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线图表解题技巧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9711307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188 大小:8.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值线图表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等值线图表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等值线图表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等值线图表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88页
等值线图表解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值线图表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值线图表解题技巧(1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三 地理图表分析专题十四 地理事象季节变化专题十五 解题技巧与答题规范第四部分 学科技能与规范第四部分 学科技能与规范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返回目录考情实录年份 考点2011年2012年2013年等高线的判 读与应用天津卷T8 、9,新课标 全国卷T68 ,江苏卷T7 、8,浙江卷 T3、4天津卷T2、 3,新课标全 国卷T10、11 ,山东卷T26天津卷T2、3, 福建卷T68,新 课标全国卷T36 ,新课标全国卷 T36,四川卷T7 、8等温线的判 读与应用全国卷T9 11天津卷T8、 9山东卷T5、6, 安徽卷T30、31,

2、新课标全国卷T6 8返回目录考情实录年份 考点2011年2012年2013年等压线的判 读与应用天津卷T10、 11,福建卷T10 12,浙江卷 T11,江苏卷T5 、6,安徽卷 T34全国卷T10、 11,山东卷T4 6北京卷T6、7 ,天津卷T10、 11,新课标全 国卷T911 ,江苏卷T25、 26,安徽卷T34其他等值线 判读四川卷T5、6 ,福建卷T79 ,江苏卷T19、 20福建卷T57四川卷T13, 全国卷T10、11返回目录专题概览 命题点一 等高线的判读与应用例【2013四川卷】图121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题

3、。图121(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1)黄土高原山谷地区较湿润,适合森林生长。(2)两地相对高度利用(n1)dH(n1)d计算。n为 两地间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解析 (1)B (2)C 第(1)题,黄土高原是一个过 渡地区,从湿润半湿润向干旱半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 过渡;森林应分布在

4、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山谷地区地势 较低,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故选B。第(2)题,图中最高与 最低处之间间隔了7条等高线,运用(n1)dH(n1)d 计算可知两处高差应在180240米之间,故选C。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考点透析】 1利用等高线判读地形名称及特点(1)地形区判读方法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等高线非常稀疏。丘陵:海拔 500 米以下,山顶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等高线稀疏。山地:海拔 500 米以上,山顶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高线密集。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区域边缘 十分密集,顶部明显稀疏。 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

5、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2)山地地形单元判读山脊:等高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弯曲。山谷:等高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弯曲。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陡崖:多条等高线相交的位置。(3)坡度判读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 坡。 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2.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1)等高距的计算两条相邻等高线的数值差表示等高距。两条已知数值等高线之差除以它们之间的间隔数可 求得等高距。(2)海拔高度的计算所求点在等高线上,利用已知等高线

6、和等高距进行 推算。不在等高线上的点,其海拔高度值处在其两侧等高 线的数值之间。 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3)相对高度的计算(n表示两点之间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 示相对高度)若两点均不在等高线上:(n1)dh(n1)d 。若两点均在等高线上:h(n1)d。若其中一点在等高线上:(n1)dhnd。陡崖相对高度的确定:(n1)dh(n1)d。计算山地上两点的温差:h0.6/100。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3等高线的应用(1)分析气候特点根据迎风坡、背风坡确定降水状况。根据向阳坡、背阴坡确定热量状况。(2)分析河流特征

7、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流速:根据等高线疏密确定坡度大小,坡度大,流 速快、水能丰富。水系:山脊往往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块状山地形成 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3)水库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河谷、山谷地区“ 口袋形”洼地处,此处集水面积大,工程量小。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4)公路选线:环山路一般沿等高线走,尽量选在缓 坡,避开陡崖;过境公路越过山地经过山顶时,往往选择 从鞍部位置翻越或开凿隧道(背斜处)穿过。(5)农业布局: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 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确定农业安排;一般平原 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

8、林业。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4等高线剖面图的画法(1)确定剖面线,并找出剖面线与各条等高线的交点 。(2)建立坐标系: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水平线作为 横坐标,把剖面线上量取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移到 水平线上;定出合适的垂直比例尺,划分垂直刻度,代表 海拔高度。(3)将横轴上每一点对应的海拔高度在坐标中用点标 出,然后将所有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剖面图就完成 了。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知识链接】(1)河流只发育在山谷中。(2)山地坡面径流方向与等高线垂直,指向低处。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9、总 结【新题巩固】图122等高线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 分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读图完成(1)(2)题 。图122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1)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 B阳坡和迎风坡C阴坡和迎风坡 D阴坡和背风坡(2)实际调查发现,该山地北坡植被生长状况优于南 坡,可能是由于北坡( )A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 B热量充足C流水堆积,土壤条件好 D降水丰富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解析 (1)B (2)A 第(1)题,根据题干甲丁气温 相同,丁的海拔高于甲,说明丁所在南坡热量条件更好, 应该是阳坡;南坡

10、雪线低于北坡,说明南坡降水丰富,北 坡降水少,南坡为迎风坡。第(2)题,北坡为阴坡,热量 条件差;为背风坡,降水少,河流发育差,流水沉积作用 差;阴坡(北坡)太阳辐射弱,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植被 长势较好。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 命题点二 等温线的判读例2 【2013山东卷】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 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 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 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图123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

11、下几点突破:(1)根据等温线与纬线平行,推断当时的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概况。(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极值出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最 高和最低时。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解析 B 日出前后气温最低,午后2时气温最高, 这两个时间段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的时刻。而图中等 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此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也就 是距日出前后6时和午后2时的中间时刻,即9时。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考点透析】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1)自北向南等温线的数值逐渐减小的是南半球,增 大的是北半球。(2)自南向北等温线的数值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增 大

12、的是南半球。2判断季节、海陆位置(1)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陆地比 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 冬季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2)夏季陆地和海洋上的等温线弯曲方向与冬季相反 。 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3判断影响因素(1)等温线与纬度方向基本一致(如图124)。影响因 素: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图124(2)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如图125)。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图125 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影响因 素:地形、地势。

13、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 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 温低的地区。图126 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一 致(1)寒流中心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水温低,故等温线 向低纬弯曲。(2)暖流中心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水温高,故等温线 向高纬弯曲。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 ;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 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 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6判断温差

14、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 ,温差较小(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 地温差较夏季大。(2)温带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 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 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 温差大于海洋。 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知识链接】影响等温线延伸方向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海陆分布 、太阳辐射、洋流。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气温高低变化,影 响等温线的延伸方向。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新题巩固】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

15、,借助GIS系统研究自然因素 对气温的影响,得出了某区域气温分布模式图(图127) 。图(a)示意该区域1月份气温分布情况,图(b)示意该区 域7月份气温分布情况。试比较该区域1月和7月气温分布 的异同点。(a) (b)图127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答案 相同点:气温向北递减,暖流经过的区域气 温高于同纬度两侧;不同点:1月份气温低于7月份,1月 份同纬度气温由海洋向陆地递减,7月份相反,1月份南北 温差大于7月份。解析 比较气温异同应从气温高低、温差大小、等 温线分布状态、气温区域差异等角度进行分析。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16、结 命题点三 等压线的判读例【2013北京卷】图128(a)为某日08时海平面 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128(b)显示地24小时内 风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a) 图128 (b)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1)图128(a)中( )A比风速大 B比云量少C比气压低 D比气温高(2)锋通过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 B下午C傍晚 D夜间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点 归 纳 总 结【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1)等压线越密,风速越大。(2)冷锋降水在锋后。(3)暖气团控制区气温高于冷气团控制区。(4)锋面过境时风力增大。返回目录专题十二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