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800442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董 方#临临床合理用药药有效性有效性经济性安全性安全性适当性适当性#七个“适当”药药物治疗疗 目标标时间时间剂剂量途径疗疗程病人#给药 时间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科学,探讨药物进入体内后的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时辰药理学: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物效应与机体生物周期的相互关系的科学。适当的时间时间用药 间隔#什么是半衰期?药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量或血药浓度从最高值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常以t1/2表示,单位min或h。t1/2=0.693/k#半衰期分类类 生物半衰期(biologic half-life)是指药物效应下降一半所用的时间。 血浆

2、半衰期(plasma half-life)是指药物的吸收和消除达到平衡时,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到一半所用的时间。 一般的半衰期都是指血浆半衰期。#半衰期的作用使药物在患者体内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而又不至于中毒。制定合理用药间药间 隔时间时间1. 计算药物达到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时间;2. 计算体内药物的残留量。预预知药药物在体内内的变变化趋势趋势#t1/2与稳态稳态 血药浓药浓 度#体内药药量随t1/2的消除#半衰期的类类型慢速消除类超慢速消除类超快速消除类快速消除类中速消除类非线性动力学类t1/2类型#非线线性动动力学类类此类药 物半衰期随剂量的变化而变化,变化情况往往因人而易,用药剂 量较难

3、掌握。若长期应用最好在血药浓 度监测 下调整用药方案,在接受治疗浓 度时最好小剂量的增加服药量,以防血药浓 度突然升高而中毒。如:阿司匹林、苯妥英钠、保泰松。#非线线性动动力学消除药时药时 曲线线当体内药量(血药浓度)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将为恒量消除的零级动力学,而药量(血药浓度)降至最大消除能力以下,将转化为恒比消除的一级动力学。#超快速消除类类(t1/21h)此类药 物大多吸收快,消除亦快,不易在体内蓄积,可多次应用,如用药不当,亦可使血中药物浓度偏低而达不到治疗效果。此类药 物应用冲击治疗的方法,使血药浓 度高出MIC数倍,且使血中药物较高浓度保持较长时间 以达较好的疗效。例如:青霉

4、素t1/20.5h。#此类药 物吸收较快,消除亦快,也主张多次应用。 由于其消除快,往往易忽视一些药物的体内蓄积,长时间 用药会使毒性增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随着用药时间 的延长,其稳态后的分布容积明显增加,使谷浓度升高,明组织 中有蓄积,故造成肾耳毒性增加。 例如:庆大霉素t1/22h。快速消除类类(t1/2=14h)#此类药 物主张3-4次/d的给药 方案,最好6h或8h一次,使血药峰谷浓度波动在最小范围中,一方面比较安全,另一方面可减少晚上到次日晨由于服药时间长 引起血药浓 度下降而造成疾病的复发。例如:左氧氟沙星t1/24-7h。中速消除类类(t1/2=48h)#慢速消除类类(t1/

5、2=812h)此类药 物主张2-3次/d的给药 方案,最好为8h一次或12h一次,由于病人长期服药!仍感2-3次/d的服药方法不便。为此,这类药 物的缓释 片也不少。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拜心同,可维持血药浓 度12-24h。#此类药 物可1次/1d服药或数日1次服用,但前者优于后者。因为1次/1d服药剂 量往往比1次/隔日服药剂 量小1倍, 其血中药物浓度波动范围要小的多。且每天定时定量服药,这样 更安全,也比较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超慢速消除类类(t1/224h)#影响半衰期的因素药物相 互作用酶促 酶抑尿液 PH年龄病理 状态饮食时辰剂量给药 途径#t1/2与零级动级动 力学过过程药物的消除

6、速率与体内药量无关,t1/2与体内药量或浓度有关,此时t1/2不是一个恒定的数值,不是常数,随血药浓度而改变。血药浓度越高,t1/2越长。t1/2=0.5C0/#药物的消除速率与体内药量成正比关系(即线性关系),此时药物的t1/2与体内药量无关。为一恒定值,是一个常数,不随血药浓度高低和给药途径的变化而改变。t1/2与一级动级动 力学过过程t1/2=0.693/#零级动级动 力学与一级动级动 力学#t1/2与给药间给药间 隔t1/2非常短:若该药 物治疗窗较宽 ,可采用适当加大给 药剂 量。适当延长给药间 隔,但要使给药间 隔末期仍能保持有 效血药浓 度水平:治疗窗较窄的药物可采用静脉滴注给药

