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分析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697177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权结构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股权结构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股权结构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股权结构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股权结构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股权结构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权结构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一个侧面看人类经济发展史, 可以说是一部家族经营史。在现代人的印象中, 家族企业是一种落后的企业形式, 用家族的规则来管理企业也是一种落后的管理方法。为什么我国有些家族企业如三株公司、巨人集团、爱多公司其鼎盛时期即为破产之时? 而像杜邦公司、IBM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美国3M公司这些家族企业百年沉浮而经久不衰, 并在市场竞争中长胜不败?一个公司的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东的构成, 包括股东的类型及各类股东持股比例, 股份的集中或分散程度、股东的稳定性等等。股权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模式和绩效很重要的因素, 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及治理机制的运行方式。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导致公司的效率低下

2、是制约这些家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下就公司股东的构成及股权集中度 也就是量和质这两个方面探讨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1 股股权权集集中中度度对对经经营营绩绩效效的的影影响响一、 研究假设假设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成长性负相关侵占假设认为控股股东的利益和外部小股东的利益并不一致,两者之间经常出现严重的利益冲突。在缺乏外部监督或者外部股东类型多元化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可以以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控股股东侵害小股东的利益的手段多种多样,比如证券回购、资产转移、利用转移定价进行内部交易等。这种行为对公司的成长不利。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成长性负相关。假设

3、二: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与公司成长性正相关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是指第二、三、四、五大股东所占股份比例之和占总股份的比例。他们大多是机构投资者。该变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公司股东间的制衡机制,因为大的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影响董事会的选聘来影响董事会的构成。Gilson(1990)研究发现,当企业业绩滑坡时,外部董事的比例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大而有所增加。Shleifer与Vishny(1986)、Jensen(1993)等曾指出大的机构投资者有监督公司管理者的动因,形成控制机制之一。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与公司的成长性正相关。假设三:流通股比例与公司成长性负相关从理论意义而

4、言,股权的流通通过股票市场的价格信号和接管控制功能,分散了投资风险,提高了企业筹集资金的效率和使用资金的效率,无疑会提高企业绩效。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流通股持有者大多为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往往他们更多的追求买卖价差利益,实证的研究没有支持理论分析。张红军(2000)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价值与流通股之间没有显著关系。陈小悦、徐晓东(2001)对上市公司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结论。同时,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投资者结构以短线投资为主的市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流通股股东既无监督公司的动机,也无监督公司的能力。流通股比例的提高应该对于公司价值的提升没有实际意义,极有可能会弱化对

5、决策、经营的监督,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我们假设3: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的成长性呈负相关。二、 研究设计:变量和模型主要考察股权结构与公司成长性的计量关系。成长性代表企业未来投资机会;从其来源来看,是一种管理价值,它体现了公司管理质量和公司治理的制度效率。经济学教科书通常用TobinsQ衡量企业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传统上,学术研究在计算我国上市公司Q值时,将非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定价为账面价值(徐晓东和陈小悦,2003)。由于股票账面价值大多低于股票市场价格。因此,这样计算出来的Q值很可能会产生与国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之间的伪回归关系。为了避免选用Q值所带来的计量性问题,本文选择市净率作为公司成

6、长性的量化指标。本研究所采用的基本计量模型为:Y=+X+(Y:公司成长性变量,X:股权变量,:截距,:残差项)。本研究将分别建立股权结构与公司成长性的单变量和双变量回归模型,测定并比较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和流通股比例对公司成长性的解释力(具体的变量说明及描述见表1。三、样本和描述性统计主要以河南省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被ST的公司和数据缺失的公司,最后选取29家上市公司的2008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和新浪财经网。本文应用SPSS13.0进行分析,样本所选取的描述股权结构的三个变量(S1、S2和PSP)与公司成长性指标市净率(PB)的基本统计分析如表2:)从表

7、2中我们可以看出,所选的河南省29家上市公司的市净率(PB)的平均值为3.168,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均值为37.9%,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的平均值为14.1%,流通股比例的平均值为57.8%。从整体平均值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后在河南省上市公司中,上市公司的市净率有所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所下降,流通股比例有所上升。四、研究结果及其解释1.相关关系分析首先对样本进行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表3给出的是股权结构三变量与市净率(PB)的相关关系系数矩阵,其中明显的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1)与市净率(PB)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大;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和流通股比例(PS

8、P)与市净率(PB)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据此,我们是否可以对假设做出结论呢?显然不能,因为样本数量较少,样本相关系数不能直接反映出样本的总体是否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我们需要对样本进一步分析。2.回归分析本文建立了6个模型,前3个模型为单变量模型,后3个变量为双变量模型,分别对它们进行单变量回归分析和双变量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单变量回归分析中,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S1与公司成长性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第一股东的制衡度S2与公司成长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流通股股份比例与公司成长性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双边量回归分析来看,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一个

9、不显著,一个显著为负;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的回归系数两个均显著为正,从模型的对应性来看其系数值最大;流通股股份比例的回归系数两个均为不显著。3.对回归结果的解释回归结果显示,在单变量回归分析中,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S1与公司的成长性关系为负相关,与假设1基本一致。而在双变量回归分析中,S1与S2建立的模型中S1与公司成长性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但在S1与PSP建立的模型中,S1与公司成长性的关系显著为负,两个模型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可能是样本数据太少的原因,也有可能与两个模型中S2和PSP的制约有关。另外,无论从单变量回归结果来看,还是从双变量回归结果分析,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S2与公司成长性的关

