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定风波 踏莎行 蝶恋花 等2007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798499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桑子 定风波 踏莎行 蝶恋花 等2007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采桑子 定风波 踏莎行 蝶恋花 等2007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采桑子 定风波 踏莎行 蝶恋花 等2007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采桑子 定风波 踏莎行 蝶恋花 等2007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采桑子 定风波 踏莎行 蝶恋花 等2007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桑子 定风波 踏莎行 蝶恋花 等20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桑子 定风波 踏莎行 蝶恋花 等2007(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 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1词中的“月白风清”是不是仅仅写晚上天色很好?为什么?词中的“月白风清”具有象征意义,一 方面写作尊前客饮酒把欢的晚上是一 个月白风清的良夜,另一方面更写出 了自己年轻时处境顺利,反映了年轻 时的愉快心情。 2清人周济评论这首词有“藕断丝连” 和“异军突起”之妙,你是不是也有这样 的感受?请谈谈你的看法。 “藕断丝连”是指下片紧承上片的意脉,有 如“藕断丝连”一般,写得沉郁慷慨。尽管 中间有情绪低沉的内容,但最后又回复到 开头激越豪迈的情调。 “异军突起”是指感情上的骤然转

2、折,给人 以异军突起之感。词的开头回忆年轻时仕 途顺利,谁知时光易逝,种种不幸接踵而 至,感情一下子掉入“忧患”之中,让人觉 得凄然欲绝,情绪低沉;但到了下半片, 忽然峰回路转,精力弥漫,笔势雄劲,充 满豪气。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 轼3你认为“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苏轼怎样的生活 态度?4有人说“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语含 双关,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不追求仕途腾达,不需要豪华的物质享受,只以超 然、达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宁愿过隐士一样的生活。 这里的“风雨”和“晴”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晴,也指 政治上的风雨和晴。由于苏轼历经官场的风风雨雨 ,对风雨的袭击或雨过天晴

3、的遭际已习以为常,所 以他觉得无风无雨最好,无风无雨,则盼晴、喜晴 的心事也不需要了,从而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 生态度。 踏莎行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5有人认为这首词的开头三句具有象征意义,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同意。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雾气弥漫,月色朦胧,让 人看不清楼台,望不到津渡,更找不到当年陶渊明笔下 的桃花源(或楼台在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被朦胧的月 色所隐没,当年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雾绕, 无处可寻),实际上这里的“楼台”“津渡”“桃源”都是美

4、 好事物的象征,表现的是词人被贬官后感到美好的生活 已经消失,内心具有一种无所适从、找不到出路的惆怅 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6善于用典是这首词的特点之一。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两个典故在 词中起什么作用?这两个典故起到反衬愁苦和使愁苦之情变成 具体形象的作用。 本来收到朋友寄赠的礼物和慰藉的书信,应 是高兴之事,但由于词人遭遇贬官,精神至 感痛苦,所以朋友的礼物和书信不仅没让他 感到高兴,反而更引发了他思乡怀旧的离愁 别绪;而且这种离愁别绪就像朋友的礼物和 书信一样越积越多,越积越厚,从而使离愁 别绪这一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形象。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

5、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 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7请你谈谈该词为什么连用三个“溪”字?连用三个“溪”字,使得词作的画面布局 十分紧凑,在全词结构上起到栋梁的作 用。 8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具有“澹语清 新”的特点,请你具体谈谈辛弃疾这首词的 这一特点。 这首词“澹语清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白描手 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全词没有一句使用浓墨重彩,而是用纯粹白 描的手法描绘了农家环境和一家五口的生活 画面。 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小溪来布置画面 ,展开人物活动。 词的构思也十分巧妙,在写景上,把农村中 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组合成一幅清新优美的 图画;在写人上,通过

6、简单的情节安排,真 实地描绘了充满生机、和平安静、朴实安适 的农村生活景象。 9“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 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 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 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 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 境耐人寻味。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0“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

7、了绿水环抱人家的 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另外“绕”字在此起押韵 作用。 “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 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11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 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 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 的内容简要赏析。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 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 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 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 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 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 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

8、写“絮飞 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11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 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 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 的内容简要赏析。 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 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 、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 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 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 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 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 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 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 并非旷达之语。

9、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 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3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 为什么? 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 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 遥望 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 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 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 盎 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

10、淋漓尽致。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14.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答: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 元夕”) 15.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1)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 的孤寂 。 (2)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 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16.解释:长安: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京, 开封 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 小小的投降派,那些复国的障碍。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17.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除寓情于景的 手法外,作者为便于抒情还主要用了

11、哪种含蓄的 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极端悲愤忧郁的心情 表现手法:象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 好个秋。 18.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对 比 19.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 “欲 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 道天凉好个秋”?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 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 日非,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因 此作者不便直说。有愁而不能直说,只好道“ 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 沉凝重,意味深长。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 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0.“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 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 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是什么 情、什么理? 22.“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 为什么?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 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 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