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麻疹手足口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806348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霍乱麻疹手足口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霍乱麻疹手足口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霍乱麻疹手足口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霍乱麻疹手足口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霍乱麻疹手足口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霍乱麻疹手足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霍乱麻疹手足口(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霍乱 麻疹 手足口病甘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顺承 2014年4月霍乱(一)概论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 波及范围广为特征,易经水和食物传播。 霍乱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鼠疫、黄 热病、霍乱)。 霍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霍乱是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将其列为检疫传染病。 我国从1961年由El Tor弧菌引起的第七次世界大流行开始便受到波及 ,除西藏无病例报告外,其余各省(市、区)均有疫情发生。93年 开始,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O139霍乱的局部暴发与流行。随后 出现了多菌群(型)混合流行的局面。 近些年霍

2、乱在我国和我省呈低发态势,可能提示霍乱流行处于一个流 行间歇期,但由于霍乱的流行存在周期性、引起霍乱流行的自然因素 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因此,仍然是传染病防治的重中之重。 典型症状: 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和腹直肌),导致感染者出现血容量减少性休克、酸中毒;重症病人可达75%以上;不及时或不正确治疗,可使病死率达50%,而及时救治后可将病死率降至1%。 病原学特征 根据菌体(O)抗原的不同, 霍乱弧菌可分出200个以上的 O血清群,但仅发现O1和 O139群霍乱弧菌能引发霍乱 。O1群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 物型: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 生物型,两个

3、生物型又都分 为稻叶、小川和彦岛(少见 )三种血清型。O1和O139群 霍乱弧菌可分为产毒株和非 产毒株。临床表现(一) 霍乱病程中,潜伏期可从数小时至5天,一 般为13天。 根据病情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型,一 般轻型多,重型少。 临床表现(二) 轻型病例起病较缓,大多数患者仅有轻度 腹泻,极少数伴有呕吐,大便性状为软便 、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带粘液或血性。 一般无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少 数有腹部隐痛。 临床表现(三) 中、重型患者起病突然,多以剧烈腹泻开始,继 以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 重,少数有腹部隐痛或腹部饱胀感,个别可有阵 发性绞痛。每日大便十数次或更多,一

4、些重型患 者粪便从肛门可直流而出,无法计数。 大便性状初为稀便,后即为水样便,以黄水样或 清水样为多见,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大便 镜检无脓细胞。 有恶心、呕吐,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初为食物 残渣,继为水样。一般无发热,少数可有低热, 儿童发热较成人多见。 治疗原则(一) (一) 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 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 同下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确诊与疑似病 例应分开隔离。 (二) 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 治疗原则 (二) (三) 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 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 为口服补液。 (四) 在液体治疗的同时,

5、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 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霍乱的控制措施(一)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要大力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 教育,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 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免疫接种:目前尚无理想的、保护效果较好和保护持续 时间较长的霍乱菌苗,因此不提倡使用过去沿用的霍乱疫 苗用于霍乱的预防。 3.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在一时达不 到要求的地区,必须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 水消毒。 4.抓好饮食卫生: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包括餐厅、个体饮食店、摊 等)、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卫生管

6、理。 (二)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 的管理 1. 隔离: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 离治疗。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 养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隔离。 2. 疫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病人、疑似 病人或带菌者时,要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 讯方式向发病地的疾控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 染病卡。(二)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 境的管理 3. 消毒: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进行随时消毒,当染菌 者送隔离病房或治愈后进行终末消毒。 4. 检疫:对疫点内所有人员和密切接触者,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便一次,第一次采便应在服用抗 菌药物前进行。停服抗菌药物后

7、连续二天粪便培养 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检疫。(二)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 境的管理 5. 病家和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可根据药敏试验情况和药物来源选择一种抗菌药物。(三)流行期措施 1.开展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处理垃圾和人畜粪便。 2.做好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 3.加强食品卫生法的执法力度,做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 作。 4.做好肠道传染病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在发 生流行时发动群众自觉停止一切宴请聚餐,发生吐、泻时 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医。 5.加强肠道门诊工作,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对发现 的病人及时隔离治疗。肠道传染病概述(一

