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儿童心理保健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95037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儿童心理保健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集体儿童心理保健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集体儿童心理保健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集体儿童心理保健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集体儿童心理保健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体儿童心理保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儿童心理保健(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体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集体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甘文玲规范的要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预防为主、保教结合的工作方针,为集体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预防控制传染病,降低常见病的发病率,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共同的目标科学养育孩子,使其体格、心理、认知、情感和社会适应性达到健康完美状态。现 代 养 育 观w 科学w 适合w 自然w 榜样健康的概念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就是指躯体没有疾病。心理健康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格完整适应环境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遵守社会规则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培

2、养身心健康的孩子成人期心理问题1/3是在儿童、青少年期发生。注重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3岁以后幼儿个性初步形成,自我意 识发展,独立生活能力较前有了明显增 长。由于社会交往的增多,受成人各方 面的教育与影响也越来越多,从而产生 了迫切要求参加社会实践的愿望。逐渐 由无意识活动发展为有意识行为,活动的 目的性、独立性逐步增长。 学前期孩子的心理有三个特点其一,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 种新的需求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 力水平之间产生了重大的矛盾,这是学 前期儿童心理上的主要矛盾。 其二,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 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 是刚刚开始发展。 第三,从这个时期开

3、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 向。1 1、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对幼儿的独立愿望因势利导 3、4岁的幼儿独立愿望增强,常要自行其事,表现不听话,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有积极的意义,应予因势利导,培养他的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好的行为。2 2、玩耍与游戏、玩耍与游戏 玩耍与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增长知识,诱发想象力。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有利于社会交际、道德品质、自觉纪律、意志、性格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3 3、正确对待孩子的、正确对待孩子的 无理取闹和过失无理取闹和过失 坚持原则 不激化矛盾4 4、老师及父母的表率作用、老师及父母的表率作用理解孩子的心理求助信号 1

4、、情绪表现 恐惧、焦虑、易生气、敌意、不愿上学或幼儿园等。2、行为表现 离群、沉默少语、少动、注意力不集中、过分活跃、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3、生理表现 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睡、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等。影响儿童心理的主要因素(一)个人心理因素:儿童气质容易抚养型、困难型、 启动缓慢型内向、自卑、依赖性强、敏感多 疑、封闭、固执、对事物产生歪曲的 认识及消极悲观情绪。(二)家庭因素1、教育方式错误 过度溺爱、望子成龙、过高标 准、打骂体罚、放任自流、忽冷忽热,使孩子 感受不到亲情和温暖。 2、家庭气氛紧张 影响孩子正常心理形成,对人 际关系感到恐惧、不安全。5-7岁儿童对于

5、走 丢、坏人、父母吵架的恐惧程度高于对打针、 打雷的恐惧。 3、父母离婚 对未成年孩子是严重的恶性心理刺 激,造成的心理创伤仅次于亲人死亡。美国调 查在父母离婚5年后,37%孩子的心理创伤未消 失、情绪低落;29%努力熬过;34%适应新境况 。4、父母下岗、家庭经济差,造成儿童自卑、压 抑,同时生活影响也波及心理。 5、隔代抚养 目前约20%为祖辈带养,其不良影 响主要有:* 迁就、过分溺爱、包办,孩子依赖性强、 受挫力差、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性。*孩子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模仿力强,在老人的生活氛围中,加速 了成人化,甚至更严重的心理老化。*老人喜静,导致孩子视野狭小。*老人思想固定

6、化、行为模式化,往往偏激。 怪异的行为不利孩子正常性格的形成。社会环境因素小家庭、功课负担重、打电脑看电 视时间长、社会经济动荡、贫富悬殊、 竞争压力等。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念。心理问题w 情绪方面:紧张、焦虑、胆小、攻击性 、粘人、挑食偏食、适应不良爱哭、不 合群、爱发脾气。w 学习方面: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 粗心大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漏行 漏字、左右颠倒、抄错符号等。心理障碍w 怕某种事或物(黑暗、老师、同学、毛绒 玩具)、 w 电视孤独症(怕外界、不外出、迷恋电视 ,对其它事物没有兴趣、交往少、孤僻) 、 w 神经紊乱综和征(因学习紧张或心理压力 过重引起,表现挤眉弄眼、干咳、四肢抖

7、 动、目光散乱、自言自语等)。心理疾病w 多动症w 孤独症w 抽动秽语综合征w 品行障碍w 对立违抗等需心理治疗,甚至药物治疗。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发脾气:是指儿童在受到挫折后哭叫吵闹的现象。 在各年龄段均可出现,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更 为常见。对这种行为从小就要防止其出现,不 要过分娇宠孩子,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 惯,让孩子知道什么要求是合理的,什么要求 不合理而不能满足。矫治方法主要是教育,父母之间态度一致 ,耐心说服,正确引导,如孩子哭闹厉害,可 先冷淡他,事后再行说理。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习惯性擦腿动作是指小儿发生的摩擦会阴部(外生殖器区 域)的习惯性动作。6个月左右的婴儿即可

8、出 现,但多数发生在2岁以后。女孩较男孩多见 。该病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先有会阴部的刺激, 如会阴部的湿疹、炎症、蛲虫症、包茎引起的 包皮炎等。因局部发痒而摩擦,尔后在此基础 上发展为习惯性动作。应对:局部治疗、家长不要责骂或惩罚, 转移注意力,减少适宜条件,加强体育锻炼。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攻击性行为当感到不安或挫折时,34岁的儿童喜欢扔东西或用拳头打人,攻击的方式以躯体性攻击为主,很少用言语攻击(如骂人),攻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夺到某个东西或破坏某个东西,而不是要伤害谁。应对:培养孩子语言的沟通能力、适当的惩罚、正性强化。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咬手指是指儿童反复出现的自主或不自主 的啃咬指甲的

9、行为。有的也可以表现为 咬脚指甲。36岁开始813岁达高峰 ,极少数延至成人。是一种最常见的缓 解焦虑的行为方式。应对:解除焦虑因素;行为矫治。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屏气发作是指儿童在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呼 吸暂停的现象。一般发生于6个月-2岁 的婴幼儿,3-4岁以后随着儿童语言表 达能力的增强与剧烈哭闹现象的减少, 可自然缓解,6岁以上很少出现。应对:重点是解决儿童与父母及环 境之间的冲突。给老师和保健医的建议w爱心、耐心、恒心、公正之心 w尊重孩子 w榜样的作用 w与孩子和家长良好的沟通 w了解儿童心理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了 解孩子的个性、家庭等因材施教。 w了解儿童心理疾病的表现,学会转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