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概述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50206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4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前急救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院前急救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院前急救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院前急救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院前急救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院前急救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前急救概述(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首要环节。也 是我国急诊医学中最为薄弱部分 。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不仅取决于 院前的医疗救护水平,还与公众 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救与互救能 力密切相关。院前急救的概念和含义概念: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是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它是指急、重、危伤病 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救护,有 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主要区别在 于是否有公众参与。院前急救主要包括四层含义: 患者发病地点在医院以外,急救的 时间是在进入医院以前; 患者的病情紧急、严重,必须进行 及时抢救; 院前急救是患者进入医院

2、以前的初 期救治,而不是救治的全过程; 经抢救的患者需要及时、安全地输 送到医院进行延续、系统救治。第一节 概 述一、院前急救的目的和措施院前急救的目的是通过迅速有效的抢救 措施,维持伤(病)员的基本生命体征 ,以便把伤(病)员“活着送到医院”, 为伤(病)员获得进一步救治、改善预 后赢得时间。措施集中体现在: 呼救和维持生命体征 防止再损伤 减轻病人痛苦 安全转运二、院前急救的特点(一)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院前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 使院前急救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 ,这就是其社会性强的表现。 随机性强则主要表现在患者何时呼 救,重大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往往 是个未知数。(二)时间紧急行动急

3、:一有“呼救”必须立即出车 ,一到现场必须迅速抢救。不管是 危重患者还是急诊患者,几乎都是 急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必须充分 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紧急处理, 不容迟缓。 心情急:多数患者及其亲属心理上 的焦急和恐惧,要求迅速送往医院 的心理十分迫切,即使对无生命危 险的急诊患者也不例外。(三)流动性大平时救护车一般在本区域活动,而急 救地点可以分散在区域内每个角落。患 者的流向一般也不固定,它可以是区域 内每一个综合性医院(有固定接收医院 的地区除外)。遇有特殊需要,如有突 发灾害事故时,可能会超越行政医疗区 域分管范围,如可能到邻近省、市、县 帮助救援,前往的出事地点其往返距离 常可达数百公

4、里。(四)急救环境条件差现场急救的环境大多较差,如狭 窄的地方难以操作,暗淡的光线不 易分辨;有时在马路街头,围观人 群拥挤、嘈杂;有时事故现场的险 情未排除,可能造成人员再损伤; 运送途中,救护车震动和马达声常 使听诊难以进行,触诊和问诊也受 影响。(五)病种复杂多样呼救的患者涉及各科,而且是未 经筛选的急症和危重症患者。(六)以对症治疗为主院前急救因无充足的时间和良好 的条件作鉴别诊断,故要明确治疗 非常困难,只能以对症治疗为主。(七)体力强度大如随车人员到现场前要经过途中颠簸 ,到现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箱;若现场 在高楼且无电梯时就得辛苦爬梯;若现 场是在救护车无法开进的小巷或农村田 埂就

5、得弃车步行;到现场后随车人员不 能休息,须立即对患者进行抢救,医务 人员既当医生又当护士;抢救后又要边 指导边搬运伤病员,运送途中还要不断 观察患者的病情。上述每一环节都要消 耗一定体力。三、院前急救的任务(一)平时对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这是主要和经常性的任务。 呼救患者一般分两种类型: 一类为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患 者,称为危重患者或急救患者。 一类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尚无 生命危险的患者。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患者,称 为危重患者或急救患者。如心肌梗死、窒息、休克等。此类 患者约占呼救患者的10%15%,其 中进行就地心肺复苏抢救的特别危 重患者5 %。对此类患者必须进行 现场抢救目的:挽救患

