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儿童”指谁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49696895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这里的“儿童”指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这里的“儿童”指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这里的“儿童”指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这里的“儿童”指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这里的“儿童”指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这里的“儿童”指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这里的“儿童”指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这里的这里的“儿童儿童”指谁指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回乡偶书中有这样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里的“儿童”指谁呢?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儿童”应该理解为“家乡的孩子” , 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解释也是如此。但我和其他教师在一起研讨时,结合诗人当时写此诗时的心情来分析,认为诗中的“儿童”理解为“儿时的伙伴”则更合情合理。因为诗人几十年离开家乡,他改变的只是外在的形象,而对家乡一草一物的感情却在心中根深蒂固。也许诗人碰见的是自己儿时的伙伴,可儿时的伙伴却不认识诗人,此时诗人才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如果单纯地理解为如书中插图所示小孩子见

2、到老爷爷(诗人) ,那么就不能更深层次地表达诗人不变的乡土之情。究竟哪种理解更妥当,恳请编辑老师加以指点。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实验小学 王 琼把“儿童”理解为“儿时的伙伴” ,尽管在词典上无法找到依据,但确有此说。近代学者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盖此句系指少小相见之人,今已鬓毛摧败,不复相识,与上句联成一气。 ”然而,把“儿童”解释为“少小相见之人”是一种主观臆断,难能被大家所接受。中国文学宝库唐诗精华分卷 (朝华出版社)把“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翻译为:“儿童们见到我没有人能够认识,只是笑嘻嘻地问我来自何方。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分析这两句时说:“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

3、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客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可见,按字面去解释、分析这两句诗,同样能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回乡偶书中有这样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里的“儿童”指谁呢?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儿童”应该理解为“家乡的孩子” , 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解释也是如此。但我和其他教师在一起研讨时,结合诗人当时写此诗时的心情来分析,认为诗中的“儿童”理解为“儿时的伙伴”则更合情合理。因为诗人几十年离开家乡,他改变的只是外在的形象,而对家乡一草一物的感情

4、却在心中根深蒂固。也许诗人碰见的是自己儿时的伙伴,可儿时的伙伴却不认识诗人,此时诗人才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如果单纯地理解为如书中插图所示小孩子见到老爷爷(诗人) ,那么就不能更深层次地表达诗人不变的乡土之情。究竟哪种理解更妥当,恳请编辑老师加以指点。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实验小学 王 琼把“儿童”理解为“儿时的伙伴” ,尽管在词典上无法找到依据,但确有此说。近代学者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盖此句系指少小相见之人,今已鬓毛摧败,不复相识,与上句联成一气。 ”然而,把“儿童”解释为“少小相见之人”是一种主观臆断,难能被大家所接受。中国文学宝库唐诗精华分卷 (朝华出版社)把“儿童相见不相识

5、,笑问客从何处来”翻译为:“儿童们见到我没有人能够认识,只是笑嘻嘻地问我来自何方。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分析这两句时说:“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客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可见,按字面去解释、分析这两句诗,同样能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回乡偶书中有这样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里的“儿童”指谁呢?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儿童”应该理解为“家乡的孩子” , 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解释也是如此。但我和其他教师在一起研讨时

6、,结合诗人当时写此诗时的心情来分析,认为诗中的“儿童”理解为“儿时的伙伴”则更合情合理。因为诗人几十年离开家乡,他改变的只是外在的形象,而对家乡一草一物的感情却在心中根深蒂固。也许诗人碰见的是自己儿时的伙伴,可儿时的伙伴却不认识诗人,此时诗人才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如果单纯地理解为如书中插图所示小孩子见到老爷爷(诗人) ,那么就不能更深层次地表达诗人不变的乡土之情。究竟哪种理解更妥当,恳请编辑老师加以指点。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实验小学 王 琼把“儿童”理解为“儿时的伙伴” ,尽管在词典上无法找到依据,但确有此说。近代学者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盖此句系指少小相见之人,今已鬓毛摧败,不复相识,与上句联成一气。 ”然而,把“儿童”解释为“少小相见之人”是一种主观臆断,难能被大家所接受。中国文学宝库唐诗精华分卷 (朝华出版社)把“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翻译为:“儿童们见到我没有人能够认识,只是笑嘻嘻地问我来自何方。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分析这两句时说:“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客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可见,按字面去解释、分析这两句诗,同样能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