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园林的特征及发展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74253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日本园林的特征及发展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日本园林的特征及发展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日本园林的特征及发展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日本园林的特征及发展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日本园林的特征及发展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日本园林的特征及发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日本园林的特征及发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浅析日本园林的特征及发展为了完成此文,我曾到网上浏览了大量关于日本景观园林的图片。看完之后,除了感受到东方园林独特的精致细腻的自然缩影,更多的是一种无法清晰描述的感观,沉重或是沉醉。是什么让年轻、浮躁、并且对园林相当“外行”的我如此沉默?无意中翻开飞鸟集,从泰戈尔的诗句中,我得到了启示:“我遍访世界各地,听到也见到很多事情,但是,我把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忘记了,那就是自家附近草地上的一滴露珠原来蕴藏了整个宇宙。”这是对自然对真和美由衷的追求与赞美,是意境,是平淡,是一种景观所体现的文化所带来的内心深处的震撼。陈从周先生说过: “中国园林是人工之中见自然,日本园林是自然之中见人工。”我的

2、理解是说日本园林还是更倾向于自然。追溯历史,日本庭园源自中国秦汉文化,至今中国古典园林的痕迹仍依稀可辩,中国园林从模仿自然山水向文人山水过程中,日本园林逐渐摆脱开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从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池泉庭到镰仓室町时代的枯山水,再到桃山、江户时代的茶庭,由泊来至和化,迄今已有近 2000 年历史。日本庭园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表达玄妙深邃的儒、释、道法理,每个细节都无不体现出“长者诸子,出三界之火宅,坐清凉之露地”的境界。从地理特征上讲,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有限,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也因此形成了它独特的较为单纯和凝练的自然景观。这使得建园者

3、在对有限景观的认识理解表达上,透过重重表象,挖掘和提炼了自然精髓,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也孕育了大和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一、日本园林的种类- 2 -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坐观式、舟游式、回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1、枯山水和池泉枯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是日本庭园的精华,又叫假山水,实质是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做法。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砂,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因无山无水而得名。用极少的构成

4、要素达到极大的意蕴效果,追求禅意的枯寂美。池泉是微缩的真山水,池泉一般是园景的中心,枯山水与池泉都是在自然布局的水池中设溪坑石代表岛屿,与岸相连的驳岸称中岛按不同位置分别称为龟岛。2、筑山庭和平庭池泉式指园林构架以池塘和流泉组合为主景观,筑山庭则是偏重于地形上筑土为山,筑山庭中的土山相当于中国园林中岗或阜,坡度缓和的土丘称作野筋。平庭对应于筑山庭指在平坦的基地上进行园林规划,在平地上追求深山幽谷之玲珑,海岸岛屿之渺漫的效果;筑山庭和平庭都有真、行、草、三种形式,真庭是对真山真水的全方位模仿,而行庭是局部的模拟和少量的省略;草庭是大量的省略。3、茶庭茶庭也叫露地是源自茶道文化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

5、茶庭的景观作用己大于实用功能。茶庭式园林一般是在进入茶室的一段空间里,按一定路线布置景观,以拙朴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矮松寓指茂盛的森林,以蹲踞式的茶庭也叫露庭、露路,是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进行茶道的礼仪而创造的一种园林形式。面积很小,可设在筑山庭和平庭之中,一般是在进入茶室前的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步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到达目的地。茶庭犹如中国园林的园中之园,但空间的变化没有中国园林层次丰富。其园林的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茂密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来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静。,以沧桑厚重的石灯

6、笼来营造和、寂、清、幽的茶道氛围。有很强的禅宗意境。4、坐观式、舟游式、回游式日本园林多以静观为主,特别是小园林,其观赏角度只有一个,虽在园路,也只是看而不是让人走进去赏玩,故称为坐观式园林。回游式与此相对应,是可以供人走进去赏玩的,其观赏角度有多个,可以做- 3 -到移步换景。舟游式是以游船为交通工具的回游式园林。在大园林中一般是三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大一些的庭院也可用回游式。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蕴效果。二、日本园林的特征 敏感与细腻如同枯山水梳杷白砂一样,细腻与敏感也是日本景

