万向东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第五讲城市体验(City Experience)城市形象(City Identity System)1.都市社会心理 (Urban Social Psychology)——社会环境之下的个人、群体及市民整体的心 理意识个体、群体、社区、都市、地域的社会心理与 文化都市性与都市生活方式传统、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都市文化与都市意识 ®2.都市体验(Urban Experience)®心理感受:认知、情绪、情感、意向根据Louis Wirth的都市理论,城市特别是人口多、密度高、异质性强的城市 是以工厂和办公场所为主,家庭结构明显弱化(weak),都市体验主要是非个性化 的、短暂的、表面化的和匿名性的(impersonality, transiency, superficiality, anonymity)®为什么会产生一定的都市体验?首先是来自于城 市的物理环境®Georg Simmel(齐默尔):城市是一个建筑物、人群和想象力大量聚集的场 所它具有人类居所的其他形式所没有的“强化 的神经刺激”的特征城市提供了各种视觉与听觉及其他感觉的刺激( 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杂乱的信息充斥每一个角 落),其意义何在?就在于“城市的多样性与差异性”(city’s diversity),使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关注或忽视 。

®city’s diversity是 Simmel 的一个范畴性的概 括® ®第一代移民的认知:®广东社科院陈主任:城市认知与主体 第一次到这个城市时的遭遇有关®与个体的生命周期有关,与个体的身 份地位等各种个人特征有关®城市人口密度体验; ®城市人快乐与痛苦体验;®都市人虚伪与冷漠体验;®城市人认同体验;®城市多样性与包容性体验;®都市人身份与阶层体验3.都市意象(Urban Image——想象、图像、形象 、典型、印象、概念、思想、意象——一种指向某个具体形状、姿态、面貌、特征的心理[思想情感]活动过程及其结果 ®[美]凯文.林奇:®a.《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年出版[英文 初版1960年麻省理工学院];®b.《城市形态》,华夏出版社2001年出版[英文 初版1981年麻省理工学院] ®Louis Wirth(沃斯)提出了“城市的视觉认知与心理 构图”(visual recognition and mental mapping of city)的概念® Lynch研究Boston, Jersey city, and Los Angeles 的市民对城市的物理空间的综合认知(the city’s physical complexity)。

® Lynch在各城市研究了一个2.5*1.5 miles 的中心 区,在对被访者出示这一区域的地图后,要求作出描述 ,发现了一种“城市意象”(Image of the city)—— 个人所持有的“关于城市内部物理世界的概化了的心理 图景(the generalized mental picture)” (Lynch, Kevin, 1960,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P4.) ® 研究发现,被访问者的回答以下面几种方式提出了 他们自己的“城市形象”:® 首先,他们的想象体现了一种双向过程:A、心理 环境的构建是为了区分其中的各个部分,B、人们一旦 建构之后,再来观察城市各部分结构的时候,是按照个 人对它已经赋予的意义来安排的例如,在Boston 商业区(downtown)的议会大厦 和公共公园四周,西边是著名的黑湾住宅区,都是三四 层的住宅楼;北边是灯塔山富人区和州政府大厦;东部 和南部是大多数Boston的CBD,到处都是高层办公楼 、商场和娱乐设施对住在各个方向的居民来说,对这 一片地区的道路分布和建筑物的熟悉程度、方向感、乃 至功能的认知都是不相同的。

® 其次,被访问者在回答(描述城市)时倾向于使用 5个概念维度:®A、通道(街道、人行道、交通线路、沟渠、铁路等) ;®B、边界(河岸、墙壁、路口等);®C、邮区(如黑湾区、灯塔山区、议会区、购物区等) ;®D、结节点(是人们行动高密度区,如终点站、广场、街角聚集处等,通常是有通道可以到达的);®E、地面标志(可以用作参照物的心理目标,如建筑、招牌、士多、圆屋顶、煤气站、山等,城里人还常 用这些本是他们的个人参照物的地标来给别人指路 ) ® 其三,被访问者关于通道、结节点、边界 等等至少有一些共同的概念,一个人认定的一 条道路,一般来说很多其他人也会认定® 其四,每一个人的“城市想象”中的综合 情况与生动性各有区别® Lynch在对泽西城的研究中发现:当被问 到城市的总体特征时,最常见的答案各种各样 ,并不是统一的, 大家的“第一印象”并不深 ,总是说没有什么特别的许多标志来自各自 模糊的、难以区分的心理图景® 其五,不同的城市可能形成的“心理形象”是不 同的,有时甚至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Lynch认为,一个城市的“可能的形象”有2种 重要意义:® 第一,人们根据自己对城市的理解来“安排”城 市环境,以便形成可操作性的知识和情绪上的安全感 。

一个强烈的城市形象将会使得这种知识的获得更容 易,也将会使人们在情绪上更加安全舒适® 第二,城市环境越是清楚明白,具有特征,就越 容易加强人们的“都市体验”的潜在深度和密度(有 规则的易于辨认的“布局”、印象强烈的“特征或标 志”容易形成强烈的“都市体验”)城市形象给人 们带来越多的体验,就能让人们更多地卷入到城市生 活中来® 心理学家 Stanley Milgram 研究了纽约人和巴黎人 如何建构他们的“心理地图”,发现在两地的结果是一 样的:® 1、人们根据他们个人的体验、兴趣和对城市中的 “重要地区”的社会性认知来建构其心理地图人们的 体验、兴趣、认知的差别会使他们对同一座城市的“地 图”有很大差别但没有人能够制造出一张整个城市的 “复杂的”地图® 2、人们的心理地图随着其体验的深化或者随着城 市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改变(如细节的描述、强调的重 点、建筑物的位置和规模等)不论地图如何不完整或 者歪曲,人们是根据他们复杂的心理现实来建构的,这 样建构之后,城市便成为可以理解的和有用的了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未感知的东西不 存在,也没有用处) ® Milgram注意到,城市形象是如此多种多样,人 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独特理解来为之铸造出各种 模型(Susana Duncan, 1977, P62, ‘Mental Maps of New York’, New York, Dec. 19, 1977)。

