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损伤理论及其在溷凝土上的应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704880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续损伤理论及其在溷凝土上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连续损伤理论及其在溷凝土上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连续损伤理论及其在溷凝土上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连续损伤理论及其在溷凝土上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连续损伤理论及其在溷凝土上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续损伤理论及其在溷凝土上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损伤理论及其在溷凝土上的应用(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连续损伤理论在混凝土上的应用作者:J.Mazars ,G Pijaudier Cabot,学生们,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摘要: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对于不同混凝土模型的观点,该模型是基于连续损伤理论,在实验室de Mtecanique et Technologie(卡尚,法国)中推导出公式的。每个公式都是建立在物理观测的基础上,由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框架而来。受次生各向异性,延伸性,和方向性的影响,如封闭裂缝的讨论,并提出足够的损伤模型。最后,数值代入的实现提供一个良好的破坏过程的描述,以及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行为准确的预测。简介:简介:许多材料,如混凝土,岩土,木材和复合材料的破坏是由于微裂纹的

2、开展和闭合。在结构分析中这种被称为损伤的现象最常是被视为应变软化。为了建立这个破坏过程的模型,人们成功的提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本构关系,包括本构模型内蕴时间塑性理论(Bazant 1986 年) ,塑性断裂理论(Dougill 1983 年,Dragon and Mroz 1979 年);总应变模型(Gerstle et al.1980; Kostovos 1980 年) ,随屈服极限减小的塑性理论(Wastiels1980 年) ,以及最近的微平面模型(Bazant 1980 年; Pande and Sharma 1982 年) 。Kachanov(1958 年)在 1958 年提出的徐变相

3、关问题,使得最近连续损伤力学得以应用于渐进破坏的描述金属和复合材料的静态失效(Dufailly 1980 年,Ladeveze 1986,Lemaitre and Chaboche 1978 年); 材料的疲劳和徐变(Leckie 1978)。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证实了损伤力学可以准确的模拟混凝土应变软化反应(Krajcinovic 1983 年,Ladeveze 1983 年,Lemaitre and Mazars 1982 年)和可以用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为框架编写相应的本构关系的公式(Lemaitre and Chaboche 1985 年) 。考虑到材料是作为一组变量和热力学势所

4、描述的系统,本构关系系统得随损伤运动学条件而派生。然而我们仍然应做出适当的势能和损伤变量的选择(标量,张量,等) 。各种逐渐复杂的模型的提出以及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数值实现的提出。其中热力学方法的优势,由可由我们选择的容许势能组成;为了说明我们的描述,我们把自己限定在由 Laboratoire de Mecanique et Technologie 实验室中,由 J.L. Clement,F. Collombet,C. LaBorderie,A. Zaborski 共同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成果中。损伤模式损伤模式在开始我们的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下混凝土反应的几个主要的方面,这将引导我们在

5、理论公式的推导中做出适当的选择。此阶段混凝土可视为由三个成分制成的一种复合材料:水泥基质(微孔材料),骨料,连接基质和骨料的过渡区(Maso 1982 年)。在这个区域中,水合混凝土的结晶是具有高度方向性的(由于管壁效应)。它也是复合材料中最多孔的部分,因此,也是其最薄弱的区域。微观损伤机制已经可以由不同的技术观测到:X -射线(Slate and Oleski 1963 年),显微镜(Dhir and Sangha,1974 年),或声发射(Terrien 1980)。这些调查也已被一个旨在更好地理解破坏过程(例如,Maso 1982 年)的模型所完成。它建立了:(1)损伤出现在阈值后,主要

6、是在位于过渡区和水泥基质;(2)不同的损伤模式存在于应力状态和应力史之间的连系中。这两种类型的损伤是可以区分的:(1)水泥基质的微孔结构的破损是一个类型的损伤,这种损伤由在材料上的静水压力造成,同时可能导致聚合;(2)微裂纹的扩展最常位于水泥基质。当荷载扩大,I 型的开裂占主导地位,但裂缝也可能根据加载史扩展成 II 或 III 型。断裂先端的摩擦也可能会带来额外的延展性。图 1(a)总结了这些针对作用在材料上应力状态的观测数据。只有裂缝具有高度方向性并且于静水压力无关才会导致各项异性的存在。当由于裂纹的闭合发生所产生的荷载符号的相反时,固有存在的裂缝,初始刚度的恢复都是可以测量的。这种定向的

7、现象称为“单边效应”,它是在梁受到循环加载时观察得到的(1987 年 Mazars 和 LaBorderie)。上图 1(b)和(c)所示的是损伤的宏观影响。图中单轴的反应存在于拉伸和压缩。记录下的形状和最大应力是不同的,提出不同的损伤运动学,但最初的线性弹性行为仍然存在。损伤的增长会产生一个减少的卸载重载刚度和增加的永久应变。下面将介绍不同损伤参数,它们是描述被视为连续材料的反应的变化。损伤增长的方程将任意推出为最大的契合实验的数据。然而,每个公式只限于说明在宏观效应的损伤,即损伤变量的类型和热力学势能的形式。图 1(a)损伤方式及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在(b)压缩;和(c)拉伸情况下的实验性

8、性能。这里所用的方法与已在文献中提出不同的塑性能的塑性理论相似。理论公式理论公式在恒温下混凝土可以用弹性应变张量 ,损伤 D 来描述,有效塑性应变记为 。可能被定义为:上式中 是塑性应变张量率并且表明张量乘积由两个因子共同制约:损伤 D 的数学定义在这方面不须太精密,假设总应变率 的弹性和塑性变形是分区的, 。每个平衡状态是由一个热力学势 ,D, 的函数 数值区分( 是材料的质量密度)。一般能使 满足热力学第一准则的是二次形式比能(1978 年 Lemaitre 和Chaboche)。在 Kachanov 和 Lemaitre 的解释之后,我们认为只有材料的弹性性能受到损伤的影响。因此, 可表

