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中医理论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691116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0.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闻中医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望闻中医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望闻中医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望闻中医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望闻中医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闻中医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闻中医理论(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四 诊中医诊法n诊法是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 方法。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 种,简称“四诊”。诊法的依据 整体观念n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第一节 望 诊狭义是指精神意识状态。一、望神广义是指生命活动的综合外在表现。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神志、目光、面色、 表情、言语、体态、动作、反应等。“神” ? 通过望神应判断出五种情况:(一)得神(有神) (二)少神 (三)失神(无神 ) (四)假神 (五)神志异常 (一)得 神n神志清楚,思维敏捷,言语清晰;n目光明亮灵活,精彩内含;n面色荣润含蓄,表 情自然;n体态自如,动作灵活,反应灵敏。(二)少 神精神不振,思维迟钝,不欲言语

2、; 目光呆滞;面色及表情异常; 肢体倦怠,动作迟缓,反应较慢。(三)失 神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声低断续;目暗睛迷;面色晦暗暴露,表情淡漠呆板;体态异常,被动体位,无应答或应答迟缓。邪闭(神志昏迷;语无伦次,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正衰(突然昏倒,目闭口张,手撒遗尿)失 神(四)假 神垂危病人出现 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阴不敛阳,以致虚阳浮越病危假神-臌胀。癥积日久, 精气衰竭,虚阳浮越。(肝硬变并发肝癌)(五)神志异常1.癫 痰阻心神男子赖床3年不说话, 专家疑其患重度抑郁症2.狂 心火上亢、 痰火扰心3.痫风痰上扰n猝然昏仆n两目上视n口吐涎沫n四肢抽动n叫声如猪羊 般癫 痫二、望面色望色,是通过

3、观察面部颜色 和光泽,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一)常色常色的特征是光明润泽,涵蓄不露。光明润泽为色有神气, 涵蓄不露为色有胃气。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1.主色 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 主色具有种族特征,我国正常人的面色为黄红隐隐,明润涵蓄。2.客色 是指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因素而相应变化的面色,称为客色。人的面色随昼夜四时、气候等 变化,也会有所变化。(二)病色1.五色善恶五色明润者为善;五色枯槁晦暗者为恶。2.五色主病总结:五色主病(1)青色:主惊风、寒证、痛证、瘀血。 (2)赤色:主热证 (3)黄色:主虚证、湿证。 (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5)黑色:主

4、肾虚、寒证、瘀血和水饮。(三)望色的注意事项1知常达变,综合判断。2整体为主,荣枯为要。3排除干扰:情绪、光线 三、望形态(一)望形体1.强弱胖瘦 强弱胖瘦 2.体质差异 偏阴质偏阳质阴阳平和质(二)望姿态n1.行n2.坐n3.卧n4.站四、望头颈肢体皮肤 (一)望头颈1.口眼斜单纯口眼斜:多为风邪中络。口眼斜伴肢体障碍:多为风气内动,痰瘀闭阻。2.瘿瘤颈前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皮色不变,不痛不溃,缠绵难消,随吞咽移动,为肝郁 气结痰凝或与地方水土有关。3.瘰疬颈侧颌下耳后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皮色不变,不热不痛,难消难溃难敛,多为肺肾阴虚,或气结痰凝。瘰 疬 瘿瘤(二)望肢体皮肤1.丹毒-皮肤

5、发赤,色如涂丹。发于头面者,称为抱头火丹;发于胸腹腰胯者,称为内发火丹;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新生儿丹毒,称为赤游丹。2.斑疹n斑:点大成片,平铺皮下, 摸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阳斑-色深红或紫红,兼高热-温病热入营血 阴斑-色淡青或暗紫稀少,兼气虚-脾不统血n疹:点小如粟,色红,高出皮肤,扪之碍手,压之褪色麻疹-疹色桃红,形如麻粒。风疹疹色淡红稀疏,时隐时现,搔痒,伴微热。隐疹其疹时隐时显,肤痒,搔之则连片成大丘疹,色淡红带白,不时举发。3.湿疹周身皮肤出现红斑,迅速形成肿胀、丘疹或 水疱,继之水疱破裂,渗液,出现红色湿润之糜 烂,以后干燥结痂,痂脱后留有痕迹,日久自行 消退。多因风湿热留于

6、肌肤所致。 4. 痈、疽、疔、疖痈红肿高大,易溃易敛-热毒熏蒸 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无热少痛,难消难溃难敛-寒邪郁结,气血凝滞。 疔形小如粟,根深,顶白而痛,或痒或麻或木-为风邪火毒。 疖浅表局限,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易消易溃易敛-热毒内盛五、 望排出物(一)痰风痰-泡沫 寒痰-稀白热痰-黄稠 燥痰-少、粘湿痰-白、滑、多、易咯 (二)大便远血 近血 (三)小便尿血 尿石六、望小儿食指络脉此法始见于唐代王超水镜图诀,适用于三岁以下小儿 。三关分布风关 部位:食指第一节(掌指横纹到第二节横纹)。意义:邪气入络,病情轻浅。气关 部位:食指第二节(二、三横纹间)。意义:邪气入经,病较深重。命关