® 一方面,因而对于城市而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 座各不相同的城市,如各不相同的纽约、西雅图等等 ® 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心理地图又有助于形成一个 “整体的、真实的城市” ® 城市是人们的“都市体验”的动态的、创造性的和 不断变化的混合物,The Chicago theorist Robert Park曾经非常有说服力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城市不只是个人和社会设施——街道、建筑物、 电灯、铁路、等的堆积,也不只是制度和管理设施 ——法院、医院、学校、警察、各种市政设施等的汇集 ,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习惯和传统的实体、一种 从属于这些习惯并且继承了传统的态度和情感的集合 换句话说,城市不仅是一些物质机构和艺术建筑,它涉 及到人们的生命过程,是人性(human nature)的产物 ” Robert Park,1916[1967], E. Burgess, The City, Chicago: Univ. of Chicago Press, 1967)4.都市认知(Urban Recognition ) ®(1)认知主体的差异®A.市民(性别、年龄、教育、职业、收入、阶层、居住区、个人偏好等差异)认知®B.专家认知(城市规划与建设专家、城市研究专家等 )®C.市政官员(特别是主管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专职官员 )®D.本地市民与外地人的认知差异®E.城市市民与周边乡村居民的认知差异®F.中心都市市民与边缘城乡居民的认知差异®G.个体与群体认知差异®(2) 都市认知、体验和都市社会心理中的区位等级现象®中心城市(如:上海人的“上海情结”)®大都市(广州、西安、重庆、成都、昆明、武汉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地区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与乡村®(3)物理形态的认知® A.个人日常生活行动(居住、外出、交通、消 费、求学、求职、购房、社交、社区参与等)的物理 层面的参照系统、心理依托(视觉结构中的环境、方 位基础、归属感),生活舒适、满足、方便感® 心理归属感:美国黑人小说《根》描写从非洲被掳掠到美国的黑 奴后代对故乡非洲冈比亚的怀念——在一个陌生之地 ,将地名、物名都冠以曾经熟悉的故乡的名字。

美国许多地名也都是以英国及欧洲地名命名的® B.城市整体概念的形成与巩固——由物理形态 向整体形态过度® 城市的位置结构与区位分布® C.微观的家居与社区(个人日常生活的物理环 境)与宏观地域空间(城市、地区、国家、全球)的 连接与整合——对较大区域的认知是从较小的空间及 其交通连接开始的® 类似于一种反向的影视镜头中高空卫星定位成像 系统过程——由大至小,大范围确定至小范围精确瞄 准® D.作为城市文化(精神、意识形态)之一部分(4)人文形态的认知文化、历史、民风、生活方式®® 都市认知:常用于描述和分析的隐喻都市认知:常用于描述和分析的隐喻(资料来源:保罗(资料来源:保罗. .诺克斯、史蒂文诺克斯、史蒂文. .平奇,平奇,20052005,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 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P5-6P5-6))隐喻隐喻含义义 / 例子 竞竞技场场一个不同利益的人群相互竞竞争的场场所混乱不和谐谐的杂杂音、不能沟通的声音机体具有通过过各种动动脉、肢干、肠肠和控制中心的循环环 的生物体(常被描述成病态态的) 波希米亚亚违违抗社会传统传统 的地方(特别别是艺术艺术 家/知识识分子 ) 污污水坑 / 下水道一个物质质和道德都腐败败、肮脏肮脏 、不干净净的地方( 常用来描述19世纪纪的城市) 循环环/流金钱钱、人口、商品、服务务和思想不断流通和再流 通的地方 织织物多种因素交织织在一起的地方(常会破烂烂或碎裂)隐喻隐喻含义义 / 例子 论坛论坛人们们能够发够发 表各种不同意见见的民主的地方碎片各种不同的、随机放置的、相互不联联系的空间间(如 后现现代的城市) 星系分布广泛的各种不同元素的集合(如在大规规模蔓延 的城市中) 游戏戏经济经济 社会发发展都像是赌赌博、玩纸纸牌或独裁的地方地狱狱有恶恶梦般惩罚惩罚 的地方(如血汗工厂) 耶路撒冷救世的潜在的乌乌托邦 丛丛林充满满威胁胁和危险险的地方,没有经验经验 和防备备无法生存万花筒不断变变化的各种映像的混合之地 迷宫宫无法逃脱的地方 机器/系统统一系列相互联联系、能够够用来分析和控制各部分(如 总总体规规划)隐喻隐喻含义义 / 例子市场场/集市熔炉马赛马赛 克/拼凑物网络络 梦魇魇有机体文本剧剧院主题题公园城中村Gesellschaft 特征(大量陌生人的,匿名的特点,各种有影响的社会背景因素):A、步行者:看住自己的脚步——都市上班高峰期的 景象:面无表情的人们,没有个性,象羊群和机器人一 样,然而果真如此吗?Erving Goffman (1971: Relations i。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