9、示为:(1)其中 是损伤和弹性应变函数,和 是有效塑性应变的函数。应力张量 ,损伤能量释放速率 Y,和有效应力 都是用比能来定义的:(2)永久变形和损伤是不可逆的过程,导致机械能转换成热量,在表面上生成。据 Clausius Duhem 不等式,能量耗散率 必须保持是正的:我们在由于损伤 和塑性 引起的能量耗散率的表达上可以这么区分:一个满足 Clausius Duhem 不等式的充分条件可以是 和 。 由于在模型中塑性的引入与经典的发展非常相似(Ladeveze 1983)。我们将集中我们的注意力在把损伤引入到弹性本构关系中。我们将采用弹性势能 :是一个四阶对称张量即割线刚度矩阵(公式 2)

10、。 是损伤 D 的函数。此时我们认为公式中 的选择可以简化为考虑损伤刚度矩阵。把 5 式代入 2 和 4 式中得到:e13pdto po ptp: 021op o opopo e pp pe ep opDYeppee )(;)(;)(o; 0:o po eoo odo po popo eo eod:;:0od0opeeeeD:)(21)(D)(Deeee DDYD:)( 21;: )(0):)( 21(oeeodDDD由于 ,损伤能量释放率 Y 是一个正定二次型,即损伤增加时刚度下降。满足 Clausius Duhem 不等式的充分条件是。满足这个条件的损伤增量将由表面加载方程 来决定,其中

11、K0是损伤初始临界值。这应力状态的函数的唯一性是由将 f 选为应变的函数而不是应力的函数来确保的(两个应变张量可能与相同的应力状态有关)。考虑到加载条件,损伤演变可以定义为:F(e)是一个由实验确定的应变正函数。我们可能会注意到,式 11 中的条件设置与塑性下的加载条件相似。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的函数 f 和 F 表达式。然而,这种方法最重要的假设是 的函数 的选择, 是建立在第一段中相关的宏观观测的基础上。显然函数 可以从微观力学研究中引入,这构成下一步,它目前还正在研究中。它旨在更好的理解如混凝土的非均质材料的微观和宏观行为。目前,在例子中使用的势能的数学表达式的灵感来自于这

12、样的研究(Ladeveze 1983 年)。每个选择对应到不同的近似单轴刚度和压缩分布,在 Ladeveze(1983)和 Pijaudier-Cabot(1985)中有更广泛的详述。标量损伤模型标量损伤模型 (Mazars 1984)在这种模式下,材料应该是弹性的行为,并保持各向同性。我们称 为材料初始刚度矩阵,D 为损伤。真应力概念(1978 年 Lemaitre 和 Chaboche)导出了弹性能的下列形式:应力 和损伤能量释放率是由式 3 计算得到的,耗散率可以从式 4 中获得:损伤标量 D 的范围从原始材料的 0 到代表均匀应变条件下的破坏(零应力)的 1。假设延伸是裂纹扩展的原因,

13、我们使用的表面荷载的灵感来自圣维南最大主应变准则,图2(a)中已给出。其公式为:与 等效的应变:硬化软化参数 K(D)考虑到保留以前对材料的加载史,充分利用等效应变 。最初,K(D)是 K0的临界值。在图 1(a)中定义的 A 损伤的方式,这种表面荷载的表达方式阻碍这种模式的正确性。0/D0o D0),(0 Kf)(De)(D)(D0eeD: )1 (21 0 0000;:21;:)1 (DYYDeee)(),(0DKKf是主应力iixxx 2;)(312图、2。三种不同损伤模型的反应:(a)一个标量损伤变量 D 的模型;(b)两个标量损伤变量 Dt和 Dc的模型;及(c)永久变形的各向异性模

14、型拉伸或压缩的反应是由两个类型损伤 Dt和 Dc(Mazars 1986)的耦合的下列规律来描述。Dt和 Dc分别对应单轴拉伸和单轴压缩测量的损伤。从图、1(b)和 1(c)所描绘的反应,其发展是由式 12 中两个函数 Ft和 Fc组成的 F 的综合形式所给出的。总损伤 D 是 Dt和 Dc的加权总和。在式 11 中 和 的权值是一个应变状态的函数。我们称 和 为只分别出现在正和负的主应力的张量,应变张量 , 定义为:和 的权重由以下表达式(Mazars 1984)定义为:tc)(tttctc如果 ,则 Hi=1,否则,Hi= 0。在演化规律中参数 K0,At,Bt,Ac和Bc是由圆柱体压缩试

15、验和梁弯曲试验独立确定。由于使用两个不同的运动损伤取决于主应力的符号,系数 和 定义了每个类型的损伤一般荷载的作用。从式 14 可以验证,在单轴拉伸中, = 1, =0,D = Dt,在压缩中反之。单侧损伤模型单侧损伤模型(Ladeveze 1983; Mazars 1985)我们可能可以有效的区分损伤是由于拉伸还是压缩,而不是由式 11 定义的损伤运动学的平均设置。当材料受到循环荷载,先前的公式不能获得在压力逆转(1987 年 Mazars 和LaBorderie)期间观测到的刚度恢复。由于损伤不能削弱(Clausius Duhem 不等式)两个独立的标量,所以我们用损伤 Dt和 Dc。根据应力的符号,明显的损伤将会是正压力 Dt或负压力 Dc。如果荷载是复杂的,损伤可能是 Dt和 Dc的综合。我们将应力张量分解成一个正的 和负的 两部分。该材料是假定保持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