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燥湿药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95902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热燥湿药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清热燥湿药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清热燥湿药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清热燥湿药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清热燥湿药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热燥湿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热燥湿药(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一、含义以清热燥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 湿热病证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有些药物兼能泻火,也用于火热病证 。二、治疗范围二、治疗范围(1)(1)湿热证湿热证:表现复杂:表现复杂热象热象+ +湿邪重浊、粘滞的特点湿邪重浊、粘滞的特点(头身的困重、肢体的困头身的困重、肢体的困倦、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等)。倦、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等)。 如如湿温湿温、暑湿(、暑湿(季节季节);); 脾胃湿热、大肠湿热、膀胱湿热、肝胆湿热(脾胃湿热、大肠湿热、膀胱湿热、肝胆湿热(脏腑脏腑) 风湿热痹、湿疹、湿疮等(外溢风湿热痹、湿疹、湿疮等(外溢关节、肌肤关节、肌肤)。)。(2)(2)脏腑火

2、热证脏腑火热证(心火、肝火、肺火、胃火)(心火、肝火、肺火、胃火)湿温病病因:长夏秋初,雨湿较盛,酷热蒸发湿气上腾通常按照三焦辨证:上焦(肺)上焦(肺):身热、汗出。咳喘,口渴,苔黄脉数。:身热、汗出。咳喘,口渴,苔黄脉数。中焦(脾胃)中焦(脾胃):身热不扬身热不扬,有汗不解,有汗不解,胸脘痞闷胸脘痞闷,呕吐,呕吐, 身重肢倦,苔腻,脉濡。身重肢倦,苔腻,脉濡。下焦(大肠、膀胱、肾、肝胆)下焦(大肠、膀胱、肾、肝胆):泄泻、痢疾、痔病、热淋、泄泻、痢疾、痔病、热淋、黄疸、妇女带下。黄疸、妇女带下。三、性能特点 性味苦寒而燥,性寒能清热,苦燥能除湿,可 以同时祛除热邪和湿邪; 归经以各药主治的病

3、证不同,而互有差异,但 以脾、胃、肝、胆、大肠和膀胱为主。 本类药物苦寒伐胃,性燥伤阴,凡本类药物苦寒伐胃,性燥伤阴,凡脾胃虚寒或津伤阴亏者脾胃虚寒或津伤阴亏者当慎用,或酌情当慎用,或酌情配合健脾益胃、养阴生津药同用。配合健脾益胃、养阴生津药同用。注意事项黄 芩黄 芩1. 清热燥湿:用于多种湿热证。(1)湿温、暑温(良好的退热作用)(2)湿热痞闷 (胃经)(3)湿热黄疸(胆经)(4)湿热泻痢(肠经,但弱于黄连)!善清中上焦湿热2. 2. 泻火解毒泻火解毒:(1) (1) 尤尤善清肺火善清肺火及及上焦实热上焦实热。 A : A : 肺热咳嗽。肺热咳嗽。B :B :温热病中上焦气分热盛,壮热不温热

4、病中上焦气分热盛,壮热不退。退。(2) (2) 少阳证少阳证。本品兼入胆经,治疗邪在少。本品兼入胆经,治疗邪在少阳之寒热往来,常与阳之寒热往来,常与柴胡柴胡同用和解少阳。同用和解少阳。(3) (3) 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痈肿疮毒、咽喉肿痛。3 .3 . 凉血凉血止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 (多炒炭用)。(多炒炭用)。4 .4 . 清热清热安胎安胎:用于胎热胎动不安。用于胎热胎动不安。用法:用法: 清热清热-生用;生用; 安胎安胎-炒用炒用 止血止血-炒炭用炒炭用 清上焦热清上焦热-酒炒用酒炒用黄连黄 连1. 清热燥湿:大苦大寒,善清中焦湿热。常用于胃肠湿热所致的脘腹痞

5、满,恶心呕吐, 泄泻,痢疾,为治湿热泻痢的要药。(1)(1)湿热泻痢。湿热泻痢。(2)(2)湿热中阻,恶心呕吐。湿热中阻,恶心呕吐。(3)(3)湿热霍乱。湿热霍乱。2.2. 泻火解毒泻火解毒:泻火解毒力强,泻火解毒力强,尤善清泻尤善清泻 心胃(肝)之火心胃(肝)之火。(1) (1)心火亢盛之心烦、惊悸失眠。心火亢盛之心烦、惊悸失眠。(2)(2)胃热呕吐。胃热呕吐。(3)(3)肝火犯胃呕吐吞酸。肝火犯胃呕吐吞酸。(4)(4)三焦热盛,高热烦躁。三焦热盛,高热烦躁。痈肿痈肿疔毒疔毒等。等。用法:用法:清热清热-生用;(炒用苦寒性降低)生用;(炒用苦寒性降低) 清上焦热清上焦热-酒炙用酒炙用止呕止呕

6、-姜炙用姜炙用黄黄 柏柏黄黄 柏柏黄 柏虚实两清,善清下焦湿热、退虚热。1 .1 . 清热燥湿清热燥湿:用于各种湿热证。:用于各种湿热证。2 .2 . 泻火解毒泻火解毒:疮疡肿毒疮疡肿毒湿疹湿疮、阴痒阴肿。湿疹湿疮、阴痒阴肿。3 . 3 . 退热除蒸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内热、盗汗遗精用于阴虚内热、盗汗遗精。黄柏与知母功效异同点:相同点:清肾火,退虚热,相须不同点:黄柏:降火以坚肾阴,无滋阴之功;同时善清下焦有形之湿热;知母:滋肾降火,用于肾经虚热、骨蒸,泻下焦无形之火。黄芩、黄连、黄柏(“三黄”)比较 共同点: 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治疗湿热、火毒所致的病证。如泻痢、疮痈等,相须为用。不同

7、点:黄芩:长于清中上焦湿热、清肺热,并可凉血止血,清热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肺热咳嗽,少阳寒热,血热吐衄,胎热不安等证。黄连:药力较强。长于清中焦湿热,湿热泻痢尤宜;并可清心、胃之火,除烦止呕;用于高热烦躁、心烦不眠、胃热呕吐等;长于治疔毒。 黄柏:苦寒下达,长于清下焦湿热,泻肾火,退虚热,多用于湿热下注,带下黄臭、足膝肿痛、热淋涩痛以及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龙 胆 龙 胆 草 龙胆(龙胆草)清热燥湿:善清下焦湿热清热燥湿:善清下焦湿热 肝胆湿热,黄疸、尿赤;肝胆湿热,黄疸、尿赤; 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带下黄臭、阴囊肿痛。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带下黄臭、阴囊肿痛。 浸淫肌肤,湿疹瘙痒浸淫肌肤,湿疹瘙痒泻肝胆实火:泻肝胆实火: 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肝火头痛、目赤耳聋。 肝经热盛,惊风抽搐肝经热盛,惊风抽搐苦 参 苦 参 总 结习题1上焦湿热:2中焦湿热:3下焦湿热: 4肺火:5心火、胃火:6肝火:7肾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