10、系均显著正相关,并且通过了T值的假设检验,符合假设条件2。而流通股股份比例PSP的两个回归结果均为不显著,与假设条件3不符,可能原因是流通股股东由于受自身监督能力和动机的限制,即使流通股股份提高后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对公司经营进行影响。2 流流通通股股对对经经营营绩绩效效的的影影响响在公司治理理论中, 公司股权的流通性与经营绩效是正向的关系, 原因在于: 证券市场发挥着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 即当公司管理层发生了内部人控制而损害公司利益情况下, 外部人可以通过股权收购等方式进入公司董事会, 进而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绩效, 这使得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经营绩效相一致的程度比较高。所以, 公司股

11、权的流通性越好, 市场对管理层监督乃至接手的成本就越低, 外部治理更为有效。根据这个理论观点,我国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越大, 公司治理应该更完善, 绩效也应该更好才对。但是,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流通性上存在一个特殊问题, 即股权结构存在分置, 公司总股份只有较少的一部分能上市流通。截至2006 年底, 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流通股市值约占总市值的23%。在此背景下, 流通股对经营绩效影响会与上述理论推断有出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 上市公司股份中只有二成多能在证券市场中进行流通。其次, 结合到我国证券市场对外部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实际情况, 流通股占比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存在着负向关系。因此, 股权

12、分置导致证券市场作为控制权市场作用的缺失, 而上市公司大股东偏好股权融资,侵占小股东利益。所以, 此时的流通股已失去了监督和约束管理层的作用, 蜕变为大股东进行融资的手段, 往往导致了包装业绩等行为, 对公司绩效造成负面影响。3 国国有有股股对对经经营营绩绩效效的的影影响响我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有两个重要特征,即“主体缺位”和“一股独大”, 这两个问题决定了国有股权对公司治理和经营绩效的影响方式。与这两个特征相应, 存在两对利益关系, 国有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国有股东与其它股东之 间的类似委托代理关系。第一, 国有股权的“主体缺位”问题使得国有股东缺乏监督、约束管理层, 提高经营绩

13、效的动力。第二, 国有股权的“一股独大”问题使得国有股东侵害其它小股东利益、产生“隧道效应”的动力和能力都很充足。此外, 在代理成本之外, 由于国有股东的治理目标并不是纯粹的公司利润最大化, 还可能包括诸如职工就业、社会稳定等其它目标, 这也会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造成影响。综上所述, 我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东处于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股东的大股东地位, 在理论上对公司绩效同时存在正向激励效应和负向“隧道效应”。然而, 由于微观主体缺位, 国有代理股东缺乏改善公司治理的利益动机, 且发生“隧道行为”的倾向更强烈, 因而对公司经营绩效多会造成负面影响。4 法法人人股股对对经经营营绩绩效效的的影影响响 我国

14、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 其依法经营的资产向上市公司的非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投资所形成的股份。法人股与国有股相似, 同为非流通股且占股权比重较大, 一般为相对控股的大股东。从委托代理角度出发, 我们认为法人股东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和提高绩效。首先, 法人股的股东主体是明确的。尽管法人股东是法人而非自然人, 也存在法人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 但是这一委托代理关系层级相对简单, 而且法人的代理人享有剩余索取权, 其自身收益与法人在上市公司的收益状况有较强的联系, 所以也有更强烈的动机监督上市司管理层。其次, 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股东一般是相对控股股东, 有助于防止大股

15、东“隧道行为”的发生。股权理论认为, 公司存在一个大股东和少数几个相对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是最有利于绩效提高的模式。因为几大股东既有对管理层实施激励 约束的动力和能力, 彼此之间的权力制衡结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大股东败德行为的发生, 有利于公司经营绩效。第三, 法人股东也可能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不利影响。因为作为相对控股股东, 法人股东也存在5 职职工工持持股股对对经经营营绩绩效效的的影影响响根据委托代理理论, 公司内部人持股能使公司股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程度降低, 对代理人形成有效的激励, 提高公司绩效。所以, 一种较为普遍接受的观点是, 内部人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是正向的关系。然而, 我国上市公司

16、的职工持股并不适用于内部人激励理论。实际上, 我国上市公司的职工持股制度是作为福利制度而非激励制度设计的。这突出表现为:一是职工持股额较小, 2005 年末, 沪市职工股只占总股本的2%; 二是持股股东身份不明确, 只要是正式员工就有股份, 对公司治理结构有重要影响的高管层没有突出出来。由此可见, 持股的职工尽管有内部人性质, 但其股份比例太少, 对提高公司绩效的动力不足; 尤其是高管层, 在特殊体制背景下, 持股量难以对其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 而且,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间存在巨大的价差, 职工持有股份后实际上更关注的是通过价差来获利, 而非公司的治理绩效。所以, 职工持股对公司的经营绩效并不能产生显著的影响。按照股权集中度将股权结构分为:垄断型、寡头型、垄断竞争型和完全竞争型。垄断型股权结构即是常说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类型。而寡头型股权结构即是指公司中存在若干大股东,且持有的股份比较接近,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单独获得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垄断竞争性股权结构是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一定优势但并不明显。完全竞争型股权结构是指股东持股相当分散,且任何一个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