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流史绪论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773536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文化交流史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西文化交流史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西文化交流史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西文化交流史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西文化交流史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交流史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文化交流史绪论(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中西文化交流史主讲:王明月历史系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绪 论一、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分期三、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一、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1、中国传统文化中“西”的概 念“西”不仅是方位名词,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一个内容非常宽泛的地理文化概念。如:周穆王西巡、唐僧西游、成吉思汗西征、郑和下西洋、西学东渐等。因此,“西”在中国人的观念世界里是一个别具异国情调的概念。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1、中国传统文化中“西”的概念中国人对于

2、“西”的认识:从地理方位讲,西即西方,古称西域。中国人对 西域的认识经历了渐进式的演变历程: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的中亚 地区(先秦时期)中亚、西亚、南亚、地 中海(秦汉至明初)包括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时期)特指欧洲(晚明前清时期)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中国人对“西域文化”的认识也经历了渐进式的演变历程:地理文化概念的西域文 化,即东亚文化圈以外 的其他文化(远古至15 世纪前期)欧洲文化(晚明前清)政治文化概念的欧美文化( 19世纪)因此,中国古代的“西域文化”主要指异域文化。 但不包括中国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也即东 亚文化圈之外

3、的其他文明都是异域文化。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中国人为何把来自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的外来文化统称为西域文化呢?首先在于其他文明体系在地理方位上都位于中国的西部。更主要的也最根本的是文化特质的迥异。在人类四大 文明体系中,欧洲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南亚文化圈有 着紧密联系,甚至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由于语言、 宗教思维的共性,造就了三大文化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 种联系和影响更因战争的纠葛而加强。中国文化自成体系 ,在上述几个方面与其他文明少有联系。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2、中国人的“天下观”中国人主要是在第一和第二种意义上使用天 下概

4、念,也就是说中国人是从文化层面理解“天下 ”的。东亚世界笼罩在中国文化圈之内,西方世界 非我族类,是中国人“天下观”的主要内容。天下观天下即中华。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包括中华和四裔(夷狄)包括绝域,指遥远的西方世界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3、中西文化交流史本质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中国文化与异域文化认识、交往和对话的历史。它不是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关系的总和。它的研究对象是中西文化相互关系的演变历程及其规律性。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主要内容1、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分期2、中西文化交流史各阶段的主要特点3、中西文化交

5、流史的主要内容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1、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分期第一种观点肇始期(远古至战国)发展期(秦汉至南北朝)高峰期(隋唐)繁荣期(宋元)调适与会同期(明清)复兴期(民国)中外文化交流 史,王介南著 ,书海出版社, 2004年版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第二种观点古典时期(从远古至15世纪前期)晚明盛清时期(15世纪后期19世纪初)近代(19世纪)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2、中西文化交流史各阶段的特点古典时期的特点:中国在中西文化交往中处于主动的强势的地位,尤 其是汉唐、元明清时期。在对外交往中展现出比较开阔的胸襟

6、和自信的态度 。从直接交往的地区而言,主要是与中亚、西亚和南 亚的交往,13世纪后与欧洲的往来逐渐增多。从交通路线来看,以陆路交通为主,从两宋开始, 海上交通日渐繁荣。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2、中西文化交流史各阶段的特点 晚明盛清时期的特点: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的强势地位日渐消失,但在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往中依然保持平等、互惠的格局。耶稣会传教士担负起东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的使命, 成为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分期的使者。虽然中国经济和科技逐渐落伍,但中学西传依然是 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流。陆上交通日渐衰落,海路交通成为中西交往的主要 路线。YANGTZE NORMAL UNI

