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第3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2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768949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学第3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2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测量学第3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2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测量学第3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2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测量学第3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2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测量学第3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2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学第3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第3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2(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3-4 误差传播定律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未知量不能直接观测而求其值, 需要由观测值间接计算出来。例如某未知点B的高程HB, 是由起始点A的高程HA加上从A点到B点间进行了若干站水 准测量而得来的观测高差h1hn求和得出的。这时未知点B的高程H。是各独立观测值的函数。那么 如何根据观测值的中误差去求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呢?阐 述观测值中误差与观测值函数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一、观测值的函数1、和差函数设有函数:Z为x、y的和或差的函数,x、y为独立观测值,已知其中误差为 mx、my,求Z的中误差mZ。设x、y和z的真误差分别为x、y和z则 若对x、y 均观测了n次,则将上式平方,

2、得求和,并除以n,得由于x、y均为偶然误差,其符号为正或负的机会相同,因为x、y为独立误差,它们出现的正、负号互不相关,所以其乘积xy也具有正负机会相同的性质,在求xy时其正值与负值有互相抵消的可能;当n愈大时,上式中最后一项xy/n将趋近于零,即将满足上式的误差x、y称为互相独立的误差,简称独立误差,相应的观测值称为独立观测值。对于独立观测值来说,即使n是有限量,由于 式残存的值不大,一般就忽视它的影响。根据中误差定义,得两观测值代数和的中误差平方,等于两观测值中误差的平方 之和。当z是一组观测值X1、X2Xn代数和(差)的函数时,即式中mxi是观测值xi的中误差。可以得出函数Z的中误差平方

3、为 结论:n个观测值代数和(差)的中误差平方,等于n个观测值 中误差平方之和。当诸观测值xi为同精度观测值时,设其中误差为m,即 mx1=mx2=mxn=m则为在同精度观测时,观测值代数和(差)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个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例1:设用长为L的卷尺量距,共丈量了n个尺段,已知每尺段量距的中误差都为m,求全长S的中误差ms。解:因为全长S=LLL(式中共有n个L)。而L的中误差为m。结论:量距的中误差与丈量段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例2:如以 30m长的钢尺丈量 90m的距离,当每尺段量距的 中误差为5mm时,全长的中误差为:当使用量距的钢尺长度相等,每尺段的量距中误差都为 mL,则每公里长

4、度的量距中误差mKm也是相等的。当对长 度为S公里的距离丈量时,全长的真误差将是S个一公里丈 量真误差的代数和,于是S公里的中误差为:式中,S的单位是公里。结论:在距离丈量中,距离S的量距中误差与长度S的平方根 成正比。例3 为了求得A、B两水准点间的高差,今自A点开始进行 水准测量,经n站后测完。已知每站高差的中误差均为m站, 求A、B两点间高差的中误差。解:因为A、B两点间高差hAB等于各站的观测高差hi(i=l ,2n)之和,即hAB=HB-HA=h1+h2+hn 结论:水准测量高差的中误差,与测站数n的平方根成正比2、倍数函数设有函数:Z为观测值的函数,K为常数,X为观测值,已知其中误

5、差 为mx,求Z的中误差mZ。设x和z的真误差分别为x和z则 若对x 共观测了n次,则将上式平方,得求和,并除以n,得结论:观测值与常数乘积的中误差,等于观测值中误差乘常数 。例4 在1:500比例尺地形图上,量得A、 B两点间的距离 SAB=23.4mm,其中误差msab=土0.2mm,求A、B间的实 地距离SAB及其中误差msAB。解:SAB=500 Sab=500 23.4=11700mm=11.7m得 msAB500 mSab500 (士0.2)=土100mm 0.1m最后答案为SAB=11.7m士0.1m3、线性函救设有线性函数:则有例5 设有线性函救观测量的中误差分别为,求Z的中误

6、差 4、一般函数式中xi(i=1,2n)为独立观测值,已知其中误差为mi(i=1 2n),求z的中误差。当xi具有真误差时,函数Z相应地产生真误差z。这些 真误差都是一个小值,由数学分析可知,变量的误差与函 数的误差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函数的全微分来表达 。式中 (i=l,2n)是函数对各个变量所取的偏导数,以观测值代人所算出的数值,它们是常数,因此上式是线性函数可为:例 6 设有某函数z=Ssin式中S=150.11m,其中误差ms=士005m; =1194500,其中误差m=士20.6;求z的中误差mz。解:因为z=Ssin,所以z是S及a的一般函数。求观测值函数的精度时,可归纳为如下

7、三步:1)按问题的要求写出函数式:2)对函数式全微分,得出函数的真误差与观测值真误差之间的关系式:式中, 是用观测值代入求得的值。3)写出函数中误差与观测值中误差之间的关系式: 二、一般函数的中误差观测值函数中误差公式汇总 函数式 函数的中误差一般函数倍数函数和差函数线性函数算术平均值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用DJ6经纬仪观测三角形内角时,每个内角观测 4个测回取平均,可使得三角形闭合差m15 。例1:要求三角形最大闭合差m15,问用DJ6 经纬仪观测三角形每个内角时须用几个测回? =(1+2+3)-180解:由题意:2m= 15,则 m= 7.5每个角的测角中误差:由于DJ6一测回角度中误差为:由

8、角度测量n测回取平均值的中误差公式: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例2:试用中误差传播定律分析视距测量的精度。 解:(1)测量水平距离的精度基本公式: 求全微分: 水平距离中误差: 其中: 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例2:试用中误差传播定律分析视距测量的精度。 解: (2)测量高差的精度基本公式: 求全微分: 高差中误差: 其中: 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例3:(1)用钢尺丈量某正方形一条边长为求该正方形的周长S和面积A的中误差.解: (1)周长 , (2)用钢尺丈量某正方形四条边的边长为 其中: 求该正方形的周长S和面积A的中误差.面积 , 周长的中误差为 全微分:面积的中误差为 全微分:(2)35 加权平均值及其精

9、度评定一、不等精度观测及观测值的权 如果对某个未知量进行n次同精度观测,则其最 或然值即为n次观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在相同条件下对某段长度进行两组丈量: 第一组: 第二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其中误差分别为:全部同精度观测值的最或然值为:在值的大小体现了中比重的大小,称为的权。令若有不同精度观测值其权分别为该量的最或然值可扩充为:称之为加权算术平均值。当各观测值精度相同时二、加权平均值中误差定权的基本公式:c为任意正数,权等于1的中误差称为“单位权中 误差”,一般用m0表示。所以: 权的特性1、 反映了观测值的相互精度关系。 3 、不在乎权本身数值的大小,而在于相互的比例关系 2、c值的大小和X值没有关系4 、若Li是同类量的观测值,此时,权无单位。若Li是 不同类量的观测值,权是否有单位不能一概而论,而视 具体情况而定。四、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在同精度观测中,观测值的精度是相同的,因此可用来计算观测值的中误差。在不同精度观测中,每个观 测值的精度不同,就必须先求出单位权中误差,然后根据 求出各观测值的中误差。 以推导计算单位权中误差的公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