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专题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95712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困难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习困难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习困难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习困难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习困难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困难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困难专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学习困难专题文若兰陈臻臻樊飞燕王楚君陈慧媛刘丹研究背景定义分类表现成因 干预研究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Skirk用“学习困难”这一术语来描述智力正 常而在课程学习上有困难的儿童以来,世界各国对学习困难的研究 已有近40年的历史。尽管对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是在20世纪 中叶之后才开始的,但其却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哲学基础。从这一方 面来说,学习困难的有关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其整个发展历史可分 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奠基阶段(1800-1930年)。学习困难研究的历史,开始于 神经学家对由于脑损而失去阅读或说话能力的成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00年 生理学家Gall对大脑损伤病人的观察研究

2、。第二阶段过渡阶段(1930-1960年)。这一阶段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医 学与神经学的范畴,不再局限于纯粹的理论研究。在此阶段,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试图把“奠基阶段”所形成的理论与研究成果转变成治疗的实践。第三阶段整合阶段(1960年以后)。在这一阶段,学习困难的概念被 著名的特殊儿童教育驱柯克正式提出来。除了概念的整合之外,研究者也渐渐地 认识到学习困难儿童群体的多质性,研究者认为应放弃单一症状理论,而由“多重 症状模式”取而代之。定义学习困难(learning difficulty,LD)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青少 年实际学习能力远低于其年龄和智力应该达到的能力,这种困难集 中表现在听、想、说、

3、读、写或数学运算等基本心理过程的各个方 面,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中国中小学中的学习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男女生 之比约为21。国内研究者对学习困难类型的分类 (l)我国研究者刘少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了研究,认 为学习困难存在三个类型:第一型为注意困难和记忆缺陷;第二型为常识缺乏;第 三型为智力困难。 (2)首都儿科研究所孙静等人在研究中将学习困难分成五大类:第一类为听语能力 异常;第二类是阅读能力异常;第三类为书写能力异常;第四类为运算上的能力异 常;第五类为非语言学习能力异常。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陈云英等人则将学习困难归纳为三个主要类型:第

4、一型是 对语言的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困难;第二型是阅读与书写方面的学习困难;第三 型是数学方面的学习困难。 (4)我国研究者张舒哲重点介绍了四种有代表性的学习困难基本类型:第一型根据 学习困难的原因,分为生理缺陷型和心理缺陷型;第二型根据学习困难形成过程中 发生作用的影响因素多少,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第三型根据学习困难的可矫正 性,分为暂时型和持续型;第四型根据学生的神经类型特点,可分为兴奋型和安静 型。(5)上海教科院吴增强从能力和动力两个难度,运用Q聚类分析将学习困难学生划 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即暂时性困难学生(2%)、动力型困难学生(57.8%)、能力困难 型学生(5.7%)和整体性困难学

5、生(10%)。 (6)张雨青等(1995)则运用因素分析技术将学习障碍儿童的基本能力特征概括为 七大类:视觉知觉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理解能力;运动能力;感知动作能力。 并指出缺乏这些基本学习能力及出现行为问题应该是导致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国外研究者对学习困难的分类以Rutter为代表的英国儿童精神病学派将学习困难分为广义和 狭义两种。广义的称为普遍性学习困难,包括精神发育迟滞(旧称 智力低下)及普遍性学业成绩低下的有关问题。狭义的学习困难称 为特殊学习技能发育障碍,主要包括特殊阅读迟滞、拼写困难和数 学困难。此外,导致继发性儿童学习困难的疾病还有以下几种:注意缺 陷(儿童多动症)、品行障

6、碍、适应障碍,这些均属于继发性学习 困难。表现特征 早期表现:他们往往较早就表现好动、好哭闹,对外刺激敏感和容 易过激反应。母亲会感到养育困难,儿童可能不愿被母亲拥抱, 喜欢独玩。有的可能走路较早但步态和动作总让母亲不放心。亲 子关系不良可能会导致母子语言和情感沟通减少,进而影响儿童 的语言发展和情绪分化。好动和易兴奋会使许多母亲感到哺育棘 手,因而容易招致母亲的情感忽略或/和甚至是虐待。进入幼儿 期有些发生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问题,说话偏迟、揪头发、啃咬 指甲、扔东西、哭闹、攻击倾向、动作缺乏目的性、对刺激过激 反应、伙伴交往不良、语言理解和表达缺欠等。这使得儿童出现 团体适应困难,并且认知发

7、展不平衡或对某些狭窄领域的东西感 兴趣,而对他人的活动缺乏关注。到了学龄前期出现更明显的认 知偏异,如视觉认知不良、协调运动困难、精细动作笨拙、沟通 和书写困难等。入学后表现:主要在一般认知和特殊学习技能方面表现困难。 (1)语言理解困难 (2)语言表达障碍 (3)阅读障碍 (4)视空间障碍 (5)书写困难 (6)情绪和行为 (7)神经心理特性除上述之外,LD儿童还可伴随注意集中困难,课堂上多动或打 瞌睡(觉醒不足),情绪冲动,自我意识不良,继发性情绪问题,品 行障碍或青少年违法等问题。研究表明,初中生,包括学习困难学生和非学习困难学生,在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常用的应对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积极

8、解决问 题、寻求他人帮助等积极应对,也有自我安慰、做白日梦、逃避等 消极应对,说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既复杂又不稳定的特征,这一 结果与刘贤臣对青少年的调查结果相一致。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 学习困难学生与非学习困难学生的应对方式是存在显著差异的。与 非学习困难学生相比,学习困难学生较少使用“解决问题”、“求 助” 这一类积极的、成熟的应对方式, 而更多地使用“自责”、 “幻想”、“退避” 等消极、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简言之,学习 困难学生的应对方式以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主,但与非学习困难 学生相比,却显著的较为消极。成就目标定向的比较学习策略的比较心理健康量表(SCL一90)评定结果比较 研究组抑

