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训练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68936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功能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呼吸功能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呼吸功能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呼吸功能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呼吸功能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功能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功能训练(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要市人民医院 呼吸.肾内科林敏 1概述:复习呼吸系统(掌握)为什么要进行呼吸训练、进行呼吸训练的 原理(了解)如何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掌握)呼吸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熟悉)2一、概述 3呼吸吐故纳新: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新鲜空气 。4呼吸系统的构成 鼻腔 咽喉 气管 肺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5呼吸类型 外呼吸- 通过呼吸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练习有利改善 内呼吸- 血液运输到组织(气体在血液和细胞间交换 )- 呼吸练习效果不佳6正常呼吸实施的要素 完整而扩张良好的胸廓; 健全的呼吸肌; 富有弹性的肺组织及与之相匹配的肺血循环 ; 畅通的气道; 调节灵敏的呼吸中枢与神经传导系统。 7(一)肺及胸廓

2、的弹性特征 弹性是指物体抵抗变形的能力。 顺应性:指单位压力改变时所引起的单位容 量的改变。正常成年人肺顺应性的平均值为 100200ml/cmH2O。8肺及胸廓的弹性特征 肺具有抵抗扩张、向无气状态回缩的特 性 胸廓和横膈有向外扩张的趋势9胸廓10呼吸肌 呼吸肌并不直接作用于肺和支气管,而是通过改变 胸腔容积,使胸腔内压产生相应变化,从而导致肺 泡扩张和回缩,驱动气体出入。11呼吸肌 吸气肌 膈肌(横膈膜) 肋间外肌辅助吸气肌(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斜角肌) 呼气肌 膈肌腹肌肋间内肌12膈肌 最主要的吸气肌 横膈活动度1.5cm,深呼吸7-8cm,最大10cm。 膈肌的神经损伤或麻痹导致膈肌

3、活动减弱或丧失, 显著影响呼吸,甚至危及生命。慢性支气管炎或其 它呼吸疾病可以因为肺气肿和呼吸困难,造成膈肌 疲劳和衰竭,引起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呼吸衰 竭。 膈肌训练是呼吸康复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3肋间肌 主要的呼吸辅助肌 肋间外肌收缩使胸廓向上、向外扩张,胸廓 的前后径变长,帮助吸气。 肋间内肌收缩使肋骨下降,帮助呼气。 肋间肌在平静呼吸时不起主要作用,只有在 深呼吸时才起作用。 长期的肋间肌运动将促使胸廓发生扩大畸形 ,形成肺气肿患者特有的“桶状胸”。14辅助呼吸肌 斜角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胸大肌 抬高和固定胸廓,提高膈肌呼吸效率。 安静状态下辅助呼吸肌群不收缩,只有当呼吸非常

4、困难时,辅助呼吸肌才开始收缩,使胸廓进一步扩 大,以便在原有呼吸肌收缩的基础上强化呼吸效应 。 哮喘患者常见辅助呼吸肌动员,并逐步形成肌肉肥 大。辅助呼吸肌增加呼吸能耗。 康复训练时强调限制辅助呼吸肌的使用。15腹肌 安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过程,呼气是由于胸 廓和肺的弹性回缩力被动完成。 深呼吸动作或剧烈运动时,必须要用力呼气 以增加肺活量,此时腹肌起主要作用。 脊髓损伤的患者由于腹肌麻痹,运动能力和 呼吸能力均会受到限制。长期呼吸系统疾病 也会使腹肌产生疲劳。16胸内压分布 吸气 :胸腔容积增大 负压增加 支气管肺泡牵张 气体流入 呼气:胸腔容积减少 正压 支 气管肺泡弹力回缩 气体流出17气

5、道的力学作用 与肺和胸腔扩张的弹性力对抗制约肺容量的 变化。 气道阻力增加患者呼吸做功。18呼吸能量、做功及其效率 平静呼吸时,呼吸肌耗氧约1ml/(min.L)通气,总耗 氧量为510ml/min。过度通气时,耗氧量增加到3 ml/(min.L)通气,通气量达到75L/min的健康人呼吸 时氧需超过200ml/ming。 肺气肿患者,呼吸时需要能量更多,每增加1L通气, 需额外吸收45ml的氧。 任何试图产生较高每分钟通气量的运动均是有害的。 深而慢的呼吸需过多的对弹性阻力做功;而浅而快的 呼吸则需过多地对气道阻力及组织黏性阻力做功。尽 量不要改变患者已经习惯了的呼吸频率及深度。 呼吸运动的