7、VERSITY近代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中国社会开始全面卷入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化进程 中,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不再是平等互惠的关系,中国 在与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处于弱势地位。西学东渐成为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往的主流。“西”传统意义上地理文化的概念丧失,成为一个 带有意识形态意蕴的政治文化概念。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3、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主要内容 古典时期:从直接交往的地区而言,主要是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交往,13世纪后与欧洲的往来逐渐增多。海陆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尤其是西北陆上丝绸之路。汉唐时期西北陆上丝绸之路极度繁荣。张骞通西域、甘英出使大秦、

8、唐僧西游、蒙古三次西征是这一时期中西交通繁荣的历史见证。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从中西文化关系看,中国在中西文化交往中处于主动的从中西文化关系看,中国在中西文化交往中处于主动的强势的地位,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器物层强势的地位,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器物层面上。面上。 从外来文化的影响看,佛教的东传对中国社会及文化影从外来文化的影响看,佛教的东传对中国社会及文化影响极其深远;阿拉伯文化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极其深远;阿拉伯文化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中亚的物产和艺术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增添了响;中亚的物产和艺术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增添了绚丽

9、的色彩。绚丽的色彩。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晚明盛清时期从直接交往的地区而言,主要是欧洲国家,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海上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从中西文化关系看,中欧之间依然是平等互惠关系,但双方也开始了文化主导权的争夺,礼仪之争就是典型表现。从传播的内容看依然是一个中学西传的过程,具有突出的单向交流特征。从传播的影响看,中国文化尤其是思想文化对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集中表现为儒家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三、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1、中国文化的高度发达及其连续性、独特性,丰 富了世界文化的内涵 中国

10、文化是世界几大原生文化之一学术界关于原生文化的分类:“三大文明”(近东文明、东亚文明、中南美文明) “四大文化圈” (东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西亚北 非文化圈、欧洲文化圈)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六大文化区”(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墨 西哥、秘鲁) “七大母文化”(埃及、苏美尔、米诺斯、玛雅、 安第斯、哈拉巴、中国)斯宾格勒的“八大文明中心”(埃及、印度、中国 、巴比伦、雅典、伊斯兰、西方、墨西哥)汤因比的“26大文明中心”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世界上其他原生文化因各种原由,大都相继夭折,埃及、巴比伦、印度和古希腊等莫不如此,这些文化

11、大都沿着“中断重建”的轨迹跳跃式地演进,被称为“突破性文化”,苏美尔巴比伦希腊罗马中世纪西欧近代西欧,便是其跳跃式轨迹。与其他原生文化不同,中国文化几千年绵延不绝,堪称“连续性文化”的典型。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2、中国文化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中国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儒学、律令制度、中国化佛教等辐射、传播主导了东亚各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儒家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东亚人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3、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首先,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器物文化为西方的近代 文明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是西方现代科技的直接源头。其次,在思想意

12、识领域,中国的伦理观、哲学观、政治 理想,尤其是实用理性对欧洲的启蒙运动产生过影响。第三,中国完备的科举制度对欧美的文官制度产生了影 响,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第四,中国古典文学对东亚和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尤 其是红楼梦创造了迷人的中国艺术世界,征服了世界人 民。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四、学习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意义1、探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与异域文化交流的史实2、了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3、总结中西文化交流的经验和教训4、为中国文化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持。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参考书目1、中西文化交流史,沈福伟著,上海人民出

13、版社 ,1985年 2、中外文化交流史,周一良主编,河南人民出版 社,1987年 3、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全五卷),李喜所 主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2年 4、天涯若比邻:中外文化交流史略,张广达、王 小甫著,香港中华书局,1988年 5、中西交通史,方豪著,岳麓书社,1987年 6、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 ,中华书局,2003年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7、欧洲与中国,G.F.赫德逊,王遵仲等译,中 华书局,1995年 8、唐代的外来文明,谢弗著,吴玉贵译,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9、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季羡林著,人民出版 社,1957年 10、中国与基督教: 中西文化的首次撞击(增补 本),谢和耐著,耿昇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1、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著,三联书店 ,2001年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思考题1、试述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 2、试述中国文化史各阶段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