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49793401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1第 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课前教学分析与目标确立 1、 “课标”分析 关于“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内容,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概述北魏孝文帝促 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根据这一要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要了解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出现了民族融合 的趋势,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通过对改革措施的理解、掌握,认识到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推动了民 族的大融合。 2、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最

2、为复杂的时期,这时民族关系的最大特点 是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加快了鲜卑族迈入先进民族经济、政治、 文化的步伐,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对消除民族间的隔阂、促进民族融合和酝酿、 培养隋唐时期繁荣的经济与灿烂的文化,都做出重大贡献。 3、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比较生疏,本节课涉及的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等 内容,缺乏了解。 认知水平: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讲课过程中应适当地加以方法 上的指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评价观。 学习态度: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但是,单纯枯燥地知识传授,

3、容易使学生丧失 学习的兴趣。应用授课内容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高超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 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 4、教学目标的设定 (1)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 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2)通过问题导引,自主阅读材料,探讨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社会状况,在分析归纳中掌握孝文帝改 革的历史背景及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 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

4、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之间 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具体可行,旨在符合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5、教学策略设计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中国古代史的主线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北魏孝 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有重大意义,因此将其作为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学生已有知识中缺乏对民族融合的认识)教法设计:以孝文帝为线索,通过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事件。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由学生 自我建构知识,根据史料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在合作探讨中体会教学内容,感悟历史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

5、体课件,展示课程流程以及相关资料,辅助课堂教学。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查询、收集反映民族交流、和睦相处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新课导入:情境营造 播放幻灯片:(1)播放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 ,并配有中国地图显示 56 个民族的分布和民族服 饰特征。 (2)比较两幅图片的不同: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分布图 。 两幅图中的民族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国历史上一些古老的民族现在还存在?有些却不存在呢?第 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22【设计意图】欣赏歌曲感知我国是由 56 个民族构成的团结和睦的大家庭,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 献,从而正确认识民

6、族关系。通过图片对比,古今的变化形成冲突与疑惑,以激发学生兴趣。第一篇 设巧计,迁都洛阳公元 386 年,鲜卑族人拓跋珪建立北魏,公元 398 年定都于平城(今大同市) 。 【合作探究 1】北魏一直定都平城,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 北魏疆域及迁都示意图匈奴贵族刘渊熟读儒家经典,精通孙子兵法 少数民族妇女身着汉族服装(图片)、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图片) 洛阳的汉族官僚,争相使用胡床、方凳(图片)、汉族妇女正在制作蒸馍与烙饼(图片)问题:图片反映了北魏统治时期黄河流域什么样的社会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生活习俗上的交流与融

7、合。让学 生在具体的历史事实中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 材料二 悲平城诗说:“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 流行的歌谣也这样唱道:“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芮芮(柔然)主发 30 万骑南侵,去平城 700 里,魏拒守不敢战,芮芮主于燕然山纵猎而归。 ”南齐 书问题:材料反映了平城作为北魏都城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 魏孝文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对孝文帝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 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在 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

8、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来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 问题: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政权巩固、经济发展、民族融合的趋势、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方面讨 论迁都洛阳的原因? 【设计意图】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 2】为什么贵族不愿迁都,反对改革?孝文帝怎样达到迁都的目的? 阅读历史小故事: 孝文帝以南征为名,率领朝廷官员和 20 万大军南下。到洛阳后,因为秋雨连绵,道路泥泞,群臣不愿继

9、 续前进。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 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有些贵族说:“平城为都是祖上定下来的,怎能随便迁往别处呢?我们久居平城,百姓安居乐业,迁都会 引起大家的不安啊。 ”“陛下,迁都可是个不小的工程,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从国家大计考虑,万万不可迁都啊! ” 大臣拓跋澄说:我认为迁都是明智之举。目前,我们的统治重点在中原,我们的经济来源也在中原,迁都将 有利于我们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我们要将眼光放远些,虽然目前要耗费一些人力、物力、财力,但一旦迁都 成功,洛阳优越的自然条件将带给我们更多的财力和物力。不可只顾

10、眼前安逸享受,不顾国家发展,安于现 状只会导致国家衰亡。 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 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问题:为什么贵族不愿迁都,反对改革? 通过这则故事, 从中了解到孝文帝的什么 个性品质?第 19 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33【设计意图】模拟历史情景能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历史人物,感知孝文帝机智和果断的性格,为以后的改 革做铺垫。理解迁都与民族融合以及孝文帝改革的关系。第二篇 移风俗,融合高潮 【合作探究 3】迁都洛阳后

11、,孝文帝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材料二 表格: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1.问题:材料一反映了改革的什么措施?若有官员在朝廷上说鲜卑语,会受到什么惩罚?这项惩罚显 示出孝文帝对“禁北语”持什么态度? 2.你认为孝文帝以汉语作为北魏唯一的语言有何目的呢? 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改革的措施及目的。 合作交流:学生出示收集的史料,补充改革的措施。 材料三 公元 494 年,孝文帝又谓陆睿曰:“朕修百官,兴礼乐,其志固欲移风易俗。正欲卿等子 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 (朕亲

12、政九年,对百官实行三载考绩,复兴礼乐,志在移风易俗,开导亿万百姓。朕为 天子,何必要迁居中原!正是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逐渐接受好的风俗、博见多闻。 )问题: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实施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从而构建知识。学生出示史料,归纳改革措施,意在 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合作探究 4】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一 北魏时期的洛阳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城内有很大的市场,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字这里,交 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有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在洛阳城定 居下来,从事着商品买卖的活动。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养老的

13、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 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以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 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孝文帝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历史史实更能较深学生理解孝文帝改革所起到的作用。第三篇 品人物 感悟历史 【合作交流】 我心目中的孝文帝从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熏陶的孝文帝,一心要破除鲜卑族落后的典章制度、生活陋习,大刀阔斧 的进行了一场改革创新。通过本课对孝文帝的有关学习,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孝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分组讨论

14、,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关链接】对改革鲜卑族的旧俗,孝文帝不仅要求严格,也能以身作则。有一次,他在洛阳街上见到有的 妇女还穿着鲜卑服,接责备尚书元澄没有尽到职责。元澄说:“现在穿鲜卑服的人已经不多了。 ”孝文帝不满的 说:“你是不是想让全城的人都还穿鲜卑服啊?”孝文帝带头娶汉族大臣李冲的女儿做皇妃,他的女儿也嫁 给汉族地主。他又为几个弟弟娶汉族女子为妻。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和他起到的历史作用,认识到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 锐意改革,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从而学习勇于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远见的改革家,他顺应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放弃自己民族的旧俗, 冲破重重阻碍,毅然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的进程,也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汉化的进程和社 会经济的发展,久而久之,鲜卑族就逐渐融入了汉族之中,他的改革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做出了贡 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