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74243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 33、34、35 页例 1、例 2。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2、 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3、 掌握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二、 过程与方法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发现过程,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难点;会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乘法简便运算。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45+56=56+( ) (25+49)+51

2、=25+( + )a+b=b+( ) (a+b)+c=( )+( + )(2)说一说加法运算中有哪些运算定律?各是怎样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3)引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乘法运算中是否有同样的运算定律呢?二、 探究新知1、 创设情境(1) 出示教材第 33 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植树节快到了,四年级同学去义务植树。组织学生描述图画上的内容。(2) 从图画上,你还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一说。(3) 根据这些信息,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 教学例 1(1) 出示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想一想: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寻找条件,独立思考,列式

3、算一算,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2) 指名说一说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得到以下两种算法:425=100(人) 254=100(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425=254(3)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例子来吗?引导学生举例论证,教师选择部分等式板书出来。(4) 谁能总结归纳这个规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称吗?(乘法交换律)(5) 如果用字母表示,应该怎样写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ab=ba(6) 乘法的交换律在以前其实用到过,还记得吗?说说(验算乘法)试一试:计算并验算。2416 1517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请

4、两名学生演,然后集体订正。3、 教学例 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出示例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 引导学生寻找条件,独立思考,列算式解答,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说一说解题思路。学生独立解答,可能会有两种不同方法: 先计算一共种多少棵树。先计算每组种树要浇多少桶水(255)2 25(52)=1252 =2510=250(桶) =250(桶)(2) 那么(255)2 25(52)中间应该填什么符号?(等号)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引导学生举例论证。教师选择部分等式板书出来。(3) 从上面的等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说一说。教师指名汇报并板书: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

5、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4) 用字母怎样表示呢?板书:(ab)c=a(bc)4、 比一比,议一议教师: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区别,先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三、 应用反馈(1) 完成教材第 35 页“做一做”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订正。(2) 完成教材第 35 页“做一做”第 2 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再在小组中议一议,列式解答。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些。(3) 完成教材第 37 页练习六第 1、2 题。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订正。四、 课堂小结乘法运算中的交换律

6、和结合律是怎样的?五、 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425=100(人) 254=100(人)425(=)254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例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55)2 25(52)=1252 =2510=250(桶) =250(桶)(255)2 = 25(52)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bc)六、 形成性评价1、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学生的亲历性,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2、 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