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用经济作物栽培》11年辅导课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732602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用经济作物栽培》11年辅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特用经济作物栽培》11年辅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特用经济作物栽培》11年辅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特用经济作物栽培》11年辅导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特用经济作物栽培》11年辅导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用经济作物栽培》11年辅导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用经济作物栽培》11年辅导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特用经济植物栽培技术 特用经济植物生产技术是为农学、林学及其它 相关专业的学生所设置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 学科,主要研究特用经济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形 成和有效成分积累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 ,从而找出特用经济植物生长发育的理想环境条件 ,制定出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 复习的重中之重的章节为: 一、总论 : 第二、第三、及第四、五、六章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是指特用经济植物的生 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有效成分积累规律及其与 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的理论基础;其基本方法 就是分析和解决所研究的特用经济植物在生产 过程中,所运用的具体的技术方法 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 试题共100分.题型主

2、要为选择题( 单选15*1,多选5*2)、名词解释( 5*3)简答题(5*6)、论述题( 2*15)共33个小题。 教材为李彦生、袁继超等编著的特用经济作物 栽培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一书 一、特用经济作物的特点 1、什么叫特用植物? 2、其主要特点: 1、复杂多样性:种类、栽培品种的特性(旱生、湿 生、阴生、阳生、不同海拨高度的要求、蔓生、产 品的不同部位,、)、繁殖方法的多样 性(有性、无性);而分为不同区域。 2、 是一门年轻的边缘交叉学科 涉及的基础学科有: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栽培学 等(能说出23个即可);历史长,但人工栽培品少 ,技术落后,不深入。 3、 对产品品质性状要求严格

3、 在种植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开拓新的栽培品种(品种选育、生物 和农业新技术的应用、) (2)解决紧俏、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栽培 问题 (3)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 (4)加强无公害、规范化栽培的研究(GAP ) (5)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用具体的例子阐述) 二、特用经济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特用经济作物的环境与生态因子 1、 环境: 2、生态因子: 3、生态因子的数量虽很多,但可依 其性质归纳为五类: (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 (3)地形因子:(4)生物因子: (5)人为因子。 4、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点: (1)生态因子相互联系的综合作用; (2)综合作用中的主导因子; (

4、3)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4)生态因子的同等重要性和互补、 互促作用; (5)生态因子的间接作用;(6)生态因子的数量特点。 (三)特用经济作物与温度 1、特用经济作物对温度的要求 (1)不同种类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耐寒作物;半耐寒作物;喜温作物 耐热作物. 它们的特点.(2)温度三基点特用经济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一般有最适点、最低点、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三基点。 (3)积温。 2、高温和低温的障碍 3、温周期的春化作用 从温度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特用植物的播期和科学 管理。(P12)可从下面几点给予论述。 (1)特用植物一生的生长发育对温度都有不同的要 求。只有在最适温度范

5、围内,作物才能生长良好。 (2)不同的生长阶段(种子萌发期、幼苗期、营养 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期、产品形成时期)有不同的 温度要求。合理安排特用植物的播期和科学管理, 使其生长在最适温度范围。 (3)特别是在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更为关键,在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限和开花受精期对温度条件 最为敏感。受低温和高温的影响,生长发育明显受 到抑制,导致减产。合理安排特用植物的播期和科 学管理,使其发育阶段避开低温和高温。 (四)特用经济作物与光照 1、光照强度与特用经济作用的生长发育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把植物分为: (1)阳性植物(喜阳植物) (2)阴性植物(喜阴植物)

6、(3)中间型植物(耐阴植物) 它们的特点: 2、日照长度与特用经济作物的生长发育 日照长度;光周期; 光周期现象:临界日长: 根据不同作物对光周期有不同的反应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1)长日照作物 (2)短日照作物(3)中间型作物 光周期理论在引种栽培中的应用 运用光周期理论,在引种特用经济作物时应注意的 事项。(P16) 光周期是指一天中,日出至日落的理论日照时数。而光周期 现象是指植物发育的某一阶段的形成受光周期的影晌,如花 芽的分化与开花、营养器官的形成等。所以要引种一种特用 植物时,必需注意: (1)首先要了解引种品种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特性,以及引种 在日照长度的季节性变化,此外还要结合考

7、虑当地的温度条 件。 (2)如当地和当时不能满足作物对光的要求,可采用人工增 加光照或遮光的方法,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经济目的。 (3)一般说来,由低纬度或低海拔地区向高纬度或高海拔地 区引种时,往往出现生育期延长、发育推迟现象;相反,高 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向低纬度或低海拔地区引种时,常常出现 生育期缩短、发育提早现象。3、光质与特用经济作物的生长发育红光:光合作用最有效,能加速长日照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延 长短日照作物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及色素的合 成; 红光和红外线:能促进种子萌发和茎的伸长;蓝紫光:是支配细胞分化最重要的光线,影响作物的向光性; 能加速短日照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延长长日

8、照作物生长发育 ; 蓝光:对蛋白质、维生素c的合成有利; 蓝紫光与青光:对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能抑制作 物的伸长而使其形成矮粗的形态; 紫外线:照射能够促进作物的花青素的生成并能增加果实的含 糖量; 总之通常在长波长光照下生长的特用经济作物节间较长,而 茎较细;在短波长光照下栽培的作物节间短而粗,后者有利 培育壮苗。 (五)特用经济作物与水 1、水对特用经济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特用经济作物的需水规律 (1)特用经济作物的需水量 (2)特用经济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 求 发芽期; 苗期; 产品器官形成期; 产品器官成熟期。 特用经济作物的水分生态型 : 1、旱生植物:多浆液植物