7、 方案 。按照t1/2给药 :对于t1/2为4-8h的药物,主张34次 d的给药 方案,;也可采用首次给予负荷剂量的,然后再给予 维持剂量给药 方案,这样 血药浓 度就能始终维 持在稳态 水平 。t1/2较长 :对于t1/2较长 的药物,若t1/2按给药则 可能引起 血药浓 度较大波动,临床多采用适当缩短给药间 隔、多次分 量给药 方案。以减小血药浓 度波动性。#谢谢谢谢 聆听聆听 !#零级动级动 力学与一级动级动 力学一级动力学 零级动力学半衰期与浓度无关 半衰期与浓度有关药时半对数曲线是直线 药时半对数曲线是曲线AUC与剂量正相关 AUC与剂量非正相关稳态浓度 无稳态浓度恒比消除 恒量消除

8、#t1/2很短的药药物对于tl2很短的药物(超速处置和快速处 置类药物),此类药物大多吸收快,消除 亦快。要使药物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很 困难,这在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如肝素) 尤其明显。对这类药物,根据药物治疗 窗的大小。有两种给药方案可供选择。#(二) 半衰期 (t1/2)的计算概念: 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即药 物消除一半时所用的时间,是药动学的又一重要 参数。=- 一级动力学消除t1/2 Kt1/2=0.5C0K- 零级动力学消除0.693# 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 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属定比消除 有固定半衰期,与浓度无关 如浓度用对数表示则时量曲线为直线 绝大多数

9、药物在临床常用剂量或略高于 常用量时,都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消除速率与血药浓药浓 度无关,属定量消除 无固定半衰期 血药浓药浓 度用真数表示时时量曲线线呈直线线 当体内药药量过过大,超过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时,多以零级动级动 力学消除,当血药浓药浓 度降低至机体具有消除能力时时,转为转为 按一级动级动 力学消除。零级级消除动动力学特点零级消除动力学数学表达公式# 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ribution )、代谢(metablism)和排泄( excretion):ADME 药物处置(disposition): A+D+M 消除(elimination):D+M 药物的体内过程

10、直接影响到药物在其作用 部位的浓度和有效浓度维持的时间,从而 决定药物作用的发生、发展和消除; 药物的体内过程是药物发挥药理作用、产 生治疗效果的基础,是临床制定给药方案 的依据。第一节节 药药物的体内过过程#FreeBound组织组织 器官体循环环吸收游离型药药结结合型药药代谢谢物分布排泄生物转转化ADME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消除#二、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性,将房室模型分 为一房室模型、二房室模型和多房室模型。房室是便于分析的抽象概念,从实际 数据中归纳而来,只要机体某些部位接受药 物和消除药物的速率常数相似,不管解剖位 置和生理功能都归纳

11、为一个单位,即一个房 室。#一房室模型: K 值是一致的药物一经进入血液循环,即均匀分布至全身 ,不再分布,因此把整个身体视为一个房室模型。#DKa DDDDkel一房室模型示意图图 #一房室模型:静脉注射一房室模型一级动力学过程的数学公 式C = C0e-Kt CO为t=0 时的血药浓度(即初始浓度) ,K为消除速率常数。#血管外给药给药 一房室模型一级动级动 力学过过程的数学公式C=A(e-Kt e-Kat)A为经验常数;Ka为吸收速率常数#二房室模型:是把身体分为二个房室,中央室和 周边室,中央室是药物首先进入的区域,即这些区域 的值相同,从解剖生理学看,大多为血管丰富,血 流通畅的器官

12、、组织;周边室一般为血管较少,血流 缓慢的组织,药物进入这些组织比较慢。# 二室模型中央室周边室DD1DKaKel或k10k12k21D2返回#静脉注射二房室模型一级动力学过 程的数学公式: C=Ae-at + Be-bt 图2-9#血管外给药二房室模型一级动力 学过程的数学公式: 图2-10C=Ae-a t + Be-b t + Ge-Ka t#药代动力学模型 用数学的方法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和消除(排泄和代谢)的速度过 程。 确定合适反应药物在体内动态规律的数 学模型后,可以确定药物的一些参数, 利用这些参数指导新药的研发、临床合 理用药等。 目前有:房室模型、非房室模型、生理 药

13、代动力学模型#房室模型 房室:开放、浓度均一性、房室之间转 运、与解剖生理的关系 单室模型(中央室) 多室模型(中央室和至少一个周边室) 药物在中央室与周边室之间分布,药物 从中央室消除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 一级速率消除 =dc/dt=-kc 零级速率消除 =dc/dt=-k 受酶促限制的速率过程(非线性速度过 程):与米氏方程类似,低浓度时呈现 为一级速率方程,高浓度时呈现零级速 率过程#单室模型 静脉推注 静脉滴注 血管外给药 #二室模型 静脉推注 静脉滴注 血管外给药 #多室模型 静脉推注 静脉滴注 血管外给药 #单剂量给药和多剂量给药 #模型的确定: 判断标准: 图解判断 残差平方判断 用r2进行判断 AIC判断法 F检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