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小学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实施细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71571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桥小学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桥小学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桥小学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桥小学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实施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桥小学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实施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桥小学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桥小学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实施细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桥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实施细则(试行)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德育课 程 德育活动 方法途 径1.教育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3.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1. 德育“二十有”:国旗、国徽、国歌、国旗杆、国旗台;队旗、队歌、红领巾;校训、校旗、校歌、校徽;中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纪;德育机构和人员;德育展室、心理咨询室、校外德育基地;德育宣传橱窗及展示墙;学生成长记录手册。2.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

2、。3.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4.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6.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1.品德与生活课。2.品德与社会课。3.环境教育课。4.法制教育课。5.成长教育课。6.安全教育课。7.心理健康教育课。8.综合实践活动。9.主题班会、队会。10.其它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德育活动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体现生动有趣,动手动脑,突出情感体验的特点:1.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培养和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情感。2.开展介绍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事迹等活动,激励小学生树立远大人生志向。3.开展学习身边的榜样、

3、遵守课堂纪律和学校纪律等活动,规范小学生行为习惯。4.开展校园读书月活动,通过传唱新儿歌、新童谣、做游戏等各种课内外文体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2.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3.开发和挖掘德育校本课程,并加以应用。4.全员参与德育活动。5.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7.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教育和安全教育。小学一年级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德育课 程 德育活动(一)思想品德目标:1.通过入学教育,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2.初步培养爱亲敬长、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

4、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4.初步懂得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品质要求。(二)道德行为目标:1.热爱劳动,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1基本行为规范教育: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规章制度的教育,以及课堂行为规范教育。2.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3. 热爱集体教育:教育学生在集体中能合作、平等相处,爱护公共财物,听从集体决定,初步具有集体荣誉感。4.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5.热爱劳动、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6.基本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7.安全、卫1.品德与生活课。2.环境教育课。3.成长教育课。4.安全教育课。5.心理健康教育课。6.综合实践活动。7

5、.主题班会、队会。8.其它课程中的德育因素。1.新生入学培训:了解校纪、校规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热爱学习的教育活动。2.课堂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上课认真听课、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回答问题、按时完成各项作业等。3.开展旨在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爱亲敬长、热爱班集体等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各种教育活动。4.开展帮助学生了解校史、熟悉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爱校的情感、为校争光的愿望,学会利用学校设施解决自身问题和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专项活动。6.利用现有条件和创造条件,建设校园绿色网站,拓展德育渠道。7.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使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

6、,向社会延伸。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其在帮助、教育学生中的引2.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学校各项纪律。关心和爱护同伴,乐于帮助他人。3.乐于参与有意义活动。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到家乡和自然的美。4.初步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良好习惯。为保护学校、社区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1.初步养成自信、诚实,做事认真、不敷衍,追求上进的心理品质。2.让学生喜欢学校生活,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3.培养学生教育:初步懂得自我保护的基本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初步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7、;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8.心理健康教育。5.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尊重国旗、国徽,学会唱国歌,初步培养爱国情感。6.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内外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端正认识、初步学会交往与合作、增进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基本素质。7.在确保安全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开展各种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体验活动。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开展形式多样而又富于教育意义的主题班(队)会活动。9.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帮助学生矫正不良情绪和心理。导作用。9.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各中队、大队中积极开展主题

8、教育活动。10、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自护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抓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11.做好每学年至少一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生的探究心理,保护学生好奇心,敢于提问和回答问题。小学二年级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德育课 程 德育活动(一)思想品德目标: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2.热爱集体,珍惜和爱护班集体荣誉。3.热爱学习、热爱科学。4.初步具有自信、诚实、团结、求上进、勤俭节约等良好品德。5.进一步懂得要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道理。(二)道德行为目标:1.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养成讲究文明礼貌等良好行为习惯。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继续

9、进行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规章制度的教育,以及课堂行为规范教育。2.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3.热爱集体教育:教育学生在集体中能合作、平等相处,爱护公共财物,听从集体决定,珍惜集体荣誉。4.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5.热爱劳动、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6.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乐于帮助同学、朋友、他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1.品德与生活课。2.环境教育课。3.成长教育课。4.安全教育课。5.心理健康教育课。6.综合实践活动。7.主题班会、队会。8.其它课程中的德育因素。1利用主题班队会进行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旗、国徽的含义,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

10、的历史性变化。2.开展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活动。3.开展旨在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爱亲敬长、热爱班集体等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各种教育活动。4.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尊重国旗、国徽,培养爱国情感。5.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内外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端正认识、初步学会交往与合作、增进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基本1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3.进行德育评优表彰。2.懂得尊敬老师、爱亲敬长,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3.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具有一定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4.积极参与各种有意义的实践

11、活动,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1.分辨是非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2.勇于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不怕苦,不怕难,不胆怯。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7.安全、卫生教育:使学生懂得自我保护的基本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初步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8.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确看待自己的成长变化,初步学习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素质。6.在确保安全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开展各种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体验活动。7.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开展形式多样而又富于教育意

12、义的主题班(队)会活动。8.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帮助学生矫正不良情绪和心理。9.开展自我保护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和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训练等。10.开展旨在培养劳动技能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3.具有好奇心,乐于探究,敢于探究和质疑。4.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小学三年级德育目标 德育内容 德育课 程 德育活动(一)思想品德目标:1.爱惜自己的名誉,初步形成正确的荣辱观,诚实守信,初步做到自尊自爱、热爱科学、热爱劳动。2.在生活中,初步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宽容的品质。3.热爱集体,初步形成集体观念,懂得个人服从集

13、体。4.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初步形成爱国情感。(二)道德行为目标:1.初步养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规章制度的教育,以及课堂行为规范教育。2.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3.热爱集体教育:教育学生在集体中能合作、平等相处,爱护公共财物,听从集体决定,珍惜集体荣誉。4.家庭美德、1.品德与社会课。2.环境教育课。3.法制教育课。4.成长教育课。5.民族团结教育课。6.安全教育课。7.心理健康教育课。8.综合实践活动。9.

14、主题班会、队会。10.其它1开展旨在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爱亲敬长、热爱班集体等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各种教育活动。2.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以图片和讲故事的形式交流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代表祖国的典型标志和象征及其为国争光的优秀人物。3.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内外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端正认识、初步学会交往与合作、增进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基本素质。4.在确保安全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成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纪律的习惯。2.初步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热爱劳动,学着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3.尊敬关心父母,孝敬长辈,听从师长正确的教

15、导,不随意顶撞,学做家务事。4.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活动献计策。(三)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目标:1.初步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2.与人交往时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学习宽容对待他人。社会公德教育: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等长辈。5.热爱劳动、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尊重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6.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乐于帮助同学、朋友、他人,特别是老年人和残疾人。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7.安全、卫生教育:使学生

16、懂得自我保护的基本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8.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正确看待自己的成长变化,发扬自己的优势;懂得做人要自尊、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开展各种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的体验活动。 5.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开展形式多样而又富于教育意义的主题班(队)会活动。如举行有关善恶、美丑、荣辱等分清是非的辨析活动。6.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矫正不良情绪和心理。7.开展自我保护的系列教育活动,强化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习惯,定期组织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训练等。8.开展旨在培养劳动技能和习惯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感恩。9.以校为本,开展校园读书月等具有学校特色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3.初步具有自护能力,掌握基本的适合年龄特征的自救本领。自爱,学习反省自己的行为,初步学习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基本方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人平等交流。9.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