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第九章_时分多址TDMA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9698121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与通信]第九章_时分多址TDMA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信息与通信]第九章_时分多址TDMA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信息与通信]第九章_时分多址TDMA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信息与通信]第九章_时分多址TDMA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信息与通信]第九章_时分多址TDMA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与通信]第九章_时分多址TDM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与通信]第九章_时分多址TDMA(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 窝网主要内容:网络组成、传输方式、网络控制l 9.1 GSM系统总体 l 9.2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l 9.3 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9.1.1 网络结构9.1 GSM系统总体1. 移动台(MS)具有无线传输与处理功能SIM卡是移动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基站子系统(BSS)通过无线接口与MS相连,进行无线发送、接收及无线资源管理。与MSC相连,实现移动用户与固定网络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连接。基站子系统的无线部分:基站收发信机、天线共用器、天线。基站控制器承担无线资源、参数及各种接口的控制与管理。3.网络子系统(NSS)主要功能:交换、移动性

2、管理、安全性管理1) MSC 网络的核心,提供交换功能并面向下列功能实体:BSS、HLR、 VLR、 AUC、EIP、OMC和固定网 。GMSC 入口移动交换中心VMSC 被访移动交换中心2) HLR GSM系统的中央数据库,存贮其所辖区的所有移动用户的有关数据。3)VLR 存贮进入其控制区内来访移动用户的有关数据。4) AUC 移动用户鉴权,对无线链路上的语音、数据和信令信息进行保密等 。5) EIR 存贮着移动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6) OMC 对全网进行监控与操作4. GSM网络接口 1) 主要接口A接口 NSS与BSS之间的接口,即MSC与BSC之间互连接口。物理连接-2Mb/s P

3、CM数字链路。此接口传送 的信息包括对移动台及基站管理、移动性及呼叫接续管理等。Abis接口 BSC与BSC之间的通信接口。物理连接-2Mb/s或64K/s PCM数字控制和无线频率的分配。Um接口 MS与BTS之间的无线通信接口, 它是GSM系统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接口。该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无限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理等。2)网络子系统内部接口 包括 B、 C、 D、 E、F、 G接口3)GSM与其它公用电信网接口GSM系统通过MSC与公用电信网互连 。一般采用7号信令系统接口。物理连接2Mb/s PCM数字传输链路9.1.2 GSM的区域、号码、地址与识别1. 区域定义1).GSM服务

4、区 由一个或几个PLMN组成2).PLMN 由一个或几个MSC组成3).MSC区 连接一个或几个基站控制器4).位置区 由若干个小区组成5).基站区6).扇区2. 号码与识别1).移动用户识别码 IMSI2).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 TMSI不超过4个字节,格式由个运营商决定3).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IMSIMCC MNC MSINNMSIIMSI (15位数字)TAC FAC SNRSPIMEI(15位数字)4).移动台的号码(1)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 MSISDN(2)移动台漫游号码 MSRN 5).位置区和基站的识别色码(1)位置区识别色码 LAIMCC MNC LACCC NDC SN国

5、内ISDNMSISDNLAI(2)基站识别色码 BSIC 用于移动台识别相同频率的不同基站,特别用于区别不同国家的边界地区采用相同频率且相邻的基站。MCCBCCBSIC9.1.3 主要业务 基本通信业务和补充业务1.通信业务分类 GSM提供6类10种电信业务2.业务定义1).电话业务2).紧急呼叫业务3).短信业务 点对点、小区广播4).可视图文接入 文本、图形信息检索和电子函件5).智能用户电报传送 智能用户电报终端间的文本信息传送6).传真 语音和三类传真交替传送的业务第九章 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 窝网主要内容:网络组成、传输方式、网络控 制l 9.1 GSM系统总体 l 9.2 G

6、SM系统的无线接口l 9.3 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9.2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9.2.1GSM系统无线传输特征1. TDMA/FDMA接入方式=物理信道200KHz200kHz2.频率与频道号上行 890915下行 935960下频段 上频段 GSM物理信道总数 3.调制方式GSMK BT=0.3200K 载频间隔 信道传输速率 270.833kb/s频谱利用率 1.35b/s/HZ4. 载频复用与区群结构业务密集区 3小区 3顶点激励的区群结构9.2.2 信道类型及其组合1. 帧结构 超高帧 超帧 复帧 TDMA帧 时隙 1超帧=1326TDMA帧(6.12s)(=51(26帧)的复帧或者