6、者生命或维持其生命 体征。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尚无生命危 险的患者。如骨折、急腹症、重症哮喘等患者 ,称为急诊患者。此类患者约占呼 救患者的85%90%,现场处理的目的:稳定病情、减轻 患者在运送过程中的痛苦和避免并 发症的发生。(二)灾害或战争时对遇难者 的院前急救 对遇难者做到平时急救要求。 还要注意在现场与其他救灾专业队伍的 密切配合。 注意自身安全。 若遇特大灾害或因战争有大批伤员外, 应结合实际情况执行有关抢救预案。无 预案时须加强现场指挥、现场伤员分类 和现场救护,应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合 理分流运送。(三)特殊任务时救护值班 指当地的大型集会、重要会议、国 际比赛、外国元首来访等救护

7、值班 。执行此项任务要求加强责任心, 严防擅离职守。(四)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通讯网络由3个方面构成。一是市民与急救中心(站)的联络 ;二是急救中心(站)与所属分中心 (站)、救护车、急救医院的联络 ;即EMSS内部的联络;三是中心(站)与上级领导、卫生 行政部门和其他救灾系统的联络。院前急救工作模式程序: 接受呼救 发出指令 奔赴现场安全转运 现场急救 转运过程的三个不间断: 监护不间断 用药不间断 抢救措施不间断 五、院前急救的质量管理多数急救专家认为,一个有效的院前 急救组织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标准: 用最短的反应时间快速到达患者身边 ,根据具体病情转送到合适医院; 给患者最大可能的院前

8、医疗救护; 平时能满足该地区院前急救需求,灾 难事件发生时应急能力强; 合理配备和有效使用急救资源,获取 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院前急救组织质量管理内容其共性的环节包括:通讯、运输、 急救技术、急救器材装备、急救网 络、调度管理等。其中,通讯、 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 前急救的三大要素。(一)院前急救三大要素1、通讯通讯是院前急救的第一环节,通讯 管理目标是建立并健全现代化急救 通讯网络,确保在任何时间、任何 地点急救通讯畅通无阻。 全国急救呼救电话:120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拨打120电话时,应切勿惊慌,保持镇静 、讲话清晰、简练易懂。 呼救者必须说清病人的症状或伤情,便 于准确派车;讲

9、清现场地点,等车地点 ,以便尽快找到病人;留下自己的姓名 和电话号码以及病人的姓名,性别,年 龄,以便联系。 等车地点应选择路口,公交车站,大的 建筑物等有明显标志处。教育子女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向急救 中心电话求助,不要随意拨打120电 话以免影响他人使用。 等救护车时不要把病人提前搀扶或 抬出来,以免影响病人的救治。应 尽量提前接救护车,见到救护车时 主动挥手示意接应。2、运输目前我国院前急救主要靠救护车运 输,保证车辆的完好状态是急救快 速的重要保证。 救护车分两种类型:普通型危重病监护型 。 注意:专车专用、定人定车、保持 车辆处于完好状态。普通型车:设备简单,只有供氧装 置和一只急救箱(

10、内有血压计、肌 内注射器、静脉输液器,少量药物 和外伤止血包扎器材)。 危重病监护型:普通车设备心电 监护、除颤、起搏装置、气管插管 、电动力吸引器及多种药物,有的 还备有自动呼吸器、电动力胸外心 脏按压机、血氧饱和度测定仪和自 动血压计等。 3、急救技术院前急救人员应掌握的医疗技术包括: 左心衰的抢救;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 严重心律失常的抢救:心电监护、除颤 、体外无创起搏;心搏骤停的抢救;大 咯血的抢救;开放性气胸的抢救;严重 哮喘的抢救;呼吸衰竭的抢救;呼吸骤 停的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使用 ;(接下页)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急性脑血管病 的抢救;癫痫发作的抢救;急腹症 的紧急处理;软组

11、织伤的止血、包 扎;各类骨折的固定、搬运;烧伤 的抢救;正常分娩接生术;小儿惊 厥的抢救;各种传染病的转运;眼 外伤的抢救;鼻出血的抢救;各种 休克的抢救;昏迷的抢救;各种中 毒的抢救;溺水、触电、中暑的抢 救;精神病发作的紧急处理。(二)急救用品救护车内药械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急 救效果。由于车内或急救箱内容积有限 ,只能放一定数量的急救药品器械。因 此,需要科学合理的配备。全国目前还 无法制定救护车内药品器械数量配备标 准,因此,只有按各院前急救组织的实 际情况配备急救车上的药品器械种类和 数量,保证药品器械临时够用即可。(三)急救网络急救单元:是指由急救通讯设备、急救 运输工具、急救医疗

