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合理使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803466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药的合理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农药的合理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农药的合理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农药的合理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农药的合理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药的合理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药的合理使用(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药的正确合理使用1 有害生物的特点与农药合理使用2 农药使用与作物的关系3 环境因素与农药的合理使用4 农药使用对重要非靶标生物的影响5 农药使用的经济效益6 农药禀性的发挥和利用7 农药的安全使用和防护正确合理使用农药所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为 达此目的,必须了解化学防治与其保护对象和防治对象及所 处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有害生物环境条件植 物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涉及到了由“有害生物”、“植物”和“环境条件” 三者所组成的平衡体系的方方面面,要达到正确合理地使 用农药,完全要依靠掌握农药这一武器、用科学知识武装 起来的“人”。主要指在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获得的资料和 数据后,用药时综合

2、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是化学防治法 所依据的基本论点。1.1 有害物生物种类与药剂选择 1.1.1 害虫方面 主要据害虫所属类群的特点、口器型式、体形大小及外表质地、 营养条件和发生为害习性特点等,选用适宜药剂和施用方法。 1.1.2 病害方面 首先要了解致病菌的类属、发生特点、对药剂反应等方面的共性 外,还要了解寄主植物的特点、植物和寄生菌对药剂反应方面的特殊 性,从而在具体选用农药时,做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1.1.3 草害方面 主要弄清楚农田中优势杂草种类的特点:单子叶、双子叶植物; 阔叶、窄叶杂草;一年生、多年生;水田杂草、旱田杂草;和栽培农 作物种、属、生物学特性的异同。从而正确选用适

3、当的除草剂品种及 合适的施药方法。 1有害生物的特点与农药合理使用1.2害物生物学特性与药剂使用根据有害生物的生物学习性和为害特征,做到适时施药。 1.2.1害虫方面 1.2.1.1 虫态卵 期 因有保护层,神经发育未完成而反应迟钝;幼虫期 为敏感期,但随龄期增大其敏感性也降低;成虫期 规律不明,和习性、取食、活动及外表结构有关; 蛹 期 大多数杀虫剂反应很迟钝或不敏感。一般情况下,对药剂的敏感性:幼成卵蛹1.2.1.2 蜕皮期 蜕皮前:反应迟钝蜕皮后:反应敏感 1.2.1.3 生活习性钻 蛀 性:于蛀进之前施药; 潜伏性:活动高峰期施药;地下害虫:种处或播前土处; 蚜 虫:造成卷叶之前喷防;

4、裸 露 性:小龄时施药; 蚧壳虫:孵化盛期未形成蜡壳前施药 。 对药剂反应差别很大1.2.2 病害方面 准确的预测预报比虫害更为重要,且和寄主的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只能根据往年的经验及“防治历”,结合预测预报的 科学数据进行施药保护。一年一次侵染的把好侵染关(如麦类黑穗,种处即可) 一年多次侵染的于流行前(注意提前施药)强调:植物病害中的适时施药是既很严格,又很灵活,不同的 病害应根据其发生为害的特点确定相应的防治时期和防治措施。如:水稻穗颈瘟的防治1.2害物生物学特性与药剂使用1.2.3 杂草除草剂的使用范围和施药适期是“多维”选择的结果。一年生杂草:应抓住一个“早”字,最好于萌发期,最迟于

5、3-5叶期之前(?)。多年生杂草:等到一定叶面积才能施药,但需在开花之前,不可刈割或结合人工除草后才施药。阔叶 杂草:萌发期以土处法防除;等长到有一定叶面积后,靠形态选择、位差选择、生化选择或采用定向喷雾法进行防除。近缘种杂草:其形态、生长期、生长条件等均和相应的作物极为相似甚至相同,故应以“选择性”除草法防除为主。也可采用其它方法,如诱发除稗,选杂草最敏感时期(断乳期)施药.1.2 害物生物学特性与药剂使用害物产生抗药性的现象是普遍的、必然的、绝对的;不同害物种类之间及同一害物对不同种类药剂所产生的抗药性现象是相对的,在抗药性水平和程度上是难以严格相互比较的。 必须针对害物抗药性的特点采用相