6、效率为5%10%。 19呼吸力学的紊乱 远端或近端气道 肺泡组织 胸廓20(二)呼吸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呼吸疾病是肺部组织气体充分交换受阻而导 致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的一些疾病。 原因:肌肉无力或其弹性减退;空气流经气 管支气管树时阻力增加。 分类: 限制性疾病支气管炎(Bronchitis) 小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肺气肿(Emphysema) 哮喘(Asthma)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 棉尘症(Byssinosis)21阻塞性疾病肺纤维化(Fibr

7、osis) 结节病(Sarcoidosis) 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 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 石棉肺(Asbestosis) 胸膜炎(Pleurisy)弥散功能障碍22(三)呼吸肌及其控制 静息状态下,正常通气是通过膈肌收缩,伴 肋间外肌充分收缩使胸廓固定完成的。 吸气时,当膈肌开始收缩,下部肋缘就向外 张开且腹压增加,同时腹肌放松。 呼气时则主要有肺回缩的力量使膈肌逐渐放 松所致。 呼吸中枢活动增强时可增加呼吸的深度和速 度。 23呼吸训练的理论基础 解剖与生理方面的依据 呼吸节律的调控 肺的功能潜力24解剖和生理方面的依

8、据维持肺通气量的肌群不是直接作用于肺和支 气管,而是通过改变胸腔容积,使胸腔内压 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肺泡的扩张和回 缩,驱动气体出入。 呼吸可在一定程度上受意识支配,因而可以 进行主观训练。 通常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因胸廓和肺的弹 性回缩而被动完成的,在呼吸训练中应着重 训练吸气肌。25呼吸节律的调控 呼吸运动是节律性运动。 在延髓及延髓与脑桥、中脑之间均有呼吸调 节中枢。26肺的功能潜力 成人肺活量平均为3L,而每次呼吸的潮气量 只有500ml,仅占肺活量的1/6。 肺循环有巨大代偿能力。 在大脑皮质功能完整的情况下,最大自主通 气量每分钟可达100L以上,说明呼吸功能的 可塑性。 2

9、7呼吸限制性疾病 适度的运动练习可以改善肌肉无力。 胸廓畸形患者,训练腹肌或使用机械帮助其 进行通气。 松解挛缩和僵硬的关节,可减少呼吸时所做 的功。 28呼吸阻塞性疾病 采用呼气时收缩腹肌的运动体操,训练患者 在吸气时放松腹肌,以减少能耗。 通过缓慢而深的呼吸,改善由于气流速度增 加而使呼吸做功增加的情况。29呼吸训练的作用 主观训练对呼吸运动的控制和调节来改善呼吸功能; 改善氧气的吸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改善胸廓和肺组织的顺应性; 放松过度紧张的辅助呼吸肌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30呼吸训练的目标 尽可能恢复有效的腹式呼吸,改善呼吸功能 。 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减少气道刺激因素,保 持呼吸道卫

10、生。 采取多种措施,防治并发症。 提高患者心功能和全身体能,尽可能恢复活 动能力,重返社会。 31二、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 32三、呼吸训练 定义:通过指导患者学会呼吸控制并 运用有效呼吸模式,使吸气时胸腔 扩大,呼气时胸腔缩小,促进胸腔 运动,改善通气功能的方法。33(一)呼吸训练目的-改善和增进横膈膜及胸廓运动,形成有效呼吸模式, 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 -改善呼吸协调控制,学会将呼吸与日常活动相协调 -建立“控制呼吸”的自信心,有助于精神放松 -帮助相关呼吸肌群放松,提高呼吸效率。 -增加咳嗽技巧的有效性 -辅助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防止肺不张34(二)呼吸训练适应症急性/慢性肺疾病

11、 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疾病 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 道阻塞。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 严重骨骼畸形 35(三)呼吸训练呼吸肌练习 作用:治疗各种急性或慢性肺疾病,主要针 对吸气肌无力、萎缩或吸气肌无效率,特别 是横膈及肋间外肌。方法:横膈肌阻力训练吸气阻力训练诱发呼吸训练 36横膈肌阻力训练操作患者仰卧位,头稍抬高的姿势。 首先让患者掌握横膈吸气。 在患者腹部放置12kg(35lb)的沙袋。 让患者深吸气同时保持上胸廓平静,沙袋重量必 须以不防碍膈肌活动及上腹部鼓起为宜。 逐渐延长患者阻力呼吸时间,当患者可以保持横 膈肌呼吸模式且吸气不会使用到辅助肌约15分钟 时,则

