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第三章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750577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道路工程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第三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基路面工程 2008.08主讲 周建普3.1路基典型横断面3.2 路基的基本构造3.3路基附属设施3 一般路基设计3.1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称为路堤。断面由顶宽、边坡坡度、护坡道、边沟、支挡结构、坡面防护等组成。填土高度(H):路肩边缘至原地面的高度。H1.8m 高路堤通常,一般路堤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质情况,直接套用标准横断面图,而不必进行个别论证和验算3.1 路基典型横断面3.1 路基典型横断面图-1 路堤的几种常用横断面形式 a)低路堤;b)一般路堤;c)浸水路堤;d)护脚路堤;e)挖沟填筑路堤灌溉渠3.1 路基典型横断面3.1.2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 基,称为路堑

2、。断面由截水沟、挖方边 坡、碎落平台、边沟等组成 。据形态分为全路堑、半 路堑(亦称台口式路基)、 半山硐。图3-2路堑的几种常用横断面形式 a)全路堑;b)半路堑; c)半山硐3.1 路基典型横断面3.1.3 半挖半填路基横断面上部分挖 方,部分填方。图3-3半挖半填路基几种常用横断面形式: a)一般挖填路基;b)矮挡土墙路基;c)护肩路基;d)砌石护坡路基; e) 砌石护墙路基;f)挡土墙支撑路基;g)半山桥路基3.1 路基的基本构造一般路基设计包括如下内容:选择路基横断面形式,确定路基宽度与高度;选择路基填料与压实标准;确定边坡形状与坡度;路基排水系统布置与排水结构设计;坡面防护与加固设

3、计;附属设施设计本知识点只介绍路基宽度、高度、边坡坡度,其他内容在相应在知识点中讲解。3.1 路基的基本构造图3-4 路基基本构成示意图截水沟坡顶边坡平台边坡排水设施挖方边坡边沟 地下排水设施路堤中央分隔带填挖交界原地面线填方边坡坡顶坡脚坡脚3.1 路基的基本构造3.2.1路基宽度l 路基宽度包括行车道(路面)宽度和两侧路肩宽度,高等级公路还包括中央分隔带、路缘带、变速车道、紧急停车道,见图3-5。l 路基设计宽度根据设计通行能力和交通量大小而定,一般每个车道宽度为3.503.75m,城镇近郊和技术等级高的公路,路肩尽可能宽,一般13m,并铺筑硬路肩,以保证路面行车不受干扰。l 各级公路路基宽

4、度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TJGB012003)的规定进行设计,见表3-1。3.2 路基的基本构造路肩车道中间带车道车道硬路肩路缘带路 缘 带路 缘 带中 央 分 隔 带图3-5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基宽度示意图3.2 路基的基本构造路 基路肩车道路肩硬路肩车道土路肩车道图3-6 二、三、四级公路路基宽度示意图3.2 路基的基本构造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设计速度 (km/h)1201008060车道数864864644路基宽度 (m)一般值45.0034.5028.0044.0033.5026.0032.0024.5023.00最小值42.0026.0041.0024.5021.5020.00

5、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速度(km/h)8060403020车道数22222或1路基宽度 (m)一般值12.0010.008.507.506.50 (双车道)4.50 (单车道)最小值10.008.50各级公路路基宽度 表3-13.2.2 路基高度l 指路堤的填筑高度和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标高与原地面标高之差。l 由于原地面沿路基横断面往往是倾斜的,在路基宽度范围内的高差是不同的。因此,路基高度有中心高度与两侧边坡高度之分。l 中心高度:指路基中心线处设计标高与原地面标高之差。l 边坡高度:指填方坡脚或挖方坡顶与路基边缘的相对高差。l 路基高度确定:首先从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6、出发,保证路基上部(路床部分)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根据临界高度结合公路沿线具体条件和排水防护措施确定最小填土高度;再考虑纵坡要求和工程经济等因素确定填挖高度。3.2 路基的基本构造3.2 路基的基本构造3.2.3 边坡坡度l l 指边坡高度H与边坡宽度b的比值。即:(3-2-1)l 取H=1,则 H/b=1:m或H/b=1:n;称m,n为坡率。l 边坡坡度根据边坡高度、土的类别及密实度不同,按路堤、路堑查教材P6567表3-3表3-10分别选取。l 路基边坡形式有:直线形、曲线形、台阶形、折线形四种。l 路基边坡较高时,可采用折线式边坡或台阶式边坡。路堑的折线式边坡 上部缓,下部陡;路堤的折线