8、)肠道传染病的定义 肠道传染病是指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 ,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的总 称。其病原体大多随病人或携带者的粪便 排出,如果不经处理,可以污染周围环境 ,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 经口(嘴)感染。(二)法定肠道传染病的种类 甲类:霍乱 乙类: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 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肝、戊肝 丙类: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三)主要传播特征 1、传染病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2、传播途径: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 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且易形成暴 发流行。(四)主要预防控制措施三管一灭:(1)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9、;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 ;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 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 (2)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不到被污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不在河边洗刷肠道传染病的衣服、用具和便桶 ;防止粪便、农药、脏水污染水源;使用河水的地方,应划分饮水段 和用水段。 (3)管好粪便: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施鲜肥;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得乱倒。 (4)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麻 疹 measles,rubola一概述

10、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 临床以发热、咳嗽、流涕、 眼结 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科普利克斑(Koplik s 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二病原学病原体 麻疹病毒。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球形或丝状直径100250 nm,核心含单股负链RNA与核心蛋白组成的核衣壳,囊膜上有血凝素(HA)及溶血素(HL),但无神经氨酸酶。二病原学分型及培养 一个血清型。分离麻疹病毒的最好方法是 组织培养。抵抗力 在外界生活力不强,对阳光及一般消毒剂 很敏感。耐寒、耐干燥三.流行病学传播途径q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q 间接传播甚少见q 通过衣物、用具、玩具等间接途径传播的可能性小人群易感性 普遍

11、易感,感染后90%以上发病 麻疹病后免疫力持久 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而获免疫力 68个月婴儿因自母体获得抗体故很少患病流行特征q地区:全球分布q 季节:冬、春为主q 强度:逐渐减弱q 周期:渐不明显或消失q 年龄:6个月至5岁最高, 目前年龄有双向移位现象。六. 临床表现 潜伏期: 618 d,平均10d 典型麻疹: 分三期,即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 非典型麻疹:轻型、重型、出血性、 异型典型麻疹的前驱期发热到出疹的3-4d。起病急。主要表现:发热:一般逐渐升高 上呼吸道炎:发热同时出现卡他症状眼结合膜充血、畏光、流泪、浮肿科普利克斑,见于90以上的病人,具早期诊断价值麻疹黏膜斑(Kopli

12、ks spots) 时间:发热23d出现,持续23 d 部位:双侧近第一臼齿的颊黏膜上,可见于颊、唇、龈黏膜 形态: 0.51 mm 针尖大小灰白色斑点,微隆起,周围有红晕出疹期q发疹时间:病后第3-4dq出疹顺序:耳后及发际-额、面、颈部-躯干及四肢-手掌、足底25d出齐q皮疹性状: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后 疹数增多、融合呈暗红色出疹期q 皮疹高峰时全身毒血症状加重q 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轻度肿大q 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q 胸部X线检查: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改变或肺纹理增多麻疹 皮疹CDC - B.RiceMurray et al. Medical Microbiology 恢复期 出疹3-5

13、d后,发热开始减退,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 伴糠麸样脱屑,历时约1-2周 无并发症者病程为10-14d八. 并发症q 支气管肺炎q 心肌炎q 喉炎q 脑炎或脑脊髓膜炎q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十鉴别诊断q 风疹 q 幼儿急疹 q 药物疹 十一治疗 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和防治并发症。包括:q 一般治疗 q 对症治疗q 并发症治疗十二预防采用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q 管理传染源 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dq 切断传播途径 q 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被动免疫 注射免疫球蛋白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基本介绍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

14、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 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 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 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传 播病毒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A组柯萨奇病毒(CoxA):16、4、5、7、9、10B组柯萨奇病毒(CoxB): 2、5、13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病原学:抵抗力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

15、、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 播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 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 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 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 力 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 ,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流行特征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 的发病较为少见 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 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 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 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疫情报告 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 染病管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 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 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传染源 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 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