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96041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复苏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生儿复苏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生儿复苏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生儿复苏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生儿复苏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儿复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复苏(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生儿窒息复苏 需要新生儿复苏的相关危险因素n产前因素n产妇糖尿病n妊高症n孕妇感染n妊中、后期出血n羊水过多、过少n胎膜早破n孕妇用药、吸毒n多胎、胎儿畸形n胎动减弱n年龄 35岁n。n产时因素n急诊剖宫产n臀先露或其他异常显露n早产、急产、胎膜早破n滞产(超过24小时)n第二产程延长,超过2小时n胎儿心动过缓、心率不稳定n产妇使用全身麻醉剂n产前4小时内用过麻醉药n子宫强制性收缩n羊水胎粪污染n脐带脱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新生儿窒息的评估症状: 1、胎儿心率减慢-最初的临床征兆 2、 出生后无规律性自主呼吸 Apgar评分nA(appearance,皮肤色泽)nP(pulse,心率)nG

2、(grimace,皱眉反应即神经反射)nA(activity,四肢活动即肌张力)nR(respiration,呼吸)每项2分,分为0、1、2三等级,分别表 示无或最差、中等、良好Apgar评分分级及处理n810为正常,可不处理或仅予吸氧n57为轻度窒息,常予吸引给氧后好转n34为中度窒息,吸引给氧或加压呼吸 后仍不好转,应立即气管插管n02为重度窒息,应立即气管插管Apgar评分意义n1min评分表示窒息程度,反映的是胎儿在宫内 的情况。n5min评分反映复苏的效果,用来判断预后Apgar评分的缺陷出生时严重窒息应立即进行复苏,不应等1min评分结果新生儿复苏技术n原则:分秒必争n基本方案:

3、A(Airway)建立通畅的呼吸道 B(Breathing)建立呼吸 C(Circulation)建立正常循环 D(Drug)药物治疗 E(Evaluation and Environment)评价与环境温度 保暖复苏的一般步骤一、复苏准备 n首先准备新生儿保暖设备。n准备氧气源。n准备复苏器械:复苏气囊、面罩、各种型号 的一次性吸引管、负压吸引器、胃管、注射 器、听诊器n准备必要的复苏药物:阿托品,纳洛酮、 10%葡萄糖,VitC,地塞米松,1:10000 肾上腺素、生理盐水、 5%碳酸氢钠等二、复苏的基本程序 n此程序贯穿复苏的整个过程。 n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个体征: 呼吸、心 率、肤色。

4、三、复苏的步骤n(一)快速评估:n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5项指标 :n1 .是否足月?n2 .羊水是否清?n3 .是否有哭声或呼吸?n4 .肌张力是否好?n5 .肤色是否红润?n如以上任何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n(二)初步复苏:n1 保暖 n提高室内温度,将婴儿放于辐射保温台,减少 热量散失。n新生儿受寒冷刺激时,氧耗量及代谢增加;新 生儿复苏必须努力维持一适宜温度环境(新生 儿是32-34oC),此时代谢最低,但足以维持 体温。当皮肤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338插管深度(声门下1.52cm)体重(kg)插入深度(cm) 端-唇距离 10min)缓慢推入。在进一步的 临床评估

5、和反应观察后可重复注入1次。给窒 息新生儿和早产儿不恰当的扩容会导致血容量 超负荷或发生并发症,如颅内出血。5、 碳酸氢钠: n(1)指征: 在一般的心肺复苏(CPR)过程中 不鼓励使用碳酸氢钠,如在对其它治疗无反应时 或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使用。n(2)剂量: 2 mmol/kg,用5%(0.6 mmol/ml)碳酸氢钠溶液3.3ml/kg, 用等量 5%10%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经脐静脉或外周静 脉缓慢注射(5min)。n(3)注意: 碳酸氢钠的高渗透性和产生CO2的 特性可对心肌和大脑功能有害,应在建立充分的 人工呼吸和血液灌流后应用。 谢 谢!A(appearance,皮肤色泽)n0分:紫绀或苍白n1分:躯干红润,四肢青紫n2分:全身红润返回n0分:无心率n1分:心率100bpm返回P(pulse,心率)G(grimace,皱眉反应即神经反射)n0分:对鼻导管触觉刺激无反应n1分:表情痛苦n2分:有咳嗽、喷嚏、哭返回A(activity,四肢活动即肌张力)n0分:四肢松软n1分:四肢有些弯曲n2分:四肢动作灵活返回R(respiration,呼吸)n0分:无呼吸n1分:呼吸慢,不规则n2分:呼吸良好,正在哭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