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课件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783743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复习课件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复习课件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复习课件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复习课件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复习课件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复习课件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复习课件中图版必修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复习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是自然地理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要涉及。判断气候类型又是气候知识的难点。我们可以从气候的特点、分布等入手,从试题中获取有效信息,再运用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方法,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准确地判断气候类型。1根据气候特点判断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降水的特点不同,我们可以根据气候要素(气温、降水)的特点及组合状况,判断各种气候类型。判断步骤、依据、变化因素、结论见 下表。步骤骤.依据变变化因素结论结论 第一步: 判 断所属半 球最高气温出现现的 月份7月或8月气温最 高北半球1月或2月气温最 高南半球第二步: 判 断所属温 度带带最冷月均温(以“ 温”定“带带”

2、), 缩缩小范围围最冷月均温15 热带热带 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 15 之间间亚热带亚热带 气候 、温带带海洋性 气候最冷月均温0 温带带气候、寒 带带气候第 三 步 : 确 定 具 体 的 气 候 类类 型降水量 的年 内分配 情况 (以“ 雨”定 “型” ,确定 目标标)年雨型热带热带热带热带 雨林气候2 000 mm温带带温带带海洋性气候7001 000 mm 夏雨型 热带热带热带热带 草原气候7501 000 mm 热带热带 季风风气候1 5002 000 mm亚热带亚热带亚热带亚热带 季风风气候800 mm温带带温带带季风风气候500600 mm冬雨型 亚热带亚热带地中海气候3001

3、000 mm少雨型热带热带热带热带 沙漠气候200 mm温带带温带带大陆陆性气候300 mm寒带带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 mm判断时特别要注意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区别。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在于:前者年降水量一般小于1 000 mm,后者一般大于1 500 mm;后者只分布在北半球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上,热带季风气候累计有3个月以上降水量大于200 mm,各月都有少量降水;而热带草原气候最多有2个月的降水量在200 mm以上,有12个月几乎无降水。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都是夏季多于冬季,区别它们时主要看总降水量,一般温

4、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在500 mm以上,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量一般小于300 mm。若是南半球,则只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因为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在确定夏雨型和冬雨型时,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要看到7、8月降水是全年中最多的,便认为是夏雨型,若在南半球就应该是冬雨型。2.根据气候分布判断气候类型根据气候分布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三步:据纬度位置确定所属温度带。据海陆位置确定大气环流形势。据下垫面性质确定气候类型。熟练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往往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一方面要通过多练习、多看图等来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表,结合气压带、风带位置,海陆

5、位置和洋流来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下面是世界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表(以北半球为例)学习过程中需重点掌握。雪线的影响因素分析雪线指的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主要有:1气候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热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变化总趋势 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雪线高度与降水量也密切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2地貌因素。从坡度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从坡向上看,海拔相同的地点,向阳坡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

6、高,背阴坡反之。3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全球变暖可能会导致雪线向更高海拔地区推进。臭氧层破坏使得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加,使雪线上升。沙漠化造成了气候变干,致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4另外,必须明确,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随季节变 化而变化: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缺失:由于海陆分布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改变: 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由于受马达加斯加暖流和信风迎风坡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该岛的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

7、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带状分布,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由于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由于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而形成的。地方性分异的主要表现现可以总结总结 成“缺失”“改变变”“约约束”“块块状”等几方面,以便于记忆记忆掌握三种判断方法1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2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

8、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方向,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 3山地自然带的判断方法对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要结合其主要特点:(1)山地垂直自然带出现在中低纬度的高山上。(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山体的高度和纬度。山地自然带的基带是指山脚处的自然带,这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

9、律所决定的。如喜马拉雅山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高山雪线的分布高度受热量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在两侧降水差别不大的高山地区,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背阳坡,因此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高度也是向阳坡高于背阳坡,如阿尔卑斯山;在降水判别明显的山区,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如喜马拉雅山和天山。1(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

10、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 带。(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 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 地。(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 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 的地带性差异。(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解析】 甲地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海拔在四地中最高,最可能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丙地处

11、在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性最明显;丙处于背风坡,降水少,为温带荒漠带,丁靠沿海,降水较多形成温带草原带;丁地到丙地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差异规律。由前面几题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的差异关键是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和距离的远近。【答案】 (1)地中海 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2)乙 丙(3)乙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从沿海到内陆(4)地形 海陆位置2(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卷)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

12、是山地(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的是( )A和 B和C和 D和【解析】 (1)题,考查山地年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及读图分析能力。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四个地区山地年降水量最大值所在的海拔不同。(2)题,温带荒漠带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综合以上分析即可选出正确选项。【答案】 (1)C (2)B3(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卷)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

13、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脆弱性【解析】 图示显示伴随着湖泊周围植被的减少,湖泊逐渐消亡,显然是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物质沉积造成的。植被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又引起了湖泊的消亡,显然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答案】 (1)D (2)A4(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1)指出自A地至B地

14、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解析】 本题以罗布泊水面变化为背景,考查地势变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第(1)问:地势与河流三角洲变化相关,结合图中三角洲变化判断即可。第(2)问:首先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河流水量与三角洲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第(3)问:从环境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结合干旱区域特征综合分析。【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