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课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9695446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鸿门宴》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鸿门宴》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鸿门宴》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鸿门宴》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鸿门宴》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教学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迁1. 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知识;2. 继续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语言现象,重点掌握名词作动词和使动用法;3. 学习本文用个性化语言及对照手法塑造人物的 特点; 4. 通过分析项羽性格的弱点,探讨其悲剧结局的 原因; 5. 鉴赏本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摇曳多姿的艺术特色。 学 习 要 求:作者简介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 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汉武帝建元、元封之间任太史令, 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 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 下度过的。10岁时,随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开始了

2、对古代文献 的研读,并直接受学于当时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20 岁,南游江淮,据史记太史公自序,他这次“上会稽,探禹 穴,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 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以后他在任 郎中、太史令以及中书令时,或奉旨出使,或陪驾巡幸,游历 了更多的地方。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身领略祖国壮阔的自 然风貌,调查了解许多历史故实,订正和补充文献上的疏漏, 也使他有可能接触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增加了他对社会现实 的了解。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 。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 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 ,

3、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 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 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 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 以腐刑。 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 。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 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 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它记述 了中国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 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纪传体的历史学和历史传记文学 ,为中国民族文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全书130篇 ,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 表10篇,共5

4、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 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 水利、财用。 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 形成严谨完整的体系,完成了新型历史著作体制“ 纪传体”的创造,从而达到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的目的。刘向等人都 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 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 史记简介文学常识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 马迁。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 书,东汉以后改为史记, 它记载了上 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讫汉武帝,共约3000年的 历史,分为

5、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八书、十表等五种体 裁,共130篇,50余万字。作为正史二十四史 的第一部,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于是项王乃悲愤慷 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 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 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 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 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 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 逝”造成的,并非

6、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 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 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 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 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 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 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 可怎么安排你呀?” 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 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 的一切。“逝”,奔驰。慷慨悲凉 ()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 主要掘墓人。 ()项羽起兵反秦动机和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 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并且也不可能认识到自己 败亡的原因。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 之前,他仰

7、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 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 奇籍。高祖尝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 !大丈夫当如此也!” 自负 率真无忌,羡慕 含而不露 直率粗犷 胸有成府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 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 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 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 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 出他得天下、归故里的沾沾自

8、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 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 ,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项羽祖父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名将, 为秦将王翦所杀,所以项羽是一个世代簪 缨的贵族军人,一个国恨家仇刻骨铭心的 报仇使者,他反秦的目的就是希望回到四 分五裂的战国局面,所以推翻秦后他就迫 不及待得分封诸侯。刘邦出身农家,却不 事稼穑,很会耍些流氓无赖的伎俩,有人 称之为“一个白手起家的恶棍”,但他却是 雄心勃勃,以王天下为目标。 背景材料 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各地纷纷响应。楚国贵族项梁率侄子项羽于会稽起 义,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沛县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恃胜而骄,

9、被秦将章邯所杀。章邯得胜后 ,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楚怀王之孙文心) 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 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宋 义停军不前,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与章邯军大战 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章邯率二十 万大军投降。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 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 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 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 ,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 陕西省南境)。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 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

10、,进攻项 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 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 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 、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 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该下(今安徽灵壁市)。 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秦汉之际大事记前209年7月陈涉起义。9月项羽、刘邦起事。 前208年12月陈涉死。6月立楚怀王为共主。9月怀王遣项羽北 救赵,遣刘邦西击秦。 前207年10月泰将章邯破邯郸。11月项羽渡河,12月大破秦军 。7月章邯投降项羽。8月秦二世为赵高所弑。9月

11、子婴为秦王 。 前206年10月子婴投降刘邦。12月刘、项会于鸿门。4月戏下之 会,会后刘邦迁南郑。 前205年4月刘邦合诸侯兵伐羽至彭城,羽以3万兵破汉兵56万 。5月刘邦逃至荥阳。 前204年4月项羽围刘邦于荥阳。7月刘邦逃离荥阳。 前203年9月刘、项讲和,划鸿沟为界,以东归楚,以西归汉。 前202年10、11月用张良、陈平计追项羽,大败。12月韩信、 彭越来援,项羽兵败垓下。 课文整体结构 序幕曹无伤告密 开端范增献计 发展项伯夜访、刘项约婚、刘邦谢罪 高潮范增举玉、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 结局刘邦脱逃、张良留谢 尾声刘邦诛曹 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 起了什么作

12、用? 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 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 ,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 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土, 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 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 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 ”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 ,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 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 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

13、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 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第一件事“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 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 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 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 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 ,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 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刘邦施计”、“项伯中 计”不必分开来说)“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 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 范增之

14、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 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项伯则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 心目中的“义”可作什么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 古人认为“义”,就是“宜”。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 韩愈在原道中则进一步解释:“行而宜之谓之义。”也就是说 ,人的言行合符一定的道德规范就可称为“义”,反之则为“不义” 。 课文中曹无伤背叛刘邦向项羽告密,项羽置怀王之约于不顾而 欲“击破沛公军”,范增以下犯上都可以说是“不义”。项伯给张良 通风报信,“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闯帐护主等等,都可以称之 为“义”。项伯救护刘邦可以称之为“义”,这一行为却违背了楚王

15、 的根本利益则又可以责之为“不义”。可见“义”是相对的,如同“骨 气”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道德标准不同,“义”的内涵 也不一样,我们不能以抽象的“义”作为评判是非的尺度和立身处 世的准则。 “圣人之道”v“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v“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v“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顾炎武)v“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 院)“盗亦有道”v 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 绳吗?”v 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呢 ?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 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 义气;能知道可否采

16、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 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 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从这一点来看,善人 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业,盗跖不能通晓圣人 之道便不能行窃。古今异义: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盗”,窃贼;“非 常”,指意外事故。 “公岂敢入乎?”“敢”,能够。 “固不如也。”“固”,本来。 通假: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要项伯”。“要”通“邀”,约请。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 ,通“纳”,接纳,准于入内。 “不敢倍德”,“倍”通“背”,违反。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词类活用: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用,意 为与交好(友善)。 “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 长那样。 “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