9、;少浆液植物 2、中生植物 3、湿生植物 4、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 挺水植物 。 (六)特用经济作物与土壤 1、特用经济作物生长与土壤的物理性状 (1)土壤结构 (2)耕作层深度 (3)土壤质地 沙土类;黏土类;壤土类(各自适应种植的 对象) 2、特用经济作物生长与土壤的化学性状 3、特用经济作物生长与土壤的生物性状 (七)特用经济作物与矿质营养 1、特用经济作物需肥特性 (1)作物营养的临界期 (2)营养最高效率期 2、特用经济作物的需肥量 特用经济作物在不同时期的需肥量 。 作物苗期生长缓慢,吸收N、P、K 的速度慢,数量少;产品器官形成 期,作物生长发育旺盛,吸收速度 明显加快

10、,吸收N、P、K的量一般占 一生总量的50%以上,产品器官成熟 期,吸收速度和数量显著下降。 三、特用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特用经济作物产量的含义 生物产量: 分为 经济产量: 产量的构成因素: 如种子类、根茎类、皮类等的不同,其 因素有所不同。 特用经济作物产量形成的生理机理 其生长模式: 特用经济作暂的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干物质积累)和繁殖( 个体的增加)过程均辩逻辑斯蒂曲线的生长模式进行。一般 说,作物干物质积累过程经历缓慢增长期、指数增长期、 直线增长期和减缓停滞期几个阶段也就是所说的植物生 长模式。作物生长初期,植株幼小,叶片和分蘖(枝)不断 发生,植株不断增大,此期的干物质积累与叶面

11、积成正比 植株体干物量的增长决定于初始干物重、相对生长率(即 干重增长系数)和生长时间的长短。这种关系可用指数方程表示: W=W0eRt (逻辑斯特方程) WT 生长分析: (1)相对生长率 : (2)净同化率 : = (3)叶面积比率: (4)比叶面积: 还可得:相对生长率= (5)作物生长率 特用经济作物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 “源”“库”“流”三者之间的关系 特用经济作物的品质 含义:一是指产品的形状、大小、色泽、气味、 质地、整齐度、纤维长度、纤维强度等物理指标 ;二是指产品内含物(有效成分的组成和有毒物 质含量)。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类型;如鞣质、油脂、树 脂及树胶等植物 蛋白质的代谢类型

12、:如生物碱的植物。 高产对“源”的要求:一是要开“源” ,使“源”丰,即光合产物来源丰富, 源源不断;二是这个丰富的源泉持续的 时间长,即源远流长;三是“源”与“ 库”要相适应。 高产对“库”的要求:上是“库”要多 ,“库”容量要大;二是减少无效“库 ”,节省用于建无效“库”的开支;三 是“库”建成要与“源”、“流”相适 应。 三者之间的关系. 何运用“源、流、库”理论,指导特用 经济作物生产? 可从以下几点阐述: (1)“源、库、流”理论:要想获得较高的经济产 量,首先必须有较多的光合产物,好比是“源”头 ;其次是要考虑作物体内物质的消耗、运转和分配 ,要减少消耗,尽量多地将光合产物运转到经

13、济部 位也即“产品库”中去,产量才能提高。 解释什么是“源”:“库”: “流”: 以及高产对“源”、“库” 的要求 (2)在生产上要尽可能的使三者协调。生产上为了 使“源”更加丰富,通常通过调节作物的群体结构 和叶面积大小,使这一动态合理,协调群体与个体 、地上部与根系、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前期与后 期等关系,来达到源、库、流的协调。 在生产上应注意下列几点: 1)前期叶面积扩大应较快,能较多地吸收利用光能,为后期 发展产品器官打下良好基础。如近年推广地黄薄膜育苗移栽 ,使产量大幅度增加。 2)最大叶面积应与最适季节相配合,以充分利用良好的生育 条件,提高产量,在考虑特用经济作物播种期、栽植期

14、时应 加注意 3)“产品库”积累期,叶面积大小与分布应合理,尤其在生 育后期,应维持较好的光合性能,大多数作物的经济产量主 要来自贮积阶段的光合作用,而贮备物质在最终经济产量中 所占比重较小为了高产,必须有足够的光合面积和维持较 强的光合能力有些田块前期生长良好,收后产量不高,主 要在于群体结构不合理,后期的光合能力不强,例如由于叶 片分布不当,降低透光率,影响株间光照,前期叶面积偏大 ,发生郁闭,引起中、下部叶片早枯,根系早死,由于肥水 不当,造成植株早衰或贪青晚熟,严重影响产品库的积累。 因此,生产上必须对后期的群体结构予以特别注意。 4)在栽培上,还可通过品种选育促控 技术等可以明显调节光合产物分配的方 向和数量,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源”库” 协调关系此外,栽培措施中采用的摘心、整 枝,打权、去叶等传统方法,也都是在调整或 控制作物“源”库”的平衡关系 影响特用经济作物品质形成的因素 1、影响特用经济作物产品的色泽、形状、 质地的气味的因素 2、影响特用经济作物有效成分积累的因素 (1)特用经济作物的基因型、种类和品种 (2)植物体不同器官组织 (3)植物个体发育时期 (4)物候期 (5)环境条件 地理纬度与海拔高度 光照与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