6、应的用药技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的共同特点:即害物年发生世代多或可多次侵染,繁殖力强,种群增长迅速,解毒酶系活性高;药剂的作用点少,甚至是单作用点,使用中选择压力大。从以上特点着手,在决定用药对策时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防止和延缓抗药性 对已经产生抗药性的有害生物的进行抗性综合治理 1.3 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其化学防治对策防止和延缓抗药性的措施 在害物综合防治中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作用 降低药剂的选择压力 轮换用药 混合用药 对已经产生抗药性的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换用新的无交互抗性的农药采用具负交互抗性的农药品种 农药的限制使用 使用增效剂 其它措施 1.3 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其化

7、学防治对策2.1 农药对作物的保护作用和刺激作用 2.1.1 保护作用施用药剂于植物,目的就是保护植物。 2.1.2 刺激作用 大部分农药在施用于农作物以后,表现出类似于根外施肥的作用,且为多方面、多“症状”的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现象。因施用农药引起的这种作用,通称为“刺激作用”。 农药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刺激作用症状 药剂对作物的刺激作用和使用浓度的关系及合理利用 2农药使用与作物的关系 2.2 农药对作物的损害作用 药剂施用于植物以后,由于使用不当而引起的损害作用“药害”。2.2.1 药害的种类和症状 急性药害 施药后几小时至几天内植物上发生的明显异常现象。慢性药害 施药较长时间后才在植物上表现

8、出异常现象。 残留药害 农药使用后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成份或其分解产物对生长植物引起的药害。 二次药害 使用后对当茬作物不产生药害,而残留在植株体内的药剂可转化成对植物有毒的化合物,当秸秆还田或用植物作为绿肥或沤制有机肥而使用于农田,使后茬作物发生药害。2农药使用与作物的关系 2.2 农药对作物的损害作用 2.2.2 产生药害的原因 药剂原因:农药质量差,原药生产中有害杂质超过标准;制剂中意外地混入了有害物质;随时间变化有效成分分解成有害物质;无机的、分子量小的、含重金属的、水溶性或油溶性特强的药剂易造成药害;不同剂型,造成药害的难易顺序:油剂乳油水剂WPSPGR 使用技术方面:剂量过大、施用不

9、均匀、间隔时间短及重复施药;农药混用不当;在植物敏感期使用;接近施药;施药方法不当;飘移;挥发;药剂流失或渗漏;土壤残留;微生物降解物造成作物药害;添加剂、助剂的用量不准或质量欠佳;误用;水质不好。 2.2 农药对作物的损害作用 2.2.2 产生药害的原因 植物方面的因素:植物的外型、结构、表皮性能、蜡质层、角质层、茸毛、气孔、种子含水量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作物品种,对药剂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禾本科、柑橘、苹果、葡萄、梨等耐药性较强,豆科、茄科、葫芦科、桃、李等耐药力较差。不同的生育期耐药力存在显著差异。 2.2 农药对作物的损害作用 2.2.2 产生药害的原因 环境方面的因素 高温下易引起

10、植物药害;光照也是造成药害的重要原因;湿度大时,某些药剂易引致药害,如波尔多液;砂土地、贫瘠地、有机质含量少的地块,作物易发生药害。特别是采用土壤处理法时更易出现药害。 2.2 农药对作物的损害作用 2.2.2 药害的预防和消除 2.3 作物种类和特点对农药使用的影响2.3.1据作物种类和生长情况合理选用农药耐药性较强、非食用性作物,选用药剂的种类可适当宽些;在瓜果、蔬菜等作物上,禁用高毒、高残留和有气味的农药;同一种作物不同生育期选用的药剂不同。2.3.2 据作物的特点选用剂型和使用方法作物的种类、形态特征不同,所用的农药制剂类型和施用方 法也有较大差异。如旱田和水田、禾谷类作物和阔叶类作物

11、等在剂型选用上都 有所不同。棉花,小麦,水稻,防玉米螟以颗粒剂为宜;防地下害虫以毒 土最为方便而经济,等。3.1 环境条件对药效的影响 3.1.1 温度 3 环境因素与农药的合理使用杀虫剂的温度系数=LD50(20)LD50(30)该系数如等于1或接近于1,则温度对其影响不大;如大于1,则为正温系数型;如小于1,则为负温系数型。在较高温度下:药剂的生物活性高、穿透力强而迅速; 物体表面张力降低,药液展布能力增加;有害生物代谢旺盛,活动力强。大多数属于正温系数。负温系数型杀虫剂:DDT、除虫菊素及Pyre等。 3.1 环境条件对药效的影响 3.1.2 湿度 湿度对药剂的防治效果影响较小,但很复杂