7、 部位:食指第三节(第三节横纹至指端)。意义:邪气入脏,邪陷病危。“透关射甲”:络脉直透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 主危重,预后不良。七、望舌 舌苔舌质舌 象望舌的原理舌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舌与精气血津液关系密切舌面脏腑部位分属图舌根-肾舌中-脾胃舌尖-心肺舌边-肝胆1.望舌色 (1)淡红色 正常舌质病位浅,病情轻,预后好。(2)淡白舌较正常淡红舌浅淡或血色全无。主虚证、寒证。舌质淡白瘦小:气血两虚。舌质淡白、胖嫩或有齿痕:阳虚。(一)望舌质(3)红舌较淡红舌色深,甚至呈鲜红色。多主热证 。舌质鲜红,伴黄苔:实热。舌质红少苔或光红无苔:主阴虚火旺。舌尖红:主心火上炎。舌边红:主肝胆火旺。(4)绛

8、舌较红舌颜色更深者,为绛舌。主病有外感内伤 之分。外感病舌绛有红点、芒刺:为热入营血。内伤病舌红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主阴虚 火旺。舌绛少苔而津液较多:可主瘀血。(5)紫舌舌质色紫,主病有寒热之分。舌绛紫而干枯少进:主热毒炽盛,邪热伤津 。舌淡紫湿润:主阴寒内盛。 (6)青舌舌色如“青筋”,为青舌。主寒凝或瘀血。全舌青色湿润:主阴寒内盛。舌边青紫有瘀斑:为肝郁血瘀。舌尖青有瘀点:为心血瘀阻。2望舌形n即通过观察舌体的大小与形质。n正常舌体大小适中。 (1)胖大舌n舌体大于正常,伸 舌满口,且舌肌呈 弛缓状。n主水肿、痰饮。舌淡白胖嫩,苔白滑 ,多属脾肾阳虚;舌红而胖大,苔黄腻 ,是脾胃湿热,

9、或痰 热为病。 (2)齿痕舌n舌体边缘有牙齿挤压的 痕迹。n主脾虚湿盛。n鉴别:正常人舌边也可 见轻微齿痕,且长期不 易消失,但舌体并不胖 大,不属病态。(3)肿胀舌n舌体肿大,盈口满嘴,舌肌 呈胀急状,甚者不能闭口, 难以缩回。n主实证、热证。舌鲜红而肿胀,为心脾热盛 ;青紫肿胀,是酒毒攻心之象 。(4)瘦薄舌n舌体较正常瘦小而 薄。n主阴血亏虚之证。n舌淡而瘦薄心脾血虚;n舌红绛瘦薄热盛伤阴或阴虚火旺之象。(4)裂纹舌n舌面有明显的数 目不等、形状各 异、深浅不一的 裂沟。n多主精血亏虚或 阴津耗伤之证。(5)点刺舌n 点,指舌面上有大小不一星点。红点,称“红星舌”温毒入血或热毒乘心;白点

10、脾胃气虚挟热毒上攻,为将糜烂之兆;黑点血中热盛。点刺舌n刺,即芒刺,舌面红色颗粒高起棘手,称“芒刺舌”。n主邪热炽盛。芒刺越多,邪热越甚。舌尖有芒刺,为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属肝胆火盛;舌中有芒刺,主胃肠积热。芒刺舌3.望舌态n观察舌体的动静姿态。n正常舌态舌体活动灵活,伸缩自如。n病理舌态常见有(1)强硬舌舌质僵硬强直,甚则转动不灵。高热神昏,舌红强硬:热入心包。舌色红干而强硬:多为热盛伤津。舌体强硬伴肢体运动障碍:中风或中风先兆。 (2)痿软舌n舌体软弱,一侧或全舌痿软,伸缩无力,言语 困难,称痿软舌。多由阴血亏虚,舌肌失养而萎缩。舌淡白而渐痿者, 属气血两亏;舌红绛而渐痿者,属肝肾阴亏已

11、极;新 病舌干红而暴痿,是热灼津伤。n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称歪斜舌。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或外伤等。其形成多因肝风内 动,夹痰瘀阻于舌的一侧经脉,受阻一侧则舌肌弛缓 ,收缩无力,而健侧舌肌力如常,故伸舌时向健侧歪 斜。(3)歪斜舌(4)震颤舌n舌体颤动,或舌面细微蠕动,称震颤舌。动则 为风(“内风”)。多因血液亏虚,筋脉失养,舌脉挛急;或邪热亢盛, 燔灼肝经,筋脉拘急;或肝郁化火生风等,均可致舌 体颤动。若舌质淡白而颤动者,属血虚生风;舌红或 绛而颤动,为热盛生风。(二)望舌苔n望舌苔,是通过对舌苔颜色、质地进行观察,以了解 疾病变化情况的方法。n舌苔是指附着于舌面上的一层苔垢。正常舌苔是由脾