7、观中特有的。自然景观的相对单一,造就了日本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腻的表现,把平凡的自然景观的变幻投射到精心组织的园林景观中,使景观的艺术得以升华。景观中以一方庭院山水,而容千山万水景象。日本人对自然资源的珍爱可以从他们对任何自然材料的特性挖掘中体现,草是经过疏理精心种植在石缝中和山石边的,它要突现自然生命力的美;树是刻意挑选、修剪过的如同西方艺术的雕塑般有表情含义,置于园中,它是关键,要以一当十;同样一小片薄薄的水面,滴水的声响,要勾起你许多想念;石材当然精心挑选,它的形态质感,色彩组合要提炼成神化的山水,不是自然,恰似自然的景地,是人对名山大川的向往,是人对自然的向往。太多的人工的痕迹,倒反衬出

8、了浓缩的自然体验,纯净化的景象留下了大片思想的空白,这也就是日本景观的特征。设计的精心和细致也培养了观者的敏感和多情,有太多的细腻的场景片断,把墨绿的松针摆放在石板地上,聚散有致,一株红枫在竹林深处,井边石头包上了厚厚的绒样的青苔,细流潺潺从竹槽中流入井中,颜色深重的石井,水中浮着几片红叶。这种细微而注重细节,达到艺术近极至的程度,这种对自然的提炼,使自然景观的精心设计产生了深远的意味。甚至从现代的景观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特点的沿袭图释:日本埼玉县空中森林广场(Saitama Sky Forest Plaza)于 2000 年 5 月 5 日建成对公众开放,在市中心铁路车场遗址上建造,有 1 万

9、平方米,“空中森林”为基本设计概念。在架空 7m 高的二层近方形场地内,人工移植 220 棵榉树。在城市中心造一片自然,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它以榉树这种植物景观取代了那种以建筑广场道路为主的市中心公共景观,改变了日本人的概念,与过去传统的枯山水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这一切是明显人工化的痕迹,自然是提炼升华的,自然的形与象,似是而非,却激起了人的思考联想,在阳光照耀下,白沙浩渺,景物模糊、旷远。- 4 -设计师从全国 53,000 株树苗中,精心挑选了其中的 220 棵,又在崎玉县境内临时经过一年半的培育观察,然后一一分类,在 6x6m 的网格上种植,从树形、分枝高度、严格精选,人工强化的自

10、然已与野外的自然状态完全不同了,矩阵行列式布置的榉树,如同枯山水中的山石与白砂,被赋予了人工唯美的物质,瀑布和雾气蒸腾的喷水的纯净,也让人体会了升华自然的特征,显得无比静穆、单纯。瀑布的流水下是凹凸不平的黑色大理石,精细裁切成不同形状、尺寸的各种板材,营造出纤细平静的又泛着银光的溪流瀑布。如同枯山水梳杷白砂一样,这种细腻敏感是日本景观中特有的。 体验与感悟日本过去一直深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孕育了大和民族独特的文化。从传统的城市格局定式到市民的生活场景的多样,都反应了他们对自然的感悟,纯净与禅宗和茶道有着一种契合作为岛国,大海的意义非凡。大海可以是铺天

11、盖地,漫无际涯,排天大浪,拥云抱雪;也可以是静穆单纯,旷远模糊。白茫茫的大海令人静思,又会浮想,与日本禅宗的空灵、清远结合。静穆、深邃、幽远的枯山水,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如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瀑布等等。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日本的景观中对自然的体验和感悟是特殊和丰富的,阴晴雨雪,花香树影皆成风景。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于是有阴雨四月,情景模糊,形象含蓄,给观者无限联想的空间,庭院中一束青竹高低参差,疏密有致,细雨淋上,沙沙作响,青翠欲滴,与水珠有节奏的滴落声相应,院落更加宁静空灵,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景观之意境,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当然,过分的追求精致,也是日本园林缺少了自然的野趣。传统的理念沿袭至今,这种现象表现得愈加明显:这些景观明显有被修剪的痕迹,给人过分雕琢之感- 5 -树形较美的榉树、樱树等,在庭院里,很少受整容。而松树、银杏、法桐等树,似乎因为不太符合民族地域性的美而常常被修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