7、式边坡上部陡,下部缓。边坡台阶还可兼作边坡施工和养护时的工作平台。3.2 路基的基本构造图3-7 路基边坡坡度示意图 a)路堑;b)路堤3.2 路基的基本构造曲线形边坡台阶形边坡折线形边坡直线形边坡Hb1: m图3-8 边坡形式3.2 路基的基本构造(1)路堤边坡地质情况良好的土质路堤可参照表3-2选定其边坡坡度。如填土边坡高度超过20m,应进行单独设计,由边坡稳定性分析确定坡度。填料类别类别边边坡坡率上部高度(H8m)下部高度(H 12m)细细粒土1:1.51:1.75粗粒土1:1.51:1.75巨粒土1:1.31:1.5路堤边坡坡度表 表3-23.2 路基的基本构造砌石边坡l 填石或砌石路

8、堤通常用于浸水、陡坡、高边坡或高填方地段。l 边坡坡度视填石或砌石的情况而定,通常陡于土质边坡。 l 砌石顶宽一律采用0.8m,基底面以1:5的坡度向路基内侧倾斜,砌石高度一般为215m。l 墙的内外坡坡度依砌石高度按表3-3选定。序号高度(m)内坡坡度外坡坡度151:0.31:.52101:0.51:0.673151:0.61:0.75砌石边坡坡度表 表3-33.2 路基的基本构造(2)路堑边坡土质挖方边坡l 土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施工方法,结合自然山坡和人工边坡的的调查和力学分析确定。l 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边坡坡率不宜大于表3-4之规定l 边坡

9、高度大于20m时,应进行单独设计,由边坡稳定性分析确定坡度土的类别类别边边坡坡率粘土、粉质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3的粉土1:1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砂砾砾1:1.5 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圆砾 土、角砾砾土胶结结和密实实1:0.75中密1:1土质挖方边坡坡度表 表3-43.2 路基的基本构造石质挖方边坡l 岩质挖方边坡形式及坡度一般应根据地质构造与岩石特性、边坡高度、施工方法,类比相似工程的成功经验选定。l 边坡高度小于30m时,边坡坡度不宜大于表3-5之规 定,l 岩质边坡高度大于30m时,应进行单独设计,由边坡稳定性分析确定坡度。3.2 路基的基本构造边边坡岩体类类型风风化破碎程度边边坡坡率

10、H15m15m H30m 类类未风风化、微风风化1:0.11:0.31:0.11:0.3 弱风风化1:0.11:0.31:0.31:0.5 类类未风风化、微风风化1:0.11:0.31:0.31:0.5 弱风风化1:0.31:0.51:0.51:0.75 类类未风风化、微风风化1:0.31:0.5弱风风化1:0.51:0.75类类弱风风化1:0.51:1弱风风化1:0.51:1岩石挖方边坡坡度表 表3-53.3 路基附属设施 3.3.1取土坑与弃土堆(1)取土坑l 路线外集中取土坑的设置,应根据各地段所需要取土的数量,并结合路基排水、土质、施工方法,做出统一设计;l 取土坑至路基之间的距离不得

11、影响路基边坡稳定;l 桥头引道两侧不宜设置取土坑;l 兼作排水的取土坑,应确保水流通畅排泄,其深度不宜超过该地区地 下水位(平原区一般深度约为1m),并应与桥涵进口高程相衔接;其纵坡不应小于0.2,平原地段亦不应小于0.1;l 对取土坑应采取必要的排水、防护和绿化措施,避免水土流失3.3 路基附属设施(2)弃土堆l 弃土堆设计应当与当地农田建设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并注意保护林木、农田、房屋及其他工程措施;l 弃土堆不得影响路基稳定和斜坡稳定,废方应在沿线附近低洼荒地或路堑的下侧堆放,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可以设置在路堑两侧;l 弃土堆应堆放规则,进行适当的碾压,并采取必要的排水、防护和绿化 措

12、施;l 沿河弃土时,应避免弃土阻塞、污染河道。桥头弃土不得挤压桥墩、阻塞桥孔;l 风沙或风吹雪路段的弃土堆应设置在迎风一侧,并应与路基具有足够的距离。3.3 路基附属设施3.3.2护坡道和碎落台hd 护护坡道高度h护护坡道宽宽度d3m1m36m2m612m24m(1)护坡道l 用于高边坡和软弱地基地段。护坡道的宽度应符合表3-6的要求。l 在高边坡路段,设置护坡道(平台)以加宽边坡宽度,降低边坡最终坡度,提高边坡稳定性,还可作为边坡防护施工和养护的工作平台l 在软弱地基路段,在路堤两侧设置护坡道,利用护道的填土重力压制软土地基向路堤两侧鼓出,防止地基沉陷,故又称之为反压护道图3-9 护坡道示意图护坡道参数表 表3-62.碎落台l 用于防止山坡、边坡的碎落物落入边沟或车道,设置在路堑边坡坡脚 、边沟或截水沟的外测;路堑挡土墙或山坡挡土墙的墙顶。 l 一般碎落台的宽度为1-2m,有时是边坡平台或挡土墙的墙顶的宽度,碎落较多时可以采用石砌碎落台。碎落台碎落台3.3 路基附属设施图3-10 碎落台示意图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