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信息》ppt课件(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9685158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6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递信息》ppt课件(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传递信息》ppt课件(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传递信息》ppt课件(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传递信息》ppt课件(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传递信息》ppt课件(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递信息》ppt课件(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递信息》ppt课件(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递信息信 息 的 传 递一一. .微波通讯微波通讯二二. .卫星通讯卫星通讯三三. .光纤通讯光纤通讯四四. .网络通讯网络通讯如何把信息传到远方一.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符号(文字、数字、图形、图象等) 或信号(语言、手势、电磁波等)载体传播。古代:烽火、快马、信鸽、口信等方式。现代: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方式。 一.现代的顺风耳电话n观察电话机,有哪几部分构成?电话博物馆电话的组成:电源、话筒、听筒话筒的构造:炭精盒、膜片 话筒-对着话筒讲话时,声音产生的产波引起话筒 中膜片振动,膜片时松时紧地压挤碳粒使其电阻时 大时小地变化,在电路中就产生了按声音振动变化 的电流. 听筒的构造:电磁体

2、、膜片听筒-从对方话筒处传来按声音振动而强弱变化的 电流时,听筒中的电磁体对膜片的吸引力时大时小 ,使膜片振动起来,发出和对方说话相同的声音.听 筒将电流信号变为声音信号.n话筒:n 听筒:电话机的工作原理声音膜片振动 碳盒电阻变化 电流变化变化电流电磁铁磁场变化膜片振动 声音动手动脑学物理n 为什么要用电话交换机? 为了提高线路的利 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问题一:有部电话机,如果任意两部都 能互相接通,需要多少对电话线?问题二:如果用电话交换机,只需要多少对 电话线?电话交换机作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发展:人工操作 电磁继电器控制 电脑程序控制最早的电话机187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问

3、世。这台电话机的发明 人,是一位苏格兰青年,名叫亚贝尔。贝尔22岁时被聘 为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语言教授。有一天,贝尔在实验时, 却意外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电流导通和截止时,螺 旋线圈会发出噪声。这个细节一般人是不会留意的,贝尔 却是有心人。他重复几次,结果都一样。贝尔茅塞顿开, 一个大胆的设想在脑海中出现,“在讲话时,如果我能使 电流强度的变化模拟声波的变化,那末用电传送语言不就 能实现了吗?”这个思想后来成了贝尔设计电话的理论基 础。他决计去求教当时大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亨利热 情地支持他,说:“贝尔,你有了一项了不起的发明理想 ,干吧!” 两年过去了,贝尔与青年助手沃特森,经过无数次的

4、试验都失败了。有一天,贝尔正在锁眉沉思时。隐隐传来 一阵“吉他“的曲调,他侧耳凝神。听着,听着,豁然醒悟 。原来,他们的送受话器灵敏度太低,所以声音微弱,难 以辨别。“吉他”的共鸣启发了聪明的年轻人。贝尔马上 设计了一个助音箱的草图,一时找不到材料,就把床板拆 了下来,连夜赶制,接着又改装机器。一切准备就绪后, 贝尔在实验室里,将门关闭,沃特森在隔着几个房间的另 一端,贝尔对着送话器呼唤起来:“听见了吗?沃特森。 ”沃特森喜不自禁,急呼“贝尔!我听见了!听见了!”这 时,两人欣喜若狂,向对方奔走,热泪盈眶,互相拥抱起 来。两个敢作敢为的青年,鹿服重重困难,终于把电话变 成了现实。 贝尔趁热打铁,经过改良,半年以后制成 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供实用的电语机。又过两年。于1878年 。贝尔在波士顿和纽约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通话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