9、郁、焦虑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8个因素无明显差 异Y一G人格测试比较 研究组在抑郁性、情绪变化、神经质、协调性、细致性评分明显高 于对照组(p0.05)。其余七个因素无明显差异学习适应性测试结果比较 研究组在学习动机、学习期望、意志力、学习方法评分明显低于对 照组(p0.05)而身体状态,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3个因素无明显差异学习困难的成因 1、遗传因素 2、生理病理因素 3、营养与代谢 4、心理因素 第一,情绪与行为问题,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常见 第二,心理问题与人格障碍。注意缺陷、品行问题、适应障碍等心 理疾病均不同程度地损害认知功能,导致学习困难 第三,学习动机问题 第四,学习

10、方法与认知策略问题 5、环境因素 1家庭和父母因素 MichaelsCR等人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不当是造成学生学习困 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2学校教育因素1家庭和父母因素家庭环境对学业成绩有明显影响,如父母长年在外,父母文化 水平偏低,家庭不和睦,父母对文化知识的价值和个人成就不重视 , 对儿童的教养态度不一致,不适当的教养方式,缺乏母爱,不 关注孩子等,均可导致儿童心身受损、社会适应能力差,进而引起 学习困难。早期的不良环境和文化剥夺还可损害儿童的心理发育, 致使以后学习困难。家庭环境是影响学习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包含父母的受教 育程度(分为大专及以上、中专或高中,初中及以下)和职业层次(

11、分 为以体力劳动为主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父母养育方式,整个量表 包括6个父亲因子(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 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5个母亲因子(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 厉、过分干涉保护、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 度和效度。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5 此量表共有90道是 非题,所评价的家庭特征有以下10个维度组成:亲密度、情感表达、 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 、控制性。该量表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结果:1.病例组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整体低于对照组2. 病例组父母亲(或相当于父母角色的抚养人)职业层次整

12、体低于 对照组。3. 病例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得 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因子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4. 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学生家庭心理环境并不相同,独立性、娱乐性 、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4个维度差异无显著性,而在亲密度 、情感表达、成功性及知识性维度评分病例组低于对照组(P0.05 或P0.01),而矛盾性维度评分却高于对照组(P0.05)。2学校教育因素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 从教师的角度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干预总的来一说对学习困难的干预研究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教育学干预研究恰当的教育措施及其应用的环境是教学干预模式所倚重的方面 。具体干预模式如

13、下: l,多重感觉教学模式。 2,有针对性的开设一训练班。 3,教师角色扮演训练法。 4,学习环境控制教育模式。 5,直接指导教育模式。 二、心理学干预研究心理学干预研究主要有行为干预研究和认知干预研究。 l,行为干预的基本原理是巴普洛夫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即对学习困 难儿童的能促进学习的行为加以强化,通过这种正强化,改变、改善 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困难问题。具体的正强化措施有赞美、支持、 和物质奖赏;同时对其困难行为加以相反的措施,即不予强化或加以 负强化。具体的负强化措施有惩罚、呵斥、批评等。 2,认知干预研究。唐纳德迈切恩鲍姆(DonaldMeiChenbaun)首先 提出,他认为认知方面的

14、偏离是认知干预措施模式所要改变的内容 。具体来说有许多方法,但较为常见的方法有如下两种:自我指导 训练法。在这种措施中,学习困难学生在观察演示者解决困难时所 采用的方法、策略时,能过获得直接经验,让其明白该怎么进行自我 指导和抵达最后成功的彼岸。自我监督训练法。章小雷、刘敏娜等人的研究发现,短程结构游戏是一种有效的 改善学习困难儿童生活质量的干预方法。三、综合干预研究由于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对干预的研究 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而要综合性的,整体性的去干预。林桂秀 等人做了儿童学习困难的综合干预疗效研究。其中以认知能力训练 来提高可开发智力水平为出发点,通过训练提高学习困难学

15、生的基 本学习能力,同时配合视听方面的综合刺激,使得视一听一动的技能 方面的统和。行为干预包括针对性归因训练和行为强化、家庭于预 和学校干预。感觉统合训练采用的是台湾郑信雄的感觉统合训练方 法。研究表明,认知行为和感觉综合训练措施对于改善和提高学习 困难学生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确实产生了较好的效果,综合 干预措施可以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知情意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四、多媒体辅助技术多媒体辅助技术主要包括:文语转换技术、拼写检查程序、缩 写词扩展软件、屏幕阅读软件和个人数据管理器等。 干预研究发展的趋势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想要找到一种适合各种学习困难 学生的干预措施是不可能的。针对每一个

16、学习困难学生,我们必须 详细了解其学习困难情况和其他一些相关情况,分析导致其学习困 难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分析这些原因是如何导致学习困难的,有针对 性的,综合性的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已经有的一些干预矫正方案 也是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我们不能任意夸大某种方法的重要性和 作用。因此,我认为,在目前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研究中,首先 必须对已有的干预方案的使用范围加以科学的界定与规范,然后在 这科学的界定和规范体系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习困难的干预研 究。在探索学习困难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的同时,不断的提高研究 的理论水平和推广价值。以往研究的不足首先是学习困难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的,令人信服的界定标准, 其定义也缺乏可操作性。 其次,现有的很多研究己经探讨了与学习困难有关的影响因素 。然而还不能确定这些因素与学习困难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如 果有因果联系,这些因素是如何导致学习困难的,这些都缺少可让人 信服的实证研究。目前对学习困难干预研究的不足。今后研究的展望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学习困难的内涵和外延,科学的界定学习困 难。 需要研究影响因素和学习困难的因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