12、胃之气、津上蒸而成,表现为薄白苔,不滑不燥,是 胃气充盛之象。n病理舌苔则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故舌苔与胃气的 强弱、病邪的寒热等属性有关。n观察舌苔变化,对判断病因、推测病位、确定病性及 预测预后吉凶都有重要意义。望舌苔应着重观察舌苔 的颜色及舌苔的质地。1望苔色n(1)白苔:白苔最为常见,主病也最为复 杂。其形成原因:是由胃气上熏,凝聚于舌而成,为正常之苔;是因外寒入侵或阳虚内寒,阻遏阳气,寒凝于舌所致, 多主表证、寒证。n白苔有厚薄之分,因舌质、苔质之别,具有不同的临床意 义,也可见于里证、热证、虚证、实证等。(2)黄苔n黄苔的形成,是因病邪入里化热,脏腑内热, 胃气夹邪热上泛熏灼,导致

13、苔色变黄。n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也可见于表证、虚证 和寒证。黄苔有深浅、厚薄、润燥等不同,主 病各异。(3)灰黑苔n苔色呈浅黑色为灰苔,灰苔色深即为黑苔。灰苔与黑 苔主病同类而有轻重程度的差别,常并称为灰黑苔。n灰苔 可见于里热证,亦主里寒证。苔灰而润,主痰湿 内停或寒湿中阻;苔灰而干燥,常兼见舌质红,是热 炽伤津或阴虚火旺。n黑苔 多由灰苔或焦黄苔转化而来。主里证、热证,又 主寒证,多见于病情较重者。2望苔质n苔质,即舌苔的质地、形质多少。(1)薄厚苔:舌苔薄厚的分辨,以“见底”、“ 不见底”为标准。凡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者为薄苔,又叫见底苔; 不能见到舌体者为厚苔,又叫不见底苔。薄苔是

14、由胃气 、胃津熏蒸于舌而成;厚苔则常因胃气挟食浊、痰湿等 有形邪气熏蒸,积滞于舌所致。故薄苔察胃气,厚苔辨 邪气。观察舌苔厚薄,有助于了解病位的深浅、感邪的 轻重以及病情进退。(2)润燥苔n舌苔的润燥主要根据舌面津液多少来区分。n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者为润苔;若苔面湿润而滑, 甚则流涎欲滴,为滑苔;苔面干燥少津,望之枯涸者, 为燥苔;舌苔干而粗糙,扪之涩手者,为糙苔;舌苔干 而有裂纹者,是裂苔。n润苔是胃津、肾液上承于舌之征,但热入营血,蒸动营 阴津液上潮于舌,亦可见舌面湿润。滑苔多为寒湿内蕴 ,或阳虚水饮不化,聚于舌面所致。燥、糙苔,为热盛 津伤,阴液亏耗所致;或湿邪内郁,阻遏阳气,气不化

15、 津上承而成。裂苔因火热伤津,苔失津润而致。n察舌苔之润燥,可以了解津液的盈与亏和输布。舌体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者,属于脾虚湿侵。 (3)腐腻苔n舌面覆盖一层苔垢,苔质疏松,颗粒较大、松软, 形如豆渣堆积舌面,刮之易去,称为腐苔;若苔质 致密,颗粒细腻,如油腻覆盖舌面,刮之难去,为 腻苔。n腐苔主食积、痰浊。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 邪气上泛,聚集于舌而成。腻苔多见于湿浊、痰饮 等浊邪阻滞,胃气不降的病证。因湿浊内阻,阳气 被遏,湿浊停积舌面而成。n舌苔在病程中全部或部分剥脱者,称剥落苔,简称剥 苔。n舌前部苔剥落者,称前剥苔;舌中部苔剥落者,称中 剥苔;舌苔多处剥落,舌面仅存少量班驳片舌苔,称 花剥苔;若舌苔骤然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即为光 剥舌,又称镜面舌,是胃阴枯竭,胃气大伤,毫无生 机的危重征象。(4)剥落苔第二节 闻诊利用听觉和嗅觉来诊察病人病况的诊断方法。一、听声音声音是气流通过肺、气道、喉、会厌、舌、齿、 唇、鼻等器官,产生振动的结果。肺主呼吸之气,肾主纳气,故有 “肺为声音之门 ”、 “肾为声音之根”的说法。由于心藏神而司语 言,故又有 “言为心声“之说。因此听声音可以诊察 与发音有关脏腑的病变。(一) 病变声音发音高亢,声音连续,前轻后重实证、热证;发声低微,声音断续,前重后轻虚证、寒证。嘶 哑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