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的防护与处理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704361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刺伤的防护与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针刺伤的防护与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针刺伤的防护与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针刺伤的防护与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针刺伤的防护与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刺伤的防护与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刺伤的防护与处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刺伤的防护和处理一、针刺伤(NSI)1.什么是针刺伤?针刺伤是指由针头 所引起的损伤。如: 皮下针、抽血针、静 脉留置针和连接静脉 输液系统的连接针 。2.护士发生针刺伤现状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 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 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 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全世界约有10万 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 ,由于职业引起的感 染途径中,针刺伤占 80%3.4.针刺伤的发生环节 (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 (2)给患者注射时(特别是 给不配合的患者注射时 ); (3)针头用完盖帽时; (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 (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 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 时不慎被针头刺伤5. 针刺伤

2、影响因素: 工作紧张程度 工作量 从事职业性质 性别 工龄 身体状况 防护措施 防护教育 防护设施 性格特征 领导重视 防护意识3.针刺伤的危害(1)传播疾病 80%的职业性血源性传 染病由针刺伤造成,因 针刺伤感染血源性疾病 只需要非常少的血量, 感染HBV仅需要410410-5-5 毫升!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 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 播,其中最常见、危害 性最大的是HBV、丙型 肝炎病毒(HCV)、HIV 。(2)心理伤害这种伤害可能是严重 而持久的,尤其是发生 了HIV阳性病人血液污 染的针刺伤,多数受伤 者会产生中度或重度的 悲观情绪,而对病人的 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也会 加剧医护人员的心理

3、压 力。二、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1.操作中被针刺伤 在回收废弃针、毁形 浸泡及拔取针、加药 及重套针帽等操作环 节均容易被刺伤,其 中加药、重套针帽及 收取废弃针,误刺伤 频率最高。这些与在 工作中养成的不正确 习惯动作有关。2.不良的工作环境 做各种操作时光线不 理想会增加针刺伤的 频率和危险性3.防护意识淡薄 护龄5年以下的年轻 护士发生针刺伤的 百分比 较高 3.针刺伤的应急处理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 伤后48小时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72小时内作HIV、 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可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体液时,注射抗乙肝病毒高 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可疑暴露于HC

4、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做 HCV抗体检查,专家建议暴露46周后检测HCV-RNA。 可疑暴露于HIV感染血液、体液时,短时间内口服大剂 量AZT(叠氮脱氧核苷),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 ,然后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跟踪 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注意不要献血、捐赠 器官及母乳喂养,性生活要用避孕套等。 四、针刺伤的防范1.戴手套 研究表明,如果被血 液污染的钢针刺穿一 层乳胶或聚乙烯手套 ,医护人员接触到的 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 接触到的血液量低50% 以上。2.规范操作 在使用器械时,始终不让 指尖触及针头,同时确保 没有人紧挨在操作者的前 后左右,或操作者在经过 的路上没有其他人;抢救病人时拿着带针头的 注射器要大声提醒周围的 人躲开;不要随便把器械交给其他 人,严格按着标准的操作 程序执行,不能有一点疏 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3.及时回收用过的注射器 用过的注射器应该立即 放进防刺穿、防漏的医 疗垃圾收集箱中。手始终不要碰到收集箱 ,小心谨慎地将针头丢 入容器。集箱应该放在操作方便 而又安全的地方。不要将针放入已经过满 的收集箱中,相关工作完成后再脱去 手套,脱掉手套后立即 洗手。4.注意操作环境 如果工作空间过于拥 挤狭小,探访者和障 碍物过多,光线不够 明亮,应该在操作前 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避免事故发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