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704371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游天姥吟留别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用(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韩愈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祖籍陇 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和出生 地至今还是个谜。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 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居绵 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 爱好任侠之事, 轻视财货。他的一生, 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 ),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 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 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 被“赐金放 还”,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

2、浪生 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 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 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 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 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 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卒。 李白的诗歌以豪迈的气 魄歌唱自己的进步思想 ,抨击权贵,蔑视礼教 。但也时时流露出怀才 不遇、人生如梦的消极 情绪。从艺术上说,他 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 力,运用大胆的夸张和 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 豪迈爽朗的风格,是屈 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 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著有李太白全集 蜀道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远别 离梁甫吟将进酒襄 阳歌江上吟梁园吟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行路难 宣州谢眺楼

3、饯别校书叔云 北风行战城南把酒问 月等,都是名篇。李白的绝句 也是唐人中成就最高的,七绝佳 作尤多,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望天门山赠汪伦望 庐山瀑布等,都是脍炙人口的 名篇。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说李 白“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月光, 余下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 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 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 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 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 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 、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这已是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政治上 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 他的“发愤之作”。背景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诗

4、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 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 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 寓着生活的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 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 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 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 绝世名作。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近体诗(今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这新出 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 古体.其实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其主要区别是古 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 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 而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它可 分为绝句,律诗和排律.从字数上可分有五言和 七言两种.

5、“梦游”, 梦中游览。“天姥”指天 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 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 )唱歌之声,故名。“吟”本指吟咏,即 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 诗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 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 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 鲁诸公。天姥岩:头部方正微圆, 侧面的眼鼻唇耳的轮廓依 稀可辨,脑后的 髻更是历 历分明,显出一付慈容可 掬的老妇人神态。腹部鼓 出,两臂在前面合拱,宽 衣广袖,裙裾下露出圆头 鞋。可谓身广体胖,华贵 雍容,一付非凡的气度。 如此浑然天成、形神兼备 的杰作,鬼斧神工

6、的大自 然恐怕雕不出第二尊。天姥山,道书第 福地。泛指 天台、新昌两县 交界的岗陇诸峰 ,因坐落于天台 万马渡畔的“天姥 岩”而得名。唐代 “诗仙”李白的一 首梦游天姥吟 留别的古风, 使它驰誉遐迩。天鸡 岩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为何从“瀛洲”谈起?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怎么体现?思考陪衬 神奇色彩高峻脱俗比较 衬托 夸张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飞”表现了什么追求?思考自由自在“照”和“送”写出什么?明月与人如影随形 ,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体现对自然的热

7、爱和眷 恋。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 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为何提到“谢公”?思考1.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2.遭遇相似,折射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 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思考写出怎样的一种景象?加红句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昏暗恍惚。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四个短句有何特点?与内容有何联系?思考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从昏暗恍惚到惊天

8、动地,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 ,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光辉灿烂,壮丽非凡。此时景象有何变化?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思考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这些描写在“意”上有何作用?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任意奔驰。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 霞。思考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心惊梦醒,好梦不常。在 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 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 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 形成了起伏的波澜。入梦醒觉梦境飞度长嗟月夜 清晨白昼黄昏所见所闻所行 所见所闻

9、所见所闻 所见所闻清幽 雄伟 秀美 神异(承上启下)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 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 诗的中心意思。这是由梦醒后 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 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 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 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 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用简约的语言解说该诗的感情。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 体部分(“云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 麻”)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但诗人的游 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置身世外的幻想 ,他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 黑暗的现实世界。这一点,

10、诗人在结尾中 有着明白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全诗的主旨。从 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 贵的精神。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很 明显。一是丰富的想像。诗人的想像有来源于民间传说 的,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个性 和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至剡溪”,这跟“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 成最亲密的朋友。二是大胆的夸张。这种夸张不是简单地放大事物 的原貌,而是融合着诗人的美好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 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 仰和向往之情。杜甫说李白“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 一斑。

11、总结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我欲因之梦吴越: 慄深林兮惊层巅: 虎鼓瑟兮鸾回车: 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势拔五岳掩赤城: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二、默写出李白要求“民主自由”的名言警句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使惊,使动用法演奏 代上文神异的景象低头;服侍超过的确、确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延伸巩固延伸巩固诗歌美读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拜读弃我逝

12、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 的今日多叫人烦忧。长风万里吹送秋雁 南来时候,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我好 比谢朓,诗歌亦清发隽秀。我俩都怀逸 兴豪情,壮志凌云,想攀登九天,把明 月摘揽在手。抽刀吹断江水,江水更猛 奔流,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不如明 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朓清发自喻。借送别 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 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 从苦闷中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 。一 “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

13、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 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朓自比,表达了对 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末四句 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 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 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 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 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 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1.这首诗通过在谢脁楼与李云饯别的 描写,抒发了诗人_的苦 闷,也流露出了_的思想。诗歌 开头采用的是_的抒情方式, 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 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 白诗歌_的浪漫主义特色。 消极避世直抒胸臆豪迈奔放怀才不遇抑郁难平2、“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 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 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本来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 ,可是现实的污浊和黑暗却一再地压抑他,于 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 的对象。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 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由于诗人又 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 番?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 ,可以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 到“借酒浇愁”的目的。 景点欣赏鉴湖泛舟天台顶峰岩泉龙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