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有的人》教学设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711939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有的人》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春版《有的人》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春版《有的人》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春版《有的人》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春版《有的人》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春版《有的人》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有的人》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版长春版有的人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有的人写于 1949 年 11 月 1 日,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 13 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作者说过:“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我只是概括地从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的伟大。 ” “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 。 ”这首诗以有的人为题,是对全诗内容所作的揭示和概括,它蕴涵着深意。诗的第一节即第一部分,诗人揭示了这种深刻含意的具体内容,精辟地概括了人生的意义:“有的人

2、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作者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容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教学目标: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2、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3、 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的含义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 13

3、 周年而作。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播放视频文件)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3、鲁迅简介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出示幻灯片)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 年 9 月 25 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 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 年到 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

4、喊 、 彷徨 、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 、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 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36 年 10 月 19 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 1949 年,先生逝世 13 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 1949 年 11 月 1 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

5、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 2、3、4 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 5、6、7 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二、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教材分析:有的人写于 1949 年 11 月 1 日,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 13 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作者说过:“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

6、很难下笔的。我只是概括地从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的伟大。 ” “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 。 ”这首诗以有的人为题,是对全诗内容所作的揭示和概括,它蕴涵着深意。诗的第一节即第一部分,诗人揭示了这种深刻含意的具体内容,精辟地概括了人生的意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作者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容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

7、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教学目标: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2、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3、 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的含义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 13 周年而作。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播放视频文件)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3、鲁迅简介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

8、先生的生平。 (出示幻灯片)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 年 9 月 25 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 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 年到 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 、 彷徨 、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 、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 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36 年 10 月 19 日,

9、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 1949 年,先生逝世 13 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 1949 年 11 月 1 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 2、3、4 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

10、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 5、6、7 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二、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教材分析:有的人写于 1949 年 11 月 1 日,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 13 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作者说过:“对于这样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颂,那是很难下笔的。我只是概括地从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在他死后,人民热烈纪念他这两点上来表现的伟大。 ” “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题目不写做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 。 ”这首诗以

11、有的人为题,是对全诗内容所作的揭示和概括,它蕴涵着深意。诗的第一节即第一部分,诗人揭示了这种深刻含意的具体内容,精辟地概括了人生的意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作者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容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教学目标: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2、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3、 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有的人活着

12、,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的含义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 13 周年而作。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播放视频文件)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然后齐读全诗。3、鲁迅简介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出示幻灯片)鲁迅(18811936)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 年 9 月 25 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

13、的影响。1902 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 年到 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 、 彷徨 、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热风 、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 Q 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36 年 10 月 19 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 1949 年,先生逝世 13 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 1949 年 11 月 1 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 2、3、4 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 5、6、7 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二、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