7、26(51帧)的复帧)上下行帧为相同时,上行帧相对于下 行帧推后3个时隙,以使移动台进行帧调 整及收发信极的调谐和转换。2.信道分类1) 业务信道 话音、数据、链路信令(1) 话音业务信道 TCH/FS 22.8 TCH/HS 11.4(2) 数据业务信道 通过速率适配和信道编码9.6kb/s TCH/F9.64.8kb/s TCH/F4.8 TCH/H4.8 2.4kb/s TCH/H2.4 2.4kb/s TCH/F2.42)控制信道(1) 广播信道 一点对多点 单向频率校正信道(FCCH)同步信道 (SCH) 基站识别码广播控制信道 (BCCH)系统共用控制信息(2)共用控制信道 双向寻

8、呼信道随机接入信道准许接入信道(3)专用控制信道 点对点 双向独立专用控制信道 SDCCH慢速辅助控制信道 SACCH快速辅助控制信道 FACCH占用连续4帧18.5ms业务信道模拟系统用“中断猝发”方式GSM 专用控制信道3. 时隙的格式突发脉冲序列一个时隙中的信息格式1) 常规突发脉冲序列(NB)业务信道 专用控制信道2) 频率校正突发脉冲序列(FB)156.25比特=0.577ms尾比特 3 信息比特 571 训练 比特 261信息比特 57尾比特3保护期 8.25156.25比特=0.577ms尾比特3固定比特 142尾比特3保护期8.253) 同步突发脉冲序列(SB)TDMA帧号及基

9、站识别码4) 接入突发脉冲序列(AB)扩展的保护期5) 虚设时隙格式 156.25比特=0.577ms尾比特 3加密比特 39扩展的训练 序列 64加密比特 39尾比特 3保护期 8.25156.25比特=0.577ms尾比特 8训练 序列 41加密比特 36尾比特3保护期 68.254. 信道的组合方式逻辑信道组合是以复帧为基础的。1)业务信道的组合方式2) 控制信道的组成方式(1) BCH和CCCH在TS0上的复用上行链路TS0只用于移动台的接入(2) SDCCH和SACCH在TS1上的复用(3) 公共控制信道和专用控制信道均在 TS0上的复用9.2.3 语音和信道编码语音编码 由规则脉冲

10、激励长期预测编 码组成。信道编码 前向纠错 20ms 260bit 第一类 182bit 对差错敏感 3个 奇偶检验 共189bit 第二类 78bit 对差错不敏感 码率1/2 u=5 共378bit交织编码 深度为8 8x 114矩阵9.2.4 跳频和间断传输技术1. 跳频可明显降低邻道干扰和频率选择 性衰落。2. 间断传输 DTX只在有话音时才打开发射机。话音激活技术当发端判断出通话者暂停通话时,立 即关闭发射机,暂停传输;在接收端检测出无话音时,在相应 的空闲帧中添上轻微的“舒适噪声”,以免收听者造成通信中断的错觉。第九章 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 窝网主要内容:网络组成、传输方式、

11、网络控 制l 9.1 GSM系统总体 l 9.2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l 9.3 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9.3 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9.3.1 位置登记通信网为了跟踪移动台的位置变化,而 对其位置信息进行登记、删除和更新的过程。HLR VLR ISMI分离/附着 周期性位置登记位置区的标志在广播控制信道BCCH中播 送移动台可能在不同情况下申请位置更新 9.3.2 鉴权与加密鉴权 确认移动台的合法性加密 防止第三者窃听三参数组 RAND SRES Kc1. 鉴权2. 加密3. 设备识别4. 用户识别码保密9.3.3 呼叫接续1. 移动用户主叫 2. 移动用户被叫9.3.4 过区切换在通话期间

12、,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 一个小区时,网络能进行实时控制,把移动 台从原小区所用的信道切换到新小区的某一 信道,并保证通信不间断。FDMA中,需要在BS和MSC之间频繁地传输 测量信息和控制信令,它不仅会增大链路的 负荷,而且要求MSC有很强的处理能力。GSM采用了移动台辅助切换法,即MAHO。 其主要指导思想使把过区切换的检测和处理 等功能部分地分散到各个移动台,即由移动 台来测量本基站和周围基站地信号强度,把 测量结果送给MSC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作出 有关过区切换的决策。 过区切换的三种情况:1. 同一个BSC,不同小区2. 同一个MSC/VLR,不同BSC3. 不同MSC/VLR的区间切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