12、设备、急救药品和 相应的急救人员组成的,能够单独完成 院前急救任务的基本单位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 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了院前急救的 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城市急救半径5000m(5km)农村急救半径15000m(15km)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指从医疗急救呼救 开始,到急救单元抵达现场并展开抢救 所需要的时间。包括通讯时间、出发时 间、到达现场途中时间、到达患者身边 时间。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min发达国家美国9分钟。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衡量EMSS功效的重 要指标。急救半径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是反映院 前急救质量最为重要的指标。第二节 院前急救护理一、院前急救原则1、立即使伤

13、(病)员脱离险区。 (1)先复苏后固定 (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 2、先救命后治病,先救治后运送。 3、急救与呼救同时进行。 4、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5、保留离断肢体和器官。 6、搬运与医护一致性。 7、加强途中监护并详细记录。卫生部2006年2月发布国家突发公 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规 定: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 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 ,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 伤”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 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 布用红、黄、绿(蓝)、黑四种颜 色,对危重、重、轻、死亡人员作 出标志。过去急救是“抬起就跑”的办法,现 在国际上已经基本上被

14、“暂等并稳定 伤情”的思想所代替。“暂等并稳定伤情”并不是把伤员搁 置不管,而是急救人员在紧张地为 马上转送的伤病员做应该做开放气 道、心肺复苏、控制大出血、制动 骨折、止痛等重要而有价值的工作 。大量事实证明:对伤病员不搬动、 少搬动是有利的,但为使伤病员脱 离危险现场和送到医院还必须搬运 。这是一对矛盾,在搬运中,未经 过训练者应尤为注意。 最佳急救期:伤后1小时内较佳急救期:伤后12小时内延期急救期:伤后24小时内二、现场伤员分类(检伤分类 )概念:是保证加快伤病员救治和转 送速度的一种有效组织手段。其主 要目的是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 掌握救治重点,确定救治和运送的 次序。 目的:提高

15、抢救效率,提高伤员存 活率。要求: 边抢救边分类:分类工作是在特殊 而紧急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能耽误 抢救。 指定专人承担:分类工作很重要, 应由经过训练、经验丰富、有组织 能力的人员承担。 分类依次进行:分类应依“先危后重 ,再一般(小伤势)”的原则进行。 分类应快速、准确、无误。分类标准1、以现场处理时间先后为标准分类。2、以伤病员病情轻重程度为标准分类。两种分类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结合 使用效果更好。分类时要抓住重点,以 免耽误伤病员的抢救时机,判断方法可 参照病情评估方法及程序进行,判断一 个伤病员应在12分钟内完成。现场分类方法:急危重伤病员情况多种多样,难以 制定统一的评估程序,但

16、评估的共 同目的是要迅速找出主要矛盾,也 就是能短时间内可危及伤病员生命 的问题。为了便于记忆,建议使用 ABCDE的程序,当然这些评估几乎 是同时进行的。(1)A(Airway)气道:检查伤病员的气道 是否通畅,如有无舌根后坠堵塞喉头、 口腔内异物及血液分泌物等。此时应首 先托起下颌使舌根上抬、取出异物、清 除分泌物及积血。(2)B(Breathing)呼吸:1看有无胸廓起伏动作1听伤病员鼻部有无呼出气流1感觉用脸颊感觉有无呼出气流(3)C(Circulation)循环:有无颈动脉搏 动。 (4)D(Decision)决定:根据对呼吸、循 环所做出的初步检查,迅速对伤病员的 基本情况做出评估,并决定要进行哪些 紧急抢救措施。(5)E(Exami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