12、,且因药而异。杀虫剂,对湿度的要求范围较低,但需具体分析。在先高温 、干燥,再低温、高湿的条件下,下午4时以后至傍晚进行喷雾 ,傍晚或晚上喷粉则防效高。杀菌剂,在一定范围内湿度和药效呈正相关。保护剂,湿度大易杀死病菌;土壤处理,湿度大,效果好; 内吸剂则符合于一般规律,湿度过大、过小均可影响药效。除草剂施用以土壤处理法为主,所以湿度越大,效果越好;用作叶面处理时则和杀虫剂、杀菌剂的规律相同。3.1 环境条件对药效的影响 3.1.3 光照 怕光型:辛硫磷、烟碱、除虫菊素等易光解,而只能用于土 处、贮藏害虫防治及晚上喷药防虫;氟乐灵需随喷随耙入土中。需光型:1605;光合作用抑制剂类除草剂(如除草

13、醚、取代 脲类、均三氮苯类等);光活化杀虫剂。 3.1.4 风、雨 风影响施药(喷雾和喷粉):影响均匀度;飘移损失,易引起 操作人员中毒或因将药吹至临近地块敏感作物上而引起药害。低量和超低量喷雾则还需要一定风力。 雨对茎叶处理剂的药效有影响,影响程度和药剂的种类、性 质、施药后离下雨的时间及降雨量的多少有关。3.2 农药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农药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指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 水系污染 农产品污染 3 环境因素与农药的合理使用4.1 农药对昆虫天敌的影响4.2 农药对蜜蜂等传粉昆虫的影响4.3 对家蚕的影响4.4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4.5 农药对水生动物的影响4 农药

14、使用对重要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5.1 农药使用效益浅析 农药使用成本与增产值及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 5 农药使用的经济效益 农药使用成本100% 增 产 值价 值BAC50%D防效5.2 提高农药使用效益的途径 使用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技术经济目标,是尽量减少药剂和劳动力消耗,达到优良的防治效果,争取尽可能大的收益/投入比值。科学、正确、合理的使用农药是实现该目标的基本保证。 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 制定科学的防治指标科学的用药技术 充分发挥农药的优势和潜能重视种子处理剂的研制、发展和推广应用,力求防患于未然发展和应用新农药产品5 农药使用的经济效益 6.1 正确选择农药剂型 6.1.1根据害物特点选

15、择剂型6.1.2根据作物和环境特点选择剂型 6.1.3根据农药本身特点灵活选用剂型 药剂的油容性,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很大。按强、弱顿序排列为:油剂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油溶性越强,对害虫触杀作用越强。6 农药禀性的发挥和利用用药量的原则有三:即剂量、浓度和用药次数; 其中还要贯穿“间隔时间”这一概念。 6.2.1 农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浓度6.2.2农药的使用次数 6.2.3 农药使用中的时间间隔6 农药禀性的发挥和利用6.2 农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间隔期 6 农药禀性的发挥和利用6.3 农药的混合使用农药混用: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施药方法,包括:混剂,桶混6.3.1混用单剂之间的相

16、互作用6.3.1.1 理化性能的改变物理变化:主要是制剂的乳化、悬浮、分散性能化学变化:水解作用,碱性农药OP、Carb等脱氯化氢作用,碱性农药OCl(DDT/DDVP/三氯杀螨醇)金属置换反应,代森类铜制剂、砷酸钙其它反应 6.3 农药的混合使用6.3.1混用单剂之间的相互作用6.3.1.2 生物活性的改变加合作用:相加作用,农药混用后对有害生物的毒力等于混用中单剂农药单独使用时毒力之和。增效作用:相乘作用,农药混用后对有害生物的毒力大于各单剂单用时的毒力总和。拮抗作用:相减作用,农药混用后对有害生物的毒力低于混用中各单剂农药单独使用时毒力之和。农药混用后对哺乳动物的毒性也有增毒作用、相加作用和拮抗作用;农药混用生物活性的改变还涉及对保护对象的安全性。 6.3.2 农药混用的优点减少施药次数,省工省时; 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