12、可增加沙袋重量。 37吸气阻力训练操作患者经手握式阻力训练器吸气。 每天进行阻力吸气数次。 当患者的吸气肌力/耐力有改善时,逐渐将 训练器的管子直径减小。 38诱发呼吸训练器患者仰卧或半坐卧位,放松舒适姿势。 让患者做4次缓慢、轻松的呼吸。 让患者在第4次呼吸时做最大呼气。 然后将呼吸器放入患者口中,经由呼吸器做 最大吸气并且持续吸气数秒钟。 每天重复数次,每次练习510下。 39(四)腹式呼吸(diaphragmatic breathing) 特点腹肌与膈肌运动气体交换容量大对内脏有按摩作用改善肺底部通气,有助于正常呼吸模式的恢复降低呼吸肌群的能耗,提高呼吸效率40腹式呼吸 要领:思想集中,

13、全身放松,先呼后吸,吸鼓呼瘪,呼时经口,吸时经鼻,细呼深吸,不可用力。41腹式呼吸方法 患者处于舒适放松姿势,斜躺坐姿位。 治疗师将手放置于前肋骨下方的腹直肌上。 让患者用鼻缓慢地深吸气,患者的肩部及胸廓保持平静, 只有腹部鼓起。 然后让患者有控制地呼气,将空气缓慢地排除体外。 重复上述动作34次后休息,不要让患者换气过度。42腹式呼吸 让患者将手放置于腹直肌上,体会腹部的运动,吸气时手上 升,呼气时手下降。 当患者学会膈肌呼吸后,让患者用鼻吸气,以口呼气。 让患者在各种体位下(坐、站)及活动下(行走、上楼梯) 练习膈肌呼吸。 43腹式呼吸注意点:-放松辅助呼吸肌群,避免上胸部活动 -呼吸节律

14、应缓慢、深长-避免用力呼气和呼气过长,以免发生喘息、憋气,支气管痉挛-深呼吸练习时允许每次练3-4次吸/呼气, 避免过度通气44腹式呼吸与日常活动相协调原则:-运用腹式呼吸-身体屈曲时呼气,伸展时吸气-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步行/上下楼梯时步伐配合呼吸节奏-避免活动中憋气45(五)局部呼吸(segmental breathing) 定义:通过延长呼吸道长度和直径,增加呼吸 潮气量;帮助通畅气道,促进肺泡扩张,增 加肺容量/肺通气。46局部呼吸 作用-有利于肺组织膨胀、扩张-促进胸廓运动-改善通气灌注关系-有助于松动、移动过多支气管分泌物-有助于呼吸肌群的训练47局部呼吸 对象:胸部手术前后

15、肺栓塞 肺不张肺炎48单侧或双侧肋骨扩张患者坐位或屈膝仰卧位。 治疗师双手置于患者下肋骨侧方。 让患者呼气,同时可感到肋骨向下向内移动。 让患者呼气,治疗师置于肋骨上的手掌向下施压。 恰好在吸气前,快速地向下向内牵张胸廓,从而诱发肋间 外肌的收缩。 让患者吸气时抵抗治疗师手掌的阻力,以扩张下肋。 患者吸气,胸廓扩张且肋骨外张时,可给予下肋区轻微阻 力以增强患者抗阻意识。 当患者再次呼气时,治疗师手轻揉地向下向内挤压胸腔来 协助。 教会患者独立使用这种方法。患者可将双手置于肋骨上或 利用皮带提供阻力。 49单侧低胸扩张训练50双侧低胸扩张练习51后侧底部扩张 患者坐位,垫枕,身体前倾,髋关节屈曲。 患者双手置于下肋后侧。 按照上述的“侧边肋骨扩张”方法进行。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术后需长期在床上保持半 卧位的患者,因为分泌物很容易堆积在肺下 叶的后侧部分。 52后侧底部扩张53自我胸部扩张练习54(六)吹笛式呼吸 (pursed-lip breathing)作用 可降低呼吸速率,增加潮气量及增强运动耐力。 方法患者处于舒适放松姿位。呼气时必须被动放松,并且避免腹肌收缩。指导患者缓慢地深吸气。然后让患者轻松地做出吹笛姿势呼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