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说课稿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740114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说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信息技术说课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计算数据的计算- -函数函数 的使用的使用说课稿说课稿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说课稿一、 说教材 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三章 表格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的第三节内容。它是前面两节课的内容,公式的计算的延伸,并贯穿了 EXCEL 以后整个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使用 EXCEL 数据处理功能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 (这一节教学安排两课时,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第一个课时主要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第二个课时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学生的练习,并应用于实际。 )今天围绕第一课时进行说课。根据这样的教学安排,

2、我确定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函数 SUM()和 AVERAGE()来求和求平均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重点:使用 SUM()和 AVERAGE()函数的操作方法;难点:同上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在练习包括讲解题目的设计中不停的出现利用 SUM 和 AVERAGE 函数计算的的习题。二、 说教法、学法 采取类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只所以说类似任务驱动,是因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完全放开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思考共同完成的,因为从学生的原由水平来说,并不具备独立完成新任务的能力,开

3、课的班级为 108 班,虽然该班成绩和纪律比较好,但由于有近一半的学生来源于外岛原来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差。所以教师的讲解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 学法:相互讨论指导、教师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子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三、 说教学过程1. 通过复习,巧妙导入 注: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函数的功能计算总分和均分,而上节课的内容为利用公式来计算总分和均分 复习:发文件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工作表一的练习 要求、用公式求出总分和平均分学号姓名语文数学外语总分平均分 1701 陈春燕 786980 1702 卞云

4、才 568989 1703 葛其伟 787878 1704 向妮 597876 1705 李咚咚696879 学生练习、时间约为 3 分钟利用上节课的公式求法计算总分和平均分 根据结果做适当的点评 确定本节课的总任务:对同学们的期末考试进行系统的分析,让同学们了解自己总成绩的大概情况,了解短腿和优势学科,了解文理科的偏向。 设计得出总表形式: 对该表格与前面简单的表格进行比较,分析在该表格中利用公式求和的弊端,引出EXCEL 中的函数功能。2.把总任务分解成子任务,在完成子任务的同时与 EXCEL 中函数的计算有机结合,把函数使用的各种方式,注意的细节融合到各个子任务中。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

5、计算-函数的使用说课稿一、 说教材 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三章 表格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的第三节内容。它是前面两节课的内容,公式的计算的延伸,并贯穿了 EXCEL 以后整个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使用 EXCEL 数据处理功能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 (这一节教学安排两课时,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第一个课时主要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第二个课时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学生的练习,并应用于实际。 )今天围绕第一课时进行说课。根据这样的教学安排,我确定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函数 SUM()和 AVERAGE()来求和求平均分。 能力目标

6、: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重点:使用 SUM()和 AVERAGE()函数的操作方法;难点:同上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在练习包括讲解题目的设计中不停的出现利用 SUM 和 AVERAGE 函数计算的的习题。二、 说教法、学法 采取类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只所以说类似任务驱动,是因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完全放开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思考共同完成的,因为从学生的原由水平来说,并不具备独立完成新任务的能力,开课的班级为 108 班,虽然该班成绩和纪律比较好,但由于有近一半的学生来源于外岛原来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差。所以教

7、师的讲解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 学法:相互讨论指导、教师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子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三、 说教学过程1. 通过复习,巧妙导入 注: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函数的功能计算总分和均分,而上节课的内容为利用公式来计算总分和均分 复习:发文件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工作表一的练习 要求、用公式求出总分和平均分学号姓名语文数学外语总分平均分 1701 陈春燕 786980 1702 卞云才 568989 1703 葛其伟 787878 1704 向妮 597876 1705 李咚咚696879 学生

8、练习、时间约为 3 分钟利用上节课的公式求法计算总分和平均分 根据结果做适当的点评 确定本节课的总任务:对同学们的期末考试进行系统的分析,让同学们了解自己总成绩的大概情况,了解短腿和优势学科,了解文理科的偏向。 设计得出总表形式: 对该表格与前面简单的表格进行比较,分析在该表格中利用公式求和的弊端,引出EXCEL 中的函数功能。2.把总任务分解成子任务,在完成子任务的同时与 EXCEL 中函数的计算有机结合,把函数使用的各种方式,注意的细节融合到各个子任务中。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说课稿一、 说教材 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三章 表格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的第

9、三节内容。它是前面两节课的内容,公式的计算的延伸,并贯穿了 EXCEL 以后整个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使用 EXCEL 数据处理功能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 (这一节教学安排两课时,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第一个课时主要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第二个课时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学生的练习,并应用于实际。 )今天围绕第一课时进行说课。根据这样的教学安排,我确定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函数 SUM()和 AVERAGE()来求和求平均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重点:使用 SUM()和 AVERAGE

10、()函数的操作方法;难点:同上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在练习包括讲解题目的设计中不停的出现利用 SUM 和 AVERAGE 函数计算的的习题。二、 说教法、学法 采取类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只所以说类似任务驱动,是因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完全放开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思考共同完成的,因为从学生的原由水平来说,并不具备独立完成新任务的能力,开课的班级为 108 班,虽然该班成绩和纪律比较好,但由于有近一半的学生来源于外岛原来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差。所以教师的讲解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 学法:相互讨论指导、教师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子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实际操

11、作等方式,逐步完成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三、 说教学过程1. 通过复习,巧妙导入 注: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函数的功能计算总分和均分,而上节课的内容为利用公式来计算总分和均分 复习:发文件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工作表一的练习 要求、用公式求出总分和平均分学号姓名语文数学外语总分平均分 1701 陈春燕 786980 1702 卞云才 568989 1703 葛其伟 787878 1704 向妮 597876 1705 李咚咚696879 学生练习、时间约为 3 分钟利用上节课的公式求法计算总分和平均分 根据结果做适当的点评 确定本节课的总任务:对同学们的期末考试进行系统的分析,让同学们了解自己总成绩的大概情况,了解短腿和优势学科,了解文理科的偏向。 设计得出总表形式: 对该表格与前面简单的表格进行比较,分析在该表格中利用公式求和的弊端,引出EXCEL 中的函数功能。2.把总任务分解成子任务,在完成子任务的同时与 EXCEL 中函数的计算有机结合,把函数使用的各种方式,注意的细节融合到各个子任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